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娜
馬克思曾經(jīng)尖銳地指出過,對于那些不懂得欣賞音樂的耳朵而言,再美的音樂也會變得毫無意義。視唱練耳是一切音樂的基礎,是音樂學習的關鍵,如果能在這一時期對兒童的彈唱進行訓練,那么將給兒童的一生帶來一份完全超越了彈奏本身的豐厚的禮物。孩子們以后不但可以用以自娛自樂、怡情養(yǎng)性,還可以在某些關鍵場合一顯身手。這些對于人生的益處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音樂本身的意義與價值。兒童歌曲彈唱這門課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兒童歌曲彈唱為兒童正確學習音樂知識掌握音樂語言指明了發(fā)展的正確方向。
一.兒童歌曲彈唱課程教學現(xiàn)狀
在兒童歌曲彈唱課程的教學方面,許多學校的教學都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教學問題就是將彈唱簡單地進行了彈與唱的疊加。彈唱需要的是一種技術性與藝術性要求均較高的綜合藝術修養(yǎng)能力。我國許多城市的教育教學及研究機構普遍存在問題,不僅是師資力量的嚴重不足,而且彈唱方法的失誤與失策。我國目前有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小學校甚至根本未開設彈唱這門課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shù)音樂教師僅僅能夠做到音樂的理論教學階段,而未能將音樂理論與音樂實踐融入到音樂教學中去,就更談不上使得兒童們能夠達到五官與肢體的自如配合與音樂技巧以及音樂語言的靈活運用了。針對上述兒童歌曲彈唱課程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提出了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方面的解決之道。
二.兒童歌曲彈唱課程教學方法解決之道
從整個音樂理論來看,彈唱教育與彈唱訓練不僅與音樂實踐密不可分,而且還與作曲理論、和聲理論等音樂理論息息相關,好的彈唱教師不僅可以在彈唱教學的過程中將這些音樂理論潛移默化地教導給兒童,而且還可以通過彈唱達到提高兒童的整體藝術修養(yǎng)的超出教育預期期望的目的。彈唱也常常被通俗地稱之為自彈自唱,彈唱的表現(xiàn)形式已經(jīng)充斥于各大媒體與各種“秀”的現(xiàn)場,彈唱也因其較強的實用性、大眾性、藝術性而被應用到包括影視劇、電影等更多的藝術形式當中。
兒童歌曲彈唱方法在單純練習彈奏技巧的同時必須兼顧其藝術性,同時還要考慮到演唱的配合。彈唱與其他音樂形式的特殊性在于彈奏與演唱之間的彈奏動作觸覺與演唱聲覺的完美融合。無論是演唱技巧還是彈奏技巧都是音樂藝術的一部分,絕對不能脫離音樂藝術單獨存在。在教授音樂彈唱方法時應該將音樂對彈奏的技巧要求交待清楚,同樣一個音在與不同的演唱配合時要彈成不一樣的效果,不一樣的彈奏效果可以從觸擊鍵盤的角度、柔音保留延音踏板等技巧加以實現(xiàn)。初學彈唱的兒童最易出現(xiàn)的問題絕大多數(shù)表現(xiàn)在手指與鍵盤的距離過遠,這就使得彈奏的半徑過長,對于較為緊湊的樂句就會顯得有點忙亂。應訓練兒童們對于音樂的表達應融入到每一句唱腔之中與每一個擊鍵動作之中,久而久之,兒童們會主動從音樂的內(nèi)容中自然而然地找到恰當?shù)囊魳繁磉_方式。和弦彈奏是彈唱的一個必備的基本功,嫻熟地掌握所有和弦的彈奏技法與表現(xiàn)是彈唱所必需的支撐技能,在熟練掌握了和弦之后才有可能進一步實現(xiàn)音樂藝術的藝術性表達與感情的渲泄。
三.兒童歌曲彈唱課程的教學策略解決之道
兒童歌曲彈唱課程是融彈奏技巧、和弦技法、樂理基本知識、曲式與作品分析理解等于一身的音樂課程。兒童歌曲彈唱課程的基本方法的練習策略亦不外乎在鍵盤方面熟練掌握與領會和弦的使用與表現(xiàn)方式以及音樂元素的技巧處理方法。兒童的音樂彈唱練習是兒童學習音樂的最為重要的基礎,不僅可以在練習彈唱的過程不知不覺地學會視唱的基本知識與演奏的基本技巧,而且還因為兒童的音樂素養(yǎng)具有極大的可塑性,使得兒童從小就具備了不練習彈唱的兒童所不具備的音樂氣質(zhì)與藝術修養(yǎng)。彈唱的基本練習策略應從聲樂練習配合機體的肩、臂、肘、腕、指有序的進行,以發(fā)掘兒童的對于音樂的理解潛力為主,教師宜采用實踐為主,理論隨輔的原則,在實踐教學中將理論知識內(nèi)化到實際的教學實踐之中去。根據(jù)演奏風格的變化對彈奏技巧做出相應變化,進階的練習可以以樂句為主,逐漸變成樂段、樂曲練習。兒童歌曲彈唱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教會兒童改變彈奏風格的技巧,不僅可以通過和弦的變化,還可以通過踏板的恰到好處的控制與指力的觸擊角度、方式、力度對音樂的表現(xiàn)力加以銓釋。在講解彈唱的基本方法的練策略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慢動作的方式,將手指觸碰鍵盤的角度直觀演示給兒童們,讓他們真切了解彈奏的高級技巧及其與演唱的完美配合。彈奏與其他音樂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演奏者必須學會情緒與身體機能最快的融入音樂配合實現(xiàn)音樂藝術的表達。兒童歌曲彈唱課程的練習策略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形式,從最基本的視唱開始,然后發(fā)展到邊彈邊視唱,讓音節(jié)與鍵位在兒童的腦海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然后再進行雙音、三音、樂句的一步步的進階練習,每一步練習都要求邊彈邊唱。兒童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后就可以采取練習中學習的方法向兒童教授更多的音樂理論,這些技巧一旦融入到兒童歌曲彈唱課程教學實踐中去,兒童們就會覺得這些音樂理論并不是太難,是完全可以通過練習與音樂實踐獲得的。
(一)協(xié)調(diào)與配合是兒童歌曲彈唱課程教學中的關鍵策略
鋼琴彈唱的老三樣要求彈唱者在演唱過程中與彈奏過程中必須很好地把控音準的正確性、節(jié)奏的穩(wěn)定性、速度的均衡性。在老三樣的基礎素質(zhì)要求上,隨著新時期音樂教育水平的不斷發(fā)展,為老三樣賦予了新的話題。首先在音準方面,發(fā)音的正確性與彈奏的按鍵的正確性已經(jīng)成為基本要求,優(yōu)秀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們還會在兒童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為兒童指出彈奏樂音的柔化以及演唱發(fā)聲的感情化。其次在節(jié)奏方面,節(jié)奏的穩(wěn)定性之外,還要指導兒童在實現(xiàn)基本節(jié)奏的前提下有意識地調(diào)整按鍵的觸點角度與力度以及踏板的初級應用,同時在發(fā)聲的過程中應依節(jié)奏的要求注意發(fā)聲的鏗鏘。在速度的均衡性之外,還可以教授兒童們注意連奏與斷奏的靈活運用以及演唱過程中的速度疾徐的穩(wěn)定控制以實現(xiàn)演唱與演奏的流暢性配合。
(二)技術性與藝術性之有機結合的兒童歌曲彈唱課程教學方式
音樂的技術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也是老生常談的一種音樂教學企盼,但是往往在訓練方式方法上覺得無從下手。其實,技術性的發(fā)聲與彈奏的一點一滴的微小組合與積聚過程中,只有每一步教授的都是正確的方向,那么最終的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結合必將是水到渠成。但是,如果訓練方式方法有誤,那么后期的矯正也是極困難的事情。
(三)兒童歌曲彈唱課程教學方法策略探究
彈唱方法的策略是音樂教育教學中的戰(zhàn)略性問題,那些只將究墨守固定流程式的音樂教育教學是過于死板與機械的,音樂的教育與教學首先應該形成策略,然后按照既定的策略實現(xiàn)教育與教學框架,在框架之下實現(xiàn)各種彈唱訓練方法。一個好的彈唱方法策略的示例是教育與教學工作應從分析作品著手,將作品本身的曲式架構、伴奏織體的改進、和聲對位的調(diào)整以及調(diào)式特點內(nèi)涵的理解,并將其消化成教學的策略,然后就可以根據(jù)音樂作品中的這些精髓進行彈唱方法的系統(tǒng)性策略安排。在兒童的彈唱教學中的主要策略可以將氣息的練習方法、音域的拓展練習方法等納入其中。
四、兒童歌曲彈唱課程方法策略探析
彈唱方法策略大致包括彈唱的和諧性、伴奏的渲染性、伴奏的引導性、彈唱的雙重內(nèi)涵性以及樂感的多重性等策略。雖然從理論上兒童可能無法全部理解這些策略,但是做為音樂工作者至少必須了解這些策略,并在這些策略的指導下進行音樂教育工作。
(一)兒童歌曲彈唱課程教學之和諧性探析
彈與唱的和諧統(tǒng)一是兒童彈唱方法策略中的基礎,也是以下各項策略的大前提,對于兒童們而言,達到這一點相對要比成人初學者容易許多,這也是許多音樂教育家們呼吁對兒童進行早期音樂教育啟蒙的一個重要原因。傳統(tǒng)的彈唱和諧策略是先從兒童的右手練習開始,逐漸加入右手與左手的配合,自如以后就可以加入左腳的配合,然后就可以加入演唱的配合。但是,這種傳統(tǒng)式的練習方式從一開始就忽略了演唱與手腳的配合,使得兒童從一開始就會出現(xiàn)彈與唱的人為不和諧屏障,正確的策略就是從一開始練習就力求演唱的加入。
(二)兒童歌曲彈唱課程教學之伴奏的渲染性探析
相對于小提琴、小號等其他“人味十足”的樂器而言,鋼琴是人味化、歌唱化較差的樂器,但是其在烘托樂曲的氛圍、創(chuàng)建宏大的場景、補充和聲與對位、產(chǎn)生豐富的旋律方面則更擅勝場,因此彈唱過程中應善加利用鋼琴的特性更好地增加鋼琴對于環(huán)境的渲染性。因此,在教授彈唱技法的過程中必須著重對兒童進行連奏、音色變化、踏板運用等方面的訓練,使兒童從小就將優(yōu)美的連奏、豐富的音色轉換、踏板的靈活應用熟稔于心。
(三)兒童歌曲彈唱課程之由內(nèi)心樂感到多重樂感的飛躍
兒童歌曲彈唱課程中的聲樂鋼琴伴奏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鋼琴藝術指導的作用及其與聲樂教學的關系常常被忽視,是其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因此,聲樂藝術指導應該受到聲樂演唱者與鋼琴演奏者的重視。
兒童歌曲彈唱課程結合了當今世界視唱練耳學科的性質(zhì)與定位,提出了視唱練耳在“雙重樂感”理論下的教學研究,分別從音樂體系、律制、唱名法、節(jié)奏以及音樂的“母語”教學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說明。已達到構建視唱練耳教學體系,培養(yǎng)“多元音樂耳朵”,最終讓學生在音感上真正做到具備“雙重樂感”甚至“多重樂感”。
(作者單位: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中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