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芳
摘要:肖邦出生在波蘭被俄國、奧地利與普魯士瓜分殆盡之后,只好流亡在法國巴黎。《g小調鋼琴敘事曲》是聽聞波蘭華沙起義失敗后而作,全曲充滿了悲壯之情和愛國之情,濃郁而豐富的情感表現(xiàn),也使全曲呈現(xiàn)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抒情色彩。在曲式結構上,采用了混合奏鳴式,并對旋律、節(jié)奏、和聲甚至主副部位置順序都進行創(chuàng)新式的改變,全曲兩個主題的交織,多個和弦的穿插,高難度的琶音技巧等彈奏技巧的混合運用,使本曲彈奏起來具有較高的難度。充分了解了鋼琴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風格以及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特征后,解析《g小調鋼琴敘事曲》的彈奏技巧,更具直觀性。
關鍵詞:肖邦鋼琴曲 《g小調鋼琴敘事曲》 鋼琴彈奏技巧
肖邦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受歡迎的鋼琴家之一,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他的《g小調鋼琴敘事曲》對當時波蘭乃至正個歐洲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在這首敘事曲中,表現(xiàn)出了濃郁的愛國之情和悲壯的英雄之情,其濃重的悲情色彩和浪漫主義抒情特征,使作品充滿了感染力。全曲采用了混合奏鳴式的曲式結構,主題、調性等的轉換以及和弦、琶音的運用,增加了演奏的難度。
一、肖邦《g小調鋼琴敘事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
1772-1795年間,俄國、奧地利與普魯士分別對波蘭實施了三次瓜分,波蘭人民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感,至始至終進行著最堅決的抗爭,然而最終亡國,被帝國主義奴役了123年之久,在這期間波蘭仍在最艱難的環(huán)境中,不忘斗爭,對民族獨立充滿著向往。這時期波蘭的文藝界充滿了熱愛民族、熱愛人民的論調,革命浪漫主義由此誕生。肖邦出生于1810年(1810-1849),恰逢波蘭這段最黑暗的歷史,因此,他的作品首先充滿了悲情色彩。1830年,在法國爆發(fā)七月革命之際,波蘭醞釀了華沙起義,最終被殘酷鎮(zhèn)壓下去,肖邦在法國聽聞后,心中充滿了悲壯之情。肖邦創(chuàng)作《g小調鋼琴敘事曲》時,恰逢波蘭華沙起義被鎮(zhèn)壓,波蘭人民生活極其艱難,正是這鮮明而殘酷的時代背景,激發(fā)了肖邦的愛國情懷。出于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流亡巴黎的肖邦把自己濃郁的愛國情懷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創(chuàng)作出了不朽名曲,在悲壯的感情基調上,層層遞進似的情感抒發(fā),使整部曲子充滿浪漫主義式的悲情,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據(jù)說《g小調鋼琴敘事曲》是根據(jù)波蘭愛國詩人密茨凱維支的長詩《康拉德·華倫洛德》而創(chuàng)作的,其標題就充分展示了豐富的情感和濃郁的悲壯色彩。《g小調鋼琴敘事曲》共分為五部分,即引子、呈現(xiàn)部分、展開部分、再現(xiàn)部分、尾聲。
二、肖邦《g小調鋼琴敘事曲》的創(chuàng)作特征分析
(一)肖邦《g小調鋼琴敘事曲》中的悲情色彩
肖邦《g小調鋼琴敘事曲》在主題、旋律、曲式結構等方面都體現(xiàn)了悲劇色彩。在引子部分,就用Ⅱ級9和弦的琶音緩緩地把聽眾引入一個充滿悲傷的故事當中,似乎在訴說著波蘭人民被亡國后受壓迫的故事。這種弱起形式,緩慢的節(jié)奏,具有敘事的特點。隨著緩慢而傷感的音調,故事的主題逐漸展開,第一主題(8-93小節(jié))旋律跌宕起伏,仿佛在描述主人公在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份的內心動蕩。緊接著,變奏開始,從PP轉變到FF,更加激昂的第二主題登場,主人公心中充滿了要為國家犧牲自己的悲壯之情。奏鳴曲式結構中,兩個主題相互穿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主題交替時的變奏,把音樂的抒情性和戲劇性發(fā)揮到了極致。在再現(xiàn)部中,166-206小節(jié),一段漸弱的、音量極小的變奏后,第一主題再次出現(xiàn),這部分與傳統(tǒng)曲式結構有所不同,不再是先主后部的順序,而是先副后主的順序,這種順序的顛倒,主要是表現(xiàn)高潮前的寧靜,一改呈現(xiàn)部的響亮,采用了更為渾厚的中音,來展現(xiàn)爆發(fā)之前蘊藏著的力量,像臨刑前悲壯的平靜。隨后,華麗的樂段噴薄而出,左右手反向相互彈奏,超八度的大幅度旋律跨越,達到最高點,再落到最低,到此,全曲的最高潮轟然出現(xiàn),完全展現(xiàn)了主人公英勇就義前的悲壯之情,在最燦爛的生命吶喊之后,柔和而悲涼的柱形和弦,使曲子回歸到久久的悲情之中。尾聲,用全新的音樂來展現(xiàn),節(jié)奏上更加快速強烈,對之前的悲情起到了加深和強化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這部作品的連接部分,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的短小樂節(jié),而是增加了篇幅,使聽者更加壓抑。肖邦《g小調鋼琴敘事曲》完全融入了創(chuàng)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全曲始終貫穿的悲情色彩,充分展現(xiàn)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
(二)肖邦《g小調鋼琴敘事曲》的浪漫抒情特征
浪漫主義音樂,往往預示著豐富的情感,或悲壯,或歡喜,通過音樂旋律來抒發(fā)情感。肖邦出生在波蘭亡國之后,人民被奴役,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使他心中充滿了愛國和悲壯之情。《g小調鋼琴敘事曲》所表達的濃濃的悲情色彩,使全曲充滿了詩意性的意境,具有深入人心的抒情性。肖邦《g小調鋼琴敘事曲》中兩個音樂主題穿插交織,跌宕起伏的交替調式轉調,使情感抒發(fā)的張力體現(xiàn)地淋漓盡致。肖邦創(chuàng)作《g小調鋼琴敘事曲》時采用了一個創(chuàng)新的技法,就是使傳統(tǒng)意義上節(jié)奏快速的連接部分變?yōu)榫徛缘氖闱椋绲?3小節(jié)。半音旋律的多次運用,營造了非常特殊的聽覺感受。左右手反向彈奏的華麗,遠距離的半音化處理,旋律和節(jié)奏的豐富變幻,琶音的自然引入,更是增強了這部曲子的浪漫特性。再現(xiàn)部分,主副部順序的倒置,時而凝重,時而激昂。它凝重,仿佛在暴風雨來臨前積蓄著力量,它激昂,似乎又在訴說著英雄的悲壯情懷。尾聲部分,旋律快速強烈,給人以震動和深思,心中升騰出一股希望和信念。肖邦的《g小調鋼琴敘事曲》在敘事性、戲劇性和抒情性取得完美的統(tǒng)一,全曲的情感訴說和音樂表現(xiàn)都極富有感染力,深深觸動聽者的思緒和情感。肖邦是世界上最為杰出的鋼琴家之一,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也具有鮮明的個人特征,正是這獨特的個性特征,給世人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三、肖邦《g小調鋼琴敘事曲》的演奏技巧
肖邦的《g小調鋼琴敘事曲》采用了混合奏鳴曲式結構,在傳統(tǒng)奏鳴曲中,融入了創(chuàng)新的元素,對旋律、節(jié)奏、和聲甚至主副部位置順序都進行創(chuàng)新式的改變,使作品極富音樂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充分體現(xiàn)了肖邦的浪漫主義特征。總的說來,只有充分了解了鋼琴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風格以及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特征,才能彈奏出美妙而打動人心的旋律。endprint
(一)引子(1-8小節(jié))
引子采用了4/4 拍廣板,與主題的6/4 拍的中板不同,緩慢而沉重,主要是渲染悲傷的音樂情緒,慢慢引出主題,與主題部分的快節(jié)奏形成鮮明的對比。作為樂曲的開始,第一個音的彈奏尤為重要,重音是引子部分一個很重要的彈奏技巧,觸鍵要沉穩(wěn)、緩慢、流暢,音要拉長,預示一個悠長而被悲壯的故事即將拉開帷幕。在向高潮部分過渡時,要控制力度,落音干脆,注意不要使樂曲聽上去有一種無精打采的慵懶感覺。因此,在引子部分,重音技巧是尤其重要的。
(二)呈現(xiàn)部分(8-93 小節(jié))
在呈現(xiàn)部分的開始幾個小節(jié)(8-36小節(jié)),奏鳴曲式結構較為整齊穩(wěn)定,6/4 拍子顯得輕盈明朗。彈奏這部分時,要注意右手的節(jié)奏,用弱踏板稍微突出重音,與引子部分的結尾和弦相呼照應,要特別注意腳的力度和踩踏板時間長短,踏板踩入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對主題的襯托氛圍。這部分的主要音樂特征是舒展明朗的,注意運用跳躍技巧,控制手指的力度和指尖的靈活,既使彈奏流暢舒緩,又有跳躍的張力,同時右手旋律要保持穩(wěn)定。鋼琴曲的每一組旋律都會有相應的聽覺感受,不能模式化,要注意彈奏的層次感,低音沉穩(wěn)有力,重音輕快舒暢,在這部分的臨近結束時,調性降E大調,指尖轉換行駛的時間要稍長,襯托出一種溫柔、寧靜氛圍,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片刻寧靜,渲染隱隱的悲傷情緒,仿佛在積蓄著最后的力量。
(三)展開部分(94-165小節(jié))
展開部分頻繁的調性轉換,反映了內心情感的交織糾結以及濃烈。主部調性轉變?yōu)閍小調,副部調性為A 大調,主副部兩個主題交織穿插,形成鮮明的對比。主部主題在密集的和弦、激烈的節(jié)奏中,營造了一種緊張、悲壯的音樂情緒。副部主題由和弦與八度組成,低音的分解和弦頻繁出現(xiàn)與高亢的右手高聲彈奏交織在一起,渲染了激昂的音樂情緒,從而掀起了全曲的一個高潮。副部主題的彈奏,則要逐步加強力度,激烈快速,連續(xù)的加大力度和快速演奏表現(xiàn)一種英雄氣概的大無畏,是全曲去彈奏難度比較大的部分,要注意力量與速度的協(xié)調,不能顧此失彼。
(四)再現(xiàn)部分(166-207小節(jié))
再現(xiàn)部分有所不同,主副主題位置倒置,先演奏副部主題,再重現(xiàn)主部主題。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更加烘托激昂的高潮部分。兩個主題的在力度強弱上和音調的高低上形成鮮明對比,因此演奏時要注意層次感,旋律在急促的和聲襯托下要穩(wěn)定,此處節(jié)奏感很強,一定要注意踏板的踩法。再現(xiàn)部分的主部再次回歸到 g 和聲小調上,弱起的休止符,低音區(qū)的和聲,又形成了一個高潮爆發(fā)前的緊張感。
(五)尾聲(208-264小節(jié))
尾聲采用了4/4 拍子,并運用了全新的音樂材料,和弦的交插運用,以及琶音技巧的運用,使這部分難度系數(shù)最高。和弦的交插變奏,使演奏展現(xiàn)的激情逐漸加強,一個濃重、強烈的愛國情感油然而生。弱起的節(jié)奏中,突然爆發(fā)了強烈的六連音,琶音彈奏技巧,持續(xù)強烈,具有很強的音樂表現(xiàn)力和張力,表現(xiàn)出情感爆發(fā)的激烈,這與前面低沉、凝重的主題形成強烈對比,展現(xiàn)了高超的戲劇性。彈奏樂曲最后的半音階雙手八度音,雙手要從遠處反向行駛,在中間相遇時,雙手齊奏彈奏fff強度琶音,動作猛烈,氣勢凌厲,發(fā)聲強烈,營造出非常具有震撼力的聽覺感受。
總的說來,肖邦的《g小調鋼琴敘事曲》在音樂表現(xiàn)性、戲劇性、抒情性方面是完美統(tǒng)一的,其間兩個主題的交織穿插,開始的重音技巧、跳躍技巧、音階技巧、和弦技巧、琶音技巧等彈奏技巧的混合運用,既充分展現(xiàn)了作品的感情張力和聽覺享受,也增加了彈奏的難度。
參考文獻:
[1]李亞萍.肖邦g小調敘事曲創(chuàng)作風格及演奏特點[J].藝術評論,2012,(10).
[2]徐潔玉.肖邦《g小調鋼琴敘事曲》的演奏技巧[J].大舞臺,2014,(09).
[3]王鑫鑫.淺談肖邦鋼琴音樂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風格——以《g小調第一敘事曲》為例[J].音樂時空,2013,(05).
[4]趙方.肖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的音樂分析[J].大舞臺,2013,(04).
[5]張立巖.肖邦《g小調敘事曲》創(chuàng)作風格及演奏技巧[J].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學報,2014,(02).
[6]劉海莉.論肖邦敘事曲的悲劇性——以《G小調敘事曲》為例[J].大舞臺,2013,(05).
[7]楊秦生.論肖邦《G 小調第一敘事曲》的結構特征[J].藝術教育,2010,(07).
[8]劉瀟.肖邦《g 小調敘事曲》Op.23的曲式結構辨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