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運清
錢斐仲《雨花庵詩余》及《雨花庵詞話》版本述略
陶運清
(安陽工學院文法學院,河南安陽455000)
清代文學;錢斐仲;《雨花庵詩余》;《雨花庵詞話》
錢斐仲,名聚瀛,字斐仲,號雨花女史,清代女詞人,是繼李清照之后第二個有論詞著作的女性。其《雨花庵詩余》及《雨花庵詞話》的版本并不復雜,但目前尚無系統(tǒng)介紹??甲C可知,《雨花庵詩余》有稿本一卷、同治七年刻本、《小檀欒室匯刻閨秀詞》本、《全清詞鈔》本等版本,而《雨花庵詞話》有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刻本、《詞學季刊》本、《詞話叢編》本。
錢斐仲,名聚瀛,字斐仲,以字行,幼名錢十三,又字餐霞,室名雨花庵,號雨花女史,浙江秀水人,山西布政使錢昌齡(1771~1827)女,德清訓導戚士元妻。生于1809年,卒年不詳,約在1860至1868年間。能詩文及詞,有《雨花庵詩余》、《雨花庵詞話》,又擅書、畫,尤工花卉,有南樓老人陳書①之風。明況周頤《玉棲述雅》稱其詞:“秀水錢餐霞斐文(筆者按:“文”應(yīng)為“仲”)雨花詩余,輕清婉約,思致絕佳?!薄?〕清代譚獻《復堂詞話》贊其詞話云:“秀水女士錢餐霞雨花詩余,予借觀,洗練婉約,得宋人流別。附詞話亦殊朗詣?!薄?〕李受福跋評其書畫:“滄霞小楷秀逸,題畫作行書又復蒼渾,與花卉相稱,未見署款,不知其為閨閣中人也(受福附識)”〔3〕。
錢斐仲是繼李清照之后第二個有論詞著作的女性,論詞以清空靈動為標準,于南宋心折姜夔、張炎,而深惡柳永,于清代則特賞厲鶚。嚴迪昌《清詞史》評曰:“應(yīng)該著重一提嘉興的錢餐霞?!X餐霞這些論詞之語,置之眾多清人詞話中,固不算是驚人之語。但是以一女性而能在詞藝上放膽而言,確是透出了女作家們開始在個性追求、自我表現(xiàn)方面大跨一步的信息的。”〔4〕
錢斐仲的《雨花庵詩余》及《雨花庵詞話》的版本并不復雜,只是以筆者之谫陋,目前還沒有見到這方面的系統(tǒng)介紹。本文試對此作一略述,以期利于對錢斐仲詞的進一步研究,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一)稿本一卷
《雨花庵詩余》最早為稿本一卷,錢斐仲集。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雨花庵詩余》一卷,清錢斐仲撰,稿本,清魏謙升、楊錦雯題詞,清戚士元跋?!薄?〕
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雨花庵詩存》二卷,附《詩余》一卷,稿本,二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書口印‘述鄭齋校錄本’。鈐間‘小錢八十三’及‘斐仲詩畫’。凡詩百七十八首。浮葉為甲寅春仲香嚴金蓉鏡序云:‘夫人今存詩二卷、詞一卷,皆夫人手書,端楷清麗,如黃庭樂毅,獨未見其畫。’”“詞集有‘錢斐仲氏’、‘餐霞’、‘雨花庵’等印,錄詞四十闋。后留空葉甚多,蓋未編竟之本。”〔6〕
“述鄭齋”,清著名著作家、藏書家海寧楊文蓀(1782~1853)室名。金蓉鏡(1855~1929),清代學者、詩人、書畫家、官員,又名金殿丞,字學范,號殿臣,晚號香嚴居士,嘉興縣人,藏書甚富。甲寅為中華民國三年(1914)。
《雨花庵詩余》稿本由錢斐仲手書,前有作者對自己所做詩歌的校正,字體潦草,有涂改痕跡;次為魏謙升、楊錦雯題詞;正文“雨花庵詩余”下有錢斐仲自注“雨花子初稿”五字,首起《調(diào)笑令》(云散),至《湘村夜月》(戊午八月二十一夜憶西堂),端楷清麗,末尾的兩調(diào)三首《解連環(huán)》(西堂賃與唐氏矣)、《虞美人》(二首),字體雄渾,有圈點涂改;最后為戚士元題記。該本今藏于復旦大學圖書館。另有述鄭齋校錄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
(二)同治七年刻本
清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二月,錢斐仲夫候選訓導德清戚士元刊刻,每半頁9行,行21字,左右欄雙邊,白口,單、黑魚尾,上魚尾上方有“雨花庵詩余”五字,下方標示頁碼;封面有“雨花庵詩余”五字。首頁首行頂格題“雨花庵詩余題辭”,下鈐朱印三枚?!坝昊ㄢ衷娪囝}辭”中依次有秀水金鴻佺蓮生、錢塘魏謙升滋伯、錢塘楊錦雯絅士、平湖張炳堃鹿仙的四篇題辭。詩余凡一卷,頂端題“雨花庵詩余”,鈐“復旦大學圖書館章”,署名“秀水錢斐仲餐霞”,收詞48首,首起《生查子》(雪夜憶永安湖),末至《虞美人》(庚申七夕后二日,辟寇南玉港村居,臥病感懷)。后附有《詞話》一卷,頂端題“雨花庵詞話”,署名同《詩余》,凡十二則;末有戚士元跋。
跋文中說“余既刊其詞稿”,“同治戊辰二月戚士元識于鶴砂暑齋”,很清楚地說明,《雨花庵詩余》刻本為錢斐仲的丈夫戚士元于同治戊辰(1868年)刊刻。題辭中張炳堃鹿仙《高陽臺》中“恨悠悠,鳳去臺空,簫譜重修”亦注曰“女史歿后,哲夫曼亭學博為刊詞稿”。
以下書目有載:
《歷代婦女著作考》:“《雨花庵詩余》一卷,清錢斐仲撰。《嘉興府志》著錄(見)。斐仲字餐霞,浙江秀水人,山西布政使錢昌齡女,德清戚士元妻。同治七年戊辰(1868)刻本。前有金鴻銓、魏謙升、楊錦雯、張炳堃題辭。后附有《雨華庵詞話》一卷。戚士元跋”?!?〕
《嘉興府志·藝文志》:“錢斐仲雨花庵詩詞稿(僅刻詩余一卷)”。②
(三)《小檀欒室匯刻閨秀詞》本
光緒年間,有《小檀欒室匯刻閨秀詞》第四集本,為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南陵徐乃昌刻本。
《中國叢書廣錄》:“《雨花庵詩余》一卷,(清)錢斐仲撰?!缎√礄枋覅R刻閨秀詞集》,第四集?!薄?〕
徐乃昌(1868~1936),字積余,號隨庵,安徽南陵人。光緒十九年(1893)舉人,歷任江蘇候補知府、淮安知府。光緒三十年(1904)赴日考察學務(wù),宣統(tǒng)三年(1911)授江南鹽法道兼金陵關(guān)監(jiān)督,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生平以藏書、著書、校書、刻書為事。
《小檀欒室匯刻閨秀詞》,封面題為《女士小檀欒室匯刻閨秀詞》,扉頁有“小檀欒室匯刻閨秀詞積余屬孝胥題”字樣,有“南陵徐乃昌校梓始于乙未迄于丙申”印章。書刊于光緒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1895~1896),分為十集,每集分為十種,收錄清代女子詞集一百家(內(nèi)有少量明人詞集)。徐氏在編完《小檀欒室匯刻閨秀詞》后,將遺漏的部分編為《閨秀詞鈔》十六卷附刻于《小檀欒室匯刻閨秀詞》之后,又補遺一卷?!堕|秀詞鈔》刊刻于清宣統(tǒng)元年(1909)。
《小檀欒室匯刻閨秀詞》原裝每集二冊,共20冊。每半頁11行,行21字,黑口,雙黑魚尾,左右雙邊。書口下刻“小檀欒室”,框高16.9厘米,寬12厘米。
《雨花庵詩余》收于第四集,題“秀水錢斐仲餐霞撰”,共一卷,11頁,收詞41首。
徐本與同治七年刻本最大的差異在于,同治七年刻本前有清代金鴻佺、魏謙升、楊錦雯、張炳堃四人題辭,后有戚士元跋,徐本中則無。
金鴻佺題辭《西堂行》(并序):
吾禾女史錢餐霞(斐仲),恬齋方伯之女也,字德清戚氏曼亭廣文(士元)。善畫工詩,皆力追古人,無閨房兒女態(tài)。中年尤專力于詞,祖玉田、白石,獨尚清真。不為豪放語,亦不蹈近時尖新之弊。世人爭購其畫,不知其詞之工也。然與曼亭偕隱南湖且數(shù)十年,伉儷間自有知己,亦可以不恨矣。故《重過西堂》諸闋情詞凄楚,不勝今昔之感。乃綜括生平為長歌一篇,即題于《雨華庵詞稿》之首,名曰〈西堂行〉。③
序和詞說明了寫這首〈西堂行〉的原因,綜括了錢斐仲的一生。詩里夾有很多注腳,涉及到她的生平,譬如,錢斐仲幼隨父親錢昌齡在任上13年,其夫曼亭亦入贅于其父所任陜西臬司署中,斐仲同胞三人,等。
刻本前還有魏謙升《齊天樂》(萚翁詩書畫)、楊錦雯《清平樂》(香吟蕙質(zhì))、張炳堃《高陽臺》(蠟淚灰余)三首題辭。平湖張炳堃鹿仙《高陽臺》中注曰:“女史為余表姊,從母沈夫人暨女史生母曹安人在日,西堂為余舊游地,讀集中感舊諸作,能無黯然?”④按,餐霞父錢寶甫的嫡妻沈夫人是張鹿仙母親的姊妹,錢寶甫續(xù)娶餐霞母親曹安人(賜號),故鹿仙與裴仲為中表親,二人少時同學,感情自然更親近,《高陽臺》(蠟淚灰余)自然比另三人的詞字里行間更感情真摯,令人讀之百感交集。
其次,徐本在第四集前的《小檀欒室匯刻閨秀詞第四集詞人姓氏》中列有錢斐仲的個人小傳:“錢斐仲,字餐霞,秀水人,山西布政使錢昌齡女,候選訓導德清戚士元室。工詞,著有詞話一卷”,同治七年刻本前則無。徐本署名為“秀水錢斐仲餐霞撰”,同治七年刻本署為“秀水錢斐仲餐霞”。
再次,徐本中寫為“前調(diào)”的詞牌,同治七年刻本略作“又”。徐本中的詞題與詞調(diào)分作兩行,同治七年刻本中詞題緊跟在詞調(diào)后。
又次,《綠意》中,“戊申六月過羅浮,荷雨多池溢,花不透水,悵然拈此解”句,同治七年刻本為“戊申六月過羅浮,探荷,雨多池溢,花不透水,悵然拈此解”,徐本脫一“探”字。
徐本為今通行易得之本,《詞學季刊》第二卷第四號《雨花庵詞話》跋曰:“徐君積余,錄其詞入《閨秀百家》,而初刻本流布至甚少”〔9〕。但因缺少了前題辭和后跋文,所以并不是最佳本。
(四)《全清詞鈔》本
葉恭綽《全清詞鈔》本僅收錢斐仲詞3首,為《綠意》一首、《解連環(huán)》二首,題曰:“錢斐仲,字餐霞,浙江秀水人,昌齡女,德清戚士元室,有雨花庵詩余一卷,詞話一卷?!?/p>
《綠意》中,“贏取者番幽怨”句中的“者”,徐本作“這”;《解連環(huán)》(絮云千點)中,“泥(去聲)阿母深憐”句的“(去聲)”,徐本無。
另外,筆者在查閱《全清詞鈔》錢斐仲詞時,發(fā)現(xiàn)錢斐仲詞和南樓老人陳書的詞收錄的頁碼位置顛倒,從目錄索引看,錢斐仲條在第三十四卷1747頁,陳書的詞在第三十二卷1650頁,然正文中1747頁是陳書的詞,第三十二卷1650頁出現(xiàn)的是錢斐仲的詞。
有同治七年戊辰(1868)刻本、《詞學季刊》本、《詞話叢編》本。
(一)同治七年戊辰刻本
《雨花庵詞話》最早的版本是同治七年戊辰刻本,附錄在《雨花庵詩余》后面,收詞話十二則。戚士元跋曰:
余既刊其詞稿,復檢得詞話一種,附錄卷末。兵燹之余,多遭散佚,存者止此十一。右十二條中,未免持論有偏執(zhí)處,恐不為填詞家所許,因欲存廬山面目,不為增減一字。覽者披其文,亦可得其概矣。⑤
這段文字點明了詞話的輯錄原因、過程、詞話數(shù)目、刊刻目的等。且由于《雨花庵詞話》是錢斐仲去世后丈夫檢錄而成,餐霞自己并未作編集,故在《雨花庵詩余》中沒有見到。
(二)《詞學季刊》本
收錄于民國二十四年(1935)七月十六日初版發(fā)行的《詞學季刊》第二卷第四號第136~138頁,題名為《雨花庵詞話》,后加附有金兆蕃跋。跋曰:
萚石宗伯詩,自雙井人,獨辟町畦,卓然一大家。顧其詞組織精密,持律甚嚴。其時詞家尊夢窗者絕少,宗伯雅近之,與其詩取徑迥別。餐霞夫人乃其重孫女,適德清戚曼亭先生。有《雨花庵詞》,初刻本附詞話十二則。徐君積余,錄其詞入《閨秀百家》,而初刻本流布至甚少,詞話遂不甚著。雖專主姜張,庭廡未大,要亦自有獨到,將屬沈君慈護介于龍君榆生,備詞學季刊之一種,錄副既竟,識緣起于后。乙亥正月,金兆蕃謹記?!?0〕
由“徐君積余,錄其詞入《閨秀百家》,而初刻本流布至甚少,詞話遂不甚著。雖專主姜張,庭廡未大,要亦自有獨到”可知金氏輯錄詞話的原因、過程。
金兆蕃(1869~1951)原名義襄,字篯孫,號藥夢老人,秀水(今嘉興)人,與錢斐仲同鄉(xiāng)。清光緒十五年(1889)舉人,博學多聞,著有《安樂鄉(xiāng)人詩》6卷、《藥夢詞》4卷,晚年續(xù)編《槜李詩系》,與金蓉鏡補刊《嘉禾徵獻錄》(盛楓著),又與忻虞卿合編《槜李文系》。
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又有《雨花庵詞詩存》一卷,民國二十六年金兆蕃鈔并題跋?!薄?〕
(三)《詞話叢編》本
據(jù)《詞學季刊》本收錄。中華書局1986年1月版的唐圭璋先生所纂《詞話叢編》3011~3014頁收錄錢斐仲《雨花庵詞話》。
該本在目錄中言明:《雨花庵詞話》一卷清錢斐仲撰,詞學季刊本,但與詞學季刊本有異:
其一,每則詞話前加上小標題。分別為:好立調(diào)名最無謂,菉斐軒韻不可作詞。心折張姜兩家詞,讀詞須細心體會,柳詞與曲相近,情與褻判然兩途,言情宜迷離惝怳,詞不能瑕瑜互見,坡公赤壁詞存其舊為佳,柳七不能與張先齊名,朱竹垞詞近玉田,清詞推樊榭為能手。
其二,去掉了詞學季刊本后的金兆蕃跋。
其三,書中存有個別疏漏。如第十則,季刊本作“然又何傷其為佳什”,叢編本“什”作“葉”;戚士元跋,季刊本“復檢得詞話一種,附錄卷末。兵燹之余,多遭散佚,存者止此十一”,在叢編本中丟失了“末。兵燹之余,多遭散”,季刊本中“恐不為填詞家所許,因欲存廬山面目,不為增減一字。覽者披其文,亦可得其概矣?!痹趨簿幈局校╀洝耙蛴鎻]山面目,不為”。
其四,兩本的標點有多處不同。
概言之,《詞學季刊》本較為完善,《詞話叢編》本略顯粗疏。
注釋:
①陳書(1660~1736),清代著名女書畫家,字南樓,晚號南樓老人,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海鹽錢綸光妻。善花鳥、草蟲、山水人物,筆力老健,其子界、從子元、從孫載及族孫錢維城等皆從受畫法,其畫清內(nèi)府收藏較多。著有《復庵吟稿》。
②見清代許瑤光《嘉興府志》2511頁,清光緒四年(1878)刻本。
③見清代金鴻佺《西堂行(并序)》,收入錢斐仲《雨花庵詩余》,清同治七年(1868)刻本。
④見清代張炳堃《高陽臺》,收入錢斐仲《雨花庵詩余》,清同治七年(1868)刻本。
⑤見清代戚士元《跋》,收入錢斐仲《雨花庵詩余》,清同治七年(1868)刻本。
〔1〕況周頤.玉棲述雅〔C〕∥唐圭璋.詞話叢編.上海:中華書局,1986:4606.
〔2〕譚獻.復堂詞話〔C〕∥唐圭璋.詞話叢編.上海:中華書局,1986:4007.
〔3〕張鳴珂.寒松閣談藝瑣錄(卷六)〔M〕∥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074冊).臺北:明文書局,1986:207-208.
〔4〕嚴迪昌.清詞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584.
〔5〕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委會.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下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83.
〔6〕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中冊)〔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1445,1445.
〔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十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755.
〔8〕陽海清.中國叢書廣錄(第二冊)〔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1634.
〔9〕錢斐仲.雨花庵詞話〔J〕.詞學季刊.上海:上海民智書局,1935,2(4):136-138.
〔10〕金兆蕃.跋〔J〕.詞學季刊.上海:上海民智書局,1935,2 (4):136-138.
(責任編輯:武麗霞)
Brief Description on Yuhua Um Shi Yu and Yuhua Um Ci Hua's Editions of the Qing Dynasty Poetess Qian Fei-zhong
TAO Yun-qing
(School of Culture and Law,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yang 455000,China)
Qing Literature;Qian Feizhong;Yuhua Um Shi Yu;Yuhua Um Ci Hua
Qian Fei-zhong,also named Juying and styled herself as Yuhua Nvshi,a poetess in Qing Dynasty,is the second woman after Li Qingzhao who had works commenting on Cipoetry.The editions of her works Yuhua Um Shi Yu and Yuhua Um Ci Hua are not complicated,but up to now,there is still not a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about them.After extensive textual research we may find that Yuhua Um Shi Yu has a manuscript of one volume,block-printed edition in the 7th year of the Tongzhi Regime in Qing Dynasty,XiaoTan Luan Shi is a collection of differenteditions of women Ci poetry and there is also the edition of Quan Qing Ci-poetry Chao.Yuhua Um Ci Hua has block-printed edition in the same year,the one of Ci study Quarterly,and the one of Ci Hua Collection.
I222
:A
:1009-4474(2015)02-0012-04
2014-09-26
陶運清(1968-),女,河南安陽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古典文學文獻研究。E-mail:4055915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