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佰云
大慶市第三醫(yī)院老年病區(qū),黑龍江大慶 163000
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重。生活壓力大,飲食不合理以及運動缺乏等生存現(xiàn)狀,使得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1]。然而,兩病并存患者不乏其數(shù),這加大了治療難度,患者臨床特點更加的復雜多變,護理上也不同于單純某種疾病護理的集合,需要針對其特殊的臨床特點給予特定的護理。為探討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提出針對性的護理方法,該研究選取2012年3月—2014年10月該院收治的78例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其臨床特點,現(xiàn)報道如下。
該研究選取該院收治的78例老年精神障礙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患者年齡在60~81歲之間,平均年齡(65.5±3.1)歲;其中阿爾茨海默病導致的精神障礙26例,心血管疾病導致的精神障礙45例,混合型精神障礙7例。
治愈:精神障礙癥狀控制,空腹血糖維持在6.1 mmol/L以下;好轉:精神障礙癥狀緩解,空腹血糖維持在 6.1~8.0 mmol/L;無效:不滿足上述情況。
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患者經(jīng)過特定的護理策略,有效治愈52例,治愈率為66.7%,好轉23例,好轉率為29.5%,無效3例,無效率為3.8%。
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病情互相影響,給治療加大了難度。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常具有以下特點:自知力缺乏,不具備自我照顧能力,認知能力障礙等,因此,在治療糖尿病過程中不按醫(yī)囑控制飲食,缺乏活動等,使病情加重。而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易感染,如此又加重精神癥狀。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臨床表現(xiàn)都以精神癥狀為主,糖尿病癥狀不典型,13例具備“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的糖尿病典型癥狀,這可能由老年人口渴反射敏感度減低、食欲減退、認知能力障礙造成,也可能與精神障礙導致反應遲鈍有關,故從癥狀上很難診斷出是糖尿病患者,除此之外,有研究報道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有降低胰腺胰島β細胞的反應性的作用,造成病人出現(xiàn)胰島素水平下降和高血糖癥[2]。因此,常規(guī)檢測血糖是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必需步驟。
針對以上特點,對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以下護理措施。
糖尿病治療必須配合以飲食治療,正確的用餐可有效控制病情發(fā)展,并發(fā)癥不出現(xiàn)或少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可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針對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特殊的臨床特點,對那些躁狂癥病人采用集中進食法,嚴格控制食量,食品多為粗糧豆制品,減少饑餓感。這是由于他們常常處于亢奮狀態(tài),易饑餓,食欲強;針對那些抑郁患者,采用單獨用餐專人負責法,按時按量進餐,必要時喂食,由于他們常常精神低靡,食欲較差,而且不知進食。
老年精神障礙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控制差,再加上免疫能力低下,成為易感人群,針對以上特點,特別應采取預防感染的護理措施,病人應得到定期的洗澡更衣,修剪指甲服務,注意有無皮膚破損;針對長期臥床的病人,定時幫其翻身,保持環(huán)境清潔干燥,以防生褥瘡。
老年精神障礙恢復期間,當患者有了一定自知力,了解自身病情后,昂貴的醫(yī)療費用會使患者產(chǎn)生心理負擔。針對該種情況,應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輔導,從以下幾方面進行: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信任護士,主動向護士傾訴心中的苦悶;②運用支持性心理治療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樂觀的生活;③對病人家屬也予以心理輔導,幫助病人戰(zhàn)勝疾病。
針對老年精神障礙和糖尿病病程長的特點,特別予以患者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針對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以下指導:①精神疾病復發(fā)征兆;②堅持服藥和定期門診復查;③正確飲食的重要性;④適當運動的必要性;⑤識別低血糖反應及相應的措施;⑥勞逸結合。
綜上所述,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病程長、恢復慢,針對患者臨床特點給予特定的護理措施如飲食護理、運動療法、預防感染、健康教育等應輔助藥物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減輕患者家庭經(jīng)濟思想負擔。
[1]楊航,譚艷芳.老年期癡呆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7):58-60.
[2]姜海濤,冀秀英.住院老年精神障礙患者護理風險評估及護理干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0):125-126,128.
[3]瞿艷榮.老年精神障礙臨床特點與治療探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