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靜
(南京市將軍山小學,江蘇南京210000)
學習科學視域下“真味”語文教學的基本取向
陳林靜
(南京市將軍山小學,江蘇南京210000)
學習科學是“關于人類學習”的新科學,它著眼于以不同的人及其所處的不同場景,來揭示人類學習的復雜機制,以建立關于“人是如何學習的”系統(tǒng)知識體系。探尋學習科學視域下“真味”語文教學的基本取向,就是基于兒童研究尋求科學的語文教學,同時尋覓符合課程標準的語文教學的應有價值。在語文教學中,把學習變成快樂的“旅行”,讓學習“真”的發(fā)生,為學習架構“系統(tǒng)”,讓學生快樂、生動、真實而系統(tǒng)化地學習。
學習科學;“真味”語文;快樂學習
學習科學是“關于人類學習”的新科學,它著眼于從不同的人及其所處的不同場景,來揭示人類學習的復雜機制,以建立關于“人是如何學習的”系統(tǒng)知識體系。其研究目標是“更好地理解學習的認知過程和社會化過程以產(chǎn)生更有效的學習,并運用學習科學的知識來重新設計課堂和其他學習環(huán)境,從而使學習者進行深層學習?!保?]
探尋學習科學視域下“真味”語文教學的基本取向,就是基于兒童研究尋求科學的語文教學,同時尋覓符合課程標準的語文教學的應有價值,致力達成可應用于語文學科領域的一般原則或策略,形成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學習科學參照下,讓學生快樂、主動、真實而系統(tǒng)化地學習,成為學習的終身成就者。
兒童是我們“熟悉的陌生者”,我們要從兒童的世界入手在他們現(xiàn)實、理想、虛擬化的世界里,發(fā)現(xiàn)并認識他們,從而準確把握真實的兒童。學習科學的研究有助于對兒童學習發(fā)生過程的理解和對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罢嫖丁闭Z文教學以游戲、環(huán)境設計與元認知學習達成學生快樂主動地學習。
1.在游戲中體驗快樂
游戲精神的本質就是兒童精神,探究、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的“綜合性”“非正式”和“趣味性”等特點都讓游戲有效持久地激發(fā)學習的“內在動機”。使學習者對學科或某領域的愛好轉化為令人吃驚的學習意愿。例如,漢語拼音本身是抽象、枯燥的,對剛入學的學生來說短時間內掌握具有一定難度。利用拼音的拼讀規(guī)則設計“拼音童話”,小伙伴之間玩“拼音打牌游戲”,或學生自己設計新游戲,輕松愉快中記住拼音,熟練拼讀。讓學生在自由開放的環(huán)境中,用游戲的形式去建構知識,與伙伴進行高效的學習,這是多么令人愉快的場景。
2.在情境中體驗情趣
學習科學認為人類的學習具有情境性,學習科學辯證地闡述要使以學習者、知識、評價、共同體為中心的學習環(huán)境一致起來,相互支持,互相聯(lián)合,不可分割。閱讀教學中,可以生活顯示情境、圖畫再現(xiàn)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繪情境、角色扮演體會情境……學生置身其中,啟發(fā)豐富想象,獲得情緒體驗。兒童天生就是一個演員,在低年級詞語教學中,有效借助表演讓學生親身體驗,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tài)、聲音理解抽象的詞語含義,要比工具書和教師講解生動得多。
3.在項目合作中體驗成功
設計合理的學習項目,提高全體學生的參與度,才能促進學習者深度學習。創(chuàng)設學習項目,小組成員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能夠使他們感覺到自己是一個重要、統(tǒng)一項目中的組成部分,分配給小組的項目應該要求彼此互相協(xié)作,而不是簡單地把任務分解成更小的任務,讓個體單獨去完成?!罢嫖丁闭Z文教學運用“自主學習方案”,目的就是通過開放式的自主學習項目,提高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靈活多樣的活動項目開展活動式習作。在活動中,學生學習從行到知,習作教學激發(fā)學生在活動體驗后寫作。
在反思中體驗成長。心理學家比格斯用“元學習”表示個體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方式的意識。[2]元認知對兒童科學思維的發(fā)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學習科學也反復表明,反思在以達成深刻理解為目的的學習中非常重要,許多課堂設計的目的就是促進反思,或側重于學生對探究過程的整體性反思,或側重引導學生進行新的延伸研究。由此,教學過程中或課堂最后幾分鐘嘗試通過冥想、反思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思考總結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元認知其本質是學習者的一種自我反思。“元認知”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通過確定學習目標及監(jiān)控達成目標的過程來學會控制自己的學習。
真實學習指向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強調理解性學習。深度學習的基礎在于理解知識的結構。在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對一些司空見慣的知識學生經(jīng)常無法理解和運用。實際上未能達到遷移性理解,就意味著沒有真正地學會。語文教學中,讀書能力的訓練其實也是思維訓練,每一種讀書練習都應該幫助學生掌握一種思維方法。閱讀教學中強調閱讀“體驗”,應關注多方面融合,即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同伴體驗、教師體驗以及參考書籍上的體驗。理解性學習強調學生的體驗性以及理解的多元性。
1.合理運用協(xié)作學習
從本質上說,所有學習和教學都是在社會性的活動系統(tǒng)中展開的。為學習者創(chuàng)建一種促進社會協(xié)作、互動參與和知識建構的新型學習環(huán)境,成為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努力方向。[2]互動協(xié)作的學習環(huán)境設計是教學設計和學習研究的關鍵。利用實踐共同體的思想作為一種理解認知和學習的分析工具,能夠促進學生共同實踐、協(xié)作學習。閱讀教學中,圍繞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生生合作、交流,以及班級學習共同體合作的相互學習模式,讓每一個孩子在團隊中“真”的學習。
2.巧妙運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以直觀的圖像建立起各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是一種強大的圖形技術,這種技術為打開大腦潛能提供了一種通用工具,全方位激起大腦皮層。[3]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把學習一篇課文的收獲,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孩子們用詞語、圖形、符號、線條、數(shù)字、邏輯、顏色等表達自己知識與技能的獲取,過程與方法的習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體驗。思維導圖的系統(tǒng)化呈現(xiàn)知識、化抽象為具體等特征,能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清晰學習任務和目標,為出聲思維搭建了很好的支架,為組員討論營造了一個嶄新、平等、輕松有趣的協(xié)商交流的學習氛圍。
3.積極搭建“腳手架”
在維果茨基提出腳手架的理念后,更多的研究者進一步明確了腳手架為學習者提供協(xié)助的支撐本質,并在不同的情境中應用,如提供輔導訓練、建構任務或指導,讓學生可以投入到真實的練習中。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段的重頭戲,識字教學要讓學生根據(jù)漢字特點弄清音、形、義,積極搭建“腳手架”可以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4.關照個性化學習
研究學習風格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采用不同的工作和聯(lián)想方式,學習效率會不同。那么,制定統(tǒng)一的紀律,強迫兒童按特定的方式行動,可能會引起壓力,從而造成學習障礙,導致不良的學習效果。[4]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課程標準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jù)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fā)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事實上,兒童具有創(chuàng)新的天賦,出于寫作“個性化”發(fā)展的需要,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最擅長的文體。基于這種認識,推薦給學生的寫作文體可以是書信、日記、故事、童話、寓言、詩歌、小說等類型。倡導開放習作文體,目的是讓小學生不局限于常用文體——記敘文,讓他們掙脫束縛,使用和創(chuàng)造更多新文體。
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師閱讀代替學生閱讀,或者讓學生聽教師如何閱讀,牽著學生按指定的線路走,誘導學生給出教師許可的結論,忽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缺少學生自主與文本對話,學生就無法投入真正的學習。語文教學應從“我對教材的理解教給學生”轉移到“把我理解教材的方式教給學生”。[5]當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學習時,他們能牢牢地記住所學內容,這是有效的學習,即以良好的個人學習方式擴展課堂教學。同時,兒童要能認識自己,總結自己,平時用什么學習方式最有效而且最熟悉。在求教中,糾正自己不當?shù)膶W習方式,使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1.單元整體教學
利用蘇教版教材單元設計的特點可以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學生立足于整體單元來思考,有利于在一個相對大的范圍內,提出更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通過比較閱讀,學生能從主題、表達、語言特色等多個角度求同求異,得道悟法。特別在閱讀學習方法上突出了遷移性——應用學法,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知識遷移能力。還可圍繞課文的某一方面或單元的某一方面拓展延伸閱讀。主題閱讀把散落書海的文章、書籍按主題或作家進行串聯(lián),為學生在課文學習之后呈現(xiàn)又一道精神大餐。
多感官參與學習。認知理論認為,認知是具體的個體在實時的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儲存在記憶里的認知信息并非抽象的符號,是具體、生動的,同身體的特殊感覺通道相聯(lián)系,身體的各個部位能夠極大地影響我們的認知。因此,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釋放”學生的身體,注重教學的交互性,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創(chuàng)設出能讓學生廣泛參與對話、體驗、表演式的語文實踐活動。
2.帶著“新問題”上路
“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更有價值的問題走出課堂”已經(jīng)成為兒童課堂學習的新方式。語文課堂上倡導“以問題為中心”的發(fā)現(xiàn)式學習,學生從“質疑—解疑—再生疑—再解疑”的循環(huán)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學習力。
3.由課內走向課外
內隱學習無處不在。布蘭斯福德等在《劍橋學習科學手冊》中指出,重視成功理解和推進人類學習需要的同時也應強調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和人類在各種場合中的內隱學習。根據(jù)漢斯切爾的觀點,70%~90%的學習都是非正式的,主要是個人反思和社會交互的結合。學生僅有14%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生活處處有語文”,架構起課內外學習的橋梁,引導學生走向更為廣闊的語文學習天地。
探尋“真味”語文教學之“道”,歸根結底還是“人”道?!罢嫖丁闭Z文教學的方式是多樣化的,不同的方式具有不同的實踐價值?!坝H手種樹的地方會變成幸福的所在?!毙腋>驮诼飞稀?/p>
[1]約翰·D布蘭斯福特,等.人是如何學習的[M].程可拉,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66.
[2]楊南昌,劉曉艷.學習活動系統(tǒng)中的互動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1):27-32.
[3][英]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張鼎昆,徐克茹,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3-10.
[4][新西蘭]克里斯蒂·沃德,等.友善用腦加速學習新方法[M].王斌,等譯.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61.
[5]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31-32.
[責任編輯:黃曉娜]
G623.2
A
1002-1477(2015)03-0058-03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03.014
2014-05-13
陳林靜(1977-),女,小學高級教師,江蘇省優(yōu)秀青年教師,南京市學科帶頭人、南京市師德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