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燕秋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師生關系也在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如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民主和諧;實踐;處理信息;協(xié)作分享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師生之間的關系決定著學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既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又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內容和任務。師生關系包括師生倫理關系和師生情感關系。當前,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師生倫理關系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師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比較混亂,學生權利經(jīng)常得不到應有的保護。許多教師沒有把學生作為一個有獨立個人權利的社會人來對待,經(jīng)常有意無意地侵犯學生的個人權利,特別是侵犯學生人身方面的權利和自由以及學生文化教育方面的權利。忽視、侵犯學生的權利,必然會導致師生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紊亂。師生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紊亂,還表現(xiàn)為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為學生籌劃一切,包辦代替。這從表面上看是教師事事關心,實質上是忽視學生的獨立性,不讓學生履行自己的義務。不論是侵犯學生權利還是包辦代替,都不是恰當?shù)膸熒鷤惱黻P系。新課程的推進要致力于建立充分體現(xiàn)著尊重、民主和發(fā)展精神的新型師生倫理關系。為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是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途徑
教師在教學時,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方法等,又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質。有了良好的品質和思想,學生才會有正確的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才會和老師產生共鳴,碰撞出心靈的火花,形成正確的知心的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書育人的同時應致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只有當學生對一門學科產生濃厚興趣時,才會去學習他,才會和老師有所交流,師生情感才會交融、配合才會默契,老師才能更好地教育教學。興趣和求知欲是獲得知識、發(fā)展智力的動力,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源泉?!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學生對老師所授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僅可以輕松的學好這門課程,還會對授課老師產生由衷的喜愛。誰不喜歡上課生動活潑的老師,誰不為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識性的課堂而陶醉。一個教師贏得學生喜愛與尊重的主要場所在課堂。要想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就應當盡力于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師生互動。探究性學習已經(jīng)走進課堂,把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與課堂相融合,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是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途徑。
二、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一種教育關系,即一種具有道德純潔性的特殊社會關系。我們教師應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抵御不良社會風氣侵蝕的積極性和能力。同時,也要更新管理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從而為師生關系的純化創(chuàng)造有利的教育環(huán)境。
三、要民主平等的對待學生,開展民主式教學
師與生都是自然人,都是普通公民,無論從法律上、還是從人際關系上講,都應該是平等的,沒有高低、大小、貴賤之分。教師只有民主平等的對待學生,學生才能感到愛和尊重,從“客體”變?yōu)椤爸黧w”,樂觀而自信,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敢于質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課堂交往中民主關系的基礎是師生互愛和理解,愛和理解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也是師生之間溝通的渠道。讓教師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展現(xiàn)出他們的才華和智慧,讓學生在主動、自由的狀態(tài)下表現(xiàn)出他們的天性和聰穎,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fā)展的基礎,也是課堂交往中師生合作的支柱。教師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參與課堂教學,形成平等與友好、理解與尊重、信任與接納、關心與幫助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信、上進、愉悅的心理,促進師生合作。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機會,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被人關注,被人愛護的溫暖與幸福。
四、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只有在這種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才能更有利的學習。教師營造了民主和諧的氣氛,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就能向民主和諧的方向發(fā)展。
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決定了課堂信息傳遞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水平的發(fā)揮。民主、和諧的氣氛,可以使學生獲得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而且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有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處于一種亢奮狀態(tài),樂于探究、思維敏捷,學習就能夠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處于一種高效狀態(tài),有利于學生實現(xiàn)自我、和諧、全面的發(fā)展,從而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求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較好的教師職業(yè)道德與教學道德,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边@就打破了教師身上所有的以學生的眼光和內心的敬畏凝聚成的光環(huán),也讓學生的地位得以突顯從而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王荷蘭.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8.
[2]金緒澤.論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師生關系的合理定位[J].平原大學學報,2005(3).
[3]邵曉楓.百年來中國師生關系思想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