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坡
暮秋時節(jié),在南水北調正式通水之際,出于對南水北調這一宏偉工程的敬仰,出于對渠首優(yōu)美風光的向往,更是出于對淅川移民大愛報國精神的感佩,我們逆南水北調而上,于蕭瑟秋風中赴渠首采風。在江波等淅川文友的陪同下,我們游歷了渠首大壩、陶岔風情小鎮(zhèn)和丹江水庫,身心俱受了一次自然之美和奉獻精神的洗禮。
一、渠首大壩
渠首大壩位于淅川縣九重鎮(zhèn)陶岔村,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引水渠道之首,丹江水庫之水由此北調,越埡口,穿黃河,經(jīng)燕趙,直達京津,浸潤著廣大北方人民焦渴的生活和心情。
渠首大壩向北不遠處,是一座拱形大橋,與大壩咫尺深情相望。站在橋下的一塊水泥空地上,向南望去,高大宏偉的大壩屹立天地之間,日夜不停地向北吞吐著清澈的流水。多年以前,我曾看過長江三峽大壩,也是同樣的氣勢恢宏,不過那是為了利用水力發(fā)電所需,而渠首大壩卻是為了北方人民的飲水之盼——水,是生命的源頭,萬事萬物都離不開水的澆灌與滋潤,特別是有生命的動物、植物,尤其是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向北望去,大橋猶如長虹臥波,橫跨在一渠清水之上,守護著水源的潔凈。俯視渠水,寬闊、瓦藍、幽深而又一塵不染,靜默深流,不息北去。只有不時而起的秋風,才能在水面上吹起些許輕皺。我看過方城埡口附近的渠水,從渠首奔流而至,依然是那樣的清亮與透明,一如一個純凈的少女的眼眸。
大壩兩側的護堤上,布滿了剛剛種上的草皮和常青的樹木,雖是深秋時節(jié),這里也是一派青蔥的景象。一些男男女女的工人,在草地上、樹木下一絲不茍小心地撿拾著雜草和落葉,仿佛在侍弄自己親愛的孩子。渠首之水就在這青綠之間和人們的呵護之下穿流,流得生態(tài),流得自然,流得甘甜。
大壩東側樹立著一塊高大的紫色石頭,上面鐫刻著兩個遒勁有力的紅色大字:“渠首”,為當代著名書法家鐘明善所題?!扒住眱勺挚淘谑^上,只能與渠首大壩一起,成為地理的坐標和文化的命名,而在北方人民的心里,渠首已經(jīng)成為一座永恒的水源豐碑。石碑的基座四圍,栽植著各種各樣的月季,或紅或黃或白的花朵,在秋風里依然燦爛地怒放,燃燒著渠首人民火熱的奉獻的熱情。
渠首就像南水北調的龍頭,昂然向北一甩,千里渠水就向北方大地迤邐而去。
二、格?;ǘ?/p>
渠首大壩東側的山坡上,密密麻麻地盛開著大片的花朵,或紅或黃或粉或白,在凄涼的秋風里透射出幾分暖意,它們那濃郁的花香瞬間彌漫了我的心房,被秋風一吹,又飄散到渠水上面,隨著水流流向遠方,流向京津,流向北方人民的水缸里、飯碗里和心田里。
這是什么花呢?渠首大壩守門的老人告訴我,這花名叫格桑花,是前幾年人工撒下的格桑花種子長出來的。
格桑花是一種生長在高原上的花朵,藏族人視之為愛情與吉祥的圣潔之花?!案裆!痹诓卣Z里是幸福的意思,因此格桑花又被稱為幸?;?。格?;▽儆谄矫裰?,像我們中原的月季花一樣,農(nóng)舍旁、水塘邊、樹林下,隨處可長,喜陽光,耐風寒,花枝柔弱而不猥瑣,花朵美麗而不嬌艷,盡顯著傲人的風骨。
起始我不明白渠首人為什么要在這里種植這么大片的藏區(qū)的格?;?,思索良久,我才恍然大悟,這里大片的格?;ǎ睦锸瞧胀ǖ幕ǘ?,而是渠首人堅韌信念和圣潔大愛的象征啊!用格?;ǎ脨?、圣潔和吉祥守護的渠首水源,向北方人民輸送的只能是滿蘊著格?;ㄏ?、渠首人的無限愛意和美好祝福的潔凈的丹江清水。
從渠首大壩輕輕走過,那片美麗的格桑花永遠留在了我的心頭,連同從渠首大壩日夜不息流出的清泉般的流水。
三、風情小鎮(zhèn)
在奔往渠首的路途上,我看到了一些寓滿鄉(xiāng)情,名叫桑樹、槐樹的村莊,它們和這座滿蘊古意、名叫陶岔的村莊一樣,無不凝聚、寄寓著渠首百姓的家園故土情結。
為保護渠首水源地,陶岔村民雖然沒有像成千上萬的移民一樣滿含熱淚地背井離鄉(xiāng)、遠離故土,像秋天的落葉一樣在異鄉(xiāng)無根地漂泊,歷經(jīng)著肉體和心靈的煎熬,但他們也不得不把自己熟悉而親切、生活了一輩子的房屋院墻扒掉,重新規(guī)劃建設自己的家園和生活。
在秋風的吹拂中,我們可以看到,陶岔村民原來的房屋院墻已經(jīng)扒倒殆盡,只有村內各種各樣的樹木依然在秋風里挺拔直立。最為惹人眼球的是幾棵柿樹,高高的枝頭上還密密麻麻地長著一個個紅燈籠一樣的柿子,照亮著陶岔村民的白天和夜晚,以及精神返鄉(xiāng)的道路。保留這些樹木,就是保留了陶岔村民情感的根系和心靈的故鄉(xiāng),這是決策者們一個多么人性化的值得贊賞的決定啊。
漫步在尚未完全建好的陶岔風情小鎮(zhèn)悠長的小巷里,我不禁為陶岔的華麗轉身和美麗蝶變而贊嘆不已。
風情小鎮(zhèn)里是規(guī)劃建設得井然有序的一排排農(nóng)家別墅,或是前排一層、后排兩層的獨家小院,或是前排兩層、后排一層的獨家小院,灰磚黛瓦,精巧別致。青石板路鋪就的巷道兩側,栽植著散發(fā)著香氣的常青的香樟樹。有不少人家已經(jīng)喜遷新居,傳統(tǒng)農(nóng)具和現(xiàn)代工具的共同存在,使這些新的農(nóng)家到處洋溢著歡樂的笑聲。不久的將來,隨著渠首風景區(qū)的日益完善和大批游客的接踵而至,陶岔村民將會徹底改變他們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置身陶岔風情小鎮(zhèn),我仿佛來到了江南水鄉(xiāng)。這里,又何嘗不是陶岔村民新的幸福家園?
四、丹江水庫
站立宋崗碼頭,向東、南、北三面望去,丹江水庫在陰涼的秋風里,顯示出一派煙雨蒙蒙的景象,遠處的山脈、村莊、樹木影影綽綽,也是一片蒼茫,頗有幾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味道。闊大的水面一望無際,空無一物,秋風漸起,風吹浪擁,水面輕動。倏然,一條小船出現(xiàn)在水面上,向西北方向駛去,一位船夫端坐船尾,怡然自得,打破了水面長久的寂靜。不久,船和船夫便在水面上消失得無影無蹤。面對如此美景,我不禁臨水吟誦起北宋詞人柳永《雨霖鈴》中的詞句:“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p>
登船游覽水庫,船過處像犁鏵犁地一樣犁開水面,潔白的水浪向船兩側翻去。站立船尾,迎風而立,船過處激濺起的水花打濕了衣襟,頓感一片清涼。船行了15公里停下來,陪同的淅川文友介紹說,這里的水面下沉寂著楚國的初始都城丹陽,也叫龍城。秦楚丹陽大戰(zhàn)也發(fā)生在這里,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作詩《國殤》,哀悼這場戰(zhàn)爭和戰(zhàn)死的楚國將士:“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文友遙指水庫的西北方向,說那里是楚國王族墓群——下寺墓群,其中從楚令尹子庚墓中出土的編鐘、石排簫等稀世文物,堪稱國寶。然而隨著歲月流逝和山河易容,楚國丹陽往昔的繁華和金戈鐵馬,均已深埋于160多米深的水面之下了,不禁讓人嘆惋。
丹江水庫修建至今,歷經(jīng)風雨,依然煙波浩淼,而淅川人民數(shù)十年來已經(jīng)數(shù)次移民,有的西進青海,有的南下荊門,有的后靠自安,雖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卻始終無怨無悔地支持著國家建設,無私奉獻著自己的家園和故鄉(xiāng)。漂行丹江水庫,我不禁為這些可親可愛可敬的移民們發(fā)出了“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慨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建設,再次讓眾多的淅川人民抱著“無處為家處處家”的高潔情操,毀棄家園,遠離故鄉(xiāng)。但他們無論移民有多遠,美麗的丹江水庫永遠都是他們的故鄉(xiāng),永遠都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安放,永遠讓他們牽掛和思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