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奎
何謂形象?簡單地說,就是細膩、生動、具體。如何讓學生理解“形象”并能做到形象表達呢?我想這應該是“話須形象才動人”口語交際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于是以此為核心,突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來組織教學。
形象不形象,光嘴上說還不夠,要頭腦里形成意識。一個簡單的標準,就是用你熟悉的事物,讓別人只描述卻不直接說,你能不能知道是什么。如果你知道的話,那么別人的描述就是形象的;如果你不知道的話,也許就是別人描述的不夠形象了。
為了讓同學們感悟形象的概念,我選用了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請一同學描述,另一同學猜,看需要用多少個句子描述了別人才能懂?!獎e人懂了,就表明在他看來你的描述是形象的了。
我弄了幾個紙條,上面分別寫上“蚊子”“蒼蠅”“牛奶”“稀飯”“電視”“手機”等,給幾個同學讓他們先用文字描述,然后他慢慢讀(近乎逐步釋放提示語)別人猜,猜不出再繼續(xù)讀。
這樣做,一是不給猜的同學有心理準備,二是猜的同學在判斷過程中,他時刻通過對方的文字來“撞擊”頭腦中的形象,猜想說的是什么;三是讀的同學也在猜的同學的反饋中認識到自己語言是否形象。其他的同學也在旁觀過程中,時而對讀的同學捏把汗,時而為猜的同學著急。大家興致勃勃,感受到形象就是能說出事物的特征。
那么,究竟什么是特征呢?光說特征是一事物區(qū)別于另一事物的特點、不同之處,還不行,畢竟空洞了!于是我請同學們對剛才說與猜的過程作些梳理:在相關同學對“蚊子”與“蒼蠅”,“牛奶”與“稀飯”描述時,有的同學憑幾句話看不出是彼此的區(qū)別,為什么后來就知道誰是誰了呢?因為有些語句說出的是共同的特征——也就是類型的特征,有的是反映個體的特征,也就是個性化的、獨一無二的。這樣,同學們就明白了形象語言應該是針對事物特征而言的。
知道了什么是形象,知道了什么是形象化的語言,接下來就需要扣主題了,——口語交際。也就是不需要文字,也不需要事先準備,臨場用語言組織。這是更高的要求。為了不至于范圍寬泛,超出生活范圍而增加難度,讓同學們感到為難,我選了幾個小題目,如“看媽媽炒菜(折疊衣服)”“爺爺(或奶奶、外公、外婆)的目光”“附近我熟悉的一處景點”,依次出示給大家,學生口頭描述,其他同學對是否形象做出評判。
有的同學講媽媽炒菜時,嘗咸淡、被洋蔥熏出眼淚的細節(jié);還有的同學講媽媽折疊衣服時,注意折紋吻合的細節(jié);也有同學講到祖輩老人看著我的慈愛的目光,或者看著爸媽勞累后心痛的目光。這些描述都給其他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也在別人的形象表達中體會到了濃濃的親情,感受到了形象語言的效果。
交流是雙方的,說的人和聽的人能順利溝通,主要就是借形象的語言來搭建橋梁。為什么形象的語言能搭建起溝通的橋梁呢?或者說形象的語言有什么好處呢?我請同學們結合剛才的描述與展示的過程作思考,很快就認識到形象語言的好處至少有幾個:表達更美,印象深刻;讓讀者倍受感染,仿佛身臨其境;飽含情感,容易打動別人;便于共鳴、溝通,方便待人接物。
形象的語言能給我們的口語交際增分,提供方便。那么,怎么樣才能讓我們的語言變得形象呢?
我讓同學們回憶剛才說說猜猜的過程,為什么別人不直接說出,而聽的人能知道說的是什么呢?對,特征!因為說的人說出了事物的特征。許多廢話不如揭示特征的片言只語。當然,抓住了特征,還得能用合適的詞語、合理的方式把他說出來,這就要求準確生動地選用形容詞、動詞了,并適當?shù)剡\用一些修辭手法,甚至需要想象聯(lián)想,借助景物烘托等等。
明白了讓自己語言變得形象起來的方法,同學們非常興奮,躍躍欲試。于是我投影了幾副畫面,請大家用幾句比較生動形象的話來描繪一下。分別是“春雨”“晨霧”“梨花”“油菜花”。
也許附近有梨園的緣故吧,同學們描述梨花的句子千姿百態(tài),非常形象。有的寫:“瞧,乳白色的梨花,像一個個的小白喇叭。頂端戴著頂頂紅色的小帽子,花瓣環(huán)抱著細絨花蕊,悠閑得像剛睡醒的美人”,有的寫:“梨花,是春的使者。高貴卻不傲氣,那一塵不染的潔白,令我陶醉”,還有的寫:“微風中,綻放的花瓣猶如萬千蝴蝶,翩翩起舞,散發(fā)著春天沁人心脾的香澤,爭香斗艷,清爽清新”,總之,生動形象,傳達了同學們對梨花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