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班主任不僅承載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任務,他們也是班級的建設者。因為小學生才從家庭生活走入學校生活,所以,小學班主任應該對小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建立承擔起引導職責。小學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合適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在與小學生交流的時候也應該留意溝通技巧的應用。
一、小學班主任的管理技巧
(一)正視師生間的矛盾
小學生作為剛剛走進校園的個體,班主任對每一個學生都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當然,教師的關心終歸不如家長的關心細致,有時候學生之間就會對教師給予的關心程度在暗地里進行比較。這不利于班集體團結,也容易造成小學生對教師的誤解。例如,在某次語文生詞默寫過程中,教師要求所有同學把課本收進課桌里邊,但是,有位同學忘記收進去,教師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但教師說的“別人為什么都把課本放進課桌里,你沒有收進去,就說明你內心深處有作弊的念頭?!边@句話傷害了該名學生的自尊心,導致師生間矛盾的產生。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出現矛盾是很正常的現象。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在交往過程中出現問題后,應該正視矛盾,找出矛盾出現的問題,開誠布公的進行問題交流,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二)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留意到小學生有著機靈好動、學習能力強的特點。但是,他們往往缺乏自控能力,對新的入學環(huán)境容易產生恐慌感,當然,他們的思維方式還沒有發(fā)展成熟,因此,我們不應該用成人的思維方式來要求小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某些問題說了很多次,學生還是不會或者是解決不了,那么,教師應該考慮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組織形式是否違背了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思維方式、認知特點的影響。只有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障礙,才能實現教學有效性。
(三)在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建立伙伴關系
小學生通常稚氣未脫,個性善良,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喜愛人際交往。因此,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領頭人,更應該在他們心目中樹立起一種和藹可親的形象。這不僅有利于班集體和諧氛圍的創(chuàng)建,有利于今后班集體工作的開展,更有利于學生將自己的心理話跟班主任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如有的班主任苛刻古板,嚴格強調班級紀律。這就容易造成師生之間交往隔閡,班級整體氣氛嚴肅緊張,不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但是,如果班主任性格溫和,能跟學生建立其良好的伙伴關系,與學生打成一片,學生不僅更愿意聽從班主任的安排,還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開展。
二、小學班主任的溝通技巧
師生之間交往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夠達成一種互尊互愛、和諧友好的關系。但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因為觀念、心理特征、個性差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容易造成矛盾的產生。在矛盾產生的時候,班主任就應該作為人際關系處理的藝術者,來對師生之間的矛盾進行調解。
1.多用贊美,少用批評??涿兰~斯說過:“認可、贊美和鼓勵,能使白癡變天才;否定、批評和諷刺,可使天才成白癡?!边@就說明贊美對一個學生的影響有多大。人們往往都是喜歡做自己擅長且感興趣的事情,小學生也不例外。因此,班主任應該學會在每一位學生身上尋找亮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更多的贊揚能讓學生更加優(yōu)秀,學生也更容易對班主任產生一種依賴感。
2.坦誠交流。師生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教師應該及時的跟學生進行交流。如矛盾出現的時候,教師應該主動找學生進行談話,談話開始的時候就直接跟學生表明老師是要跟他來解決矛盾的,這樣從情感上能贏得學生的信任,促使學生說出自己對老師的意見,教師也便于針對學生提出的意見來規(guī)范自己今后工作的開展,在交流過程中,班主任千萬不能端架子,應該向學生傳遞一種平等、友愛的思想。
班主任承擔著班級建設工作,應該為維護班集體的和諧做出努力。當教學管理過程中,學生與老師發(fā)生矛盾的時候,班主任應該及時地做好調解工作,正確看待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時候,班主任也需要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方式,采用合理的溝通方式來進行交流。
(作者單位:江蘇泰興市蔣華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