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賞析,讓讀者充分感受辛棄疾在寫景中所抒發(fā)的愛國之情,體會詞人內(nèi)心欲戰(zhàn)場殺敵卻請纓無路的悲憤之感。
【關(guān)鍵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寫景;抒情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風格雄壯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端堃鳌さ墙蒂p心亭》是其代表作之一。一般認為,這首詞創(chuàng)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當時是辛棄疾第二次任職建康,距其南歸之年(1162年)已有十二三年。年少時辛棄疾懷著滿腔的愛國熱忱,本想有些作為,但令他沒想到的是,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非但對他沒有重用,他上給宋孝宗和宰相的文書也未受到重視;加上朝廷主戰(zhàn)派人士的相繼謝世,上層官員中的主戰(zhàn)勢力逐漸虛弱,辛棄疾也被投閑置散。詞人此時登樓非為賞景,實則排遣內(nèi)心憤懣。
詞的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詞一落筆就籠罩了一層冷落凄涼的氣氛,創(chuàng)造了一種天高水長、浩渺寥廓的意境,為全詞奠定了悲劇的情感基調(diào)。“楚天”緊扣登臨地點,指江南地區(qū);“清秋”點出登臨時間。楚天千里,浩蕩的長江隨著詞人的目光流向遙遠,境界壯闊,氣勢雄渾。水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有兩種意象,一是指時間流逝,如“逝者如斯夫”,二是形容憂愁蔓延,如“抽刀斷水水更流”,作者登樓遠望,看見江水流逝,在浩瀚宇宙面前感慨時間如白駒過隙的同時,內(nèi)心不由涌起一縷愁思,水隨天去,想到自身,一種無奈感,一種身不由己,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凄愴感籠上心頭。開頭兩句兩用“秋”字,并用無際加深“千里”之意,這就使境界和感情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這兩句雖是寫眼前之景,但卻蘊含著悲凄之情?!俺烨Ю锴迩铮S天去秋無際”既寫實景,又寫虛景,既指自然景觀,又喻政治氛圍——整個南宋也是窮秋之末。詞人登賞心亭,前兩句寫俯瞰江水,接下來遍寫遙看遠山。韓愈在《送桂州嚴大夫》中說:“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以玉簪比喻蒼翠挺拔的青山。皮日休在《縹渺峰》中說:“似將青羅髻,撒在明月中”,用青螺髻形容碧綠層疊的山巒。辛棄疾借用這兩位詩人的詞語,采用擬人的手法,把祖國的河山形象貼切的比喻成美人的碧玉簪和螺形發(fā)髻,既符合遠望的特點,也體現(xiàn)出詞人對祖國深沉的愛。照理說,詞的順序應該是“遙岑遠目,玉簪螺髻,獻愁供恨”,但作者卻把順序做了顛倒,作者遠望蒼山,首先想到的是故土淪陷區(qū)的山河,內(nèi)心對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復的“愁”、“恨”隨即涌起,然后印入眼簾的才是山的本來面目“玉簪螺髻”。為了避免平直,作者不說自己的“愁”、“恨”,而是用移情之法,借遠山來抒發(fā)感情,詞人滿腔仇恨連秀麗的山峰看起來都像是充滿仇恨。遙觀周圍景物之后,作者的視角又移向了亭中人?!奥淙諛穷^,斷鴻聲里”,落日在此具有雙重意向,一是比喻南宋朝廷大勢已去,猶如日薄西山,不可挽回;二是表達日暮思鄉(xiāng)之情,詞人離家十幾載,前文“遙岑遠目”看了一眼家的方向,低下頭來思鄉(xiāng)之情怎能不濃烈?鴻雁本是群飛,一個“斷鴻”的出現(xiàn),讓人心中不禁悸動,更何況其哀聲連連。詞人原籍山東歷城,宦游江南,但南宋統(tǒng)治集團對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擠的態(tài)度,致使辛棄疾覺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斷鴻”正成了他自身的寫照。下文緊承“江南游子”續(xù)寫,由即景寫情轉(zhuǎn)入人世人情——“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吳鉤,本是沙場征戰(zhàn)的利器,在積極追求功名、希冀建功立業(yè)的唐代詩人中,尤其是邊塞詩中使用頻率較高。唐詩中的“吳鉤”常常和“配”、“帶”、“買”等意象組合,但在此處的吳鉤卻只能用來“看”而已,本想戰(zhàn)場殺敵,無奈請纓無路,英雄無用武之地,一個“看”字道出了詞人的多少心酸無奈。詞人欲投身抗金戰(zhàn)場而不能,腰間劍毫無用處,內(nèi)心的憤懣只能一邊走動,一邊不斷地拍擊著欄桿來發(fā)泄情緒。一個“遍”字把詞人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情態(tài)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詞人借對富有特征的行為和動作的刻畫曲折的表達內(nèi)心世界?!盁o人會、登臨意”使?jié)M腔報國熱血瞬間跌入冰谷。
詞的上片寫的是作者憂國憂民和未逢知遇之主的憂愁苦悶,下片則側(cè)重寫英年虛度的悲憤之慨。但詞人卻換了一種寫法,不再借景抒情,而是運用典故,借古人古事書寫雄心壯志。“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世說新語·識鑒》載:西晉張翰在洛陽為官,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說“人生貴得適意耳,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棄官南歸。張翰因向往家中的美味而棄官回家,詞人此時寫此典故是否也意味著自己歸隱的念頭已悄悄萌芽?張翰棄官實際上是因當時的朝廷內(nèi)部紛爭不斷,再待下去可能會招致禍患,于是回歸故里。聯(lián)想辛棄疾自身經(jīng)歷,雖然他常以儒自居,但兼容佛學和老莊,積極入世、矢志抗金固然是其主導方面,但是在無奈的現(xiàn)實面前產(chǎn)生歸隱避世的念頭也是無可厚非的,“休說”是有家難歸的鄉(xiāng)愁不忍提。但隨后下一句,詞人卻否定了這一念頭,“休說”更多的是對“求田問舍”的不屑說,表達了詞人不肯學張翰見時機不對便歸鄉(xiāng)隱退的行為?!扒筇飭柹幔聭咭?,劉郎才氣。”《三國志·陳登傳》載:許汜見陳登,陳登久不與語,使許臥下床,而自臥大床,許汜訴與劉備,劉備說:“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王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軍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時元龍(陳登字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耶!”辛棄疾借用此典故是說,如果我像許汜那樣只顧買房置地的為個人打算,怕是要羞見劉備那樣胸懷大略的英雄了。既表明了自己的愛國之志,也是對茍且偷安貪圖享樂投降派的諷刺。但是自己長期不被重用,國事飄搖,年華虛度,不禁令人扼腕嘆息。《世說新語·言語》載:晉朝恒溫北伐,途經(jīng)金城,見當年手植柳樹已有十圍之粗,感慨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用恒溫的故事,將自己的豪情壯志和無奈現(xiàn)實相對照,冷熱相激,情緒升至極點。連用三個典故,一用問句,一用推測句,一用感嘆句,將詞人的報國壯志和萬般無奈淋漓盡致的呈現(xiàn)出來?!百缓稳藛救。t巾翠袖,揾英雄淚!”詞人的一腔熱血化為兩行熱淚,內(nèi)心痛苦無人安慰,只好喚取美人來揾淚。辛棄疾的詞作受屈原影響很大,同為愛國詞人,我覺得這里的“紅巾翠袖”不僅僅指歌妓舞女。美人,更是指政治上的明主?!百缓稳藛救 币彩潜硎緹o人為自己喚取“紅巾翠袖”。當時的投降派把控朝廷,主戰(zhàn)派氣勢低沉,沒有伯樂再為自己引薦至明主,此情正與上片的“無人會,登臨意”相呼應。
王國維曾經(jīng)說過:“東坡詞曠,稼軒詞豪”,辛棄疾的豪放詞至少有四個特點:愛國情、英雄氣、摧剛為柔,以詩文為詞?!端堃鳌さ墙蒂p心亭》全詞就登臨所見揮發(fā),由寫景進而抒情,雖然出語沉痛悲憤,但整首詞的基調(diào)還是激昂慷慨的,表現(xiàn)出辛詞豪放的風格特色。全詞盡寫英雄失路之感,情景交融,將主觀自我與客觀景物,現(xiàn)實悲哀與歷史典故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了一副恢宏細膩,層次清晰有序的畫面。
參考文獻:
[1]李星遙.壯志難酬 悲歌慷慨——讀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J].達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1(01)
[2]王自榮.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賞析[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 究).2012(Z4)
[3]楊錦輝.斷鴻聲里英雄淚——論辛棄疾《登建康賞心亭》詞的矛盾心境[J].湖北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3(01)
[4]劉乃昌.辛棄疾論叢[M].山東:齊魯書社.1979
作者簡介:
高玉坤(1990.3~),女,漢族,山東濰坊人,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課程與教學理論(語文)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