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升
自2006年C-NCAP實施以來,《世界汽車》專注于汽車安全報道已經(jīng)8年多了。這期間我們寫了太多的相關(guān)文章,觀看了很多前沿的實車碰撞試驗,也舉辦了很多相關(guān)的活動,但最能震撼我們內(nèi)心的還是這次10月31日在中國汽車技術(shù)研究中心舉辦的CAR TO CAR實車碰撞試驗。
現(xiàn)實交通事故中,兩輛車迎面相撞,由于駕駛員本能的躲避動作,最終兩車相撞時往往是帶有一定角度的,碰撞的區(qū)域也僅是車身的一部分。從全球來看,美國在交通事故調(diào)查統(tǒng)計方面是做得最細致全面的,而在他們的統(tǒng)計中,死于正面小重疊率碰撞事故的人數(shù)約占全部交通事故死亡人數(shù)的25%。所以,美國率先在11HS碰撞測試中加入了小重疊率的碰撞試驗(試驗車以64km/h正面撞擊剛性壁障,重疊率為25%),正是這項試驗讓很多汽車大佬顏面掃地。
IIHS實施的小重疊率碰撞試驗雖然殘酷,但試驗本身的難度并不高,對真實事故形態(tài)的模擬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此次CAR TO CAR碰撞試驗是兩輛車以15°夾角。25%重疊率相撞,相對速度達到了112km/h。無論是試驗難度、碰撞強度還是對真實事故的模擬都要高出IIHS小重疊率碰撞試驗很多。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如果不是親身參與,僅從理論上很難理解相距200多米的兩輛車,分毫不差地按照理想碰撞點相撞到底有多難。影響CAR TO CAR碰撞試驗的因素非常多,甚至溫度和濕度的變化都會影響到試驗的精度。為了確保實驗的成功,在正式試驗之前做了兩次預碰撞試驗,即便如此,試驗的不可預知性就像本田研究所的碰撞安全專家真下先生所言:“預碰撞成功不代表正式試驗成功,預碰撞失敗也不代表正式試驗失敗”。
最終,試驗完美地完成了。在試驗精度上,碰撞點偏差為0。對于這樣的結(jié)果,只能用一個字來評價——牛!而參與碰撞試驗的兩輛車——廣本第九代雅閣,也同樣能夠得到一個“?!弊衷u價。殘酷的碰撞后,車身變形得到很好控制,車門全部可以打開,安全氣囊彈出,車內(nèi)的假人得到了非常好的保護,從頭到腳所有部位傳感器測得的傷害值都遠低于標準要求的基準值,都獲得了“綠色”的評價。在汽車安全性評價方面,為了能夠更加直觀地表述假人傷害情況,全球通用的做法是給假人對應的部位涂色,一共4種顏色,按照傷害情況由嚴重到輕微分別是紅色、橙色、黃色和綠色。那么,這4種顏色對應的傷害到底多大呢?是破皮兒還是骨折?同濟大學朱西產(chǎn)教授的解釋非常接地氣:“如果出現(xiàn)紅色,估計進了醫(yī)院有可能出不來:橙色也是要進醫(yī)院的,估計要住一段時間了:黃色到醫(yī)院處理一下就沒問題了:綠色就自行解決吧”。
有人提議,將CAR TO CAR碰撞當做汽車安全領域的“冰桶挑戰(zhàn)”。說起來容易,有能力做這項試驗的本就不多,有膽量公開做這項試驗的那就更加屈指可數(shù)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