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富明 史燕偉 王 偉 李 燕 劉程浩 李海軍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暨湖北省人的發(fā)展與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青少年網(wǎng)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武漢 430079)
情緒影響框架效應的眼動研究初探*
徐富明**史燕偉 王 偉 李 燕 劉程浩 李海軍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暨湖北省人的發(fā)展與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青少年網(wǎng)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武漢 430079)
框架效應是指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描述導致人們的選擇發(fā)生轉變的現(xiàn)象。自Tversky和Kahneman(1981)提出框架效應以來,研究者主要從認知和情緒兩方面對框架效應進行解釋。本研究結合使用情緒啟動與眼動記錄,采用2(框架:獲益、損失)×3(情緒:愉快、平靜、悲傷)的實驗設計,探討情緒對框架效應的影響。結果表明,框架和情緒啟動的主效應均不顯著,但是兩者的交互作用顯著。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消極情緒(悲傷)引起被試出現(xiàn)明顯的風險尋求傾向;消極情緒(悲傷)啟動下被試對損失框架的認知加工程度和積極情緒(快樂)啟動下被試對獲益框架的認知加工程度均顯著增強,具體表現(xiàn)為注視時間和注視次數(shù)的增加。
框架效應 情緒 眼動記錄
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是指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描述導致人們的選擇發(fā)生轉變的現(xiàn)象。其最早是由Tversky和Kahneman(1981)在使用“亞洲疾病問題”(Asian disease problem)研究風險決策時所發(fā)現(xiàn)。他們發(fā)現(xiàn),人們在決策時會受到備擇方案描述方式的影響,導致個體產生偏好反轉。這一現(xiàn)象明顯違背了期望效用理論(expected-utility theory)的“不變性”原則。Tversky和Kahneman通過系列研究對框架效應做出了解釋。他們認為,在面對獲益框架(positive framing)時,決策者傾向于風險規(guī)避(risk aversion),即選擇確定的選項;而在面對損失框架(negative framing)時,決策者則傾向于風險尋求(risk seeking),即選擇冒險的選項,因而造成了框架效應的產生。Kahneman和Tversky(1979)用預期理論解釋了框架效應的形成機制。價值函數(shù)是預期理論(prospect theory)的重要組成部分。價值函數(shù)曲線呈S形,在損失區(qū)價值函數(shù)曲線呈凸形,在收益區(qū)呈凹形,且損失區(qū)的價值函數(shù)曲線比收益區(qū)的更為陡峭。在價值函數(shù)上,個體關注的不是絕對效用值的變化,而是相對參照點的改變,即收益與損失是相對參照點而言的。結果相對于參照點的偏離程度不同,人們對其敏感程度也不同,即對損失的厭惡遠遠大于同等收益帶來的快樂。因此,在獲益區(qū)人們偏向于風險規(guī)避,在損失區(qū)偏向于風險尋求。框架效應的產生,正是源于人們將積極框架描述的問題置于獲益區(qū),而將消極框架描述的問題置于損失區(qū)。此外,模糊痕跡理論(fuzzy-trace theory)(Reyna & Brainerd,1991)以及認知努力不平衡理論(the positive-negative asymmetry theory)(Kuo,Hsu,& Day,2009)均被證實可用于對框架效應進行解釋。
在對框架效應影響因素的探索中,情緒因素受到了諸多研究者的關注。研究表明,積極情緒導致風險規(guī)避(畢玉芳,2006;Blanchette & Richards,2010;Cassotti,Habib,Poirel,A?te,Houdé,& Moutier,2012),消極情緒導致風險尋求(Lerner,Gonzalez,Small,& Fischhoff,2003;Harlé & Sanfey,2007;Druckman & McDermott,2008;Ma,Pei,& Wang,2015)。Isen和Patrick(1983)從情緒維持理論的角度對此進行了解釋。他們認為,帶有積極情緒的個體具有保持當前積極情緒和避免消極情緒的動機。當選擇風險選項時(即風險尋求),當前愉快的情緒有可能遭到破壞,因此,帶有積極情緒的個體傾向于選擇具有確定性的選項,即風險規(guī)避。相反,對于帶有負性情緒的個體,風險選項意味著有可能擺脫當前不愉快的情緒,因此,人們有可能偏好風險選項以擺脫負性情緒,以獲得積極情緒。Kuo等人(2009)認為,人們在決策中對積極和消極框架采用了不對稱的加工方式,消極框架可喚醒個體強烈的贏的意愿和避免不好結果的傾向,人們對消極框架也因而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和認知加工。因此,框架效應的產生是由于積極和消極框架下認知努力的差異造成的,且這種差異越大,框架效應越明顯。McElroy和Seta(2003,2004)以及McElroy和Mascari(2007)也認為,個體采用分析/系統(tǒng)式加工時更不易受框架影響,而采用整體性或直覺啟發(fā)式加工時,由于較易受背景所暗示,因而更容易表現(xiàn)出框架效應。由于情緒影響信息加工過程,而信息加工過程又影響框架效應,因此框架效應的產生與情緒有關。另外,De Martino,Kumaran,Seymour和Dolan(2006)采用腦成像技術也發(fā)現(xiàn)框架效應與大腦的情緒系統(tǒng)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一切均說明,在框架決策過程中確實有情緒的參與。
盡管以往的研究表明情緒與框架效應的產生有關,但是關于情緒和框架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不同的情緒類型對框架效應影響的研究卻比較少。此外,回顧以往有關情緒對框架效應的影響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主要采用問卷法,而事實上讓被試準確報告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是比較困難的,這使得基于自我報告的研究可信度較低。雖然已有許多行為數(shù)據(jù)闡明了情緒與框架效應之間的關系,也有不少的神經(jīng)成像研究表明二者確實存在聯(lián)系,但是從視覺加工角度探討情緒對框架效應的影響的研究還較少。以往也未有將情緒啟動與眼動記錄結合起來的研究(Gl?ckner & Herbold,2011),而諸多研究表明眼動能夠有效反映人們的決策過程(Pieters & Warlop,1999),且眼-腦假說(eye-mind assumption)認為眼動與人們的認知過程有著直接的關系(Rayner,1998)。因此,本研究將結合使用情緒啟動與眼動記錄來探索不同情緒和決策框架對框架效應的影響。
實驗中,我們擬在框架效應的“亞洲疾病問題”前加入不同的情緒啟動圖片,包括積極(愉快)、消極(悲傷)和中性(平靜)三組,以此來探究情緒啟動對框架效應的影響。我們假設如下:
H1:積極情緒(愉快)導致被試偏好風險規(guī)避,而消極情緒(悲傷)則導致被試偏好風險尋求。
H2:情緒與決策框架對框架效應的影響存在交互作用。
H3:不同情緒和不同框架下的被試對框架問題及獲救(死亡)和數(shù)字(概率)的注視時間和注視次數(shù)存在顯著差異。
2.1 實驗設計
實驗采用2(決策框架:獲益-損失)×3(情緒:積極/愉快-中性/平靜-消極/悲傷)組間設計。其中,框架題目分為兩組,疾病積極框架為第一組,疾病消極框架為第二組。然后,再與三種情緒啟動混合,共6個實驗組。
2.2 被試
所有被試均來自湖北某高校,共120名(其中男性被試29名,女性被試91名,平均年齡21(2.2歲),隨機分配到六種實驗條件中。所有被試視力正?;虺C正后正常。被試完成實驗后,均獲得一個筆記本作為禮物。
2.3 材料
從國際情緒材料庫(IAPS)中選取愉快、平靜、悲傷三組場景圖片作為啟動刺激材料(見表1)。
框架題目:選取亞洲疾病問題,并將其修改為非洲疾病(圖1)。題目的呈現(xiàn)方式為BMP圖片格式,大小為1280×1024,位深統(tǒng)一為32。圖片中漢字為宋體,英文和數(shù)字的字體為Times New Roman。
圖1 刺激材料及AOI畫法示例
采用Tobii T120眼動儀,采樣率為60Hz。儀器為雙眼紅外追蹤,用17英寸顯示器呈現(xiàn)刺激,顯示器設置的刷新率為75Hz,分辨率為1024×768。使用Tobii Studio程序來控制刺激的呈現(xiàn)。被試頭部與屏幕之間的距離為60cm,被試與顯示器的垂直視角為25.97°,水平視角為32.47°。實驗前進行五點校準以保證被試的眼動軌跡被準確記錄。
使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4 實驗過程
實驗開始時,被試先觀看一組情緒啟動圖片,每個表情圖片的呈現(xiàn)時間為2000ms,看完所有情緒啟動圖片后,直接進入框架題目選擇頁面,要求被試通過按鍵(“F”和“J”)做出選擇,隨后進行情緒狀態(tài)的評定(從極小程度到極大程度的7點評分)。每個被試需要評定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情緒狀態(tài)。
3.1 情緒的操作性檢驗
為了檢驗情緒場景圖片是否確實誘發(fā)了被試相應的情緒,對被試看完圖片后的情緒評定分數(shù)進行了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被試在積極和消極情緒評定上存在顯著差異(F悲(2,117)=33.10,p<0.001,R2=0.361;F愉(2,117)=22.88,p<0.001,R2=0.281)。由以上結果可以看出,誘發(fā)情緒的操作是有效的,通過不同的情緒場景圖片確實誘發(fā)了被試相應的情緒(見表2)。
3.2 行為結果
為了考察情緒對框架效應是否有影響,我們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卡方檢驗??蚣?獲益、損失)和情緒啟動(積極、中性、悲傷)均作為組間因素處理。我們發(fā)現(xiàn),框架的主效應顯著(χ2(1)=6.652,p<0.05,φ=0.235),情緒啟動的主效應不顯著(χ2(2)=1.697,p=0..43,φ=0.119)。不同情緒下框架選擇結果如表3。
由表3可知,愉快情緒下的框架效應顯著(χ2(1)=8.12,p<0.05,φ=0.451),而中性情緒(χ2(1)=0.902,p=0.342,φ=0.150)和悲傷情緒(χ2(1)=0.440,p=0.507,φ=0.105)下的框架效應均不顯著。
3.3 眼動數(shù)據(jù)
為了分析被試在觀看框架題目過程中注意關鍵信息的差異,我們根據(jù)“亞洲疾病問題”中的整個題目、A方案、B方案、備選方案中的數(shù)字以及“死亡”和“獲救”等關鍵信息,定義了一系列的興趣區(qū)(AOIs),具體包括:整個框架題目(AOI1)、A方案(AOI2)、B方案(AOI3)、A方案中的數(shù)字(AOI4)、A方案中的死亡(獲救)(AOI5)、B方案中的概率數(shù)字(AOI6)、B方案中的結果數(shù)字(AOI7)、B方案中的死亡(獲救)(AOI8)(見圖1)。由于注視時間和注視次數(shù)能夠提供更加深層次的加工信息,因此本實驗采用這兩個指標。這兩個指標的計算方法示例如下:若在對100個漢字的信息加工過程中出現(xiàn)了150個注視點,注視時間為40s,則每一個漢字的注視時間為0.4s,每一個漢字的注視次數(shù)為1.5(Kuo,Hsu,& Day,2009)。為了控制被試注視點落入興趣區(qū)的有效性,本研究只收集了每個興趣區(qū)內注視時間大于250ms的數(shù)據(jù),和注視時間在小于250ms、大于500ms這個范圍內的注視次數(shù)的數(shù)據(jù)。
3.3.1 注視時間
為了考察情緒和框架對各興趣區(qū)內注視時間的影響差異,分別對各興趣區(qū)在不同情緒和框架下的注視時間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框架在AOI5(F(1,118)=5.74,p<0.05,η2=0.048)和AOI7(F(1,118)=9.20,p<0.05,η2=0.075)興趣區(qū)上的注視時間主效應顯著;情緒啟動的主效應不顯著;情緒與框架的交互效應在AOI1(F(2,117)=2.12,p=0.125)上邊緣顯著。進一步分析框架在各種情緒下的簡單效應發(fā)現(xiàn),愉快組在兩種框架下對AOI7的注視時間的簡單效應顯著(F(1,39)=7.96,p<0.05);控制組(平靜)對AOI5(F(1,39)=6.12,p<0.05)和AOI7(F(1,39)=4.36,p<0.05)的注視時間的簡單效應顯著,在AOI1(F(1,39)=2.84,p=0.095)上的注視時間的簡單效應邊緣顯著。具體結果如表4。
3.3.2 注視次數(shù)
為了分析框架和情緒對八個興趣區(qū)的注視次數(shù)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對八個興趣區(qū)的注視次數(shù)進行了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框架在AOI5(F(1,118)=5.41,p<0.05,η2=0.045)、AOI7(F(1,118)=12.35,p<0.05,η2=0.098)興趣區(qū)上的注視次數(shù)的主效應顯著,在AOI1(F(1,118)=3.45,p=0.066,η2=0.029)興趣區(qū)上的注視次數(shù)的主效應邊緣顯著;情緒啟動的主效應不顯著;情緒與框架的交互效應不顯著。具體結果如表5。
3.4 行為結果與眼動綜合分析
為了分析被試在八個興趣區(qū)內的注視時間和注視次數(shù)與決策選擇的關系,以框架選擇結果(A方案、B方案)為分組變量,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別探討八個興趣區(qū)下注視時間和注視次數(shù)在框架選擇結果上是否存在差異。結果發(fā)現(xiàn):選擇A方案的被試對AOI2的注視時間和注視次數(shù)顯著大于選擇B方案的被試(t(119)=2.71,p=0.008;t(119)=2.57,p=0.012)。選擇A方案的被試對AOI5(A方案中的死亡)的注視時間和注視次數(shù)顯著大于選擇B方案的被試(t(119)=2.71,p=0.008;t(119)=2.80,p=0.006)。
本研究中框架的主效應顯著,也就是說被試在獲益框架下更傾向于風險規(guī)避,在損失框架下傾向于風險尋求,這與以往的研究一致(De Martino et al.,2006;Tversky & Kahneman,1981)。雖然情緒啟動對框架效應的主效應不顯著,但是我們對數(shù)據(jù)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在積極框架下,與控制組相比,積極情緒會使被試更加傾向選擇風險規(guī)避選項,悲傷情緒會讓被試更加傾向選擇風險尋求選項。即悲傷組的被試,在獲益框架下有60%的被試選擇更加冒險的B方案,與控制組相比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風險尋求(控制組的被試在獲益框架下45%的人選擇B方案)。這與之前的大量研究結果是一致的,積極情緒導致風險規(guī)避(畢玉芳,2006;Blanchette & Richards,2010;Cassotti,Habib,Poirel,A?te,Houdé,& Moutier,2012),消極情緒導致風險尋求(Lerner,Gonzalez,Small,& Fischhoff,2003;Harlé & Sanfey,2007;Druckman & McDermott,2008;Ma,Pei,& Wang,2015)。
通過對眼動數(shù)據(jù)的分析發(fā)現(xiàn),框架對AOI7區(qū)域注視時間和注視次數(shù)的主效應顯著,即被試在獲益框架下對B選項中數(shù)字(600人、沒有人)的注視時間更長,注視次數(shù)更多??蚣軐OI5區(qū)域注視次數(shù)的主效應顯著,即被試在損失框架下注視A方案中的死亡(獲救)的次數(shù)更多,注視時間更長。在損失框架下,被試對A方案中的死亡注視時間增加,注視時間的增加說明了此時被試對確切的死亡(200人死亡)在進行反復的心理運算后選擇了風險尋求選項。而被試在獲益框架下是通過將600人獲救與沒有人獲救這兩者進行反復的心理運算后選擇了規(guī)避風險的選項。在分析情緒對注視時間的影響時發(fā)現(xiàn),情緒的主效應以及情緒與框架的交互效應都不顯著。但是,在積極框架下,我們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發(fā)現(xiàn),在大部分興趣區(qū)(AOI1,AOI2,AOI4,AOI7)內愉快組被試的注視時間和注視次數(shù)是最長和最多的,而悲傷組被試的注視時間和注視次數(shù)是最少的。進一步分析被試風險偏好與眼動指標之間關系時發(fā)現(xiàn),選擇A方案的被試對AOI2(A方案)和AOI5(A方案中的死亡)的注視時間和注視次數(shù)顯著大于選擇B方案的被試。也就是說,對A方案的加工越深入,被試越傾向風險規(guī)避。以上分析說明,情緒啟動影響了被試對框架問題的加工過程,從而影響了被試的框架選擇。
框架效應是影響風險決策的重要原因之一,探索框架效應的影響因素及其形成原因對于人們做出正確的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從理論意義上來講,框架效應是描述性決策理論違背規(guī)范理論的經(jīng)典“異像”,該效應雖不龐雜,卻反映了人們諸多現(xiàn)實思維決策過程以及決策模式。對框架效應內部機制的研究,可以進一步了解其形成過程、影響因素和作用機制。本研究從眼動和情緒兩方面研究框架效應,不僅有助于延伸和拓展研究的領域,而且有利于增進人們對其本質和內涵的理解。從應用價值上來講,對框架效應的深入研究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框架效應,并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以產生更大的效益,如在廣告營銷和信息呈現(xiàn)方式上。此外,還能指導和調節(jié)個體做出更加理智的決策行為。
本文創(chuàng)新性地將眼動技術與情緒啟動相結合探討情緒對框架效應的影響,為框架效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jù)。當然,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一方面,在本研究中中性組的被試沒有產生框架效應,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不符(Cassotti,Habib,Poirel,A?te,Houdé,& Moutier,2012)。這有可能是因為本研究選取的中性圖片的喚醒度較低,導致被試的中性情緒喚醒不明顯。雖然被試自我報告的結果表明圖片確實誘發(fā)了相應的情緒,但是自我報告結果的可信度還需進一步驗證。另外,實驗控制不夠嚴謹和男女被試比例失調等均有可能造成上述結果。因此,未來的研究在材料控制、被試選取以及實驗控制上應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如在選取圖片時要注意其喚醒度是否足以激活被試的情緒,而且在情緒啟動以后可以加入被試有關情緒的自我報告等。另一方面,框架效應中的決策框架表述本身可能激活個體的情緒,而情緒啟動會影響個體的風險偏好,這些已逐漸成為研究框架效應的共識,這也是本研究沒有控制的地方。此外,框架效應本身所觸發(fā)的情緒屬于內隱情緒,而目前研究情緒與框架效應關系時,大部分采用的是外顯情緒啟動,如果能加入內隱情緒啟動將會更有助于探究框架效應的本質,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處,也是未來研究的方向。
(1)情緒啟動通過影響被試的認知加工,間接影響被試的風險偏好。積極情緒(愉快)導致被試偏好風險規(guī)避,而消極情緒(悲傷)導致被試偏好風險尋求。
(2)框架的主效應顯著:被試在獲益框架下對B選項中數(shù)字(600人、沒有人)的注視次數(shù)更多,注視時間更長;在損失框架下對A方案中死亡(獲救)的注視次數(shù)更多,注視時間更長。
(3)消極情緒(悲傷)啟動下被試對損失框架的認知加工程度和積極情緒(快樂)啟動下被試對獲益框架的認知加工程度均顯著增強,表現(xiàn)為注視時間和注視次數(shù)的增加。
畢玉芳.(2006).情緒對自我和他人風險決策影響的實驗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博士論文.
Blanchette,I.,& Richards,A.(2010).The influence of affect on higher level cognition:A review of research on interpretation,judgment,decision making and reasoning.Cognition&Emotion,24(4),561-595.
Cassotti,M.,Habib,M.,Poirel,N.,A?te,A.,Houdé,O.,& Moutier,S.(2012).Positive emotional context eliminates the framing effect in decision-making.Emotion,12(5),926-931.
De Martino,B.,Kumaran,D.,Seymour,B.,& Dolan,R.J.(2006).Frames,biases,and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in the human brain.Science,313(5787),684-687.
Druckman,J.N.,& McDermott,R.(2008).Emotion and the framing of risky choice.PoliticalBehavior,30(3),297-321.
Gl?ckner,A.,& Herbold,A.K.(2011).An eye-tracking study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risky decisions:Evidence for compensatory strategies based on automatic processes.JournalofBehavioralDecisionMaking,24(1),71-98.
Harlé,K.M.,& Sanfey,A.G.(2007).Incidental sadness biases social economic decisions in the Ultimatum Game.Emotion,7(4),876-881.
Isen,A.M.,& Patrick,R.(1983).The effect of positive feelings on risk taking:When the chips are down.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Performance,31(2),194-202.
Kahneman,D.,& Tversky,A.(1979).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Econometric:JournaloftheEconometricSociety,47(2),263-291.
Kuo,F.Y.,Hsu,C.W.,& Day,R.F.(2009).An exploratory study of cognitive effort involved in decision under Framing—an application of the eye-tracking technology.DecisionSupportSystems,48(1),81-91.
Lerner,J.S.,Gonzalez,R.M.,Small,D.A.,& Fischhoff,B.(2003).Effects of fear and anger on perceived risks of terrorism:A national field experiment.PsychologicalScience,14(2),144-150.
Ma,Q.,Pei,G.,& Wang,K.(2015).Influence of negative emotion on the framing effect: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NeuroReport,26(6),325-332.
McElroy,T.,& Mascari,D.(2007).When is it going to happen? How temporal distance influences processing for risky-choice framing tasks.SocialCognition,25(4),495-517.
McElroy,T.,& Seta,J.J.(2003).Framing effects:An analytic-holistic perspective.Journalof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39(6),610-617.
McElroy,T.,& Seta,J.J.(2004).On the other hand am I rational? Hemispheric activation and the framing effect.BrainandCognition,55(3),572-580.
Pieters,R.,& Warlop,L.(1999).Visual attention during brand choice:The impact of time pressure and task motiv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ResearchinMarketing,16(1),1-16.
Rayner,K.(1998).Eye movements in reading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20 years of research.PsychologicalBulletin,124(3),372-422.
Reyna,V.F.,& Brainerd,C.J.(1991).Fuzzy‐trace theory and framing effects in choice:Gist extraction,truncation,and conversion.JournalofBehavioralDecisionMaking,4(4),249-262.
Tversky,A.,& Kahneman,D.(1981).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 psychology of choice.Science,211(4481),453-458.
2015年第21卷第2期,157-165
2015.Vol.21.No.2,157-165
A Preliminary Eye-tracking Explora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 on the Framing Effect
XU Fu-ming,SHI Yan-wei,WANG Wei,LI Yan,LIU Cheng-hao,LI Hai-jun
(School of Psychology,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Mental Health of Hube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CCNU), Ministry of Education,Wuhan 430079,China)
The framing effect refers to a phenomenon in which different descriptions of an identical problem can result in different choices.Researchers explain the framing effect proposed by Tversky and Kahneman (1981)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and emotion.Here in the current research,affective priming and eye-tracking are combined to explore the emotion’s influence on the framing effect by the design of 2(framings:gains/ losses) × 3(emotions:pleasant/calm/ sadness).Results show that framing has a significant main effect on participants’ choice,but not emotions.However,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the framing and emotions is significant.Results show that negative emotion (sadness) leads participants to seek for risks and degree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about losses framing increases significantly,positive emotion (pleasant) leads participants to risks aversion and degree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about gains framing increases,especially in the dwell time and fixation counts.
framing effect,emotion,eye movement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571083)。
B849:C93
A
1006-6020(2015)-02-0149-08
*通信作者:徐富明,男,華中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E-mail:fumingx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