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第二中學 陳一琳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之淺析
◆安徽省安慶市第二中學 陳一琳
高中地理學科具有知識體系復雜、知識點多等特點,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便。文章結合地理學科和學生特點,闡述高中地理學習的方法。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指導
高中地理學科具有十分豐富的知識體系,由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兩大塊組成,囊括很多復雜的知識分支,知識點有著繁、細、散等特點。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對知識的結構層次把握不住,知識點概念模糊不清,同時又存在死記硬背、不會靈活運用的情況,諸多的學習問題導致學生無法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也會愈學愈費力,愈學愈厭煩,這樣當然不可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筆者認為,學生應當注重培養(yǎng)地理學習的興趣,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學多思,活學活用,這樣地理學習效果自然會提高。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促成個體學習的主要動力。在地理學習中,首先應該激發(fā)對地理學科的興趣,使學習地理成為有趣的事情,從而能以一種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地理學習之中。如此一來,便會進入愈學愈有趣的良性循環(huán)之中,漸漸本能地重視地理學習,這樣才能更好地探尋地理學習方法,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有的學生說:“我對地理沒有什么興趣。”事實上,絕大部分學生的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的,因為人類生活無時無刻不受“地理”規(guī)律支配。這種培養(yǎng)體現(xiàn)在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超越了在課堂上45分鐘講學式的地理接觸。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應當回歸到真真切切的生活之中,使其看得見、摸得著。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交通、旅游、飲食、文化無一不彰顯著地理的卓越風姿,可以走出自己狹小的房間,通過自己身心實踐,如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生活來感受地理,在自己身體物質與意識上與地理進行互動。例如,節(jié)假日去四川游玩,嘗試探究其地域特點的地理原因,為何麻辣火鍋會成為四川飲食文化的一大亮點?聯(lián)想地理知識會發(fā)現(xiàn),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四川地處盆地,濕潤多雨,尤其是冬季,潮濕陰冷,而吃麻辣火鍋可以散寒祛濕,有益于身心健康。又如,炎炎夏日可以居中國安徽、品法國紅酒、吃美國提子,這又是何等神通所至呢?原來是當代四通八達的交通線能夠傳運著天南地北、各式各樣的商品,從而促進了飲食的多元化。
在生活中應做個有心人,懂得發(fā)現(xiàn)地理,感受地理,享受地理。當體會到課本沉默的文字與動態(tài)的生活現(xiàn)實相統(tǒng)一時往往欣喜不已,這樣既能進一步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視野,也能鞏固所學知識,讓地理的學習充滿著輕松活潑的氣氛。久而久之,能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探求學習的方式方法,使學習地理成為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地理學習方式要從簡單的“知識傳授型”轉向更有效的“自主能力型”。學習地理不是簡單的“填鴨式”接受,應當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的自主學習狀態(tài),這就要提到自主學習中的預習與復習及多學科融匯綜合問題。
很多學生要么沒有預習的習慣,要么復習不到位或不及時。預習即對將要學習的地理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做到課前形成大體的思路印象,找出自己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上課時予以特別的注意,從而提高上課的學習效率。而及時復習則需要學生能夠自主地在課后進行補缺補差,鞏固所學知識,彌補地理學習中所留下的缺陷。同時,應注意復習要有及時性,要趁熱打鐵,學后即復習,溫故而知新,這樣會記得深、記得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有效復習、預習需要的是一種自主精神,這需要學生建立自主意識,從內(nèi)心上認可這種學習方法,并努力實踐,決心做一個擁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其次,養(yǎng)成這種習慣后,地理學習就會變得嚴謹細致,在學習中做到不重不漏,思路清晰。比如,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對新學西歐地域的經(jīng)緯度不熟練和輪廓辨識性較差的問題,課后復習時就可以通過及時做題和整理錯題來檢驗自己對西歐地域這一塊的盲點,然后在此基礎上認真記憶,梳理自己對西歐地域劃分的思路。所以,預習和復習本身就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習慣后能夠使學習持之以恒。這樣,學習中就不會出現(xiàn)“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情況,更不會有知識點纏裹、想學學不了的困惑,地理學習就會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暢通無阻。
在初步掌握地理知識的基礎上,自然自覺地將地理知識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匯綜合,這樣會進一步地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增強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同時也加強了對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運用。比如,語文、歷史和政治等學科中的問題常常和地理聯(lián)系在一起,像學習區(qū)域地理的時候,可以將區(qū)域的地理特征、自然環(huán)境條件 (包括氣候、地礦資源等)結合該區(qū)域的經(jīng)濟發(fā)展現(xiàn)狀、環(huán)境現(xiàn)狀分析其發(fā)展模式是否可持續(xù),如何改進等;又如,學習地球公轉、自轉的時候,聯(lián)想毛主席的詩詞“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再如,南海問題現(xiàn)在很熱,我國海洋權益受到嚴峻挑戰(zhàn),這是一個綜合性問題,可以用地理知識結合歷史、現(xiàn)實加強理解,地理知識必須和其它學科知識融合才更有意義。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正是學習與思考的一種辯證關系,學習與思考是人們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兩種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維活動。學生應將思考與學習有機結合,做到不罔不殆,從意識根本上建立“多學多思”的觀念。
在地理學習中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地理往往需要學生學習大量的人文和自然的基本原理,再一一并入世界區(qū)域地理的綜合學習之中,而這種融合過程往往需要努力思考并結合他學科知識,通過學生自己開動腦筋將細散的知識原理套嵌進世界地理中,曉根知源,融會貫通,在腦海中形成印象深刻、清晰明了的世界地理知識體系。比如,有了自然地理知識、各地地貌特點,結合其它學科知識類比推理,各地的人文地理便可推導出來。又如,赤道附近熱帶地區(qū),陽光足、空氣溫度高,結合生理學知識,此地人必是矮鼻梁、黑皮膚;寒帶地區(qū),必然是高鼻梁、白皮膚;沙漠地區(qū)、空氣干燥,必是鼻梁隆起。也相當于多學科知識是“公式”,不同地理條件的輸入,便有不同人文的輸出,把“公式”原理弄懂,舉一反三,效率就高,這就是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而當下地理的考題大多數(shù)正是考查學生對這種世界地理知識體系的綜合運用能力,需要學生對地理具有“敏感性”,這樣才能真正以不變應萬變,而這種能力得歸功于思考后形成的清晰且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只有深入思考,聯(lián)系實際,才能形成這種“敏感性”。
學會思考是對學習的總結和升華,需要以探索的精神去鉆研,切不可淺嘗輒止。只有勤于學習,善于思考,才能更好地探索地理的奧秘。
(編輯:易繼斌)
G633.55
A
1671-0568(2015)36-00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