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吳越春秋》孫武“辟隱深居”說芻議..

2015-02-07 12:12陸允昌
孫子研究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孫武吳越左傳

陸允昌

《吳越春秋》孫武“辟隱深居”說芻議..

陸允昌

本文通過《吳越春秋》與《左傳》《史記》相關(guān)史書的比較分析及對《吳越春秋》作者趙曄的研究,對古兵家孫武當(dāng)年曾否在蘇州“辟隱深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diǎn)。

《吳越春秋》 孫武 辟隱深居

齊人孫武“以兵法見于吳王闔閭”(《史記》語)之前,是否已在吳地“辟隱深居”?當(dāng)今國內(nèi)兵學(xué)界、文史界人士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不同見識,但以肯定者居多,而持“肯定說”者無一例外援引《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傳云:

(闔閭)三年(前512年),吳將欲伐楚,未行。伍子胥、伯嚭相謂曰:“吾等為王養(yǎng)士,畫其策謀,有利于國,而王故伐楚,出其令,托而無興師之意,奈何?”有頃,吳王問子胥、伯嚭曰:“寡人欲出兵,于二子何如?”子胥、伯嚭對曰:“臣愿用命?!眳峭鮾?nèi)計(jì)二子皆怨楚,深恐以兵往破滅而已,登臺向南風(fēng)而嘯,有頃而嘆,群臣莫有曉王意者。子胥深知王之不定,乃薦孫子于王。孫子者,名武,吳人也。善為兵法,辟隱深居,世人莫知其能。胥乃明知鑒辯,知孫子可以折沖銷敵。乃一旦與吳王論兵,七薦孫子。細(xì)察此言,最值得關(guān)注之處在于:伍子胥“七薦孫子”,緣于他與伯嚭(楚人,因受迫害奔吳)二人在吳王闔閭欲出兵伐楚表示“臣愿用命”時,闔閭卻產(chǎn)生“內(nèi)計(jì)二子皆怨楚,深恐以兵往破滅而已”的反常行為,從而引出“子胥深知王之不定,乃薦孫子于王”,以至于作者趙曄推出孫武是“吳人”及“辟隱深居”的事。顯然,闔閭的“內(nèi)計(jì)”與子胥的“薦孫子”之間存在“因”與“果”的關(guān)系。

《吳越春秋》此一記載是否可信?要害在于“因”與“果”是否緊密契合。這就需要作切實(shí)的論證。筆者依據(jù)《左傳》和《史記》的記載,先就吳、楚二國關(guān)系作一簡要交代。

早在東周以前,地處南方的楚、吳、越三國向被中原諸國鄙視為“蠻夷”。三國間相安無事,一度還結(jié)為盟友?!蹲髠鳌ば四辍罚ㄇ?01年)記有“楚為眾舒叛故,伐舒、蓼,滅之。楚子疆之,及滑汭,盟吳、越而還”。據(jù)《左傳·成公七年》(前584年),楚國巫臣因其族人被朝廷卿大夫子重、子反殘殺并瓜分他們的家產(chǎn),憤而投向晉國,發(fā)誓報(bào)仇。由于楚、晉兩國長期不睦,互相侵伐,巫臣入晉后即“請使于吳”,企圖聯(lián)合吳國,攻伐楚國。對此“晉侯許之”。其時,吳國正在崛起,出于與楚國爭霸的需要,吳王壽夢欣然接受晉國“以兩之一卒(30輛戰(zhàn)車)適吳,舍偏兩之一(士卒25名)焉,與其射御(駕車者和射手)。教吳乘車,教之戰(zhàn)陣,教之叛楚”,并重用狐庸(巫臣之子)“使為‘行人’(外交官)”。是年,“吳始伐楚,伐巢(今安徽巢縣東北),伐徐(今安徽泗縣北)。子重奔命”。吳、楚兩國從此反目。自后,“馬陵之會,吳入州來(今安徽鳳臺縣境),子重自鄭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歲七奔命。蠻夷屬于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于上國(中原諸國)”(引號內(nèi)文字均引自《左傳》)。

從壽夢稱“王”到闔閭弒僚自立之前的七十年間,吳、楚二國先后發(fā)生戰(zhàn)事十次,互有勝負(fù),規(guī)模雖不大,但彼此積怨加深?!妒酚洝翘兰摇酚浌庸猓H閭,下同)于吳王僚二年(前525年)、八年(前519年)、九年(前518年)曾三次奉命伐楚。吳王僚五年(前522年)伍子胥因楚平王聽信讒言殺其父、兄,歷盡艱辛,亡命奔吳,欲“借力以雪父之恥”(《史記》語)。入?yún)侵酰玉憔拖騾峭趿沤ㄗh舉兵伐楚。王僚“知之,欲為興師復(fù)仇”。而在場的公子光(闔閭,下同)早有覬覦君位之心,深恐子胥的建議得到王僚的贊同而害其謀,于是出讒言,以子胥建議伐楚是出于“報(bào)私仇”為由,進(jìn)行挑撥,致使伐楚一事被取消。子胥看出公子光有“內(nèi)志”,轉(zhuǎn)而投靠于他。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有此記載:

子胥之(至)吳?!庸饴勚较苍唬骸拔崧劤⒅页嘉樯?,其子子胥勇而且智。彼必復(fù)父之仇,來入于吳?!标幱B(yǎng)之。市吏于是與子胥俱入,見王?!趿胖?,欲為興師復(fù)仇。公子〔光〕謀殺王僚,恐子胥前親于王而害其謀,因讒:“伍胥之諫伐楚者,非為吳也,但欲自復(fù)私仇耳!王無用之。”子胥知公子光欲害王僚,乃曰:“彼光有內(nèi)志,未可說以外事。”……子胥退耕于野,求勇士薦之公子光,欲以自媚,乃得勇士專諸。

由于得到伍子胥的鼎力相助,公子光于吳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弒僚自立。事成后,闔閭聘伍子胥為“行人”,執(zhí)掌吳國內(nèi)政、外交,君臣相依,形同一人。以此而論,三年后,闔閭何以對子胥和伯嚭二人表示伐楚“臣愿用命”時突然變卦,對“二子”心生疑慮?這于情理不合??梢?,《吳越春秋》所記的上述文字,明顯存在抵牾之處!

再以《左傳·昭公三十年》(前512年)所記作一驗(yàn)證:

吳子(闔閭)問于伍員(子胥)曰:“初而(爾,你)言伐楚者,余知可也,而恐其使余往也,又惡人之有余之功也。今余將自有之矣,伐楚如何?”對曰:“楚執(zhí)政眾而乖,莫適任患。若為三師以肆焉,一師至,彼必皆出。彼出則歸,彼歸則出,楚必道敝。亟肆以罷之,多方以誤之。既罷而后以三軍繼之,必大克之?!标H閭從之,楚于是乎始病。

《左傳》的記載說明,伍子胥奔吳之初建議吳王僚舉兵伐楚,在場公子光是“知其可也”,只因懷有弒僚自立的陰謀,故在王僚面前讒言,力勸“王無用之”。當(dāng)子胥知道公子光“欲害王僚”,轉(zhuǎn)而投向他,為其出謀劃策。闔閭?cè)辏ㄇ?12年),在與子胥商議伐楚時,闔閭終于吐露衷腸,告訴子胥“初而言伐楚者,余知其可也”,提出“今余將自有之矣,伐楚如何”?子胥立即獻(xiàn)伐楚之策“三師以肆”。“闔閭從之”。闔閭四年(前511年),《左傳》載:

秋,吳人侵楚,伐夷,侵潛、六。楚沈尹戌帥師救潛,吳師還。楚師遷潛于南岡(今安徽六安縣北)而還。吳師圍弦。左司馬戌、右司馬稽帥師救弦,及豫章。吳師還。始用子胥之謀也?!?/p>

這進(jìn)一步說明闔閭對于“伐楚”,不僅與子胥一致,而且對子胥提出的“三師以肆”的戰(zhàn)術(shù),言聽計(jì)從。君臣無隙,又何來“內(nèi)計(jì)”此類疑慮、揣度之心?

同一年(前512),同一事(君臣商議伐楚),同一作者(趙曄),《吳越春秋》)竟然出現(xiàn)二種前后不一、相互矛盾的不同記載。無論從“內(nèi)證”,還是“外證”,是《左傳》可信?還是《吳越春秋》可信?這是不辨自明的。

《吳越春秋》是一部記載春秋末期吳、越兩國相爭史事的著作。學(xué)界公認(rèn),其書的要點(diǎn)皆取自《左傳》《史記》《國語》,但敘述的情狀卻并不一致。例如,上述三部古籍恰恰都沒有子胥“七薦孫子”以及孫子 “辟隱深居”的事。

對于一些學(xué)者認(rèn)為孫武在“以兵法見于吳王闔閭”前,早已在吳地“辟隱深居”的說法,蘇州大學(xué)陸振岳教授先后發(fā)表《孫武由齊入?yún)窃耠[居考析》和《“辟隱深居”考——再論孫武入?yún)请[居說不可信》,認(rèn)為:“‘辟隱深居’或者與此相似的記載,既不見于先秦典籍的《左傳》、《國語》等,也不見于漢代撰寫的《史記》,連宋代撰成的《新唐書》,其《宰相世系表三下》的‘孫氏’述及孫武的身世,也不載隱居的事。這樣問題就來了,成書年代比《左傳》約晚550年,比《史記》約晚150多年、距離事發(fā)已近600年的《吳越春秋》這一獨(dú)家記載的孤證是否可信?就成為‘隱居說’成立與否的關(guān)鍵。”他的看法是:“《吳越春秋》所說闔閭對子胥伐楚復(fù)私仇的疑慮,以及由此而引出‘薦孫子于王’,完全是作者趙曄臆想出來的。這就是說,這個‘因’是不存在的。因此,由這個‘因’而導(dǎo)致‘七薦孫子’,并引出孫武‘辟隱深居’的‘果’,也就失去了前提,‘隱居說’自然就不能成立?!?/p>

對陸振岳先生所議,蘇州科技學(xué)院的戈先生以“不能貶低《吳越春秋》的史料價值”為由,撰文提出質(zhì)疑和批評。說:

孫武至吳地隱居著述兵法,最早提出此說的是《吳越春秋》。有人為了否定孫子隱居于吳的事實(shí)而竭力否定《吳越春秋》的史學(xué)價值,這是不公允的?!瓕O子隱居于吳地,由伍子胥而受知于吳王闔閭?!秴窃酱呵铩分f,是對《史記》“孫子以《兵法》見于吳王闔閭”的補(bǔ)充,并與同時代寫作的史書《漢書》相一致。

筆者以為,戈先生的這段文字有三處需要撥正:

一是《吳越春秋》只說“辟隱深居”,并無“至吳地隱居著述兵法”之說,這顯然是戈先生自己添加所為。二是《吳越春秋》之說是對《史記》的補(bǔ)充。這是“與史無據(jù)”的臆說。三是說與《漢書》相一致,此言差矣?!稘h書》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其中《刑法志》中的原文是:

春秋之后,滅弱吞小,并為戰(zhàn)國……雄桀之士,因勢輔時,作為權(quán)詐以相傾覆。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商鞅,皆禽(擒)敵立勝,垂著篇籍。當(dāng)此之時,合從連橫,轉(zhuǎn)相攻伐,代為雌雄。齊愍以技擊強(qiáng),魏惠以武卒奮,秦昭以銳士勝。世方爭于功利,而馳說者以孫、吳為宗。

書中并無記有孫武“辟隱深居”之事,更未言明孫武于何地“垂著篇籍”,又何以說與“《漢書》相一致呢”?戈氏接著說:

有人為了否定“孫武隱居”,把《吳越春秋》貶為“問題不少”的野

史。我認(rèn)為,《吳越春秋》是中國最

早的地方史著之一,具有可靠的史

料價值。《吳越春秋》是東漢趙曄所

作?!渌鞫嗖勺援?dāng)?shù)厥烦伺c民

間傳聞,是記載吳越遺事的地方史,

故含有不少真實(shí)成分。他所記孫武

“辟隱深居”說,當(dāng)亦是真實(shí)可靠,

因而獲得明楊循吉《(嘉靖)吳邑志》、

牛若麟《(崇禎)吳縣志》、馮桂芬《(同

治)蘇州府志》的贊同而著之于書。

《吳越春秋》的史料不能貶低,它所

載的“孫武入?yún)请[居”說應(yīng)該肯定。

筆者以為,從史料學(xué)的角度來看,此話未免偏頗。

客觀地說,《吳越春秋》自問世以來,歷來的古典目錄學(xué)者、文獻(xiàn)學(xué)者既肯定它“在記事方面有獨(dú)到之處”,同時也指出此書存在“史實(shí)錯亂”、“年代混淆”、“迂怪妄誕”、“真虛莫測”等問題。學(xué)界人士公認(rèn)它是一部雜合正史、傳說、想象幾方面材料敷演匯集而成的歷史小說。《隋書·經(jīng)籍志》稱:“后漢趙曄又為《吳越春秋》,其屬辭比事,皆不與《春秋》、《史記》、《漢書》相似,蓋率爾而作,非史策之正也,……自后漢已來,學(xué)者多鈔撮舊史,自為一書,或起自人皇,或斷自近代,亦各其志而體制不經(jīng)。又有委巷之說,迂怪妄誕,真虛莫測,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通人君子必博采廣覽以酌其要,故備而存之,謂之雜史?!敝骶幥濉端膸烊珪返募o(jì)昀等人認(rèn)為,《吳越春秋》“自是漢晉間稗官雜記之體,屬于小說家言”?!栋自拝窃酱呵铩芬粫淖g者黃仁生先生在“序言”中直言:“它實(shí)際上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文言長篇?dú)v史小說?!边@些評價是確當(dāng)?shù)?。而把此書說成是“中國最早的地方史著之一,具有可靠的史料價值”,顯然有違史實(shí)。

在此,不妨以《左傳》《史記》《吳越春秋》三書對同一事(從“子胥入?yún)恰钡健巴烁谝啊保┑摹氨硎觥弊饕粚Ρ取?/p>

《左傳·昭公二十年》載:

員(子胥)如吳,言伐楚之利于州于(吳王僚)。公子光曰:“是宗為戮而欲反其仇,不可從也。”員曰:“彼將有他志,余姑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蹦艘妼TO(shè)諸(專諸)焉,而耕于鄙。

《史記·伍子胥列傳》載:

(員至于吳)伍子胥說吳王僚曰:“楚可破也。愿復(fù)遣公子光?!惫庸庵^吳王曰:“彼伍胥父兄為戮于楚,而勸王伐楚者,欲以自報(bào)其仇耳!伐楚未可破也?!蔽轳阒庸庥袃?nèi)志,欲殺王而自立,未可說以外事,乃進(jìn)專諸于公子光,退而與太子建(楚國公子)之子勝耕于野。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載:

子胥之(至)吳,乃被發(fā)佯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市人觀,罔有識者。翌日,吳市吏善相者見之,曰:“吾之相人多矣,未嘗見斯人也。非異國之亡人乎?”乃白吳王僚。具陳其狀,王宜召之。王僚曰:“與之俱入?!惫庸鈫栔?,私喜曰:“吾聞楚殺忠臣伍奢,其子子胥勇而且智,彼必復(fù)父之仇,來入于吳?!标幱B(yǎng)之。市吏于是與子胥俱入見王。王僚怪其狀偉,身長一丈,腰十圍,眉見一尺。王僚與語三日,辭無復(fù)者。王曰:“賢人也?!弊玉阒鹾弥?,每入語語,遂有勇壯之氣,稍道其仇,而有切切之色。王僚知之,欲為興師復(fù)仇。公子〔光〕謀殺王僚,恐子胥前親于王而害其謀,因讒:“伍胥之諫伐楚者,非為吳也,但欲自復(fù)私仇耳!王無用之。”子胥知公子光欲害王僚,乃曰:“彼光有內(nèi)志,未可說以外事?!比胍娡趿牛唬骸俺悸勚T侯不為匹夫興師用兵于比國?!蓖趿旁唬骸昂我匝灾?”子胥曰:“諸侯專為政,非以意救急后興師,今大王踐國制威,為匹夫興兵,其義非也。臣固不敢如王之命?!眳峭跄酥?。子胥退耕于野,求勇士薦之公子光,欲以自媚。乃得勇士專諸。

三書所述之事完全相同,但遣詞用語,《左傳》《史記》敘事簡潔,文字凝練,絕無虛幻造作之言。《吳越春秋》則龐雜得多,尤其是書中的曲折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及對話,明顯出自趙曄的想象和發(fā)揮,使本來平常的事變成充滿吸引力的動人故事。聯(lián)系書中所云“處女試劍”、“老人化猿”、“公孫圣三呼三應(yīng)”之類以及充斥“夢簽占卜”之言,使《吳越春秋》一書成為今人所說的“既有歷史意義上的野史,也有文學(xué)意義上的小說”。當(dāng)代知名學(xué)者周谷城先生擔(dān)綱主編的《中國學(xué)術(shù)名著提要》,把《吳越春秋》歸入“雜史”之列?!秴窃酱呵锶g》的譯注者張覺先生在“序言”中直言:“當(dāng)然,作者對體例的構(gòu)思雖然很好,但在具體的記載中卻往往有年代錯亂的情況,有些事跡也明顯有違史實(shí)。我們雖然基本上肯定了它的史料價值,但它畢竟是一部雜史,如果毫無鑒別地采用其中的記述來研究當(dāng)時的歷史,那顯然也是不適當(dāng)?shù)?。這是我們在利用其中的史料時應(yīng)加注意的。”在此,筆者再就《吳越春秋》所記孫武事跡,擇其要點(diǎn),從史料學(xué)的角度作一番闡釋。

第一,《吳越春秋》稱孫武是“吳人”,明顯與古籍記載不合。

具體來說:

1.與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竹簡《見吳王》孫武在吳王闔閭面前自稱“外臣”不合。“外臣”一詞,是古代列國大夫和士對別國君主的自稱?!秶Z·賄免衛(wèi)侯》:“自是晉聘于魯,加于諸侯一等;爵同,厚其好貨。衛(wèi)侯聞其臧文仲之為也,使納賂焉。辭曰:外臣之言不越境,不敢及君?!闭f的是晉人曾執(zhí)衛(wèi)侯“歸之于周”,衛(wèi)侯后來得釋,知道是魯國大夫臧文仲所諫。衛(wèi)侯不忘此恩,遣使贈禮答謝。臧文仲一再推辭,遂說了上面的話。這里的“外臣”,是臧文仲對衛(wèi)侯的自稱。又,《儀禮·士相見禮》曰:“凡自稱于君……他國之人,則曰外臣?!弊阋妼O武非“吳人”。

2.與《史記》所稱不合?!妒酚洝访鞣Q“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于吳王闔閭”。此處的“齊”,當(dāng)指“齊國”,說明孫武的里籍是“齊”而非“吳”。

3.與《越絕書》稱“吳王客、齊孫武”更是相悖?!皡峭蹩汀保宄乇砻鲗O武是吳國的“客卿”。所謂“客卿”,即古代在別國做官的外籍人。如:《史記·范睢列傳》,記范睢是魏國人,辯士出身,后來“羈旅入秦”,秦王“拜范睢為客卿,謀兵事”。至于《漢書》稱“吳孫武”(見《古今人表》),并對其時存世的孫武、孫臏兩人的《兵法》分別冠以“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和“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是因?qū)O武、孫臏古代都被尊稱“孫子”,《漢書》稱孫武為“吳孫子”,稱孫臏為“齊孫子”,用意在于區(qū)分兩部《兵法》而已。

由此可知,《吳越春秋》稱孫武是“吳人”,顯然是趙曄的揣度,故為后世史家所不取。

第二,《吳越春秋》稱吳軍攻入楚都,“闔閭妻昭王夫人,伍胥、孫武、伯嚭亦妻子常、司馬成之妻,以辱楚之君臣”,與《左傳》所記完全相反。

《左傳·定公四年》(前506年)記:“庚辰,吳入郢(楚都),以班處宮。子山(闔閭子)處令尹之宮。夫概王(闔閭弟)欲攻之,懼而去之。夫概王入之?!薄疤帯钡囊粋€義項(xiàng)是“住所”。其意是:吳軍攻入楚國都城后,按照官位高下,君、臣分別住進(jìn)楚國君、臣的宮室或住所。子山住進(jìn)楚國令尹(執(zhí)掌楚國軍政重任)囊瓦的住所,但被夫概看中,欲行奪占。子山懼怕,只得退出。趙曄卻把《左傳》的“以班處宮”,敷演成闔閭、子胥、孫武、伯嚭等吳國君臣奪人之妻,奸淫被占領(lǐng)下的楚國君臣妻室!

第三,《吳越春秋》稱:“孫武曰,吾以吳干戈,西破楚,逐昭王,而屠荊平王墓,割戳其尸,亦已足矣”。這也與史實(shí)不符。

(吳)闔閭九年(前506年),吳國面對20萬楚軍,以3萬之眾取得“五戰(zhàn)入郢”、“昭王出奔”、楚國險(xiǎn)遭滅亡的重大軍事勝利。中原各諸侯國為之震動。此次吳、楚決戰(zhàn),伍子胥、孫武、伯嚭、夫概等人功不可沒,但“西破強(qiáng)楚”的統(tǒng)帥是吳王闔閭,作為“吳王客”的孫武豈能僭稱“吾以吳干戈西破楚”?至于“屠墓”、“戮尸”事,先秦以來傳說紛紜:一說有其事;一說無其事。早于《史記》的《呂氏春秋·本味篇》,記伍子胥“親射王宮、鞭荊平〔王〕之墳三百”。先秦成書的《春秋谷梁傳》《淮南子·泰族訓(xùn)》以及東漢時成書的《越絕書》,均從此說。這說明伍子胥并沒有“掘墓鞭尸三百”,而僅是“鞭墳三百”。無論是鞭“尸”,還是鞭“墳”,都只能說是《吳越春秋》作者趙曄此言在于彰顯伍子胥因楚平王聽信讒言、將其父、兄殺戮后的復(fù)仇心態(tài)。這與孫武何干?孫武豈能如《吳越春秋》所說,越俎代庖,把功勞歸于自己?

對于《吳越春秋》的史料價值,固然不能一概否定,但僅從上述數(shù)點(diǎn),能說《吳越春秋》所云完全可信嗎?

關(guān)于趙曄,《后漢書·儒林傳》有傳,全文如下:

趙曄,字長君,會稽山陰人也。少嘗為縣吏,奉檄迎督郵,曄恥于廝役,遂棄車馬去。到犍為資中,詣杜撫受《韓詩》,究竟其術(shù)。積二十年,絕問不還。家為發(fā)喪制服。撫卒乃歸,州召補(bǔ)從事,不就。舉有道,卒于家。曄著《吳越春秋》、《詩細(xì)歷神淵》。蔡邕至?xí)?,讀《詩細(xì)》而嘆息,以為長于《論衡》。邕還京師,傳之,學(xué)者咸誦習(xí)焉。

從《儒林傳》中可以窺見,趙曄的長項(xiàng)在于“詩”,而不在于“史”,如今有人稱趙曄是“東漢史學(xué)家”,顯然言過其實(shí)。

至于趙曄的“辟隱深居”說在“地方志”中的記載,也有必要在此作一辨析。

蘇州自唐至民國的一千五百年間,先后編就并現(xiàn)存于世的府、縣《方志》有十三部,其中確有三部采錄《吳越春秋》孫武“辟隱深居”一說。如明嘉靖《昊邑志》卷七《人物》載:

孫武,吳人也,善為兵法,辟隱深居,世人莫知其能。吳王闔閭將伐楚,伍員乃薦武于闔閭。闔閭乃召武,問以兵法。

明崇禎《吳縣志》卷四十二《人物》載:

孫武者,齊人也,《吳越春秋》作吳人。善于兵法,避隱深居,人莫知之。吳王闔閭將伐楚,伍員乃薦武。武以兵法見于闔閭。

清同治《蘇州府志》卷一百四十四《雜記一》載:

孫子者,名武,吳人也,善為兵法,辟隱深居,世人莫知其能,胥乃明知鑒辯,知孫子可以折沖銷敵,乃一旦與吳王論兵,七薦孫子。

上述三部《方志》的內(nèi)容和遣詞用語,與《吳越春秋》雷同。由此可以肯定,三“志”所記并不是新材料。這是《方志》記敘的特點(diǎn),以網(wǎng)羅地方文獻(xiàn)為能事,沒有什么可以深文周納的。問題在于《方志》所記或所錄是否真實(shí)?倘使是不可信的,即使重復(fù)百遍千遍,又有什么意義呢!況且,蘇州尚存其余十部府、縣《方志》,如〔唐〕陸廣微《吳地記》、〔宋〕朱長文《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和范成大《吳郡志》、〔明〕盧熊《〔洪武〕蘇州府志》和王鏊《〔正德〕姑蘇志》、〔清〕盧騰龍、寧云鵬《〔康熙〕蘇州府志》、習(xí)寯《〔乾隆〕蘇州府志》、姜順蛟《〔乾隆〕吳縣志》、石韞玉《〔道光〕蘇州府志》、以及曹允源、李根源《〔民國〕吳縣志》,都沒有采錄《吳越春秋》所云孫武“辟隱深居”之事。

此外,蘇州尚存五部穹窿山志(記):清康熙年間的《穹窿山志》、民國時期惠心可《穹窿山志》、李標(biāo)《穹窿山志》、李根源《穹窿小記》和《穹窿山志殘稿》,也都沒有記載孫武的片言只語,更不用說孫武在所謂蘇州穹窿山“辟隱深居”、“著述兵法”的事了。

(責(zé)任編輯:李興斌)

Discussion on Sun Wu Living in Seclusion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of Wu and Yue State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his own view on whether Sun Wu lived in seclusion in Suzhou with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of Wu and Yue States, Zuo Zhuan and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and study on Zhao Ye, the author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of Wu and Yue States.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of Wu and Yue States; Sun Wu; living in seclusion

K85

A

2095-9176(2015)01-0104-07

2013-12-1

陸允昌,原蘇州市對外經(jīng)濟(jì)貿(mào)易委員會工作人員。

猜你喜歡
孫武吳越左傳
《左傳》“攝官承乏”新解
《左傳》疑難考辨一則
《左傳》“譏失教也”句獻(xiàn)疑
《吳越春秋》“折易”新解
《孫武專題研究》
吳越“雙絕”的千年相逢
河流
吳越作品
孫武何以不見名于《左傳》
孫武故里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