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淼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肝性腦病臨床治療療效
劉淼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目的:討論去除誘因聯(lián)合門冬氨酸鳥氨酸靜脈注射及乳果糖灌腸療效。方法:將確診肝性腦病的臨床確診病例41例(其中以2期病例為主),分為治療組21例"和對照組20例,治療組以去除誘因,控制感染、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等的基礎上,予以門冬氨酸鳥氨酸靜脈注射7天,并以聯(lián)合乳果糖灌腸。結果:兩組患者經過1周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7.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x2=7.29,P<0.01)。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檢驗結果,治療后均優(yōu)于治療前,但治療組效果更明顯。結論:去除誘因聯(lián)合門冬氨酸鳥氨酸靜脈注射及乳果糖灌腸對肝性腦病治療療效較好。
肝性腦病;門冬氨酸鳥氨酸;乳果糖;血氨。
肝性腦病(HE)又稱肝性昏迷,是嚴重急慢性肝病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失調的疾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與慢性之分。以肝硬化患者發(fā)生肝性腦病最多見,約占70%。誘發(fā)因素多,如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鉀利尿、放腹水等。而發(fā)病機制的主要假說有:氨中毒假說、假性神經遞質假說、血漿氨基酸失衡假說、GABA/苯二氮卓假說、神經毒物的協(xié)同假說,而高血氨癥是各假說的共同通路,故降低血氨是治療肝性腦病的關鍵,在基礎治療,去除誘因前提下門冬氨酸鳥氨酸能顯著降低肝衰竭患者血氨水平,減輕精神癥狀,乳果糖在結腸中使腸道呈酸性,,使血氨隨糞便排出,減少吸收。
1.1 一般資料:確診HE患者41例,男38例,女性3例。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35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自身免疫性病1例)。病例按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1例,對照組20例,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基礎疾病、肝功能、血氨及肝性腦病分期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去除誘因,給予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給予門冬氨酸鳥氨酸10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ivgtt qd,乳果糖口服液30ml加0.9%氯化鈉溶液稀釋至100ml,保留灌腸,bid,對照組:給予精氨酸1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ivgttqd,白醋20ml加生理鹽水80ml,保留灌腸,療程均為7天。
1.3 觀察臨床癥狀:昏睡或昏迷情況的恢復、精神、意識癥狀改善、定向能力恢復、撲翼樣震顫減輕,檢驗數(shù)據(jù):血常規(guī)、生化。
1.4 療效判斷:顯效:意識恢復,一般情況好轉;有效:昏迷程度減輕1;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統(tǒng)計軟件,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P<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經過1周治療,治療組顯效8例(40.3%),有效11例(49.6%),無效2例(10.0%),總有效率為87.0%;對照組顯效4例(20.0%),有效10例(50.0%),無效 6例(30.0%),總有效率為7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x2=7.29,P<0.0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血氨情況的比較(±s)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血氨情況的比較(±s)
治對
治療組ALT、TBil的t值分別為2.20、2.42,對照組血氨的t值分別為2.47,P<0.05;治療組 AST、血氨的 t值分別為 2.28、2.05、2.45,P<0.05。
嚴重急慢性肝病時,由于肝臟清除氨的能力下降或因門體側支循環(huán)建立導致腸內氨不經肝臟代謝而直接進入體循環(huán),透過血腦屏障至腦部而引起血氨增高使中樞神經"中毒",故高血氨神經毒性作用在一定誘因下極易導致肝性腦病。它是肝硬化最嚴重的并發(fā)癥,死亡率高。故肝性腦病的治療中:去除誘因、降低血氨十分重要。門冬氨酸鳥氨酸促進尿素合成及肝細胞修復,乳果糖有利于NH3+轉化成NH4+,由于滲透性通便有利于毒素排出。
結論:肝性腦病治療在去除誘因,控制感染、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等的基礎上,予以門冬氨酸鳥氨酸靜注并聯(lián)合乳果糖灌腸降血氨及改善肝功能等療效較好。
R575
B
1009-6019(2015)07-0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