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莉,劉鳳仙,楊 智
(1.貴州省水土保持監(jiān)測站,貴州 貴陽 550000; 2.貴州省水土保持技術咨詢研究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0)
喀斯特地區(qū)不同坡度徑流小區(qū)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覃 莉1,劉鳳仙2,楊 智2
(1.貴州省水土保持監(jiān)測站,貴州 貴陽 550000; 2.貴州省水土保持技術咨詢研究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0)
徑流小區(qū);臨界坡度;產流;產沙;喀斯特地區(qū)
以畢節(jié)石橋小流域5個不同坡度裸露徑流小區(qū)為研究對象,分析2012、2013年徑流小區(qū)在天然降雨條件下的產流產沙情況。結果表明:在相同降雨強度條件下,坡度15°時徑流小區(qū)徑流深、產沙量達到最大值;坡面產流產沙量隨降雨強度的增加總體呈增加趨勢,特別是暴雨時產沙量顯著增加;前期降雨對坡面徑流有一定影響,前期降雨越多,土壤含水量越接近飽和,降雨產生的徑流產沙量就越多。應根據(jù)喀斯特地區(qū)水土流失特征,合理設計小區(qū)集雨設施斷面尺寸,使小區(qū)徑流泥沙觀測更具操作性和實用性。
畢節(jié)石橋小流域位于貴州省畢節(jié)市東南部的鴨池鎮(zhèn)境內,土地總面積35.93 km2;屬山坡谷地地貌,最高海拔1 742.3 m,最低海拔1 400.0 m,相對高差342.3 m;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年均氣溫14.03 ℃,極端最高溫度33.8 ℃,極端最低溫度-3.4 ℃,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1 377.7 h,年無霜期258 d;年均降水量863.0 mm,年最大降水量995.5 mm,年最小降水量618.2 mm,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期間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2.4%[1];區(qū)域內以碳酸巖類的石灰?guī)r及侏羅紀紫色砂頁巖為主,土壤以黃壤土及紫砂土為主,在巖溶洼地和山間平地有水源的地方分布少量水稻土,坡耕地一般為黃色石灰土,林地、灌草叢為黑灰色石灰土;自然植被主要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原生植被多被破壞,多為次生林,大部分分布在山坡上部,人工林主要是零星分布的桃、李、梨、花椒、杜仲等。
在畢節(jié)石橋小流域設立了5°、10°、15°、20°和25°共5個坡度的徑流小區(qū),小區(qū)規(guī)格均為10.0 m×2.5 m,土壤為黃壤,土壤容重為1.35 g/cm3,覆蓋度小于5%,沒有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在試驗小區(qū)進行試驗,研究天然降雨條件下不同坡度徑流小區(qū)的產流產沙情況。根據(jù)2012、2013年研究區(qū)降雨資料,降雨量采用虹吸式自記雨量計記錄。每次降雨后及時收集集雨池內1 L泥水混合樣,重復取樣3次,過濾烘干,測定其中泥沙含量。根據(jù)徑流池內的泥水總量計算出每次降雨的徑流深、產沙量[2-3]。
3.1 次降雨過程中產流產沙隨坡度變化情況
2012、2013年共發(fā)生15次降雨產流產沙過程。次降雨產流產沙量統(tǒng)計結果見表1。由表1知,同一坡度下,隨著降水量的增加,坡面產流產沙量總體呈增加趨勢。徑流深隨著坡度的增加而增加,直至達到臨界坡度,15次降雨過程中有10次降雨徑流深最大值出現(xiàn)在15°,3次降雨徑流深最大值出現(xiàn)在25°;有8次降雨產沙量最大值出現(xiàn)在15°,4次降雨產沙量最大值出現(xiàn)在25°;有6次產流產沙量的最大值均出現(xiàn)在15°;總徑流深在坡度15°時出現(xiàn)極大值,是其他坡度總徑流深的1.54~2.70倍;總產沙量在15°、25°時均出現(xiàn)極大值,25°時的總產沙量最大,說明該流域15°和25°坡面土壤侵蝕較為嚴重。坡度對產流產沙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降雨入滲來實現(xiàn)的。相同降雨條件下,隨著坡度的增加,坡面水流速度增大,入滲能力降低,有多余的雨水轉化為地表徑流,徑流量增加[4-7]。但當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雨滴對水面的打擊作用減弱,水流的侵蝕力減弱,坡面受雨面積也顯著減少,水流的侵蝕力減弱,侵蝕量隨坡度的增加而減小[8-9]。
表1 2012、2013年次降雨過程中徑流深、產沙量隨坡度變化情況
3.2 不同降雨強度產流產沙情況
根據(jù)我國降雨強度分級標準:小雨為24 h雨量小于10 mm;中雨為10.0~24.9 mm;大雨為25.0~49.9 mm;暴雨為大于等于50 mm。對2012、2013年各降雨分級下的徑流深和產沙量做平均化處理,統(tǒng)計得出中雨、大雨、暴雨條件下徑流深隨坡度變化規(guī)律見圖1。同一坡度徑流小區(qū),坡面產沙量隨降雨強度的增大總體呈增加趨勢,即暴雨>大雨>中雨,特別是暴雨的產沙量較多,這可能是暴雨沖刷坡面,帶走大粒徑砂礫石引起的,見表2。當降雨強度為暴雨時,坡面產流產沙存在臨界坡度(15°)。
圖1 徑流深隨坡度變化情況
表2 不同坡度小區(qū)產沙量統(tǒng)計 t/km2
3.3 前期降雨對產流產沙的影響
為進一步分析前期降雨對徑流小區(qū)產流產沙量的影響,選取2012年5次降雨(A、B、C、D、E降雨)分2組進行對比,見表1。2012年8月8日降雨(B降雨)與2012年6月22日降雨(A降雨)、2013年5月25日降雨(C降雨)的降水量相近,A、C降雨產流產沙量隨坡度的變化規(guī)律基本一致,徑流深為0.49~1.25 mm,產沙量為0.11~18.75 t/km2,而B降雨在各坡度下的徑流深為4.30~20.20 mm,產沙量為17.22~1 585.40 t/km2,比A、C降雨相同坡度下的產流產沙量高得多。這主要是由于2012年8月6日有一場降水量33.70 mm的前期降雨,使得徑流小區(qū)內土壤含水量增加,B降雨發(fā)生后土壤入滲減少、坡面產流產沙量增加。此外,不同降水量的前期降雨的影響是不同的[10]。2013年5月26日(D降雨)與2013年5月29日降雨(E降雨)的降水量均較大,兩降雨在相同坡度下的徑流深基本相同,但E降雨的產沙量為D降雨的2.25~10.44倍。D、E降雨均有前期降雨發(fā)生,D降雨的前期降雨為2013年5月25日降雨(降水量29.4 mm),E降雨的前期降雨為D降雨(降水量55.50 mm)??梢姡捌诮涤炅吭酱?,徑流小區(qū)土壤含水量越接近飽和,產生的徑流就越多、徑流深也越大。但是前期降水量并非影響坡面產流產沙的唯一因子,降雨歷時、降雨強度也決定了坡面徑流產沙量的大小。一般情況下,短歷時、大雨強情況下水流挾沙力增強,坡面產沙量也相應增多。
基于喀斯特地區(qū)水土流失的特殊性,受降水量、坡度和前期降雨共同影響,產流產沙量變化特征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性:同一坡度徑流小區(qū),坡面徑流產沙量基本隨降水量、降雨強度的增加而增大,特別是暴雨的產沙量顯著增加;相同降雨強度條件下,坡度15°時徑流小區(qū)徑流深、產沙量達到最大值;前期降雨對坡面徑流也有一定的影響,較大的前期降雨可能導致本次降雨產生的徑流深和產沙量增加;降雨歷時、降雨強度也決定了坡面徑流產沙量的大小,短歷時、大雨強情況下水流挾沙力大為增強,坡面產沙量增多。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相同降雨條件下,喀斯特地區(qū)水土流失臨界坡度為15°。應根據(jù)該特點,優(yōu)化喀斯特地區(qū)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設,比如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中優(yōu)選坡度為15°的地類進行綜合治理,重點考慮坡改梯工程,同時加強產業(yè)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此外,在以后徑流小區(qū)設計中,應根據(jù)坡度情況合理設計小區(qū)集雨設施斷面尺寸,使小區(qū)徑流泥沙觀測更具操作性和實用性。
[1] 周瑋,熊康寧,高漸飛,等.貴州畢節(jié)石橋小流域喀斯特石漠化耕地治理研究[J].貴州農業(yè)科技,2010,38(9):110-113.
[2] 和繼軍,蔡強國,劉松波.次降雨條件下坡度對坡面產流產沙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2,23(5):1263-1268.
[3] 王海斌.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徑流小區(qū)降雨與產流產沙關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5):63-66.
[4] 申震洲,劉普靈,謝永生,等.不同下墊面徑流小區(qū)土壤水蝕特征試驗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06,26(3):6-10.
[5] 賈紹鳳,梁季陽.黃土高原降雨、徑流、產沙相互關系的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1992,6(3):42-47.
[6] 程義.延河洪水輸沙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學報,1992,6(2):35-40.
[7] 李德利,王瑄,邱野.天然降雨條件下裸坡、植被坡的產流產沙過程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技,2011,39(35):21971—21974.
[8] 吳普特,周佩華.地表坡度與薄層水流侵蝕關系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1993,13(3):1-5.
[9] 賈志軍,王小平,李俊義,等.晉西黃土高原降雨侵蝕力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1991(1):43-46.
[10] 李子君,李秀彬,朱會.北方土石山區(qū)不同模式下的小流域綜合治理效益[J].中國水土保持,2009(1):35-37.
(責任編輯 李楊楊)
S157.1
A
1000-0941(2015)08-0063-03
覃莉(1971—),女,廣西柳州市人,高級工程師,學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監(jiān)測管理工作。
201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