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波
戰(zhàn)爭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美國人民心中的第一人。
他雖大權在握,卻始終聽從良知的召喚,謹慎謙卑地使用權力。正如他自己表白的那樣:“純粹的政治家應當同虔誠的人一樣,尊重并珍惜宗教和道德。”
山莊主人
1732年2月22日,喬治·華盛頓出生在弗吉尼亞的一個大種植園主家庭。
少年時代的華盛頓在一所老式的學堂學習過一些簡單的科目如讀寫、算術等——這也是他受過的唯一系統(tǒng)而正規(guī)的教育。他的思想和見識,都是在此后的生活中通過自學和思考得來的。
在孩提時代,喬治·華盛頓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品質(zhì):正直誠實,舉止文雅,彬彬有禮,有著很強的道德觀念。
16歲那年,華盛頓得到了一份土地測量員的工作,當年他親筆書寫的土地測量記錄,至今仍保存在地方政府的檔案中。1752年,華盛頓繼承了一筆可觀遺產(chǎn),成為弗農(nóng)山莊的主人。
此時,在北美大陸,世界兩大霸主英國和法國關系日益緊張。兩國為爭奪殖民地爆發(fā)了“七年戰(zhàn)爭”。作為英國殖民地的臣民,華盛頓參加了英國軍隊,并相繼獲得中校和上校軍銜,后來還被委任為弗吉尼亞民兵總司令。這使他獲得了一些軍事經(jīng)驗。
1758年,華盛頓退役回到弗吉尼亞,與一位帶有四個孩子的富孀——瑪莎·丹德利居·卡斯蒂斯結(jié)了婚。不久當選為弗吉尼亞議員。
在隨后的15年中,華盛頓成功地經(jīng)營著自己的家產(chǎn),到了1774年,他被選為弗吉尼亞的代表去參加第一屆大陸會議時,就已經(jīng)成為美國殖民地中最大的富翁之一了。
盡管“七年戰(zhàn)爭”以英國獲勝而結(jié)束,但為英國而戰(zhàn)的北美殖民地人民并未得到任何好處,反而成了英國政府彌補戰(zhàn)爭損失而搜刮的目標。英國政府在北美殖民地相繼頒布了《糖稅法》、《印花稅法》和《茶葉稅法》等一系列征稅法令,還把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土地宣布為王室所有,禁止殖民地人民開墾或定居。解甲歸田的華盛頓也因此喪失了大片土地,另外由于受鄰居喬治·梅森“天賦人權”等啟蒙思想的影響,華盛頓逐步從一個英國順民轉(zhuǎn)變成一名反抗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戰(zhàn)士。
英國政府的這些措施引發(fā)了北美殖民地的極度不滿和反抗。1770年3月5日,在波士頓爆發(fā)了當?shù)厝伺c英國軍隊的沖突,三個波士頓人被打死,這個事件被稱為“波士頓慘案”。于是,殖民地的鼓動者得到了一個可貴的機會,借此煽動反英情緒。少數(shù)“愛國志士”如塞繆爾·亞當斯等人,堅持不懈地致力于北美洲的獨立。他們在報紙上寫文章,在各市鎮(zhèn)會議上發(fā)表演說,提出適合殖民地人民民主要求的決議案,在各地成立“通訊委員會”,這些委員會后來就演變成革命組織的基地。
1773年,英國給亞當斯和他的同志們提供了一個適當?shù)目趯?。財大氣粗的東印度公司從英國政府獲得了向殖民地出口茶葉的壟斷權。
該公司決定以傾銷低價茶葉的辦法完全占領北美市場,這樣,既可以使走私商無利可圖,又把殖民地的個體商人排除在外。殖民地的商人自然心有不甘,便和愛國志士們聯(lián)合起來,阻止東印度公司實行其計劃。12月16日夜晚,一群人化裝成莫霍克族印第安人,登上了三條停泊在波士頓港口的英國船,把船上的茶葉全倒入海港里。
“波士頓傾茶事件”讓英國顏面無光,如果不給予懲罰的話,無異于向全世界承認其控制不了殖民地。為此議會制定了一系列針對北美殖民地的“強制法令”。
在弗吉尼亞議會的倡議下,各殖民地代表于1774年9月5日應邀在費城開會,“就殖民地目前的悲慘處境進行磋商”,這就是第一次大陸會議。會議通過決議,聲明絕不服從強制法令,還通過了一項《權利宣言和怨憤陳情書》,這是寫給英國人的,以爭取盡可能多的同情和諒解。作為弗吉尼亞的代表,華盛頓參加了會議,置身于一大群口若懸河的演說家之中。華盛頓的博聞多識和成熟見解,給很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當時多數(shù)美洲人盡管反對英國的殖民地政策,但還并不愿意與英國兵戎相見,而是希望以協(xié)商和互相讓步的辦法,來謀取適當解決。但英王喬治三世認為勝券在握,拒絕妥協(xié),他給美洲殖民地下了“要么對抗,要么屈服”的最后通碟,這樣一來,雙方矛盾變得不可調(diào)和了。
1775年4月18日夜,波士頓駐軍司令托馬斯·蓋奇將軍得悉馬薩諸塞的志士們正在離波士頓32公里的康科德搜集火藥和軍需品,于是派遣一支小部隊去沒收這些軍火,并準備逮捕塞繆爾·亞當斯和約翰·漢考克,押送到英國受審。這個消息迅速走漏,英軍在抵達列克星敦村的時候,與當?shù)孛癖l(fā)生交火,搗毀康科德軍火庫后,英軍撤軍途中遭遇從各村各鎮(zhèn)來的大批民兵的猛力攻擊,傷亡慘重。這個被稱為“列克星敦槍聲”的事件,打響了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第一槍。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的消息,飛快地傳遍了13個殖民地。短短20天內(nèi),從緬因到佐治亞立刻燃起了同仇敵愾的怒火。
獨立英雄
在列克星敦與康科德的警鐘還在回響不絕的時候,第二次大陸會議于5月10日在費城召開了。大會主席是波士頓富商約翰·漢考克。托馬斯·杰斐遜,還有剛從倫敦回來的受人尊敬的本杰明·富蘭克林也都出席了會議。大會通過了《為何必須拿起武器》的宣言。這篇宣言是迪金森和杰斐遜的共同創(chuàng)作。宣言說:
“我們的事業(yè)是正義的,我們的聯(lián)合是完美的,我們內(nèi)部的資源是豐富的,并且必要的話,我們無疑可以取得外援……我們將使用敵人迫使我們拿起的武器來保衛(wèi)我們的自由,因為,我們寧愿做自由人而死,不愿做奴隸而活?!?/p>
同時,會議決定成立大陸軍,而時年43歲的華盛頓,則被推舉為大陸軍總司令。
是戰(zhàn)爭把他推上了這個最引人注目的位置:他身材高大,體魄健壯(身高近1.9米),這使他在人群中總是高出一頭,亞當斯曾半開玩笑地說過:華盛頓之所以總是被選為領袖,是因為他總是屋子里最高的人。熱情的擁戴者認為他“外貌英俊”,整個形象顯露出莊嚴的光輝”。當時的一位政治家評論:“他是如此威嚴,以至于任何一個歐洲國王站在他身邊,都像個侍從?!?
除此以外,他是這次會議中唯一身著戎裝的代表。這無疑代表著他具有比別人更豐富的軍事經(jīng)驗和更嫻熟的指揮才能,而他表現(xiàn)出的堅韌性格和冷靜頭腦使他成為理所當然的人選。亞當斯在推薦華盛頓出任大陸軍總司令時,做了如下評價:“他有為將之才干及經(jīng)驗,他那獨立資才、雄渾智能及剛正品性,令我及全數(shù)美利堅人贊譽?!?/p>
接到任命時,華盛頓的反應是誠惶誠恐,他深知自己率領的是一支兵力少、裝備差、訓練和經(jīng)驗不足而且軍紀散漫的民兵部隊,卻要同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英國軍隊作戰(zhàn),其困難和艱險是不言而喻的。但他仍慨然應允,并表示:“我不認為我能勝任這個指揮官的光榮職位,但我會以最大的誠意接受職位?!?/p>
接受北美大陸軍總司令之職是華盛頓人生旅途的重大轉(zhuǎn)折點,是他作為偉大英雄的開端。
這時,波士頓義軍正和英軍激戰(zhàn),華盛頓立即騎馬出發(fā),于7月3日抵達波士頓,他親臨前線指揮戰(zhàn)斗,給英軍以沉重打擊。8月,英王喬治頒發(fā)詔書,宣布殖民地處于叛亂狀態(tài),獨立戰(zhàn)爭在北美各殖民地全面打響。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向世界宣告:“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nèi)舾刹豢勺屌c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中間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當權力,則是經(jīng)被治者同意所授予的?!焙髞?,這一天被定為美國的國慶日。
雖然華盛頓將英軍逐出了波士頓,但在接下來的長島戰(zhàn)役中,他率領的大陸軍卻遭到慘?。宏犘握R的英軍剛一登陸,華盛頓的民兵部隊很快就望風而逃了。接下來他又輸?shù)袅藥状螒?zhàn)役,使得軍隊不得不從新澤西州撤出,此時美國革命的未來岌岌可危。
這些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軍隊的訓練不足,他率領的是一群從農(nóng)村征來的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新兵,紀律渙散。另一方面,美軍的后勤供應也極度的困難,士兵們有時一連五六天吃不到面包,只好吃馬料,在寒冷的冬季,有許多士兵不得不赤腳行軍。一位醫(yī)生就這樣描寫士兵的形象:“鞋爛得露出腳趾頭,破爛的長襪蓋不住他赤裸的雙腿。褲子破得幾乎連羞都遮不住,襯衣撕成了碎條……”相反,他們的對手英軍卻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后勤供應充足。
公平地說,華盛頓并不是一位軍事天才,當然不可能與亞歷山大和拿破侖這樣的非凡統(tǒng)帥相提并論。但華盛頓又是一位成功的將軍,是一個能“將所有心靈團結(jié)在一起的人”。在極端嚴峻的形勢下,他始終堅信道義的政治價值。哪怕是缺衣少食,也不能促使他用刺刀去征集軍需物質(zhì)。因為他知道,現(xiàn)在進行的是一場人民戰(zhàn)爭。正因如此,他收獲了人們對其高尚人格與品德的極度信任,在戰(zhàn)爭的危機時刻,大陸會議決定授予他獨斷的軍權,并在信中寫道:“把無限的權力交給我們國家軍隊的統(tǒng)帥是萬無一失的,他決不會因此而危及個人的安全、自由和財產(chǎn),這實在是我國人民的一大幸事?!?/p>
整個獨立戰(zhàn)爭期間,他克服了許多無法想象的困難,經(jīng)受住了一次次失敗的打擊,始終堅持不懈。他把潘恩的《常識》發(fā)到士兵手中,讓這本書告訴他們?yōu)楹味鴳?zhàn):美利堅人是自由的,還是奴隸;我們的田產(chǎn)應當歸自己,還是被劫奪、被毀壞;兩條路,一條是勇敢地反抗,一條是馴服,正擺在獨立軍將士面前。他以此激勵士氣。他處事謹慎而從不缺乏勇氣,有忍耐力,更有魄力。他把原來自由、散漫,缺乏組織紀律和統(tǒng)一指揮的美軍組織起來,在戰(zhàn)斗中鍛煉成長,逐步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正規(guī)軍。似乎老天也在庇佑他——盡管在每次戰(zhàn)斗中,他都騎著自己的白馬身先士卒,卻沒有受過一次傷。
12月,華盛頓率軍在嚴寒中渡過特拉華河,突襲了一個由黑森雇傭兵把守的據(jù)點,這次行動非常成功,不但俘敵數(shù)百,還繳獲大量軍火給養(yǎng)。接著在1777年1月2日的晚上向查理斯·康沃利斯率領的英軍發(fā)動突襲,這次奇襲振奮了支持獨立的殖民地陣營的士氣。
同在這一年,美軍取得“薩拉托加大捷”,扭轉(zhuǎn)了戰(zhàn)場上的頹勢。北美獨立戰(zhàn)爭從此轉(zhuǎn)入戰(zhàn)略進攻。而華盛頓卻在9月11日的布蘭迪萬河戰(zhàn)役中遭受慘敗,只得撤回環(huán)境惡劣的佛吉谷艱難地度過冬天。
接下來的新年冬天,是大陸軍戰(zhàn)況及士氣最惡劣的時刻,大陸軍遭受了極大的戰(zhàn)損和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華盛頓依然堅定地指揮軍隊,并持續(xù)向后方的殖民地大會要求更多補給,使大陸軍能克服寒冷的冬天,逐漸恢復士氣。此時一名曾服役于普魯士軍參謀部的軍官弗里德里希·馮·施托伊本前來佛吉谷,自愿幫忙訓練華盛頓的軍隊,以使他們在戰(zhàn)場上能和英軍相較量。施托伊本在佛吉谷的訓練改進了戰(zhàn)術和作戰(zhàn)紀律,大幅增進了殖民地軍的戰(zhàn)力,把大陸軍變成了組織嚴密的正規(guī)軍。在佛吉谷的訓練告一段落時,華盛頓的軍隊已經(jīng)煥然一新了。
1778年6月,華盛頓在蒙茅斯戰(zhàn)役中攻擊從費城前往紐約的英軍,盡管未獲勝利,但阻止了英軍分裂殖民地政府的企圖。這場戰(zhàn)役表明,英軍顯然無法征服整個新國家,加上一年前于薩拉托加戰(zhàn)役中擊敗了伯戈因率領的入侵英軍,因此法國決定正式與美國結(jié)盟,勝利的天平從此傾向美國革命者一邊。
1780年,英軍進行了最后一次進攻,這次英軍集中于南方地區(qū)。華盛頓并沒有急于決戰(zhàn),而是前往駐扎位于紐約的西點軍事基地,同時派出分遣軍攻擊那些與英軍結(jié)盟的易洛魁聯(lián)盟部落,迫使這些印第安人永遠離開美國,遷徙至加拿大。1781年秋,華盛頓率軍南下弗吉尼亞,在法國海軍的配合下,在約克鎮(zhèn)包圍了英軍主力。英軍司令康華利幾次突圍失敗,而援軍又遲遲不到,只好率大約8000人投降,并把自己的佩劍呈給華盛頓。至此,北美獨立戰(zhàn)爭獲得勝利。
功成身退
隨著獨立戰(zhàn)爭的勝利,一個新的問題自然就出現(xiàn)了:獨立后的美國將向何處去?
在那個時代,還沒有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先例,當時的大國都是國王統(tǒng)治,而歷史也可以說基本上是王權史。世界更沒有過在一個大國建立共和政府的創(chuàng)舉。就連思想家孟德斯鳩也認為共和政體只適合小國,大國則宜于由專制君主治理,而在歐洲則普遍認為,由人民自己治理國家,最終只會導致無政府主義和天下大亂。所以當時有很多人都鼓動大軍在握的華盛頓成為北美之王。
但華盛頓卻堅決拒絕了王權的誘惑。當劉易斯·尼科拉上校在1782年寫信勸華盛頓擔負起合眾國國王的責任的時候,他回信說:“在整個戰(zhàn)爭進程中,沒有比部隊中有你講的這種思想使我更痛苦的事情了……我憎恨并強烈譴責這種會毀滅我的祖國的極為有害的觀點?!彼l(fā)誓絕不領導將會“造成國內(nèi)動亂和以流血告終的”行動。
1783年3月15日,他出席了一次決定美國歷史發(fā)展方向的軍官大會,這些軍官正在策劃一起兵變,內(nèi)容包括占領國會和在西部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而所有這一切都據(jù)稱由華盛頓來領導。
華盛頓親赴會議,拒絕了讓他成為一位新愷撒的提議,他譴責整個計劃是對他們曾為之浴血奮戰(zhàn)的事業(yè)的背叛,呼吁軍官們不要“打開內(nèi)亂的閘門”。他以一個戲劇性的姿態(tài),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副眼鏡:“請允許我戴上眼鏡。為了這個國家,我不光熬白了頭發(fā),還幾乎弄瞎了眼睛?!彼脑捵屵@些見慣了血腥場面的軍官們流下了眼淚。華盛頓說:“讓你們的子孫后代在談到你們?yōu)槿祟愖龀龅墓廨x榜樣時,有理由這樣說:‘倘若沒有這一天,世界決不可能看到人性能達到如此至善至美的境界?!?/p>
他遣散了他的軍隊,并發(fā)表了動人的告別演說。他說:“你們在部隊中曾是不屈不撓的百戰(zhàn)精英;在社會上,也將無愧為道德高尚的有志公民……在抱有這樣一些愿望和得到這些恩惠的情況下,你們的總司令就要退役了。分離的簾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將永遠退出歷史舞臺?!?/p>
1783年12月23日,大陸會議在安納波利斯舉行了一個隆重而樸素的儀式,美國獨立戰(zhàn)爭之父、大陸軍總司令喬治·華盛頓將軍將在這里交出委任狀,并辭去他的所有公職。交還的儀式是由托馬斯·杰斐遜設計的,當時他正代表新生的美國和英國在巴黎簽訂獨立條約,一俟簽字儀式結(jié)束,他就從巴黎匆匆趕回紐約,親自設計了這個儀式。
華盛頓的最后講話十分簡約,一如他平時的樸實謙遜。他說:“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完成了我的使命,我將退出這個偉大的舞臺,并與莊嚴的國會告別。在它的命令下,我奮戰(zhàn)已久。我謹在此交出委任并辭去我的公職?!?/p>
議會議長代表美國人民感謝華盛頓:“你在這塊新的土地上捍衛(wèi)了自由的理念,為受傷害和被壓迫的人們樹立了典范。你將帶著同胞們的祝福退出這個偉大的舞臺。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并沒有隨著你的軍職一齊消失,它將激勵子孫后代。”
整個儀式十分簡短,只有幾分鐘,但這個幾分鐘的儀式卻是一個人類歷史上偉大的里程碑——第一次僅依靠內(nèi)心的道德力量就自覺放棄了手中的權力。美國因此擺脫了歷史上通常的革命悲劇:以爭自由始以行專制終。這也給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啟了一道通往自由之路的大門,正如德國音樂家舒伯特所說,“13扇(美國獨立的13個州)金色的大門向不容異說和專制政治的受害者敞開著?!?/p>
第二天上午,華盛頓就離開安納波利斯,回到了弗農(nóng)山莊過起了鄉(xiāng)紳生活。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華盛頓說:“戲終于演完了,我如釋重負。我希望在自己的晚年躬行于為善良的人們做事和致力于品德的修養(yǎng)。”
美國民主第一人
獨立戰(zhàn)爭后,作為代表全美各州的“大陸會議”基本喪失了功能,美國這個名義上為聯(lián)邦制的國家,正如華盛頓所說,13個州的結(jié)合僅由一根“沙土制成的繩索”所聯(lián)系,各州拼命爭搶利益,各行其是,聯(lián)邦政府幾乎被架空;特別是戰(zhàn)爭造成的財政危機使得政府信用日益下降;人民也由獨立的欣喜轉(zhuǎn)為失望,有的州已經(jīng)發(fā)生了因貧富分化而導致的暴動,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勝利果實正“瀕臨混亂和毀滅的邊緣”。
面對這些亂象,華盛頓心痛如焚,他在信件中寫道:“天呀!人的行為為什么竟然這樣反復無常,出爾反爾!前些日子,為了建立我們今天的制度,為了建立我們自己選擇和創(chuàng)立的制度,我們還在流血犧牲;可是,現(xiàn)在,我們又拔出刀來,想要推翻這些制度。這件事真是難以解釋,我不知道該怎樣看才好,也難以相信我不是在做夢……”
人們對他再度寄予殷切的期望,合眾國需要他的聲望來重整旗鼓。為此,華盛頓決定再度出山。
華盛頓認為,當務之急是“制訂一部憲法,實行嚴格的相互鉗制和監(jiān)督,我們就完全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我們的尊嚴和舉足輕重的地位”。1787年5月,他作為立憲會議主席,和富蘭克林、杰斐遜等人共同主持通過了憲法草案,明確了聯(lián)邦及各州人民的權利和義務。這是世界上第一部作為獨立、統(tǒng)一的聯(lián)邦制國家的成文憲法,美利堅合眾國正式宣告成立。雖然華盛頓本人不是美國憲法的主要起草者(而是杰斐遜),但是他的支持和名望對各州批準這部憲法卻起了重大的作用:因為當時反對新憲法的力量十分強大,要不是華盛頓的影響,很難說這部憲法能夠付諸實施。
首任總統(tǒng)
1789年4月,按照憲法選舉合眾國第一任總統(tǒng),華盛頓獲得一致通過當選。
4月16日,他在日記里寫道:“大約在十點左右,我告別了弗農(nóng)山莊,告別了平民的生活,告別了家庭的幸福,帶著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憂慮和不安,動身前往紐約,雖然我極其樂意響應祖國的號召,但卻沒有多大信心不辜負祖國的期待?!痹讵毩?zhàn)爭前,華盛頓也許是北美殖民地最富有的人,但在他為美國的獨立浴血奮戰(zhàn)時,他自己的莊園卻由于疏于管理而債臺高筑,因此華盛頓竟是靠借款才湊足了赴任的路費。
他首先考慮的是穩(wěn)定大局,爭取一個團結(jié)安定局面。他盡力協(xié)調(diào)平衡各州利益,他盡量把各種不同政見的人都吸納到他的政府里。政見相左的兩大黨(共和黨和聯(lián)邦黨)魁——杰斐遜和漢密爾頓分別擔任國務卿和財政部長,在華盛頓的主導下,政府工作良性運轉(zhuǎn),國家財政也在短短兩三年內(nèi)好轉(zhuǎn)。
1793年,華盛頓再度當選總統(tǒng)。在這一屆任期內(nèi),兩黨權力之爭愈演愈烈,聯(lián)邦黨首漢密爾頓主張建立強有力的聯(lián)邦政府,而共和黨首杰斐遜則堅持民眾自由不容侵犯,因而強烈反對權力過于集中,華盛頓盡量置身黨爭之外,但作為總統(tǒng),他還是更傾向于漢密爾頓,因此不免受到共和黨人的激烈抨擊,同杰斐遜的個人關系也逐漸疏遠。同時他力主與英國簽署《杰伊條約》,也被認為讓步過多而廣受批評。這種斗爭讓華盛頓不免身心疲憊,他說:“人們對我的期望太多了,我為此而惶恐。要是我處理公事的結(jié)果,不符眾望的話,人們將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F(xiàn)在涌向我的過分贊許,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會變成無端譴責。在我看來,當總統(tǒng)和做農(nóng)夫,都是在履行上帝交付的使命?!遍L期的勞累,讓年逾花甲的他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在第二個總統(tǒng)任期即將屆滿之前,他就明確表示絕不謀求第三任任期,由此也形成了美國總統(tǒng)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的慣例。
1796年9月17日,華盛頓在費城《每日新聞報》上發(fā)表了感動無數(shù)美國人的《告別演說》:“我現(xiàn)在應當向大家有所表示,就是已下決心謝絕把我放在被選之列。我秉持公正,熱誠獻身,為國家服務已經(jīng)45年。希望此后因為能力有限而犯的過失,會隨著我的長眠地下而湮沒無聞?!痹凇堆菡f》中,華盛頓忠告美國人民,在建設國家的路途中,要反對地方主義的危險,反對政治派系之爭,保持宗教和道德作為“人類幸福的重要支柱”,并促進建立“普及知識的機構”。在外交政策方面,他提出了所謂“孤立主義”的思想,忠告未來的美國政府:避免卷入國外爭端。這條“華盛頓的偉大法規(guī)”被此后的歷屆美國政府奉行,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美國參戰(zhàn)為止。
1797年3月4日,華盛頓出席了新總統(tǒng)約翰·亞當斯的就職典禮。當他出現(xiàn)在眾議院大廳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揮舞著帽子或手帕,發(fā)出由衷的歡呼。隨后他就離開費城,踏上了回鄉(xiāng)之旅。途經(jīng)亞歷山大時,華盛頓發(fā)表了最后一次公開演講,重申《告別演說》闡明的原則,并說:“烏云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但對這些原則的堅定遵循,不僅將驅(qū)散烏云,而且將讓我們的未來更加明亮?!?/p>
他終于回到了久別的弗農(nóng)山莊,回到他想念的“葡萄樹和無花果樹下”,他如釋重負地對妻子說:“我們終于回到自己平靜的港灣了?!?/p>
1799年12月12日,華盛頓像往常一樣騎馬出巡,遭遇暴風雪后感染風寒,當夜就一病不起。彌留之際,華盛頓立下遺囑,從自己的遺產(chǎn)中撥出??钯Y助教育;在夫人瑪莎死后解放莊園里所有的奴隸。14日,這位偉人在自己的莊園中平靜地告別了世界。
華盛頓去世的消息,讓美國舉國哀悼,各方都對他表達了崇高的敬意,正如國會議員亨利·李的評價:他是“戰(zhàn)爭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美國同胞心中的第一人”。為了紀念這位美國之父,議會決定將建造在波托馬克河畔的新首都命名為“華盛頓”。
華盛頓的偉大贏得了全世界的贊譽。因為他雖大權在握,卻始終聽從良知的召喚,謹慎謙卑地使用權力。正如他自己表白的那樣:“純粹的政治家應當同虔誠的人一樣,尊重并珍惜宗教和道德?!?/p>
美國歷史學家哈特說:“美國有一位華盛頓這樣德才兼?zhèn)涞娜俗鳛榈谝蝗慰偨y(tǒng)是幸運的。翻開南美和非洲各國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一個以民主憲法為伊始的新國家,墮落成為軍事專制國家也是易如反掌。華盛頓是一位堅定的領袖,他保持了國家的統(tǒng)一,但是卻無永遠把持政權的野心,既不想做國王,又不想當獨裁者。他開創(chuàng)了主動讓權的先例——一個至今美國仍然奉行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