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今天,電子數位科技如黃河之水天上來,以洶涌澎湃不可阻擋之勢襲卷整個地球村。年輕一代由于具有年齡和教育上的優(yōu)勢,自然是“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在鋪天蓋地的e潮中悠然自得地沖浪博擊,如魚得水不亦樂乎。而銀發(fā)族們在這場e潮的面前則情態(tài)各異,一些人茫然以對,不知所措;一些人心存畏懼、躲避三舍;也有些人與時并進,投入潮中,雖難免會嗆幾口水,卻也練得了一些e功夫。我有幾位朋友,就是這樣的跟潮者。
這些朋友都是年過七十的老人,在年富力強時根本不知電腦為何物。今日面對風起云涌的e潮,一開始也感到眼花繚亂、頭昏目眩,但很快就明白了大勢:今天做e盲就如昔日當文盲一樣,會被飛躍發(fā)展的社會毫不留情地淘汰。唯一的方法就是緊跟潮流的發(fā)展,也學做個e人。好在都是知識分子,重新學習并非難事,于是買電腦,學操作,“為e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重慶的陳先生是這群人中的佼佼者,他過去是位記者,長期的職業(yè)生涯使他保持著對新事物的敏銳嗅覺和感受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習,上網、下載、找資料、發(fā)E-mail對他來說已是易如反掌、小菜一碟。更難得的是他還樂于助人,哪位朋友在電腦應用上遇到問題,他都會盡力幫忙解決。
每當在網上看到一些好文章,陳先生都會把它copy下來,然后通過電子郵件轉發(fā)給朋友們分享,同時也作為大家在周五茶聚時的談資,這樣一來,他自然成為茶聚會上的主持人。e潮一浪蓋一浪,陳先生的e工具也日新月異常更新。“蘋果”一推出新iPhone,聚會時就看到他手上拿著一部;前一時iPad平板電腦風行,他也買來嘗嘗新,隨時把相關的文章或圖象調出以添談趣。大家都好生羨慕,說他是我們之中的e代潮人。
顧先生以前是某醫(yī)院的院長,現在則改行為“燒碟工”。他最感興趣的是把以前錄像帶里的視頻,如歷史人物、旅游風光等資料轉換成數位影音光碟,再刻錄成多個碟片給大家分享。朋友們對此自然是感謝再三,而他的燒碟機由于長期超負荷工作,更換再三。因此,他常去逛地攤市場。
周先生在重慶是一位頗有名望的畫家,大家都尊稱他為周教授。他曾得過許多獎,最拿手的絕活是畫長卷。當人們打開他畫的幾十米長畫卷,都會對其恢宏壯麗的氣勢和精湛的筆墨技巧贊嘆不已。
為了能讓更多的人欣賞到自己的畫作,在e時代里自然要采用e方法。周教授也與時并進,請人為他設計了一個網站,把他許多精美作品放到上面。尤其是那二十四米長的《黃山圖》、三十八米長的《海岸神韻》,更是設計得令人叫絕。當點擊某幅長卷,精致的畫軸便緩緩展開,氣勢恢宏的丹青美景撲面而來;在畫上向右移動游標,圖就會慢慢地往左移動,讓你可以從容地欣賞整幅作品。
我也過了知天命之年,在朋友之中卻是最年輕的一個。有榜樣在前,e潮逐浪自然更不敢松懈。平時除了用電腦寫和發(fā)一些小文章,幫朋友們在網上找資料,用電郵與親朋好友通訊外,我還喜歡通過Photoshop來剪裁和修改照片。有時心血來潮也對圖像搞些移花接木、改頭換面的小惡作劇,當然不甚專業(yè),但自己看了往往忍俊不禁。
通過軟件把視頻或影碟中的某一精彩部分截取下來,然后再重新組合制作成新的影片,也是我的e愛好之一。周教授以前繪畫教學、舉辦畫展和接受各種媒體采訪的相關視頻很多,但也較零散,我就用這種方法把一些精華片段剪輯出來,然后再集中錄制成光碟,也算為宣傳他的大作出點微力。
我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安坐家中與電腦下棋,這可是e時代里的新發(fā)明。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和圍棋,這三大棋我都一一交過手,除圍棋外,其他兩棋我都是它們的手下敗將,往往輸得慘不忍睹。然而我是不在乎勝負的,所圖的只是“萬事翛然只有棋,小軒高凈簟涼時”的那種意境和享受,電腦完全給了我這種滿足。我由衷地覺得,有幸生活在e時代,并能在e潮中隨波逐浪,真美好!
【編輯:修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