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敏
(樺南縣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站,黑龍江 佳木斯 154400)
?
補中益氣湯治療婦產科疾病研究進展
姜 敏
(樺南縣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站,黑龍江 佳木斯 154400)
補中益氣湯為諸多補氣方中最具代表性的古方,通過收集5年來關于補中益氣湯的臨床資料,發(fā)現其在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及男科等均有臨床應用記錄,且對治療消化系統(tǒng)、心血管、泌尿系統(tǒng)、婦產科、男科、兒科及外科等疾病均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對補中益氣湯在婦產科臨床應用進行詳細闡述,整理總結其治療婦產科疾病的現狀。
補中益氣湯;婦產科;脾胃虧虛;升陽舉陷
補中益氣湯最早出現于金代李垣所創(chuàng)作《內外傷辨惑論》一書,該古方由黃芪、人參、當歸、炙甘草、陳皮、升麻、柴胡及白術等多味中藥組成,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及甘溫除熱等功效。補中益氣湯自出現起便用于治療脾胃氣虛證、中氣下陷證及氣虛發(fā)熱證等疾病,并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近年來,隨著中醫(yī)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各大醫(yī)院在臨床治療中開始廣泛應用補中益氣湯,并相繼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尤其治療婦產科疾病療效最佳。因此,本文通過整理補中益氣湯有關臨床應用文獻,總結補中益氣湯在婦產科疾病中的臨床應用。
文獻查閱發(fā)現,補中益氣湯自創(chuàng)立來便廣受各醫(yī)家的親睞,周毅萍[1]通過對《名醫(yī)類案》和《續(xù)名醫(yī)類案》中有關婦科肝系病證相關醫(yī)案的研究,發(fā)現使用的白術、柴胡、當歸、茯苓、人參及山梔等中藥多為補中益氣湯的組成藥物。王勇等[2]對《女科撮要》有關婦科病治療方面的研究中,發(fā)現多種婦科疾病具體治療過程均體現標本兼顧的原則,治療方藥一般以補中益氣丸、六味地黃丸等藥物為主,通過調治元氣來去除病根。孫麗英等[3]研究《傅青主女科》中3個補中益氣湯加減方的病機、藥物組成,補中益氣湯廣泛用于治療脾胃病和婦科病,取得了相對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補中益氣湯自金代出現起便被古代醫(yī)家所廣泛使用,且多個傳世良方在藥理方面深受李垣“補脾益氣”的影響。
2.1 月經病
2.1.1 崩漏 崩漏為女性最為常見的一種月經多發(fā)疾病,中醫(yī)認為女性崩漏基本病機為“沖任虛損,不能制約經血,而致經血非時而下”。大部分患者因脾虛氣弱或久病纏身而導致氣虛下陷,劉志超等[4]采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脾虛型崩漏患者40例,1個療程后20例患者病情完全治愈,15例患者病情明顯好轉,總有效率約為90%。李曉輝等[5]采用內服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70例,內服補中益氣湯藥物組成為炙黃芪、炙升麻、黨參、白術、陳皮、當歸及仙鶴草等多味中藥,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達92%。段清珍等[6]采用補中益氣湯輔以山藥、桑寄生、烏梅、地榆炭、茜草、烏賊骨及阿膠,用于治療女性脾虛型崩漏疾病,同時采用補鐵劑防止患者貧血,大部分患者服藥初期血量會明顯增加,但間隔幾天后血量不斷減少,崩漏治愈后無復發(fā)病例。張琦[7]教授采用補中益氣湯加炒山藥、茯苓、蒼術、荊芥炭、炒川斷、炒杜仲、煅龍骨、煅牡蠣、炒五靈脂及烏賊骨治療脾腎虧虛型崩漏,并采用濕熱法治療脾腎氣虛夾濕熱型漏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2.1.2 月經周期異常 女性月經周期提前1周或2周以上者被稱為月經先期,月經周期異?;颊吲R床表現為氣虛和血熱。溫雯等[7]在治療脾氣虧虛所導致的月經先期過程中,采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茯苓、杜仲、莬絲子、白芍、續(xù)斷及茜草,取得顯著療效。原明忠在治療脾腎氣虛型月經后期疾病過程中,采用補中益氣湯加阿膠、何首烏、杜仲及川芎,臨床療效顯著。米烈漢采用補中益氣湯加益母草、黃精、天麻、雞內金及青皮治療月經后期,取得顯著效果。
2.1.3 月經前后諸證 月經前后諸證指女性月經期前后或月經期間,身體周期性出現明顯不適,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產生極大影響。楊景霞[8]在治療月經前后諸證過程中,采用補中益氣湯加炒山藥、茯苓、葛根、炒白芍、焦神曲、車前子及木香治療泄瀉患者的脾胃虛寒和中氣下陷證,取得顯著效果。胡章如采用補中益氣湯加防己、澤瀉及大腹皮等治療女性經期浮腫,臨床治療過程中取得顯著的療效。侯英慧采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氣虛所導致的經前期頭痛,并以養(yǎng)血祛風止痛法輔助治療,臨床效果較為顯著。
2.2 帶下病
女性會因脾胃氣虛、氣不舌禁、濁清不分而引發(fā)帶下病,該疾病臨床表現為帶下量多、神疲乏力、下腹墜脹、舌淡及脈細虛等。楊戈等治療中氣下陷、脾虛帶下過多患者,采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白芍、杜仲、山茱萸等補中益氣健脾止帶藥物治療,效果顯著。吳開明[9]根據女性帶下病的特點將其劃分為脾虛內濕型、脾虛肝乘型及脾虛陽衰型等,針對脾虛內濕型帶下病采用補中益氣湯加厚樸、茯苓治療,針對脾虛肝乘型帶下病采用補中益氣湯加青皮、吳茱萸治療,針對脾虛陽衰型帶下病采用補中益氣湯加黃芪、干姜治療,臨床療效顯著。
2.3 妊娠病
女性懷孕期間由于氣血衰弱、勞累過度等會引發(fā)胎動不安、滑胎等妊娠病,采用中醫(yī)補中益氣湯治療均取得顯著的療效。葉永菊等[10]采用補中益氣湯加菟絲子、茯苓等藥物治療40例胎動不安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達86%。趙曉莉等采用補中益氣湯輔以壽胎丸治療因勞累過度而引發(fā)胎動不安患者,效果顯著。楊景霞等采用補中益氣湯加郁李仁、生地、炒白芍、木香及谷芽,治療妊娠期中氣不足、推動無力及腸道失潤所導致的便秘患者,均取得顯著的療效。
2.4 產后病
產后缺乳、產后惡露不覺等為女性產后常見疾病,而女性產后哺乳期內乳汁過少或沒有乳汁稱為產后缺乳。王燕等采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山甲、王不留行、路路通及桔梗,加七孔豬腳之蹄甲、八爪魚治療產后缺乳60例患者,外治采用紅外線熱療儀對每側乳房進行30min左右的熱療,并采用揉抓排乳法幫助患者將郁積的乳汁排除。經治療,40例患者痊愈,1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好轉,總有效率達92%。張琦教授采用補中益氣湯加荊芥炭、枸杞、炒蒲黃、茜草炭、炒山藥、女貞子、金櫻子、制首烏、山楂、生麥芽等藥材治療產后厭露不絕患者,臨床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補中益氣湯自創(chuàng)制來便受到歷代醫(yī)學大家的推崇,廣泛用于治療婦產科疾病,臨床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酌情加減創(chuàng)造和方,臨床療效顯著。
[1] 周毅萍.婦科肝系病證辨證論治規(guī)律研究[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0(1):18-19.
[2] 王勇,俞欣瑋.《女科撮要》學術思想淺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10):116.
[3] 孫麗英,李微微,武燕峰.論《傅青主女科》之補中益氣湯的運用[J].中醫(yī)藥學報,2009(6):115-116.
[4] 劉志超,馬麗丹.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脾虛型崩漏45例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8):130.
[5] 李曉暉,宋杰.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72例[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7):11.
[6] 段清珍.李東垣醫(yī)方婦科疾病應用舉隅[J].河南中醫(yī),2013(2):284-285.
[7] 溫雯,黃可佳.補中益氣湯加味治療脾氣虛月經先期探析[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6):121-122.
[8] 楊景霞,閆曉紅,楊艷紅,等.補中益氣湯婦科運用舉隅[J].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02(2):26-27.
[9] 吳開明.補中益氣湯治療脾虛帶下病的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21):143-144.
[10] 葉詠菊,留碧麗.加減補中益氣湯治療妊娠中期胎盤低置狀態(tài)42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2(12):872.
(責任編輯:李嵐春)
2014-11-23
姜敏(1973-),女,黑龍江省樺南縣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站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婦產科。
R249
A
1673-2197(2015)06-0063-02
10.11954/ytctyy.201506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