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大學教科院附屬楊廟小學(225125) 王 捷
語文課程的文化傳承及其教學演繹
——以《望月》的教學為例
江蘇揚州大學教科院附屬楊廟小學(225125) 王 捷
《望月》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文化傳承及其教學演繹。在教學中,教師可在朗讀文本,積累語言中感悟月亮神韻;在批閱“幻想之月”中抒寫月亮情懷,對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要少分析講解,多誦讀感悟,通過朗讀感悟,真正領(lǐng)會語言文字描繪的意境和表達的思想感情,達到透徹內(nèi)化之境界。
語文課程 文化傳承 教學演繹
語文課程標準在其“總目標”中指出: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當把語文教學作為引導學生體認中華民族文化的過程,讓民族文化成為中華兒女的精神依歸。本文以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望月》的教學為例,談談語文教學的文化傳承及其教學演繹。
1.閱讀“眼中之月”,走進清幽曠遠之月境
《望月》的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詩一般的意境中盡顯月亮女神圣潔柔美之神韻。在學生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先采用語言描述法,把學生的思緒和想象帶到月光下的江畔;然后讓學生自己直接與文本對話,引導他們從內(nèi)心出發(fā)感受與體驗哪些語句讓“我”感受到了月夜的美;接著,通過音樂渲染,讓學生走進文本,誦讀文字,想象畫面,以讀來促進學生的感悟;最后,抓住關(guān)鍵詞語走出文本,揣摩語意,嘗試背誦,形成語感。
(1)自讀課文,想象月下江景圖。
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教師問:你們腦中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2)配圖對照,誦讀文字。
教師出示江月圖,問:作者生花妙筆寫出了美輪美奐的月下江景,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
(3)配樂朗讀,感悟圖畫意蘊。
學生看圖畫,聽配樂(《月光曲》)朗讀錄音,感受月下江景的獨特意蘊。
(4)抓住關(guān)鍵詞語,嘗試背誦。
出示這樣的語段:“月亮……月光……江面……江水中……江兩岸……月光……”(學生嘗試配樂背誦)
2.賽背“詩中之月”,感悟文人墨客之月亮情思
月亮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獨特的內(nèi)涵。一輪明月在不同人的眼中各有特色,可謂“長天一月寄我情”。蘇軾仰天長問“明月幾時有”,那是蘇軾“明月啊你何時能圓,我與兄弟何日團聚”的呼喊。李白低頭一看,月是“地上霜”,那是他身在異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孤獨愁緒如霜月般清冷。這樣的名家之月,意境幽遠,情思綿綿,寫法妙入化工,乃古今絕唱。
(1)教師引導,學生參悟“月中情”。
每句詩中都嵌著一個“月”字,詩人們分別見到了怎樣的月?雖然詩人們望著的是天上的同一個月亮,但是他們當時的心情各不相同。
(2)小組合作,讀背“詩中月”。
(3)師生合作,拓展課外“詩中月”。
1.批注“幻想之月”,品小外甥的童真童趣
課文:“像眼睛,天的眼睛?!薄斑@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學生的批注:“月亮就像最圓最圓的眼睛。我也試了一下像月亮那樣看一看遙遠的地球,累了,又閉上自己的眼睛。當我閉上眼睛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像做夢。月亮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這是月出月落的規(guī)律嗎?”
2.展想象之翼,抒學生之月亮情懷
教師出示幾幅美麗的月景圖,配樂《春江花月夜》,把學生帶進如詩如畫的月夜。
師: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亮是亙古不變的。在不同的時候張開幻想的翅膀,盡情地想象吧!
教師在月景圖下出示:“你們看,月亮像( ),像( ),像( )……”學生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如:“像一個偷窺地球夜晚奧秘的神秘飛碟?!薄跋褚恢淮┰皆茖拥陌l(fā)光車輪?!?/p>
這些大膽超然的想象博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至此,學生經(jīng)歷了窺探月亮情結(jié)、感悟月亮神韻、抒寫月亮情懷的歷程,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被充分打開,情感得到抒發(fā),口頭、書面表達能力得到訓練和提升。而與此同時,他們也受到了一次印象深刻的中華民族月亮文化的審美熏陶。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對課文、對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應該少分析講解,多誦讀感悟,即提倡通過朗讀感悟,真正領(lǐng)會語言文字描繪的意境和表達的思想感情,達到透徹內(nèi)化之境界。
(責編 莫彩鳳)
G623.2
A
1007-9068(2015)0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