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剛
1954年10月10日,《光明日報》刊登了山東大學學生藍翎、李希凡寫的《評〈紅樓夢研究〉》。這篇文章批評的是俞平伯關于《紅樓夢》的學術研究。6天后,也就是10月16日,毛澤東寫了著名的《關于紅樓夢研究問題的信》,信中,毛澤東說:
看樣子,這個反對在古典文學領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適派資產(chǎn)階級唯心論的斗爭,也許可以開展起來了。[1]
緊接著,當時的中宣部副部長周揚根據(jù)毛澤東的指示,組織開展了一場胡適思想批判運動。這場運動從1954年10月開始,一直延續(xù)到1955年。而最能體現(xiàn)這場運動成果的,無疑是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八大冊《胡適思想批判》。
對這八大冊的《胡適思想批判》,據(jù)唐德剛回憶,遠在美國的胡適是一篇篇都看過的??催^之后,胡適的反應也很有意思。唐德剛說:
有一次我指著那七八本巨著,戲問胡先生:“這幾十萬字的巨著里,難道就沒有一點學問和真理?!”
“沒有學術自由,哪里談得到學問?”胡氏一語帶過。[2]
這里,胡適對這些批判文章一語帶過。其實,1954年,面對最高當局號召展開的“批判胡適運動”,留在大陸的知識分子做了不盡相同的選擇,而胡適的反應也是不盡相同的??傮w而言,這些抉擇大體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一
第一種是緊跟形勢,積極批判的知識分子類型,以郭沫若、艾思奇、李達、王若水、胡繩等左翼知識分子為代表。這類知識分子在思想上與胡適所代表的自由主義思想格格不入,在這場批判運動中,他們沒有經(jīng)過太多的思想斗爭就積極主動寫文章來批判胡適。
這里表現(xiàn)最為明顯的是郭沫若與王若水?!芭\動”一開始,兩人分別寫了不少批判胡適的文字。
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采訪時,郭沫若說:
胡適的資產(chǎn)階級唯心論學術觀點在中國學術界是根深蒂固的,在不少的一部分高等知識分子當中還有著很大的潛勢力。我們的政治上已經(jīng)宣布胡適為戰(zhàn)犯,但在某些人的心目中胡適還是學術界的“孔子”。這個“孔子”我們還沒有把他打倒,甚至可以說我們還很少去碰過他。[3]
對郭沫若此時的表現(xiàn),在公開場合,胡適針鋒相對地直接斥責他是“文化奴才”。不過對于郭沫若的表現(xiàn),胡適并不意外。在此之前,胡適早已認定郭沫若是善寫阿諛奉承文章的能手了。1950年1月2日,胡適在日記中寫道:
曾琦、劉東巖兩先生來談。曾君見郭沫若的《斯太林萬歲》詩,因說,“郭沫若是無行文人,他從前想加入少年中國學會,我已推薦他了,但李石岑等人不贊成。后來我介紹他與宗白華通信,沫若有一封信上說:慕韓(曾名)與太玄,望之如天上人。我乃墮于污泥之中而不能自拔。……”此信見《三葉集》。可見沫若是慣做阿諛文字的。[4]
無獨有偶,跟郭沫若類似的還有王若水?!芭\動”一開始,王若水就寫了《五四運動中的胡適與杜威》《清除胡適的反動哲學遺毒》兩篇文章。在《清除胡適的反動哲學遺毒》一文中,王若水寫道:
在今天,胡適的政治思想已隨著舊中國的死亡而徹底破產(chǎn)了。但他的“學術思想”,他的實驗主義哲學,卻還影響著學術界。他的幽靈還附在俞平伯和其他一部分文化界人士的身上。認清胡適思想的反動性,清除他的影響,是文化界當前的任務。[5]
對王若水的批判,胡適是不屑一顧的,但他又擔心他那些留在大陸的好朋友會因此受牽連。1954年12月21日,在給沈怡的信中,胡適寫道:
《星島日報》說,這是“中共再度清算胡適”,大概不錯。十一月五日的《人民日報》上王若水文中最后一段說:“胡適……的‘學術思想,他的實驗主義哲學卻還影響著學術界。他的幽靈還附在俞平伯和其他一部分文化界人士的身上?!蔽易x了毛骨悚然!這幾個字可以陷害多少人,可以清算多少人![6]
二
第二種類型則是被迫批判型的知識分子。他們多數(shù)是胡適的好友與學生,以前與胡適的關系多是“平生風義兼師友”的類型。這類知識分子以顧頡剛、楊振聲、賀麟、金岳霖、馮沅君陸侃如夫婦、周一良、羅爾綱等為代表。
此時的他們,在國家已經(jīng)吞并社會的情形下,已失去了自由謀生的權利,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情形下,他們的批判文章更多的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這些文章往往在批判胡適之余,聯(lián)系自己,歷數(shù)自己受到的胡適思想毒害,批判自己沒有認清胡適的反動“面目”。賀麟的《兩點批判,一點反省》、顧頡剛的《從我自己看胡適》、周一良的《批判胡適反動思想》、羅爾綱的《兩個人生》、吳景超的《我與胡適——從朋友到敵人》、陸侃如的《嚴厲地肅清胡適反動思想在中國學術界里殘有的毒素》等都是典型代表。
這些人發(fā)表在報刊上的批判文章是一回事,而內(nèi)心深處對胡適的看法則是另一回事。從其私底下的談話中似乎可以一窺端倪。而陳徒手的《故國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識分子思想改造側(cè)影》中就透露出許多類似的信息。
例如章廷謙和王瑤。北大中文系教授章廷謙說:“湯老頭子(湯用彤)的病還不是批判胡適搞出來的?!盵7]章廷謙還對王瑤說:“胡適的實驗主義在當時是好的。”王瑤良久未作答復,最后說:“是呀?!盵8]
又如胡適的好友金岳霖。系里黨員動員北大哲學系主任金岳霖寫文章批判胡適,金說:“參加參加中文系座談會算了。”[9]
再如賀麟。賀麟說:“俞平伯受胡適影響小,受周作人影響大,講究趣味、閑情,不喜歡讀政治書籍,弄不清為什么要從俞平伯這兒批判胡適思想?!盵10]還說胡適與曾國藩在政治上都反動,但“他們的文章、道德不壞”,所以能迷惑人[11]。又說:“胡適無論如何,你總得承認他在幾年內(nèi)寫了幾百萬字,這種精神總值得我們學習吧?!盵12]
由此可以看出,這些人寫的批判胡適的文字與其內(nèi)心深處的胡適形象并不符合。
對于這一類的知識分子,胡適充分理解并同情,認為他們之所以要寫這些文章,是因為失去了“不說話的自由”。
晚年胡適在接受臺灣記者曾虛白采訪時說:
大陸上有些文人,有些學者發(fā)表文字罵我,清算我的思想,這都是大陸上沒有不說話自由的鐵證。我一百分同情這些可憐的人,這些可憐的朋友,可憐他們沒有不說話的自由,我一點也不怪他們。我不但不怪他們,我還要感謝他們。感謝他們什么呢?我感謝他們在鐵幕里,替我宣傳我的思想。[13]
三
第三種類型則是保持沉默型。錢鍾書、周作人、吳晗、千家駒、陳衡哲夫婦、曹誠英等可為代表。
這一時期,面對新時代的轉(zhuǎn)換,許多知識分子都顯得無所適從,是緊跟時代步伐呢,還是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呢?這是考驗知識分子的一個難題。面對這一難題,錢鍾書私下用英文跟楊絳說出了自己內(nèi)心的選擇,他說:
If we dont have freedom of speech,at least we have freedom of silence.[14]
“如果我們沒有了說話的自由,至少我們可以沉默?!卞X鍾書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在大陸如火如荼的胡適思想批判運動中,我們沒有看到錢鍾書的文字。
而晚年胡適,對錢鍾書也推崇有加。據(jù)胡適的秘書胡頌平1959年4月29日的記載:
一位香港的朋友托人帶來一本錢鍾書的《宋詩選注》給先生。先生對胡頌平說:“錢鍾書是個年輕有天才的人,我沒有見過他。你知道他嗎?”胡頌平說:“十年前在南京,蔣慰堂同他到教育部來,匆匆見過一面。他是錢基博的兒子,英文很好?!毕壬f:“英文好,中文也好。他大概是根據(jù)清人《宋詩鈔》選的?!毕壬s略翻了一翻,說:“黃山谷的詩只選四首,王荊公、蘇東坡的略多一些。我不太愛讀黃山谷的詩。錢鍾書沒有用經(jīng)濟史觀來解釋,聽說要清算他了?!边^了一天,先生看了此書后又說:“他是故意選些有關社會問題的詩,不過他的注確實寫得不錯。還是可以看看的?!盵15]
與錢鍾書同樣保持沉默的還有周作人。對胡適,周作人并非沒有自己的看法,他只是不想跟風投機而已。在晚年寫給鮑耀明的信中,周作人表示了自己對胡適的看法:
“胡博士亦非可全面抹殺的,所云學者成分多,亦是實話”?!昂拇_有他的可愛處,若其喜談政治(當初卻以不談政治為標榜),自然也有他的該被罵的地方,唯如為了投機而罵之,那就可鄙了。我與適之本是泛泛之交(尋常朋友),當初不曾熱烈的捧他,隨后也不曾逐隊的罵他,別人看來,或者以為是,或者以為非,都可請便,在我不過是覺得交道應當如此罷了?!盵16]
其實,晚年的胡適,對周作人也很有好感,他曾專門收集周作人的書,對周作人校對文稿的細心謹慎也很贊賞。
錢鍾書、周作人之外,吳晗與千家駒在批判胡適的時候,也保持了沉默。在寫給唐德剛的信中,千家駒回憶說:
解放以后,全國掀起批胡運動,我如果把這些發(fā)表出來,則我自己亦難免挨批判。如果把胡臭罵一通,又難免言不由衷。所以只有效金人之三緘其口,因此在數(shù)百萬字批胡論文中,你們找不到我的片言只字。[17]
據(jù)謝泳《誰沒有批判過胡適》一文考證,胡適的得意門生吳晗也沒有寫批判胡適的文章,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當時的吳晗,在新政權中已官至高位,而千家駒在當時也是左派干將,他們當時面臨的壓力相對小一些。不過,到了“文革”時期,當胡適留存在大陸的資料被翻出來之后,尤其是吳晗跟他的通信被紅衛(wèi)兵查抄出來之后,吳晗也就大難臨頭了。
在批判胡適運動中,與胡適走得很近的兩位女性的沉默尤其顯得耐人尋味。她們兩人就是陳衡哲與曹誠英。
1949年,陳衡哲與任鴻雋夫婦留在了大陸。他們都是胡適非常好的朋友。面對大陸如火如荼的“胡適思想批判”運動,兩人似乎都保持了沉默。在數(shù)百萬字的“批胡”文字中,我們并沒有看到他們兩人的只言片語。
不僅如此,就在舉國批判胡適的時刻,陳衡哲還通過留在美國的女兒,保持著與胡適的秘密聯(lián)系。據(jù)陳衡哲的女兒任以都回憶:
等到一九四九年兩人(胡適與陳衡哲)分手之后,我們家里為了避免觸犯時諱,便有個暗語,用“赫貞江上的老伯”來稱呼胡適。家父去世后,家母即寫信給我,要我趕快通知赫貞江上的老伯。我遵囑寫信給胡伯伯,他回了一封很長的信,很悲傷地說:“政治上這么一分隔,老朋友之間,幾十年居然不能通信。請轉(zhuǎn)告你母親‘赫貞江上的老朋友在替她掉淚?!笨梢娝麄兡且淮舜酥g的感情是很真摯的。[18]
隱語“赫貞江上的老伯”的背后,體現(xiàn)的是陳衡哲與胡適的友情(甚至是愛情)。
不僅陳衡哲如此,胡適的戀人曹誠英也是如此。曹誠英曾經(jīng)與胡適山盟海誓,胡適也曾答應娶她,但是,當胡適跟江冬秀提出離婚的時候,江冬秀大吵大鬧的行為最終讓胡適退縮。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胡適對曹誠英是有所虧欠的。
1949年2月25日,身在上海即將前往美國的胡適在日記中寫道:“下午,米桑來,十一年半沒相見了!”[19]
胡適日記中提到的“米桑”,其實就是曹誠英。這里胡適其實是用“米?!边@一隱語來紀念他和曹誠英在1923年杭州煙霞洞中那一段美好的日子。胡適之所以用“米?!眮硇稳莶苷\英,也是有典故的。1923年9月21日的胡適日記給出了答案,這一天,胡適在日記中寫道:
早晨與娟同看《續(xù)俠隱記》第二十二回“阿托士夜遇麗人”一段故事,我說這個故事也可以演為一首記事詩。后來娟遂催促我把這詩寫成。我也覺得可從散文譯成詩,是一種有用的練習,遂寫成《米桑》一篇,凡九節(jié),每節(jié)四行,有韻。[20]
日記中的“娟”就是曹誠英。通過這則日記可以看出,正是在曹誠英的催促下,胡適才寫成了《米?!愤@首詩,也才有了胡適用“米?!眮泶覆苷\英的事情。可以說,這首詩是兩人愛情的見證。
1949年胡適在上海見到了曹誠英,兩人有過什么樣子的交流已經(jīng)不得而知,不過,曹誠英并沒有因胡適的辜負而由愛生恨,她依然對胡適一往情深。
20世紀50年代,在舉國批判胡適思想的時候,曹誠英沒有寫過批判胡適的文章。不僅如此,臨死之際的曹誠英,還央求她的鄉(xiāng)親們將她的墓碑葬在了績溪縣旺州村,那個地方是胡適回家的必經(jīng)之路。
晚年的胡適,也會偶爾想到他心底深處的這位表妹,1958年6月12日,胡適應臺灣師大教授梁實秋的邀請,前往該校演講《中國文學的演變》。演講結(jié)束之后的休息時間,《中國語文》月刊請胡適題字,胡適題了一句舊詩:“山風吹散了窗紙上的松影,吹不散我心頭的人影。”這句情詩正是當年兩人熱戀時胡適寫給曹誠英的。
四
最后一種類型則是“堅決反對批判胡適型”。這方面的知識分子鳳毛麟角,陳寅恪與容庚是典型的代表。據(jù)謝泳《中國當代史研究中史料的內(nèi)外互證問題》一文披露,在批判胡適思想運動中:
個別的人,如中山大學教授容庚,則在去年12月的討論會上公開發(fā)言為胡適的學術成績辯護,并要求中大??l(fā)表他的發(fā)言稿(該刊發(fā)表了他的發(fā)言稿,并發(fā)表了批評文章)。中山大學陳寅恪則更惡毒地污蔑這次批判運動,罵別人做了共產(chǎn)黨的應聲蟲,是一犬吠影百犬吠形。[21]
在思想層面上,主張“全盤西化”的胡適與陳寅恪、容庚等人并不相同,但是當舉國上下都開始批判胡適的時候,陳寅恪與容庚卻堅守著自己的道德信念。
1949年之前,容庚對胡適、俞平伯等人的《紅樓夢》研究,寫過非常犀利的批評文章,不過他們的分歧是學術分歧,學術的辯論并沒有影響他們的交情。到了20世紀50年代,當絕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都開始批判胡適的時候,容庚卻公開表示反對。從這一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容庚的個性。
與容庚相比,陳寅恪則與胡適有更加密切的交往。1925年,王國維順利成為清華國學院導師,這件事背后就有胡適的功勞。陳寅恪對胡適所做的這件事非常贊賞,曾寫“魯連黃鷂績溪胡,獨為神州惜大儒”一句來贊賞胡適。
抗戰(zhàn)時期,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在香港逝世,當時蔣介石有意選擇顧孟余為新院長。但中央研究院的許多學者則本著學術獨立的原則,打算把票投給胡適,陳寅恪就是胡適的堅定支持者。后來,陳寅恪因為眼疾,奔赴英美治病,胡適也曾為此積極奔走。1946年 4月16日,在知曉陳寅恪的眼疾已經(jīng)無法挽救的時候,胡適還為陳寅恪匯了一千美金,以幫助他渡過難關。
1948年年底北平被圍的時候,兩人又同乘飛機飛往了南京。后來陳寅恪選擇定居廣州,而胡適則離開大陸奔赴美國。對胡適的抉擇,根據(jù)胡文輝《陳寅恪詩箋釋》一書披露,陳寅恪也曾寫詩感慨。此詩就是1950年的《庚寅人日》一詩。詩中寫道:
嶺梅人日已無花,獨對空枝感歲華。
黃鷂魯連羞有國,白頭摩詰尚馀家。
催歸北客心終怯,久味南烹意可嗟。
閉戶尋詩亦多事,不如閉眼送生涯。
按照胡文輝對此詩的解讀,“黃鷂魯連羞有國”中“黃鷂魯連”指的就是胡適,“胡適寧可流亡海外,也不愿屈身當代之秦制下。”而“白頭摩詰尚馀家”一句,則是陳寅恪用唐代詩人王維的典故,暗指“自己因為家累之故,不能遠走高飛?!盵22]
通過此詩可以看出,當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對胡適去美表示譴責時,陳寅恪對胡適的選擇則充滿了“同情之了解”。與此同時,跟胡適一樣,陳寅恪也一直堅持著“吾道一以貫之”的思想準則,對那些趨勢善變的知識分子,一直深惡痛絕。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底色,當絕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批判胡適的時候,陳寅恪等人不僅堅決不批,還要為胡適辯護。
可惜,陳寅恪、容庚等人的態(tài)度,晚年的胡適并沒有看到?!昂m思想批判”的文獻,除了八大冊的《胡適思想批判》他全看過之外,他所看的資料,多集中于《人民日報》、香港《大公報》等報刊。這從他在日記中所粘貼的資料中可以得到印證。而陳寅恪、容庚等人在“胡適思想批判”中的態(tài)度,在當時的主流媒體上自然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歷史的迷人之處或許就在于“大膽的假設”:倘使胡適看到陳寅恪、容庚為他辯護的史料,他又會怎么想呢?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
[1]《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四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1月版,第577頁。
[2]唐德剛:《胡適雜憶》,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24—25頁。
[3]《胡適思想批判》第一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5年3月初版,第4頁。
[4]《胡適日記全集》第八冊,臺北:經(jīng)聯(lián)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458頁。
[5]《胡適思想批判》第一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5年3月初版,第76頁。
[6]耿云志、歐陽哲生編:《胡適書信集》(下)(1950—1962),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9月初版,第1239頁。
[7][8][9][10][11][12]陳徒手:《故國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識分子思想改造側(cè)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年5月初版,第21頁、第182頁、第22頁、第129頁、第130頁、第131—132頁。
[13]耿云志編:《胡適論爭集》下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9月版,第2813頁。
[14]吳學昭:《聽楊絳談往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年10月初版,第 276頁。
[15]胡頌平編著:《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2007年1月第2次印刷,第18頁。
[16]轉(zhuǎn)引自錢理群:《周作人傳》,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05年1月第2版,第472頁。
[17]歐陽哲生選編:《追憶胡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第83頁。
[18]《任以都先生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12月版,第113頁。
[19]《胡適日記全集》第八冊,臺北:經(jīng)聯(lián)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388頁。
[20]《胡適日記全集》第四冊,臺北:經(jīng)聯(lián)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99頁。
[21]謝泳:《思想利器——當代中國研究中的史料問題》,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年4月初版,第109頁。
[22]胡文輝:《陳寅恪詩箋釋(增訂本)》上冊,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版,第495—4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