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娟
(徐州工程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8)
大學文科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初探
劉秀娟
(徐州工程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江蘇 徐州221008)
大學文科有效教學是遵循大學文科教學規(guī)律,追求大學文科教學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面對當前大學文科學生學習興趣低下、認知變化不大等教學囧境,大學文科教學需要“有效”,呼喚“有效”。在明晰有效教學意義和作用的前提下,可以通過重組教學內容、探索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評價、給教師適當放權等方式積極探索大學文科有效教學的實踐模式。
大學文科有效教學教學投入
大學文科教學是高等教育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的需要,是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的需要。然而,當前由于自身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教學輕課下交流、重知識傳授輕學法指導等問題致使大學文科教學處于低效狀態(tài)。學生學習專業(yè)課積極性不高,只重視專業(yè)考核通過率,學業(yè)成績低,認知變化不大,能力和素質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遑論學以致用,學習收獲增值了。因此,面對這一困境,如何以積極有效的教學投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學業(yè)成績,幫助學生學習收獲增值,最終提高大學文科教學的有效性,是擺在大學文科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自從產生了教育,人們就不斷追問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是教學本質的基本要義之一。大學文科教學作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關注教師教學質量的管理和提升,更要關注這種教學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及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對學生產生了積極影響,觸動學生心靈的教學才是真正意義的教學,才是促進學生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的有效教學。大學文科教學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的使命決定了其“有效”的屬性。
(一)大學文科有效教學的內涵。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是教學過程有效性即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是有效果的教學,是有效益的教學,是有效率的教學[1]。大學文科有效教學是遵循大學文科教學規(guī)律,追求大學文科教學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從不同側面描述了大學文科教學的目標和追求,共同構成了大學文科教學“有效”性這一基本屬性?!坝行Ч敝荚诒砻鞔髮W文科教學對學生所產生的身心影響起到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學業(yè)成就和認知變化方面;“有效益”則追求大學文科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可以從學生是否學會學習、運用知識的能力與程度及學習收獲是否增值等方面評判;“有效率”則意味著大學文科教學并不是投入越多越好,“投入”或者說教師的教學活動并不是衡量有效教學的有力標準,而是追求在一定的投入下,學生學習的效果和發(fā)展狀況。
(二)大學文科人才培養(yǎng)的使命需要“有效教學”。
“有效”是人類教學追求的目標,但凡教學皆追求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自從有了教學活動,人們從未停止過對有效教學的追求。遺憾的是,即便“大學文科教學”包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但通常情況下,當人們提及“教學”時主要從教師角度通覽教學準備情況、教學手段、方法、教學進程、教學熟練程度等方面,而往往忽略學生“學”的方法、進度和內化吸收,進而忽視了教學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如此就很難完成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提高國民素質的使命。
“有效”被詮釋為教學活動的結果[2],也就是學生的認知產生變化、學習能力和素質有所發(fā)展和進步?!坝行Ы虒W”更注重從學生“學”的方面入手分析其學習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如果說“教學”側重于教學活動整體存在的“形”的話,那么“有效教學”則追求教學活動之后對于學生所產生的“意”。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大學文科完成教學使命,提高文科生素質,促進學生認知變化等都離不開“有效教學”。
(三)大學文科教學的困境呼喚“有效教學”。
有研究表明,大學課堂作為大學生較佳的學習空間,其地位與作用正日漸式微[3]。大學文科教學陷入質量不高、教學乏力的困窘境地,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業(yè)成就較低,不僅沒有引起相應的認知變化,而且沒有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思維不在場甚至身體不在場的課堂必然影響基本知識的掌握和理論體系的系統(tǒng)學習)。其次,學生文科知識學習的態(tài)度不端正,僅以背誦、記憶所學知識點應對考試為學習目標,很難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難以學以致用,將學習收獲增值。再次,教學投入與學習收獲難成比例。教師備課、熟悉教材和學生的比例較大,卻沒有實現(xiàn)既定目標。面對這一困境,大學文科呼喚“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研究必須從理論走向實踐才有可能使大學文科教學真正走出低效甚或無效的困境。大學課堂教學日臻“有效”理應成為大學工作的重心。
大學文科教學需要“有效”,呼喚“有效”,“有效教學”走進大學文科教學不僅可以令人重新審視教要素,幫助教師實現(xiàn)教學既定目標,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改善目前文科教學乏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一)引發(fā)思考,重新審視教學。
大學文科有效教學進入人們的視野,可以引發(fā)教師思考、反思和警醒,幫助教師在“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系中合理定位自身角色。當教育學者們追隨教育發(fā)展,合理批判忽視學生需求、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教育時,卻讓一些人錯誤領會了一些這樣的信息: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已經成年的大學生,教師教學結束就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不能替代學生學習,至于學得怎樣,不在教學考慮之列。在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教師評價體系助推下,加之大學文科學習考核以識記為主,這類想法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大學文科有效教學力求“有效”,關注學生發(fā)展,恰恰有助于糾正這種錯誤認識,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正名。全面理解大學文科有效教學,追求學生學習后的效果和效率就有必要重新審視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教學結束教師的使命遠遠沒有結束,教師必然要關注學生學習進程和理解狀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有益引導者,這便意味著教師不僅要吸引學生到課堂聽課,更要為學生認知變化、內化吸收添能加油。雖然學習的本質要以學生為主體發(fā)生,但是學校和教師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文科教育困境面前要積極應對。在學習論研究基礎上,以積極有效的教學投入,促進學生提升學業(yè)成就。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成功成才加油。
大學文科有效教學將焦點鎖定在教學活動發(fā)生之后的學生發(fā)展變化上,這必然會提高高校和教師對學生的重視程度和關注程度,要求教師不僅關心教案、課件、素材和教學目標等因素,更關照學生課堂表現(xiàn)、后續(xù)學習和理解程度,確保學生認知變化和知識增值。這一轉變一旦完成,學生的發(fā)展進步將成為大學文科教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這將會從兩個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一方面,以學生為工作重心,會傳遞教師的殷切期待,期待效應的奇妙作用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以學生為工作重心,教師自然而然地會增加對學生的各種投入,增加學生學習動機激發(fā)途徑的探索。而“事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才是保證學生學習投入的上策”[4],學生的認真投入是其深入學習、內化吸收的前提。大學文科有效教學引入所帶來的以上轉變都有益于喚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確保在教師引導下對學習不斷投入,最終促進他們成功成才。
(三)改變大學文科教學困境。
大學文科有效教學不僅能促使高校和教師思考、定位,審視教育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其意義還在于通過各方面努力改變當前大學文科教學的困窘境地。因為有效教學是促成高質量教學的基本保障,提高教學質量,最終以有效教學為前提,只有實施有效教學,才能解決教學質量低下的問題,切實提高大學文科教學質量。大學文科教學所面臨的困窘之境呼喚有效教學,將有效教學理論應用到大學文科教學中,既是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摒棄,又是引領當前大學文科教學走出困境的有益探索。
(一)教學內容:整合更新。
大學文科有效教學的前提是大學生積極參與并能動地思考,而對所學課程是否感興趣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投入程度的高低。目前,一方面,在網絡高度普及的現(xiàn)代校園,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日益便捷,另一方面,大學文科的課堂知識還停留在五年前、十年前甚至更早的知識體系。學生可以用很短的時間獲取所學知識,必然對課堂教學喪失興趣,進而游離于課堂之外。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有必要在遵循大學教學內容更新的規(guī)律下,及時調整大學文科教學內容,去繁就簡,重組重構,保證科學性和邏輯性的基礎上,凸顯知識的更新進程,站在學科的前沿,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領大學生思考和創(chuàng)新。只有如此,大學文科教學才可能是有效的,才可能為國家培養(yǎng)出高質量人才。
(二)教學方式:靈活有效。
有效教學效果的達成還依賴于有效教學方法的實施。提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探索,研究者多會想到基礎教育,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相較而言,基礎教育更注重教育教學方法的摸索和思考,高校則更注重科研和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大學文科生的學習積極性偏低,能動性不強,急需激發(fā)和培養(yǎng),加之他們期望老師 “能根據自身和學生實際,進行教學方法變革的嘗試”[5],所以大學文科課堂需要更加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設置新穎的導入,引起學生注意,為學生持續(xù)不斷地關注教學內容埋下主線;設置反饋思考環(huán)節(jié),設法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盡可能當堂了解,當堂反饋,及時引導學生思考;有效借助網絡,保證學生全員參與等。無論哪種方式,只要能促進學生認知發(fā)生變化,學識得到增值,身心得以健康發(fā)展就是有效的;反之,就是無效的,需要根據具體情境加以調整。
(三)教學組織形式:適當放權。
一般高校文科課堂教學多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教學組織形式:一位教師,四五十位學生,秧田式的座位排列加固定的教學內容。教師被要求按照既定的教學大綱和知識點囿于固定場所授課,改變課堂教學的權限較少。尤其是年輕教師疲于應對各類檢查,沒有權限更沒有時間進行課堂改革的探索。這不僅影響了教師積極性的激發(fā),而且大大影響了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追求。大學文科有效教學勢必要求對教師予以適當放權,給予教師一定的權利改變和組織課堂,在制度規(guī)定的前提下,允許教師根據教學具體內容安排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甚至走出校園,讓教師和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教學評價:視角多元。
追求大學文科教學的有效性勢必要求高校改變以往重科研輕教學式的教師評價,同時也要求改變以教師和教學為主忽視學生學業(yè)成就式的教學評價。有效教學追求“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每個層次都離不開學生自身的成長,高校教師評價必須圍繞其為學生學業(yè)成就增值所作貢獻開展,教學評價不能僅局限于課件制作、大綱修訂和教案編寫等內容,應以促進學生成長為導向。大學文科有效教學的評價應該多元化:既有教師層面的考評,又納入學生層面的考評,既有既定教學材料準備的考核,又考慮學生學習效果,考核不應離開學生當前學業(yè)狀況和后續(xù)學習潛能的評價。
有效教學雖然追求大學文科教學 “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追求學生知識增值和身心發(fā)展,但這并不意味著忽視教師及教師作用,只是轉變了教師角色而已,極端以教師為主和極端以學生為主都是有效教學所反對的。
此外,在有效教學中,并不是教師投入得越多越好,而是講求教學的效果、效益和效率,有效教學理論不應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增加教師工作量的借口。
[1]姚利民.有效教學涵義初探[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4(5).
[2]馮豐.“有效教學”理論在高等教育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4(19).
[3]韋永瓊.大學課堂教學困境探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
[4]李煥武.有效教學的理念與行動[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3).
[5]任會明.基于學習者立場的大學文科教學評價[J].教育評論,2011(4).
本文是徐州工程學院校級課題階段性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YGJ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