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天文臺 翟萌、向娥、范舟
興隆基地成功舉辦2015年“天文開放日”
□ 國家天文臺 翟萌、向娥、范舟
科普展廳工作人員介紹觀測設備(陳穎為拍攝)
科普展廳工作人員講解興隆觀測基地沙盤模型(陳穎為拍攝)
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每年都會舉辦“天文開放日”活動,免費為大眾和天文愛好者們進行天文方面的知識普及,活動以參觀興隆觀測基地的2.16米望遠鏡、公共天文臺和科普展廳為主,為公眾提供一個近距離接觸專業(yè)天文設備的機會。
2015年4月18日,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天文開放日”活動。由于過去7年的“天文開放日”活動都獲得了公眾好評,已具備一定的社會影響力,今年慕名前來參觀的人數(shù)超過4300人,比去年翻了一番,再創(chuàng)新高。為保證活動的安全有序進行,興隆基地制定了詳細的活動方案和應對突發(fā)事件的多種預案,設計制作了精美的宣傳海報和參觀引導圖。開放日當天40余名基地員工主動放棄周六的休息時間參加接待和講解工作,還有多位天文愛好者作為志愿者參加了此次活動。
2.16米望遠鏡圓頂內(nèi)工作人員認真講解并解答公眾提出的問題(李陶然拍攝)
公眾在公共天文臺實際體驗天文科普儀器操作(翟萌拍攝)
公眾在基地大門處可獲取興隆觀測基地宣傳冊,可根據(jù)主干道路上設置的參觀引導圖方便地找到參觀場所。宣傳海報和引導圖上注明了各參觀場所開放時間和集中講解場次,參觀者可自行安排參觀2.16米望遠鏡、公共天文臺、科普展廳和園區(qū)。為了維持良好的參觀秩序,興隆觀測基地安排專人進行車輛引導、消防安全和治安巡視。盡管今年的人數(shù)遠超往年,活動仍井然有序。
在參觀現(xiàn)場,講解人員與參觀者的互動場面非常熱烈,公眾對天文儀器有濃厚的興趣。在科普展廳,參觀者們看到了光學天文觀測設備從建站至今的發(fā)展歷史,從感光底片時代至郭守敬望遠鏡的發(fā)展過程。展廳的多媒體大屏幕上循環(huán)播放著由鳳凰網(wǎng)制作的介紹興隆基地天文觀測一線工作的紀錄片《發(fā)現(xiàn)堅守的力量》,敘述著天文工作者為祖國科學事業(yè)的奉獻精神。在公共天文臺,盡管天公不作美,沒能觀測太陽,公眾還是饒有興致地體驗操作科普望遠鏡?!蹲哌M國家天文臺》紀錄片攝制組在開放日活動的各個現(xiàn)場進行了取景攝制。
隨著近年來科普教育的發(fā)展和公眾對天文興趣的日益高漲,“天文開放日”作為一種零距離接觸一線專業(yè)天文觀測設備和觀測環(huán)境的活動,給公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主辦方的興隆觀測基地每年都在開放日活動后進行經(jīng)驗總結(jié),籌劃如何在今后把開放日活動辦得更好,為國家培養(yǎng)新一代的天文人才努力。
(責任編輯 張長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