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鳳英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0-0101-01一直以來,作文教學都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往往注重訓練學生選材立意、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等方面的能力,而忽略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墩Z文課程標準》對寫作提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的要求,在教學建議部分又提出"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因此,語文作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情感的教育和引導?,F(xiàn)在學生作文過多地捏造事實、就事論事、人云亦云,缺乏寫作的興趣,寫不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文章讀來干干巴巴。如何激發(fā)學生的作文情感,使學生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呢?筆者做了以下的嘗試。
1.激發(fā)學生情感,增強參與意識
"情動于衷而形于言",表達是感情蘊積、抒發(fā)的過程。好之者滿懷摯愛,惡之者飽含激憤,有所求時充滿期待,有所憐時情之切切,有所思時深沉,有所悟時欣然……因此作文教學要注重激發(fā)學生情感,增強參與意識。只有感情豐富,想像的翅膀才能更加舒展。如曹操登臨碣石,一統(tǒng)中原的豪情激蕩,方留下氣魄宏大,想像奇特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毛澤東在決定民族命運的關鍵時刻,滿懷激情,描繪出了"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的光明而美好的境界。還有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令人向往,冰心的《繁星》令人沉醉等等。無一不是以作者豐富的感情為基調(diào),才描繪出或雄壯或優(yōu)美的意境。
2.注重學生感情投入,端正生活態(tài)度
從作文訓練的角度看,熱愛生活,對事物有高度的熱情,才能人寶山而獲取無窮無盡的寫作材料。正如陶鑄同志所說:"只要你是有心人,對社會主義的事物有高度的熱情,對事物經(jīng)常接觸,時刻注意,那你就有可能發(fā)現(xiàn)萌芽狀態(tài)的新生事物。相反的,如果你是個無心人,對社會主義的態(tài)度是平平淡淡的,冷冷冰冰的,那你不管有多好的天賦,對萌芽狀態(tài)的新生事物也只會視而不見。"這里所說的"有心人"、"有高度的熱情",正是生活態(tài)度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作文與做人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為作文而作文,只能是把作文看作是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就不僅寫不出好文章,而且有悖于作文訓練的根本目的。注重學生作文感情的投入,正是指導學生怎樣做人;而生活態(tài)度的引導,又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可靠的保證。
3.激發(fā)學生情感,要積極引導貫穿始終
3.1設計訓練,出活題目,設置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講究生活化、情景化是開放性活動中的作文訓練,是針對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確有所感,有話可說,有文要寫的切實需要而進行的。易于學生"動情"而自覺不自覺地參與進去,其間的行為指導、思想認識、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的教育,就自然地滲透進去了。要觸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激發(fā)其感情,在訓練中"進人角色",就要在訓練設計上下功夫。情境型的作文訓。練富于現(xiàn)實的生活氣息,是實際生活中已經(jīng)發(fā)生或可能發(fā)生的情景再現(xiàn),或者是現(xiàn)實情景的合理延續(xù),學生做這種訓練如同步人真實的生活,感到熟悉、親切,而從思想訓練的角度看,則促進了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的發(fā)展,養(yǎng)成了留心身邊人事,做有心人的好習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寫作動機。例如:①回憶性情境:喚起記憶中的情景,去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②即舉式情境:針對當時發(fā)生的特定情景的寫作練習。 ③延續(xù)性情境: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作進一步合理的想像,合乎情理地續(xù)寫事情的發(fā)展或結(jié)局。如:班主任滿面春風地來到教室,笑著說:"這次集體……" ④換位式情境:讓學生與故事中的某個人物換位,進人故事的特定情境,合理想像,改寫故事。
3.2要將作文訓練與一些具體的活動結(jié)合起來。如寫《我愛我家》這篇作文時,我提前一周布置任務:(1)從家中的相冊中選出你最感興趣的一張老照片,向家人詢問你想了解的事情,增強對家庭的了解;選擇自家最有意義的一個物品,向家人仔細問它的來歷。(2)師生一起討論一個具體的"家庭采訪"的提綱,設計一些具體問題,且把這些問題步步細化,逐漸深人。(3)"采訪"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要注意圍繞中心,引導學生深人挖掘這些與家有關的事和物中蘊含的情感和意義。通過學生的采訪、交流,教師引導,學生知曉的普通事物和家庭生活的細節(jié)就會在眼前活躍起來,這時的寫作可謂水到渠成了。
另外,作文教學還要注意抓好課外閱讀、課外練筆活動。為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興趣,教師還要采取一些鼓勵措施。如:可選擇學生作文佳作向報刊雜志推薦,不夠發(fā)表水平的,可在班內(nèi)、年級內(nèi)、校內(nèi)通過壁報、校報、廣播等方式予以發(fā)表,支持鼓勵學生積累創(chuàng)新,參加各種作文競賽活動。
4.重視學生情感思維的開發(fā)
學生寫作時情感思維的道路是否暢通,關鍵不僅在于他們生活儲存和知識儲存底子的薄厚,還在于他們聯(lián)想能力的強弱。寫作的題材固然在下筆之前可以找到,但更多的是靠平日的積累和儲存。"一個空洞的頭腦是不能進行思維的。"教育學生除了要以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和生活外,還要求他們善于運用思維器官,多想、多思、多分析,提高認識生活的能力。這樣做不僅是作文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對待生活要持積極樂觀認真的態(tài)度,就能夠視而見、聽而聞,積極自覺地吸取生活中的養(yǎng)料以豐富自己。寫作時就可以做到信手拈來,游刃有余了。
5.用下水作文誘導學生的情感
有了情感,不一定馬上能洋洋灑灑;一瀉千里,也不一定能切切私語,汩汩而出。這可能有兩種情況存在:一是"心有戚戚焉"而力不能逮。比如登高遠眺,極目遠望,看見秀麗風景,不禁詩興大發(fā),而一提起筆卻不知從何寫起。二是隨心所言之,不加篩選,即使成文也是拖沓冗長,嗦繁雜。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誘"其情泄,"導"其感發(fā)。教師若單單誘以單純的作文技法,往往是事倍功半,極有可能教師在上面講得神采飛揚,學生在下面聽得昏昏欲睡。葉圣陶先生多次闡述指導作文"教師要下水""教師善讀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則為學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蘇聯(lián)杰出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學生不會作文,"最簡單的原因,就是教師本身也不會寫作文,學生從來沒有聽到過教師自己議論寫作文的切身體會。"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前不妨自己寫一寫,這樣不僅可以深知作文的甘苦,體會寫作的難點,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及以后的批改,而且"教師下水"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學生,更能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6.精心評改作文,深化寫作情感
實踐證明,學生了解學習結(jié)果比不了解學習結(jié)果更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的情感。因而作文批改首先要及時,以滿足學生盡快了解自己寫作結(jié)果的情感需要。對學生的作文批改越詳盡細致,教師情感投入越多,學生收獲就越大,也越有利于學生寫作情感的培養(yǎng),越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教師在批改中對學生作文的閃光點,無論構(gòu)思立意、謀篇布局,還是開頭結(jié)尾、過度照應,甚至某一句話,都應本著"多贊揚少批評"的原則,熱情地加以褒獎。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應予以肯定和鼓勵,滿足他們情感的需要。不足之處批語盡量委婉親切,多用商量討論的口吻,評語書寫工整,使學生覺得"作有所成",教師和藹可親,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充滿寫作興趣。
總之,情感貫穿寫作的始終,是作文的血脈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先引導學生進行充足的情感儲備,再尋找合理的觸發(fā)渠道,搭建各種平臺,開啟學生的情感門扉,使他們?nèi)硇牡剡M行情感的攝取、釋放、交流,并開出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之花。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