林青青
[摘 要]在啟蒙運動早期,霍布斯的政治思想鮮明的以理性主義作為價值標準,并且由此開了其后諸多政治思想中理性至上原則的先河。而從中世紀神學價值標準到理性至上價值標準,有兩個步驟最為重要:一是對舊道德和神權的脫離,二是理性概念被明確。
[關鍵詞]霍布斯;理性;價值標準
從但丁到馬基雅維利,政治思想經(jīng)歷了從以“是否符合基督教神權權威”作為價值標準到以“國家政權是否穩(wěn)定”作為價值標準的變化,開現(xiàn)代政治學先河的霍布斯給出了答案:取代基督教教義和所謂的“正義”與“美德”成為價值標準的,是理性。正如薩德勒所指出的那樣:近代早期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對理性的重視,特別是對那些由社會關系和結構評判的理性的重視。而霍布斯,正是各種代表。[1]
理性在霍布斯的政治思想中主要起到了五種作用:
第一,理性引起了自然法的出現(xiàn),并導致人們彼此訂立契約,形成社會、組建國家。
霍布斯首先根據(jù)其完備的機械唯物主義原則(正是這一哲學基礎引申出了霍布斯關于“語詞”概念的詮釋)[2],給理性下了一個完整的定義:理性是一種計算,是將一些普通名詞相加減。[3]并且認為正是這種理性,導致了人類區(qū)別于野獸[4],而且理性本身具有一定的預見性,人類可以通過理性推知怎么做其他事。[5]進而,霍布斯指出,在尚不存在國家的自然狀態(tài)下,人們會陷入一種混亂當中。隨后,霍布斯又依據(jù)理性分析得出了兩條自然法。他先是指出,自然法是正確理性的的指令[6];隨后又提出了一條推導出一條、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自然法,包括:人當力求和平、為了和平可以放棄一些權利。由此,社會契約這個重要概念就被引入到了論述當中。緊接著,霍布斯又依據(jù)理性,推導出人們由于個人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間的分歧,必將陷入彼此之間的斗爭,使得整個群體陷入紛亂和內(nèi)戰(zhàn),因此,為了抵御外來侵略、直至相互侵害,必須建立一個共同權力,所以,每個人都把權力和力量托付給某一個人或一個能通過多數(shù)的意見把大家的意志化為一個意志的多人組成的集體。這樣,全體就真正的統(tǒng)一于唯一的人格中了。這個人格就成為國家。
這樣,我們可以理出一條霍布斯所勾畫的從每個人天生具有的理性,到國家形成的一個清晰脈絡:由于人人具有理性,人們在自然狀態(tài)便會陷入紛爭;由于害怕這一自然狀態(tài),人們訂立契約,彼此放棄部分權利,由此形成社會;進而,為了徹底避免紛爭,人們進一步簽訂契約,舍棄一部分自己的權利,將它賦予一個人或一個集體,從而使得一群具有不同人格的人們團結在一個人格中,這就是國家。于是,霍布斯藉由理性,解釋了“自私而又弱小的人類如何聯(lián)合起來建立一個公民社會。”[7]
第二,理性決定了在這個國家中,主權者所擁有的權力。
霍布斯將他所設計的這個國家稱作“偉大的利維坦”,他將國家的領導稱為“主權者”。在霍布斯的構想里,主權者的權利實施是不會受到任何干涉的,甚至即便他對臣民肆意施暴,臣民也不能做出反抗。因此,他所設計的偉大國家“利維坦”里,主權者的權力就必須絕對化。當然,理性對主權者有所限制,因為主權者也必須服從自然法[8]。
第三,理性決定了國家的政體。
霍布斯在其著作中不遺余力的去證明君主制的優(yōu)越。而這個論證過程,同樣被霍布斯對理性的理解所主導。
首先,霍布斯對于國家形成的認識給了他能夠理性的分析國家政體構成的可能性?;舨妓箤铱醋隽艘粋€人,既然人體可以被解剖并得到科學認識,那么國家也可以被認識。此外,霍布斯還堅持認為,一個人創(chuàng)造了什么,他就會懂得什么知識。那么既然人創(chuàng)造了國家,人就應該懂得有關國家的知識[9]。在這個基礎上,霍布斯通過理性剖析了國家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政體。
之后,霍布斯對比了民主制、貴族制共和以及君主制三種政體。在《利維坦》中,霍布斯指出了君主制對比民主制、貴族共和制具備的另一個理性層面的優(yōu)勢:在君主體制下,個人利益同公共利益沒有什么區(qū)別,二者不會發(fā)生沖突,個人感情也就不會影響到對公共利益的理性評判[10]。由此,霍布斯從理性層面論證了國家應該采取君主制。
第四,理性是霍布斯的道德評判標準。
首先,理性決定了一個人對他人的評判。在《利維坦》第十章中,霍布斯羅列了權勢、價值、地位、尊重、資格這樣幾個概念。而這幾個概念的標準是由理性來厘定的。
其次,理性解釋了人們?yōu)楹涡猩?,以及如何行善的問題。按照霍布斯的說法,理性的目標——和平和自我保存——是永遠不會改變的。[11]而如前所述,理性有具有預見性,它引申出的自然法會教育人們推知將來怎么去實現(xiàn)這一目標。而道德,則正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方法。另外霍布斯還以理性目的為準則,推導出了人們行善的原因。而其道德哲學的基礎,同樣也由理性推倒而出。
第五,霍布斯徹底擺脫了中世紀神學思想的束縛,他將神權至上、《圣經(jīng)》至上的價值觀改為了理性至上。
霍布斯在論證國家起源問題時,曾指出“證明國家源自自然法,是通過理性和《圣經(jīng)》。[12]”然而,這其中理性和《圣經(jīng)》誰是標準、誰是工具,誰在誰之前,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西方曾有學者認為,理性對于霍布斯而言只是工具性的(1),然而筆者認為,這一觀點實難站得住腳。
首先,霍布斯徹底擺脫了神學思想的桎梏,對于基督教,他已經(jīng)不再是仰視,而是充滿批判的平視。在這種情況下,神權自然不可能成為其價值標準。上帝在他眼中只是一個政治形象。但丁、馬基雅維利筆下那個神圣到讓人不敢論及的上帝,在霍布斯這里不復存在。至此,霍布斯實際上已經(jīng)完成了同傳統(tǒng)基督教神權價值觀的徹底決裂。
此外,另外兩個原因,也導致霍布斯無論是基督徒,無論信仰是否堅定,也不可能再堅持以宗教教義和神權權威來作為價值標準:一是宗教改革導致基督教信仰的松動。二是世俗權威在此時的強盛。
綜上所述,在啟蒙運動早期,以霍布斯為代表,形成了理性價值標準。
注釋:
(1)霍布斯.《利維坦》,黎思復、黎廷弼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30.原文為“推理是一種計算……”,但英譯本中用詞為“reason”,根據(jù)英譯本上下文,譯為“理性”更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