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地質發(fā)展60年重大事件
1955年4月2日,鈾礦地質勘查工作管理機構——地質部第三局在北京成立,揭開了中國核地質事業(yè)的序幕。
1955年,核地質隊伍發(fā)現一大批放射性異常點。
1957年7月,中南地質局三○九隊十一分隊在廣東翁源縣境內找到被命名為“希望”的鈾礦化點,經勘探成為大型鈾礦床.中國首次在花崗巖體內發(fā)現的大型鈾礦床。
1957年8月,中南地質局三○九隊四分隊在江西省樂安進行航空測量時發(fā)現903 號異常,經長期勘探,發(fā)展成中國最大的火山巖型鈾礦田——相山礦田。
1958年,正式向國家提交了第一批鈾礦工業(yè)儲量,第一批鈾礦山和水冶廠(三礦一廠)陸續(xù)開工建設。
1963年4月,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接見全國鈾礦床會議全體代表。
1991年9月,地礦部、人事部、國家計委、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印發(fā)《關于表彰全國地質勘查功勛單位的決定》,授予二六一大隊、三○三大隊、三一○大隊、二九三大隊和航測遙感中心等5 個單位“全國地質勘查功勛單位”榮譽稱號。
1999年4月20日,國務院印發(fā)《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5月12日,經國務院批準,國防科工委和國土資源部以聯合印發(fā)《核地勘隊伍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核地質屬地化改革全面啟動。2000年7月10日,原核工業(yè)華南地質局海南地質大隊劃歸海南省人民政府管理,至此,涉及22個?。▍^(qū)、市)、77個核地勘單位共5.8萬名職工的屬地化管理工作全面完成。同時,原中國核工業(yè)總公司地質總局改建為中國核工業(yè)地質局,“承擔國家放射性礦產地質勘查的規(guī)劃、立項、組織實施等工作”,擔負起國家鈾礦地質勘查的“國家隊”、“主力軍”的光榮使命。
2000年12月1日,國防科工委正式批復中核集團公司,同意核工業(yè)鈾礦地質勘查裝備更新改造項目(一期)啟動。嗣后,在國防科工委(局)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三期能力建設項目,并啟動了四期能力建設項目。
2005年11月20日, 核 工 業(yè)二〇三研究所承擔的“吐哈盆地西南緣地浸砂巖型鈾礦勘查研究及鈾資源評價”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6年2月11日,二○八大隊承擔的“內蒙古東勝地區(qū)砂巖型鈾礦預測評價與成礦特征研究”項目成果獲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8年1月8日,核工業(yè)二一六大隊與核工業(yè)北京地質研究院、南京大學共同承擔的“新疆伊犁盆地南緣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勘查研究及資源評價”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2年11月,核工業(yè)二○八大隊在內蒙古東勝皂火壕發(fā)現國內第一個特大型鈾礦床。
2013年7月17日,中國鈾礦第一科學深鉆項目順利終孔,鉆探深度達2818.88米,標志著我國鈾礦勘查已經進入了一個更深更廣的全新階段。
2013年10月,歷十年之功完成的“中國北方中新生代可地浸砂巖型鈾資源評價”項目,獲得國土資源科技進步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