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佳男
改進轟炸機的學問
□ 林佳男
“二戰(zhàn)”時,美英聯(lián)軍對德國展開了大轟炸。由于德國防空力量強大,美英空軍損失慘重,機毀人亡的比例達11%。
為此,湯姆遜帶領(lǐng)一個研究小組,著手改善這一現(xiàn)象。他們檢查了執(zhí)行任務(wù)歸來的所有飛機,發(fā)現(xiàn)機腹部位都布滿了彈痕,而機翼大都完好無損。由此,湯姆遜大膽地推斷:機腹部位較易受到炮火攻擊,而機翼則可相對自如地避開炮火。
于是,湯姆遜把主要精力都花在改進機腹上,采用了更加堅固的材料??墒?,飛機被擊毀的比例仍沒下降??吹叫路祷仫w機的機腹又是傷痕累累,湯姆遜千方百計地改進機腹的防護,卻始終收效甚微。
這時,湯姆遜的一位朋友打來電話,說:“如果你仍然只顧研究改進飛機機腹,花再大的代價也是徒勞!”
湯姆遜奇怪地問:“為什么這樣說?”
朋友告訴他:“所有返回的飛機,都是機翼完好而機腹被擊中。這不正說明飛機機腹受襲,還可幸運地返航;而機翼受損的飛機,則無一能夠幸免嗎?所以,你要解決的是機翼問題而非機腹呀!”
這番話讓湯姆遜如醍醐灌頂。他嘗試著加固了機翼,果然,被擊毀的飛機數(shù)量很快減少了。
有時候,事情得不到改善,并非功夫沒下夠,或許僅僅是沒找準問題出在哪里而已。
(摘自《故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