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東
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里的新詩分布不均,七年級新詩多一些,八年級沒有新詩,而九年級又主要是童詩。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課本上、下兩冊總共17首詩,但正式的課文只有7首,其中4首是翻譯詩,還有2首是散文詩,2首是歌詞。嚴格意義上說,翻譯詩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新詩,不是現(xiàn)代漢語寫作,它不過是以新詩語言來翻譯的外國詩。
一、七年級語文課本里的新詩分布
先來看看人教版的七年級語文課本(上)里的新詩,總共11首,有6首為正式課文,3首為課后閱讀材料,還有2首為散文詩。
1.王家新的《在山那邊》。這首詩是抒情詩,入選后有改動。它表現(xiàn)的是山里孩子對海的向往,從新詩之美來看,這首詩寫得很一般,屬于王家新新詩里比較平庸的一首。它是正式的第一單元里的第一篇課文。
2.汪國真的《意志》,是一首哲理詩,在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課后“讀一讀,寫一寫”部分。這首詩選入時沒有列出標題,這是不符合規(guī)范的,應該在課本里加上詩的標題。
3.流沙河的《理想》。這首詩是哲理詩。為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據(jù)說正在修訂的版本要撤掉這首詩,是不妥的。因為這首詩是典型的哲理詩,很有審美價值。
4.何其芳的《秋天》。這是一首意象詩,描述了秋天的情景,它主要采用了散點透視的手法來建構意象,形成一幅總體的秋之圖畫。它是第三單元第四篇課文。
5.美國詩人狄金森的《秋景》,在何其芳的《秋天》課后的“研討與練習”里的比較閱讀部分。
6.張鋒的《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為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收入時有改動,完全是選編者覺得此詩有些知識含量,但它已欠缺審美價值。
7.臧克家的《三代》,是一首哲理性的敘事詩。在第五單元第三篇課文莫懷戚的《散步》的課后“讀一讀,寫一寫”部分。
8.《散文詩兩首》包括泰戈爾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葉、母親》。它們是第五單元第四篇課文。這兩篇散文詩算是兒童散文詩,適合放在小學四、五年級課本里。
9.《郭沫若詩兩首》,包括《天上的街市》和《靜夜》?!短焐系慕质小肥呛⒆訉σ箍盏南胂螅鹅o夜》是對夜晚的想象,它們都是意象詩,為第六單元第二篇課文。它們適合放到小學四、五年級課本里。
再來看看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課本(下)里的新詩,總共6首,有4首是正式的課文,2首是課后閱讀材料。很有意思的是,這一冊課本里,翻譯詩占了現(xiàn)代詩的一半。
1.《詩兩首》,包括俄國詩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都是哲理詩。
2.光未然的《黃河頌》,是歌詞,也可作朗誦詩。從愛國主題看,《黃河頌》和下面的《松花江上》都很適合入選課本。但我覺得它們最好是入選中學音樂教材,而不是語文教材。
3.張寒暉的《松花江上》,是歌詞,也可以做朗誦詩。為第二單元第四篇課文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的課后“研討與練習”中的課后學唱。
4.牛漢的《華南虎》,是一首意象詩,也有生命的隱喻。為第六單元第三篇課文。這首詩是牛漢的代表作,國內幾乎所有的《當代文學史》都會提到或論述到,而且當代作家作品選講之類的教材也會入選,它不是動物詩,與動物小說、自然文學列在一個主題單元,并不合適。而且大學教材里普遍選了它,初中教材最好別選。
5.威廉·布萊克的《老虎》,是一首意象詩。為牛漢的《華南虎》的課后“研討與練習”里的朗讀材料,是一首翻譯詩。
二、對七年級語文課本新詩的看法
從以上對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課本里的新詩的分布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下面談點看法,以供教材選編者和語文老師參考。
1.從詩歌的選編邏輯看,七年級語文課本似乎沒有明確的思想邏輯,也沒有明確的藝術邏輯。詩歌作品的選擇完全是給“主題”這個簍子填空補缺的,很亂的感覺。
2.這些詩歌無論在現(xiàn)代文學史里,還是當代文學史里,都沒有代表性。或者說,作者雖然大部分是名家,但作品不能代表新詩的藝術水平。郭沫若的兩首詩《天上的街市》和《靜夜》完全可以放到小學四、五年級里。牛漢的《華南虎》被大學教材廣為收入和評介,也不太適合初一學生閱讀。而其他的詩沒有一首算得上優(yōu)美、清新。
3.光未然《黃河頌》和張寒暉的《松花江上》完全可以放到音樂教材里,讓音樂課展示。愛國主題的新詩還有很多替代品,沒必要語文課里選歌詞。如艾青的《雪落在中國土地上》和《手推車》等,都可以替代它們。
4.翻譯詩和翻譯作品不適合做課文,因為它們不是我們的母語寫作,不具備漢語的范例性。翻譯作品可以作為課外閱讀,不宜用作課文。這也是語文教材的硬傷,缺乏對母語的基本認識。
5.七年級作為初中語文學習的起點,詩歌選擇很重要。第一要有語言的純粹性,需優(yōu)美活潑;第二要有感情的真摯性,要適合初一學生的特點,符合他們的內心世界;第三要有生活的引領性和學習的引領性;第四要給學生一定的詩體格式的基本認識。按照這幾個標準,七年級語文課本里的詩需要重新調整。
6.從新詩選編的角度看,七年級、八年級和九年級語文課本沒有有效銜接,八年級語文課本沒有新詩,九年級有十一首,但又大部分屬于兒童詩。應該在初中語文課本里選擇一些有青春氣息的抒情詩,尤其是七年級課本里,應該以少年詩、抒情詩為主體。
三、對七年級語文新詩教學的想法
新詩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中國是詩國,有幾千年的詩歌傳統(tǒng),因此詩教也是語文教育的有機部分。如何用好課本里的詩,如何盡可能地給學生更合適的詩教,傳承母語文化,值得重視。
1.因為課文里的新詩選編缺乏邏輯性,建議打亂順序,按詩歌邏輯來設計課堂教學。
七年級上學期,按照新詩、翻譯詩、散文詩和兒童詩這四類來講。新詩可以講兩到三次課。翻譯詩可以講一次。散文詩可以講一次。兒童詩可以講一次或兩次。最后,做一次詩歌寫作練習和一次詩歌朗誦會。
七年級下學期,按照新詩、翻譯詩、歌詞這三類來講。新詩可以講兩次課。翻譯詩可以講一次課。歌詞講一次課。再安排一次詩歌寫作和一次詩歌朗誦。
2.新詩教學時要增強感受性,要帶學生感受語言之美,認識修辭。不要過分強調對主題的挖掘和理解。
詩歌的語言、意象和修辭的認識是最重要的,不認識這些東西,意義的理解沒有意義。因為要學到所謂的愛國思想或者其他的思想,其他的作品也可以實現(xiàn)。讀詩,就是要讀出詩的味道,詩的特點,詩的美感。
3.建議語文老師尋找一些課本里新詩的替代品。比如說,學習郭沫若和何其芳的新詩時,找一、兩首他們的短小的新詩來和學生一起品讀。這樣一來,既豐富了課堂教學,也讓學生更充分地了解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
有些語文老師很重視把關于作家、詩人的背景知識介紹給學生,這沒錯。但更重要的是把作品講好,讓學生真正理解作家、詩人的創(chuàng)作,欣賞幾篇好作品。
以上是筆者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方家賜教。一起來探討語文教育教學問題吧!我們都是為了孩子!
(作者單位:北京北方工業(yè)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