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曼
從小就愛尋寶
1967年,張信哲出生在臺灣小鎮(zhèn)西螺一個充滿音樂氛圍的家庭里。“這是一個文化氛圍很好的小鎮(zhèn),古跡很多,民風淳樸?!笨吹贸鑫髀菪℃?zhèn)對張信哲有太多美好的回憶。張信哲的爸爸是位牧師,精通小提琴、鋼琴、手風琴、二胡和笛子等多種樂器,日日的耳濡目染造就了張信哲不一般的音樂素養(yǎng)。繪畫也是他兒時的興趣之一,說起收藏古董的起源,也與兒時的那些快樂記憶有關(guān):讀書時,美術(shù)老師經(jīng)常帶著學生們外出寫生,教他們畫鄉(xiāng)下的老街、古廟等建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他開始對一些“老東西”感興趣?!拔覐哪莻€時候就開始會東撿西撿一些東西,尤其是那一陣子剛好是臺灣整個經(jīng)濟發(fā)展非??斓臅r候,大家開始有錢,開始拆老房子。七十年代的時候,臺灣經(jīng)濟發(fā)展最快的時間,那個時候有很多東西可以撿,只要去一個拆房子的工地就可以撿到很多很有趣的‘寶貝’。但那個時候的收集還沒有意識和方向,只是覺得這些‘老東西’扔掉很可惜?!?/p>
他透露那時候還有一個主要“尋寶”的地方是“垃圾堆”,特別是從做古物商的舅公那里。舅公家如小山丘般的舊物堆對于他來說,就是寶山一座。鄰居阿婆見阿哲喜歡一些老物件,還把結(jié)婚時放嫁妝的“榭籃”送給他。這些堆放在家里的“寶貝”到后來連爸媽都看不下去,曾經(jīng)把張信哲所有的“收藏品”掃去丟掉,他發(fā)現(xiàn)后還趕快去垃圾堆翻找,把心愛的藏品通通撿回來。
其實,究竟從中尋到了什么寶物,張信哲已經(jīng)不記得了,但是那份喜悅和快樂,至今仍像在眼前一般。之后多年,他仍然保留著這種收藏家才有的獨特習慣??赡苓B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啟蒙階段,奠定了他的收藏基礎(chǔ)。
難以言表的織繡情愫
張信哲真正的收藏要從他的外曾祖母說起,外曾祖母去世的時候是105歲高壽,在張信哲的印象中,這位出生于1890年的外曾祖母總是一身斜襟黑袍、黑褲,灰白稀疏的頭發(fā)永遠整齊地盤住黑色的勒眉。因為纏了小腳,只能坐在老宅門口的藤椅上看著孩子們嬉鬧。她去世時,張信哲在老人家的遺物中發(fā)現(xiàn)許多絲織品,服飾顏色都很漂亮,這和他印象中外曾祖母常穿的衣服顏色完全不同。帶著對外曾祖母的深愛和對美物天生的敏感,這些織繡成為了張信哲第一批織繡收藏品。
“南方人的習俗都是這樣的。因為外曾祖母也是纏足小腳,一些繡花鞋什么的,本來都是要燒給她的,但當時被我攔下來?!睆埿耪苷f。
對于織繡,起初吸引他的是其精湛的繡工,但慢慢讓他吃驚和開眼的是中國人對于顏色的概念。“因為我們一般想到中國都是大紅大紫這一類的東西,當你真正地去看這些老的服飾時,你會發(fā)現(xiàn)古人的配色是非常高級的。我們看中國的繪畫,尤其是近現(xiàn)代變成以水墨為主,水墨的東西是看意境,所以看不到中國人對配色的想法。青山綠水還是受現(xiàn)在一些基本顏料的影響。對于中國的顏色來說,在繪畫上面其實比較難去看到所謂中國的色彩學,但是透過這些服飾會發(fā)現(xiàn)中國的色彩,尤其是古代人對于色彩的觀念和理解。我覺得非常厲害,包括日本很多東西都是跟我們偷學的,只是說我們一直沒有重視這一塊。”
“比如織繡當中的‘三藍繡’。從深藍色一直到白色的一種繡法,就是圖案見成全部是藍色的,一般叫三藍,最普通就是白色、粉藍色跟湛藍色。如果更講究的中間色階可以細到十幾個色階。這些東西在古代都是手工染出來的,他們怎么能用這么精準的技術(shù)染出這么細致的顏色?很多顏色現(xiàn)在都不一定染得出來,所以這些都是讓我覺得這是中國人對于顏色的駕馭上面非常厲害的東西,這也是織繡很吸引我的部分,中國人的色彩,從這個上面可以看到最高級的展現(xiàn)?!?/p>
沉迷于收藏讓張信哲欲罷不能,只要一有機會到歐洲旅行,他必定會逛遍歐洲各國的跳蚤、古董市場。“織繡類的東西,本來沒有那么貴,而且在歐美有很多都是家傳的,甚至有時候他們也會穿,那時他們只是把它當做是二手衣,古著的概念來出售,沒有像現(xiàn)在被定位“古董衣”這樣的一種概念。所以那個時候去一些跳蚤市場甚至去一些賣舊貨的市場可以淘到一些不錯的東西?!睆埿耪苷f到。
然而,織繡類的收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保存難度相當高的。對此他曾講過一個故事,十多年前曾在歐洲一個拍賣會上,拍下一雙西藏喇嘛跳神舞時穿的織繡鞋子,底是用很厚的草來納的,十分特別??墒牵捎谶\輸過程中封存不當,鞋子回到臺北時,里面全是白色小蟲,鞋面的織繡部分和鞋底全被咬傷。張信哲介紹說,這些織繡類的物品都很嬌嫩,空氣太干會脆,太濕會爛;也不能曬太陽,因為傳統(tǒng)的定色技術(shù)沒有那么好,又都是植物、礦物染料,一曬太陽顏色會褪色或發(fā)黃。
為此,他不得不為自己的寶貝購置與之搭配的古木衣箱。他坦言,在他的眾多收藏中,服飾類的保存難度最高,一來怕光,二來還要注意恒溫恒濕,太干會脆掉,太濕容易發(fā)霉長蟲。“這些東西又不能洗,因為很多的繡線年代老了會脆掉,有一些還會脫線,不小心就會勾壞線頭。其實我最簡單的方式是買一個古代的大木衣箱,快兩米大的那種。我盡量不折這些寶貝,因為通常一折就會有折痕,放在大衣箱子的都是長的衣服,頂多對折這樣子而已。而且照著老的折痕對折放著,隨時除濕,臺灣比較潮,除蟲除濕就顯得很重要。有時把玩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一方面讓它們也通通風,像古代要曬書,一段時間拿出來曬,讓它們通通風,再收回去這樣。”
與收藏談一場
交錯時光的戀愛
張信哲說,收藏對他而言就是“一再的淘洗自己生命的過程”,從決定收集某個東西開始,他就成為你生命部分的印記,一開始,你驚喜于世界的開闊,隨著藏品的增加,你滿足于生命的豐富,直到他們成為你生命的包袱,你不得不重新思考留下什么,放掉哪些,讓自己有新的空間。而經(jīng)過這樣的循環(huán)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更精粹,就像淘洗出的沙金,閃閃發(fā)光。
但是,對于一個沒有經(jīng)濟能力的學生來說,想要擁有是太奢侈的想法了,所以青年時期的張信哲常常都是瀏覽商店櫥窗?!澳菚r,因為沒有經(jīng)濟能力,我的收藏品多半是老建筑拆補修建時撿來的,都是些小東西,但全是陪伴我走過收藏的啟蒙階段。”張信哲說。大三那年,張信哲在學校歌唱比賽中獲得一等獎而被唱片公司發(fā)掘,簽約了滾石唱片的子公司“巨石音樂”,并憑借第一張專輯《說謊》一炮而紅。
張信哲笑說,發(fā)了唱片,收到第一筆錢,那個可以算是正式的工資了,而且能夠稍微“揮霍”一下。這才開始真的花錢去買東西,臺灣民俗的老物件成為張信哲最初的收藏品?!白畛踅佑|的是木器類的東西,臺灣的木器和建筑都是閩南系統(tǒng)?!遍}南系統(tǒng)在雕工部分要求嚴格,很多的工法沿襲明代的傳統(tǒng),所以能在臺灣找到很多很標準的明式家具(柴木類)。張信哲說:“玩民俗的東西就是要求原汁原味的東西,所以我要求家具要保留原始皮殼?;蛘哒f,如果我要整修的話,我也希望盡量保持原來的狀態(tài)?!?/p>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念和時代風格,我覺得收集東西首先一定要非常清楚這一點,你才能選擇到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東西。”張信哲說,工作之后,他全身心投入古董收藏。對于收藏,雖然不是大行家,也并非能一擲千金的大富豪,但自有收藏之道:“我收藏繡品,只是因為喜歡美的東西,其實是很感情用事?!北热?,他透露自己“喜歡完整的繡片”:“那種一塊布的,我不會去收集。”而且“我會選擇功能性很清楚的東西,生活化的,比如桌子的墊布、鞋子一類的”。
由于收藏的時間年頭久,如今張信哲已擁有近千件古董,談起自己收藏的古董,他如數(shù)家珍:“我的藏品種類比較雜,木器家具類、文房雜項類、織繡類等等,數(shù)量應該有上千件吧。只要是美的東西都會吸引我,至于什么材質(zhì)就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p>
除了工作之外,張信哲大概接觸的全是和藝術(shù)相關(guān)的東西,對于收藏,他有自己的想法,“我的態(tài)度一直是現(xiàn)在最熱的是什么,就不要去收集這些。我其實不建議,每個人一定要有一兩個專項,但是建議大家應該多接觸其他藝術(shù)類型,因為我覺得藝術(shù)有相通性,每類藝術(shù)都有值得去欣賞,值得去收藏的點,所以我覺得盡量不要讓自己在經(jīng)濟上面因為藝術(shù)給自己這么大的壓力。所以我相信,即使不去玩這些最熱門的項目,在其他的冷門項目一樣可以找到樂趣,找到值得收藏的東西。這是我的小建議,不要跟著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