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張睿
似是相似,而并非相同.本周,我遇到兩道相似的題目,卻當成一樣來做.
題1 如圖1,若在四邊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別是BC、CD上的點,且∠EAF=∠BAD,試判斷BE、DF與EF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因為在之前學習過程中曾碰到過類似的問題,所以我很快構(gòu)造出輔助線.
證明:如圖2,延長CB至M,使BM=DF,連接AM.
∵∠ABC+∠D=180°,∠ABC+∠ABM=180°,
∴∠D=∠ABM,
在△ABM和△ADF中,
AB=AD,
∠ABM=∠D,
BM=DF,
∴△ABM≌△ADF(SAS),
∴AF=AM,∠DAF=∠BAM.
∵∠BAD=2∠EAF,
∴∠DAF+∠BAE=∠EAF,
∴∠EAB+∠BAM=∠EAM=∠EAF,
在△FAE和△MAE中,
AE=AE,
∠FAE=∠MAE,
AF=AM,
∴△FAE≌△MAE(SAS),
∴EF=EM=BE+BM=BE+DF,
即EF=BE+DF.
問題來了,在另一份作業(yè)中,我又碰到下面這道題:
題2 如圖3,在△ABC中,D是BC的中點,過D點的直線GF交AC于F,交AC的平行線BG于G點,DE⊥GF,交AB于點E,連接EG.
(1) 求證:BG=CF;
(2) 請你判斷BE+CF與EF的大小關(guān)系,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
第(1)問我很快就解決了,∵BG∥AC,∴∠DBG=∠C,
在△BDG和△CDF中,
∠BDG=∠CDF,
BD=CD,
∠DBG=∠C,
∴△BDG≌△CDF(SAS),∴BG=CF.
第(2)問我先是猜想“BE+CF=EF”,在草稿上七轉(zhuǎn)八轉(zhuǎn)好長時間都沒有頭緒,最后只好放棄.第二天老師講評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的思考方向出錯了!應(yīng)該是BE+CF>EF!重新調(diào)整方向后,我很快獲得突破:
∵△BDG≌△CDF,∴DF=DG,CF=BG,
又∵DE⊥GF,∴EF=EG,
在△BEG中,
∵BE+BG>EG,∴BE+CF>EF.
看,原來最后回到了三角形的三邊關(guān)系的一個不等式!看似實則不是,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野兔的經(jīng)驗》,講述了一只野兔為了防止獵戶的陷阱,只走自己原來的腳印原路返回……然而,有一天,獵戶偽造了一個個腳印,兔子誤認為一樣的,結(jié)果掉入陷阱.我也好像那只兔子,掉入了陷阱.
似與是,似≠是.需要分辨清楚,才能成功.
教師點評:對于初學全等的同學來說,小作者在這篇數(shù)學寫作中提到的兩個全等習題都屬于難題級別.比如“題1”需要構(gòu)造全等,而且要證兩次全等才能實現(xiàn)目標,如果再深一層的話,我們還可提出一些同類結(jié)論:“求證:△CEF的周長是定值”;而“題2”同樣是探求三條線段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卻不是一個等量關(guān)系,需要轉(zhuǎn)化到一個三角形中利用三邊關(guān)系來解答.此外,作者把這兩道習題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以“似與不是”為文題,也是恰當?shù)?,這也正是很多數(shù)學習題的特點,題目的條件與結(jié)論稍稍改變,可能就會是一個新的問題,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洞若觀火才是數(shù)學解題訓練的目標.受小作者的文末聯(lián)想啟發(fā),老師也想到了畫家齊白石對作畫的主張: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
(指導教師:江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