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業(yè)
在常人眼里,用財富投資收藏的企業(yè)家們,收藏家這張名片是他們賺錢的附屬品。不過換一種角度解讀,收藏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執(zhí)著的理想,一種生活方式。
專業(yè)“業(yè)余愛好”
“我收藏作品的個人化很強,不太受別人影響,也不在乎別人的意見,只要在我的眼中這個人是大家就好?!睂τ谕媸詹?,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有著自己的個人想法——只要有共鳴,不需要講那么多故事。
2014年11月4日,在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xiàn)代藝術拍賣會上,梵高畫作《靜物,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以5500萬美元(約3.36億人民幣)落槌,加上傭金合計為6176.5萬美元(約3.77億人民幣),買家正是王中軍。
在收藏界,王中軍可謂名聲在外。他的生活方式成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先富階層的標本。他說:“收藏一定不僅是數(shù)字游戲,應是你對藝術的鑒賞,或者你表現(xiàn)一個自己的興趣愛好、審美愛好。到了你家,大家看到你收藏的畫就能看你這個人的審美取向和性格?!钡拇_,許多藝術家到王中軍的家都會大吃一驚,琳瑯滿目的藏品已大大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面對滿屋子的藏品,王中軍希望能給它們一個去處:建一個小型美術館。這個工作已經(jīng)開始。他打算花幾百萬元買一塊地皮,但建在哪里還沒有拿定主意。
當財富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愛上收藏順理成章,但每個人的收藏方向會有變化?!八囆g收藏是大家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王中軍說。
和王中軍一樣,對于收藏的喜好近乎“癡狂”的是富華國際主席陳麗華。陳麗華是“紫檀雕刻”技藝傳承人,一直從事對紫檀藝術的保護和傳播,以至于在北京京通快速路旁,她還建造了第一家國家級私立博物館——紫檀宮。
紫檀宮陳列展出各類紫檀精品近千件,有陳麗華積藏了數(shù)十年的明清家具,也有近30年來在陳麗華精心指導下制作的傳統(tǒng)家具精品,其中大部分是以故宮原品為藍本制作而成;還有以國內(nèi)著名建筑為模仿對象的中國古建筑微縮景觀,如北京四合院、山西飛云樓、五臺山龍泉寺牌坊等。
有關紫檀最早的記錄是公元3世紀,直至唐宋元明清對紫檀均有記載。這些記載與真實的紫檀是否為同一木種,誰也說不清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紫檀歷來價格高昂,居各名木之首,可謂中華瑰寶,民族驕傲。為此,陳麗華每年都要攜重金遠赴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雨林地區(qū),查訪紫檀的生長環(huán)境和木質(zhì)屬性,并收集檀木基料。甚至頂著40度的高溫穿行于野獸出沒、蟒蛇肆虐的原始森林。而她的想法是,既然我有能力恢復紫檀國粹,就要傳承下去。無論遇到什么困難。
這樣的專業(yè)級別的收藏帶給王中軍和陳麗華的價值,是多么的不言而喻。因為品味藏品及收藏活動本身,是對人心靈的一種熏陶、凈化,甚至是開悟。
靈魂上的修行
“自己收藏不是附庸風雅,是生活的內(nèi)容。陳逸飛的《黃河頌》、肖魯?shù)摹秾υ挕范际俏移珢鄣??!饵S河頌》這件收藏有我最重的個人色彩。我是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骨子里有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浪漫主義、革命現(xiàn)實主義精神,而《黃河頌》就是體現(xiàn)三種精神的巔峰之作。”泰康人壽的陳東升說。
我覺得,“真正的收藏是個有魅力的事。真正的收藏家總是跑來跑去到處看東西、找東西,找到了,跟其他收藏家交流一下;大家分享,或贊嘆,或嫉妒,又愛又恨,那股勁就是魅力。藝術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它的文化內(nèi)涵和藝術審美本身蘊含著巨大的市場價值,所以有投資性是毋庸置疑的,反過來也讓藝術品收藏更多了些刺激?!?/p>
1993年,陳東升帶著“創(chuàng)新就是率先模仿”的理論創(chuàng)辦了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1996年又創(chuàng)建了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個藝術品電子商務網(wǎng)站嘉德在線。這三家企業(yè)在業(yè)內(nèi)均有很大的影響力:中國嘉德——全國第一家股份制拍賣行,也是拍賣業(yè)當之無愧的翹楚。
與陳東升的“專家”思維有一拼的莫過于今典集團掌門人張寶全了。他是房地產(chǎn)領域跨界文化藝術領域的風云人物,作為國內(nèi)最有影響力之一的民營美術館——今日美術館館長,他曾策劃過一系列現(xiàn)代藝術展覽,如“彩墨江山”、“流行書風?印風大展”、《二手現(xiàn)實》、《與我們在一起》等,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推廣和發(fā)展可謂不遺余力。
多年輾轉在各個藝術類別之間的經(jīng)歷,不但讓張寶全與藝術之間的聯(lián)系難以割舍,更令他格外懂得欣賞生活。他堅持不懈地收藏當代藝術品,藏品幾乎囊括了所有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方力鈞、岳敏君、張曉剛、王廣義、譚平、洪磊、季大純、尹朝陽……
張寶全說,人生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干自己喜歡干的事情,而且要能夠賺到錢。“我從小畫畫,酷愛藝術。我覺得我們應該從生活的層面向生命的層面‘進軍。哪些時刻是屬于生活的,哪些時刻是屬于生命的。這是人的一種精神需求?!?/p>
是的,從企業(yè)家到收藏家享受的不僅是擁有一件藝術品,更重要的是和藝術品之間的交流和對話,所以玩收藏需要有文化和修養(yǎng),它也能培養(yǎng)文化和修養(yǎng)。
隨著時代的進步,玩收藏已遠遠不是有錢和沒錢的區(qū)別,它是經(jīng)濟發(fā)展與文化精神的載體。正如著名藏家馬未都所言,收藏有三重境界:第一是物質(zhì)上的趨利,第二是精神上的寄托,第三是靈魂上的修行。品味藏品歷史,傳承精神財富,一個有境界的藏家,其所得到的快樂一定遠遠超過金錢的置換。這才是企業(yè)家玩收藏的真正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