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慶
一、 讀出地位:讓朗讀成為學習態(tài)度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根本方法,是閱讀教學的主旋律。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最經(jīng)常、最有效的訓練。讀,既是實踐,又是訓練;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是理解,又是體驗;既是語感的培養(yǎng),又是情感的陶冶;既是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的內(nèi)化過程,又是學生習性養(yǎng)成的過程。教師要明確講解與朗讀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要發(fā)揮二者在語文教學中優(yōu)勢互補、相得益彰的作用。要認識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攤平、擺開,朗讀是融會、貫通;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
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便是讀書聲。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學生和作者的靈魂碰撞,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略作者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瑯瑯書聲中,學生不僅能感受和再現(xiàn)作品的內(nèi)容美,還能體驗語言的節(jié)奏感、音韻感、情思美。朗讀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合語言和精神的言語學習方法。葉圣陶先生說得好:“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語文教學,必須確保朗讀時間,還朗讀以應有地位;語文學習,要讓朗讀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態(tài)度。
二、 讀出感受:讓朗讀成為學習方式
1. 讀出情感流淌,讓學生想讀。情感是朗讀的“導火索”。語文教師引領學生在朗讀中走進文本,在品味中體驗情感。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對課文產(chǎn)生了獨特的感受、理解與體驗,課文的語言材料、作者的情感體驗,已款款走進學生的精神領域。這時,教師飽滿的激情又推波助瀾,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自然爆發(fā)出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激情與沖動,迫不及待地想用自己的聲音和情感來表現(xiàn)課文的音韻美和意蘊美。這樣,以“情”點燃,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以情育情、以情怡情、以聲傳情,用心靈感動心靈,學生讀得如臨其境。
2. 讀出興趣盎然,讓學生樂讀。“重情趣”是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的集中體現(xiàn)。在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不深、朗讀基調(diào)把握不準時,教師應以游戲般的動作、兒童化的語言,再加上親切的微笑、殷切的期待,給學生以生動而深刻的心理暗示,使學生心領神會,在妙趣橫生中產(chǎn)生理解和頓悟,進而領會朗讀的要領,這時的朗讀就能成為一種樂趣。倘若教師的朗讀指導寓莊于諧、興趣盎然、精彩紛呈,引而無聲,導而無痕,那么,學生就能在輕松愉悅中,不知不覺就被領進朗讀的樂園和學習的佳境。
3. 讀出思接千載,讓學生會讀。語文課堂更應該是充滿著智慧、洋溢著創(chuàng)造的課堂。在語文課上,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浮想聯(lián)翩,和文學大師展開心靈對話,與大千世界進行情感交流,盡情地追逐著那五彩繽紛的夢想。如果你就是文章的作者,此時此刻,你會想到些什么?”教師給學生的思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學生的思維飛起來了,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不斷噴射而出。學生的心是那樣的豐盈和靈動,思維是那樣的活躍和浪漫。師生陶醉在幻想的境界里,沉浸在創(chuàng)造的氛圍中,共享著語文生活的精彩與美妙。
三、 讀出個性:讓朗讀成為學習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薄安粦越處煹姆治鰜泶鎸W生的閱讀實踐?!崩首x教學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避免人云亦云,按教師的要求把學生訓練成一個統(tǒng)一的朗讀模式。朗讀形式應以個別讀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個體獨立性。采用自由讀,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點下,按照自己的理解讀。這種形式,不管是從時間還是從表達方式上,都給了學生較大的自由發(fā)揮空間,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發(fā)揮。例如,教《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時,一句“我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是一位出色的經(jīng)濟學碩士,本來他應該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卻被戰(zhàn)爭奪去了寶貴的生命”。教師讓學生說說想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句話:有的學生說,想用自豪的語氣來讀,因為他為作者有這樣一個杰出的爸爸而感到驕傲;有的說,想用傷心的語氣來讀,因為爸爸犧牲了;有的學生說,想用憤怒的語氣來讀,因為是可惡的戰(zhàn)爭奪去了爸爸寶貴的生命。由此可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我們不要讓條條框框束縛,要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體驗,讀出自己的個性。
(作者單位:福建德化尚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