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必須有西藏的夢,必須有藏民族的夢,這樣才能構成完整的中國夢。
20年,6000多人,他們頂風冒雪,前赴后繼。用青春和熱血,用奉獻和奮斗寫就了一組歌,歌的名字叫《極地放歌中國夢》。
援藏20年,國家一直在探索支援幫助西藏的方法,從給資金、建項目的“輸血式”援藏轉變?yōu)楫a業(yè)援藏、技術援藏等“造血式”,援藏走過了怎樣一條“內生成長之路”,《小康》就這一問題深入西藏采訪,并請援藏一線干部展開討論。他們分別是:拉薩市委副書記、北京援藏指揮部總指揮馬新明,那曲地委委員、行署常務副專員,擔任浙江省第七批援藏總領隊的李華以及曾經在那曲援藏,如今的杭州市拱墅區(qū)委書記許明,聽他們談談援藏“輸血”走向“造血”的變遷。
對口援藏工作怎樣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了西藏經濟社會發(fā)展,維護了國家統一和西藏社會穩(wěn)定,加強了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小康》記者就此專訪西藏自治區(qū)黨委組織部副部長、第七批援藏干部總領隊王奉朝,聽他講述援藏工作的過往與未來。
作為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發(fā)展變化要讓世人知道,要在世界上有聲音。援藏干部肩負的是什么重任?西藏的發(fā)展給援藏干部有什么啟示?西藏走向小康社會的目標,援藏干部有什么責任?需要以一些文化載體為方式呈現出來。
西藏自治區(qū)政協副主席、那曲地區(qū)書記高揚說:“《極地放歌中國夢》這組組歌是20年援藏縮影,是祖國大家庭的表達方式,是藏漢一家親的真實寫照,也是援藏干部融入西藏的一種心聲。抓住20年援藏主旋律,唱出了援藏干部的心聲。不管《極地放歌中國夢》組歌怎么發(fā)展,我都支持,因為西藏需要這樣的正能量,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需要這樣的正能量。”
援藏還在繼續(xù),西藏正在發(fā)展。
一曲曲青春浩歌,漢藏融合的中國夢,在雅魯藏布江邊再次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