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衛(wèi)民
死刑控制與最高人民法院的功能定位
文◎左衛(wèi)民*
死刑控制與最高人民法院的關系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2007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收回死刑復核權,由其主導的程序性死刑控制策略,確實在相當程度上減少了死刑適用數量,但對其自身也造成了一系列影響。
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使最高人民法院的內部結構與實際功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從組織結構上看,死刑復核機構超越民事審判業(yè)務部門,成為最高人民法院最主要的審判職能部門。從事死刑復核工作的法官及相關工作人員,成為最高人民法院數量最大的群體。從功能體系來看,在全面收回死刑案件核準權之前,最高人民法院更多依靠發(fā)布司法解釋及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和司法管理等宏觀方式來履行職能。收回核準權之后,微觀層面的個案處理功能變得日益繁重且重要。
這些變化并不完全符合現(xiàn)代法治理念下最高人民法院的功能定位。當下以死刑復核程序改革為核心的死刑司法控制策略,耗費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諸多資源,結果導致死刑復核機構規(guī)模膨脹,偏離了最高人民法院作為精英法院的地位,擠壓了實現(xiàn)其宏觀功能的空間,并且全面介入所有死刑案件也與最高人民法院的功能定位不符。
從最高人民法院結構優(yōu)化和功能完善的角度而言,需要重新審視當下以死刑復核程序改革為核心的死刑司法控制策略及其具體方式。目前仍需在最高人民法院統(tǒng)一行使死刑復核權的前提下,探尋還原其應有結構與功能。第一,改變死刑復核程序的啟動機制,采取當事人申請方式。第二,調整死刑復核的審査內容,將目前的全面審查改為重點審查。第三,完善死刑控制的間接控制方式,如制定死刑司法政策、提出死刑案件的裁判規(guī)則、發(fā)布指導性案例等。未來應該在考慮政治與社會條件的基礎上,有步驟地改造最高人民法院在死刑控制方面的工作職能與方式,以減輕最高人民法院不必要的工作負擔與資源消耗,促進最高人民法院將更多的資源用于應對更加宏觀、復雜的問題。
(摘自《法學研究》,2014年第6期,第192-205頁。)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610064]
[本欄目摘編宋洨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