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康 廣東省中山市博愛醫(yī)院 528403
新生兒先天性巨結腸癥的影像診斷及手術后回顧性分析
羅世康廣東省中山市博愛醫(yī)院528403
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先天性巨結腸癥的影像診斷及手術后回顧性分析。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先天性巨結腸癥的新生兒21例,21例患兒均在影像學診斷和術后病理組織檢查中證實為先天性巨結腸癥。結果:經過腹部平片檢查后發(fā)現(xiàn),每個患兒的腸管內均可見到不同程度的氣體積聚,鋇餐檢查圖像中可以觀察到明顯的移行段、狹窄段和擴張段的患兒有1例,無明顯移行段、狹窄段和擴張段的患兒有4例,直腸和乙狀結腸遠端狹窄但移行段和擴張段并不明顯的患兒有7例,僅直腸遠端狹窄的患兒有9例。結論:通過對術后的病理組織檢查證實后的資料分析對比,發(fā)現(xiàn)影像學檢查中的X線腹部平片的結果并不典型,但鋇餐造影可以清晰地顯示出先天性巨結腸癥患兒的病變圖像,作為檢查時的首選方法。
關鍵詞新生兒先天性巨結腸癥影像診斷手術后回顧性分析
先天性巨結腸癥是一種由于腸道內細胞發(fā)生病變導致新生兒的腸道痙攣,而糞便聚集在腸道內不易被排出,糞便積聚部位的腸道發(fā)生擴張,則遠端糞便未經過部位發(fā)生萎縮變窄[1]。新生兒時期的此類疾病發(fā)生時,小兒的腸道病變在腹部平片下表現(xiàn)并不明顯,近些年來,鋇餐造影檢查在臨床上逐漸被應用,我院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此類影像學檢查方法的臨床效果,特選取在我院進行醫(yī)治的先天性巨結腸癥的新生患兒21例,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組病例為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1例先天性巨結腸癥新生兒,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齡0.1~1個月,平均年齡(0.6±0.4)個月;所有患兒均主要表現(xiàn)為腹脹、黃疸、嘔吐、胎便排泄較晚和便秘等。
1.2方法給予全部患兒采用G易800ma胃腸X光機進行站立時拍攝腹部正面平片和鋇餐造影檢查。進行鋇餐造影檢查時使用生理鹽水調制濃度較低的鋇劑然后實施鋇餐檢查:(1)對胸部和腹部異常和不能進行鋇劑灌腸檢查的患兒進行排除,包括腸部有異于正常的高密度影像和腸部存在穿孔狀況者均停止進行鋇餐檢查。(2)氣囊導尿管選取10號大小,將石蠟油涂抹在管口處并注意插管力度和松緊度等,插入肛門,當管頭處剛剛超過肛門則停止插管,此過程禁止將氣體注入氣囊內。(3)將配置完成的濃度較低的鋇劑通過注射器慢慢推入,在影像的關注下逐漸增加推入量,如存在推入困難的患兒則需調整其體位。(4)在推入鋇劑的過程中對鋇劑充滿腸道后所形成的腸道蠕動情況、交通和形態(tài)等進行密切觀察,當回盲部充滿鋇劑時可停止鋇劑的繼續(xù)推入。(5)將導尿管緩緩從患兒肛門處拔出,指導患兒取臥位進行正面拍攝平片,主要觀測乙狀結腸、直腸和結腸等腸段的走形和其排出鋇劑的狀態(tài)。囑咐父母在檢查24~48h后的這段時間內進行放射科觀測鋇餐是否殘留。
將患兒進行全麻下后實施腹部手術,根據(jù)患兒病變情況的不同,對病情嚴重患兒的病變腸部進行結扎和造瘺手術,其他患兒給予改良Soave手術和Duhamel手術進行救助,在術后采取患兒的病變腸部進行分析。
1.3觀察指標觀察患兒手術治療前的影像學檢查結果(腸道是否存在移行段、狹窄段和擴張段等)和手術治療后的病理檢查結果,并對其進行分析。
2結果
腹部平片觀察到全部患兒均存在腸道內積氣,可見4例患兒腹部存在氣液平面,鋇餐檢查中觀察到明顯的移行段、狹窄段和擴張段的患兒有1例,無明顯的移行段、狹窄段和擴張段的患兒有4例,直腸和乙狀結腸遠端狹窄但移行段和擴張段并不明顯的患兒有7例,僅直腸遠端狹窄的患兒有9例。但經過手術治療后的2個月或4個月進行的鋇餐檢查中觀察到患兒的腸道狹窄、移行和擴張等狀態(tài)均有明顯改善,見圖1、圖2。
圖1男2d照片、造影圖22個月后造影
3討論
鋇餐檢查可作為先天性巨結腸癥患兒的首選檢查方法,對于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有較高的臨床價值[2]。本文結果表明:在對先天性巨結腸癥患兒實施手術治療之前進行腹部平片和鋇餐檢查,通過對患兒病變腸道的形態(tài)和病情等的圖像觀察后進行手術治療,并在手術后采取患兒的病變腸道進行檢查后發(fā)現(xiàn)與鋇餐檢查時的結果一致。在對患兒分別經過改良Soave手術、Duhamel手術和結扎造瘺手術后,患兒的鋇餐檢查結果顯示患兒腸道狹窄、移行和擴張等狀態(tài)均有明顯改善[3]。對于其原因進行分析:先天性巨結腸癥的患兒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腹脹、黃疸、嘔吐、胎便排泄較晚和便秘等,若不及時對此類患兒進行救助,嚴重者可危及其生命安全。新生兒時期的腹部平片中有些患兒的腸內堆積物較多而氣體較少無法形成氣液平面,不能明顯地觀察到患兒腸道內的病變狀況,對患兒進行鋇劑推入時通過對鋇劑在腸道中的走行狀態(tài)、推入的難易程度和鋇餐推入后能否自行排出等情況,可以明顯地觀察到患兒腸道的形態(tài)走行和腸道的具體病變情況,從而對不同患兒的不同病變情況實施不同的治療,治療方法有改良Soave手術、Duhamel手術和結扎造瘺手術等[4]。將患兒瘺口和壞死的腸道實施切除,對狹窄、移行和擴張等嚴重者可以保留的腸段盡量保留而進行改良治療,患兒腸道內堆積物進行清除,恢復腸道的自行蠕動功能,腸道的擴張、狹窄和移行等狀況較輕者則可自行恢復,患兒腸道可進行正常工作[5]。
綜上所述,鋇餐造影檢查可作為先天性巨結腸癥患兒的首選檢測方法,可以清晰地顯示出患兒腸道的具體形態(tài)和走行等,為手術治療提供有效的幫助,針對不同患兒的病情不同,對患兒可實施改良Soave手術、Duhamel手術和結扎造瘺手術等三種治療方式,治療后的效果較顯著。
參考文獻
[1]飛勇,李勤勍,陶海波.成人先天性巨結腸癥1例〔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4,25(2):148-149.
[2]王映飛,林劍軍.新生兒先天性巨結腸X線診斷及鑒別診斷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32):85-86.
[3]林劍平,李先浪,張高峰.新生兒先天性巨結腸27例 X 線征象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12):63-64.
[4]吳朔春,袁新宇,白風森,等.兒童先天性巨結腸類緣病與先天性巨結腸的影像鑒別〔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0,44(11):1167-1170.
[5]杜俊鵬.經肛巨結腸根治術在新生兒期巨結腸治療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4):5467-5468.
(編輯楊陽)
收稿日期2014-09-04
中圖分類號:R7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85(2015)08-10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