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雨
病原菌耐藥性檢測結果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療中價值的評價
馮雨
目的探討利用病原菌耐藥性檢測結果對下呼吸道感染治療的影響價值。方法選取163例發(fā)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歷, 對其痰液樣本進行檢驗, 了解痰液中病原菌的組成, 并對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陽性菌的抗藥性進行分析。結果本次研究中, 共檢查出3569株病原菌, 其中革蘭陰性菌共有2942株, 占82.43%;革蘭陽性菌共有508株, 占14.23%;真菌共119株, 占3.33%。其中革蘭陰性菌對常規(guī)抗生素的抗藥性均在30%以上, 而大部分革蘭陽性菌對常規(guī)抗生素的抗藥性在55%以上。結論在下呼吸道感染的各類病原菌對常規(guī)抗生素的耐藥性均較高, 在臨床用藥過程中采用的是經驗用藥方法, 對于治療過程中藥物的選擇指征作用較小。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藥性檢測;臨床治療;價值
在臨床檢驗過程中, 呼吸道感染根據部位的不同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兩種,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為病毒性感染, 而下呼吸道感染則主要為細菌性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一般會累及支氣管等肺部組織, 導致急性或慢性炎癥的發(fā)生, 感染的病原體中以革蘭陰性菌為主, 大約占70%~85%[1]。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的163例患者病歷, 其中男111例,女52例, 年齡37~88歲, 平均年齡(68.71±10.02)歲。經過診斷后發(fā)現, 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炎73例、單純性肺炎43例、支氣管炎13例、肺癌合并下呼吸道感染11例、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11例、支氣管擴張12例。
1.2 方法 采用痰液樣本檢測方法, 采用多次檢測的方法,重復結果不進行記入。將患者的痰液分別接種在各個培養(yǎng)基當中, 將其放置在恒溫培養(yǎng)箱中進行培養(yǎng), 溫度設定為35℃,二氧化碳濃度為5%, 培養(yǎng)時間為24~48 h。在此過程中觀察病原菌的生長情況, 如果達到致病菌量, 則開始對其進行檢測, 所使用的實驗儀器為全自動細菌檢定儀[2]。
在對各類已檢測出的菌株抗藥性進行檢測時所采用的是K-B紙片擴散法藥敏實驗, 操作標準根據美國臨床醫(yī)學實驗標準[3]。
本次研究中共檢測出3569株病原菌, 其中革蘭陰性菌共有2942株, 占82.43%;革蘭陽性菌共有508株, 占14.23%;真菌共119株, 占3.33%。對其具體數據進行分析,并將其整理如下:其中革蘭陰性菌包括大腸埃希菌583株(16.34%)、肺炎克雷伯菌623株(17.46%)、陰溝腸桿菌208株(5.83%)、其他桿菌233株(6.53%)、銅綠假單胞菌537例(15.05%)、鮑氏不動桿菌480株(13.45%)、嗜麥芽寡養(yǎng)單胞菌183株(5.13%)、其他非發(fā)酵菌95株(2.66%);革蘭氏陽性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413株(11.57%)、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61株(1.71%)、肺炎鏈球菌29株(0.81%)、流感嗜血菌5株(0.14%);真菌119株(3.33%)。
其中大腸埃希菌對于氨芐西林(AMP)的抗性為94.28%、對哌拉西林(PIP)的抗性為88.17%、對復方新諾明(STX)的抗性為69.72%、對頭孢唑啉(CFZ)的抗性為67.13%;肺炎克雷伯菌對于AMP的抗性為100%、對PIP的抗性為61.22%、對STX的抗性為37.91%、對CFZ的抗性為49.95%;陰溝腸桿菌對于AMP的抗性為98.16%、對PIP的抗性為66.07%、對STX的抗性為52.27%、對CFZ的抗性為98.17%;銅綠假單胞菌對STX的抗性為38.32%、對CFZ的抗性為87.13%;鮑氏不動桿菌對STX的抗性為71.68%、對CFZ的抗性為59.71%;嗜麥芽寡養(yǎng)單胞菌對STX的抗性為82.29%、對CFZ的抗性為8.26%。
革蘭陽性菌對于青霉素的抗性為100%、紅霉素為86.02%、克拉霉素為72.64%、環(huán)丙沙星為70.67%、苯唑西林為70.67%、慶大霉素為14.76%、左氧氟沙星為14.76%、復方新諾明為76.66%、氯霉素為57.87%。
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的革蘭陰性菌數量較大, 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腸埃希菌為主;而革蘭陽性菌當中則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根據抗藥性研究可以看出, 革蘭陰性菌對于常用的抗生素類藥物均有一定的抗性, 同時革蘭陽性菌也如此。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當中大多數為革蘭陰性菌感染者, 少部分為陽性菌感染者。并且這兩類細菌對于目前常用的抗生素類藥物具有較好的抗性。因此, 在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過程中, 其用藥種類大多是根據治療經驗, 無法根據病原菌耐藥性的檢測進行選擇,其臨床參考價值不大, 需要醫(yī)生擁有豐富的治療經驗[4]。
[1]余月芳, 沈巨信. 2004-2008年呼吸內科住院患者醫(yī)院感染分析及防治對策.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0, 20(19):2921-2922.
[2]巫學蘭.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變遷及耐藥性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0, 20(2):272-275.
[3]姚冬梅, 陳若虹, 鄭榮, 等.老年慢性病患者下呼吸道院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監(jiān)測.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4, 29(2): 224-226.
[4]周田美, 董曉勤, 余道軍, 等.重癥監(jiān)護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10): 1293-129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126
2015-06-25]
117000 本溪市中心醫(yī)院呼吸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