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侯雪梅
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校園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就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具體表現形式、功能、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深入分析,力求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方案。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4-0277-02
作者簡介:侯雪梅(1990-),女,漢族,河北衡水人,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校園文化的基本概念
(一)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
高校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員工在特定的價值觀念上進行物質和精神創(chuàng)造的活動,是全體師生信念、行為、習慣、情感、意志的產物,是一個學校歷史的積淀與傳承。其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適應時代的需要,具備現代人才素質的新型人才。高校校園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展示著青春的活力。
(二)高校校園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
1.物質文化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內容,包括教學、科研、生產和生活資料、校園的自然環(huán)境、規(guī)劃布局、文化標識等,是一種顯性文化。校園物質文化展示著校園的文化傳統、歷史底蘊和人文情懷。比如看到清華大學校園里的荷塘月色亭就仿佛在與朱自清老先生對話,走進北大圖書館就好似看到毛澤東同志在那里學習、工作的歲月。
2.精神文化
高校校園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關鍵和靈魂,包括校園文化觀念、歷史傳統、學術、人文、理想、信念等,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在這里形成和發(fā)展。學習風氣、學術風氣、人際關系等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行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學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清華學子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北大精神培養(yǎng)了無數社會主義的建設者。
3.制度文化
高校校園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包括各種規(guī)章制度、教學、科研、生產、生活的模式,全體行為規(guī)范守則、習俗等。[1]校園制度文化保證了校園文化活動的規(guī)范和秩序,有利于形成優(yōu)良校風、學風,協調各方面的關系,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提高管理效能。校園有了一套健全而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各部門、各層次、各人員,職責明確,各司其職、各得其所,領導集中精力謀大事;教師全心全意為了學生;學生嚴謹求實,上下一齊努力,形成一副井然有序、生機勃勃的校園美景圖。
4.行為文化
高校校園行為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主要包括校園師生的行為風格和各種文化活動,具體指學生的學習行為、交往行為和社團活動,即學風;教師的教學行為,即教風;管理者的領導行為,即管風。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為行為文化提供了前提保證,優(yōu)良的物質文化、積極的精神文化、完善的制度文化必然產生樂學勤思、嚴謹求實的學風,風趣幽默、新穎獨特的教風,民主科學、以人為本的管風。
5.網絡文化
高校校園網絡文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隨著網絡化的普及,衍生出了一種新時代的校園文化——校園網絡文化。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越來越離不開網絡,了解時政要聞、學習知識文化、查閱圖書資料都需要網絡。網絡傳播速度快、容量大、成本低、便利性、開放性,容易被大學生接受。高校也逐漸開發(fā)了遠程教學、網絡學習、校園網絡平臺供大學生交流和查閱資料。
二、高校校園文化的功能
(一)育人功能
校園文化以物質文化為條件,制度文化為資源,精神文化為導向,行為文化為支撐,網絡文化為拓展,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塑造著人的素質。[2]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方式下影響學生,具有潤如細無聲之功效。例如,政治風氣熾熱的學校,其學生必然關心政治、關注社會政治問題;嚴謹踏實的學校,其學生必然踏實穩(wěn)重。校園文化的育人機制是寓教于樂、寓教于情、寓教于境的結合。
(二)規(guī)范功能
校園文化運用輿論、制度手段調整人們的行為,制止不良行為的發(fā)生,通過各種文化活動,把師生員工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來。校園文化以有形和無形兩種形式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有形的形式,主要包括各項規(guī)章管理制度,是一種“硬約束”,可以有效的抑制人們的錯誤行為。無形的形式指校園輿論,它是一種“軟約束”,包括報刊、廣播站的宣傳及主流思想道德評價,幫助人們分清是非善惡,成為規(guī)范師生行為的重要力量。
(三)娛樂功能
通過舉辦多姿多彩的校園活動,能夠幫助學生陶冶身
心。增長知識。例如,圍棋競賽、演講比賽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羽毛球大賽、籃球比賽等體育競賽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歌唱大賽可以展現學生的興趣,提高自身的魅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其綜合素質。綜合來說,各種各樣的校園活動能夠起到“以樂醒人”、“以美育人”作用,有利于學生身心的發(fā)展。
三、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校園文化建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在只注重學習成績的今天,學生的綜合素質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一些高校中存在著拜金主義、抄襲作業(yè)、道德淡化、誠信缺失、集體觀念淡薄等錯誤思潮。其源于校園文化建設的缺乏。以往認為,校園文化建設主要指多建一些教室、長亭、雕塑,多制定一些規(guī)章制度,而忽視了精神文化建設。同時,一些院校校園文化活動存在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的弊端,沒有真正的起到興趣和能力相結合的作用。
2.有形文化建設匱乏
校園文化的有形文化主要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在高校,物質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是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當代高校校園物質文化缺乏已成為社會的焦點。一些民辦院校只建有教學樓、宿舍、食堂等必備的場所,但忽視了對精神影響深刻的圖書館、閱覽室、文化長廊、知識角、學習園地的建設。一些院校學術氛圍不濃厚、人文氣息缺乏則主要的物質文化缺乏的原因。制度文化是校園主體進行各項文化活動時形成的各種行為準則。[3]以上所述,加強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至關重要。
3.無形文化建設滯后
無形文化包括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網絡文化。校園精神文化具有積沉性、隱滲性、持久性的特點,以一種潛移默化的形式對校園人的精神世界產生久遠的影響。行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表現形式。只有良好、健康的精神文化才能孕育出積極、向上的行為文化。同學之情淡漠、投毒事件、自殺事件、肇事事件常有發(fā)生,因此高校需要加強對學生精神文化的教育,糾正學生錯誤的思想觀念,培養(yǎng)其良好的行為。
(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1.注重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應作為學校的主要工作任務。領導班子要集中精力抓校園文化建設;教師勿片面注重學生成績,而應培養(yǎng)其綜合素質;輔導員應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其思想動態(tài),及時糾正其有害思想;大學生社團應多開展一些校園文化活動,如:校園美化活動、校園宣教活動;后勤工作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共同建立一個生動活潑、健康向上的校園。
2.建設有專業(yè)特色的校園文化
一般高校有幾十個學院,上百個專業(yè),專業(yè)不同、思想不同、文化不同,因此高校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建設具有專業(yè)特色的校園文化。例如,對于外國語學院的學生,要多建立英語角、英美文化長廊等;機電學院的學生則應多舉辦智力型比賽,如機器人大賽、電子產品制作大賽;計算機學院的學生則舉辦網絡設計大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注重建立有形文化,培育無形文化
高校應加大力度建設學校的有形文化和無形文化。完善包括教學、科研、生產和生活資料在內的物質文化,大力投入圖書館、資料室、閱覽室的建設;規(guī)范領導、教師、職員、學生的行為。提高學校的校風、管風、教風、學風,培育和諧融洽、團結友愛的校園氣氛,發(fā)揚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精神,塑造學生誠實守信、腳踏實地的品質。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網絡意識、正確的網絡觀念,加大力度建設校園網和官方主頁,加強對學生應用網絡信息的督導和管理。把學生的注意力從關注娛樂八卦、網絡游戲到前沿知識、科學動態(tài)上來。
[參考文獻]
[1]葛金國.校園文化:理論意蘊與實務運作[M].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
[2]張健.校園文化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王邦虎.校園文化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