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雨
談近現(xiàn)代哈薩克文學啟蒙之立人、文化表現(xiàn)特征
夏 雨
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期,是中國歷史上劇烈動蕩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里,中國從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邁進。中國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強行拖入戰(zhàn)爭,艱難地邁入近代史階段。這一時期對于哈薩克民族同樣是一個急遽變化的歷史階段?!霸谶@一時期,由于自身歷史的發(fā)展和清朝政府對哈薩克政策的變化,特別是由于沙皇俄國對哈薩克草原的軍事占領和吞并以及對中國西北邊疆地區(qū)的侵略,哈薩克最終在19世紀末由一個獨立的民族變成了一個近代的跨中俄兩國的重要跨境民族?!盵1]
傳統(tǒng)社會向近現(xiàn)代社會轉變的歷史進程中,“立人”思想、文化反思構成了近現(xiàn)代哈薩克文學啟蒙思想的重要內容。
對于任何一個民族,啟蒙的實施步驟之一就是“立人”思想的提出和宣揚。存在主義哲學家克爾凱郭爾曾指出,“當人沒有領會和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沒有與自身發(fā)生關系時,人就還不是一個自我,人只是有限與無限、暫時與永恒、偶然與必然間的一個綜合?!盵2]當個人喪失個性,一切行為都會陷入世俗當中,這樣的時代和個人都是沒有熱情的,如何讓時代精神散發(fā)出永恒的魅力,落實到實處就是要憑借個人,“人,或做一個人,與神有關”。當一個人屬于公眾時,他不能成為他自己,因為屬于公眾的個人不會為社會單獨負責。而當一個人成為自己時,他有可能為自己負責,甚至為社會負責,為公眾負責,這就具有了“與神有關”的屬性。“人具有兩種存在:一是個體存在,二是社會存在,它代表著我們通過觀察可以了解到的智力和道德秩序中的最高實在,即我所說的社會,只要個體從屬于社會,他的思考和行動也就超越了自身。”[3]這里的“從屬”并不是盲從而是指為社會思考。人要知道自己的存在并對自身存在的意義有所領悟,既從屬于社會又超越公眾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就是立人的真正意義。立人伴隨著啟蒙的發(fā)生,繼而顯示出康德所說的啟蒙的真正標志:知識分子敢于在一切公共空間運用理性。
從鴉片戰(zhàn)爭一直到“五四”前后,中國一大批有志之士把目光投向西方,發(fā)現(xiàn)了人作為人的重要性,試圖沖破雙重羅網即三綱五常的社會羅網和以自然界為主體的羅網。沖破社會羅網和天地自然羅網,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釋放自己。正是把個人的價值看得很重,思想家嚴復才會提出“以自由為體”的口號,并把“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作為變革的根本,當每個國民身體強健,思想獲得啟蒙,整個國家才有變革成功的希望。
魯迅在《文化偏至論》中明確提出立人的思想,即“將生存兩間,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若其道術,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4]意為要想“事舉”,必先立人。人必須意識到自己作為個體的存在,必須具有個人主義意識,才有資格或者能力來為自己、為人類做一些事情,即周作人所謂的“個人主義的人間本位主義”,具體的解釋是“第一,人在人類中,正如森林中的一株樹木。森林盛了,各樹也都茂盛。但要森林盛,卻非靠各樹各自茂盛不可。第二,個人愛人類,就只為人類中有了我,與我相關的緣故。墨子說兼愛的理由,也恰是己已在人中?!盵5]如果“我既不存在,我不曉得我還會不會感覺到其他事務的存在?!覄袢艘庾R到自己的存在,以己為出發(fā)點?!盵6]
哈薩克族啟蒙詩人阿拜(1845—1904)深知這一點,他認為欲使哈薩克自強起來,必須首先喚醒民眾,使他們去認識自我、認識社會,使他們懂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對改變現(xiàn)狀、提升自我的自覺意愿和追求,這是阿拜最樸素的“立人”思想,“每一位憂國憂民者,無論是對人世間的事還是對后世的事都比他人要有主見?!盵7]而這些憂國憂民者要擔負起喚醒民眾的責任,號召眾人“為擺脫無憂無慮的境地行動起來吧,去做一些有益的事”,這里的“無憂無慮”指的是民眾處在蒙昧的狀態(tài),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無憂無慮,而憂國憂民者有責任幫助人民擺脫這種蒙昧狀態(tài),讓民眾清楚自己的價值和對于社會應盡的責任,這就是“立人”的開始,阿拜說“幸福的前提是生命”,但不是沒有靈魂的生命,生命屬于那些“胸懷大志、內心具有活力的人”,有活力的生命會表現(xiàn)出三種特質:“對周圍環(huán)境反應的敏捷性、對事物的本質充滿好奇和探究精神、內心的敏感性?!盵8]否則,活著如同死去。
之后的唐加勒克(1903—1947)繼承并發(fā)揚了阿拜的“立人”理念,號召哈薩克民眾都從蒙昧的狀況中醒過來趕緊學習科學和文化知識,他大聲說道“睜開眼吧,我的哈薩克大眾,無知已把你折騰得筋疲力盡”,[9]“愿科學和知識永生,給人們帶來幸福和歡愉”。[10]唐加勒克認為科學和文化知識可以提高人的思維力和綜合能力,同時還指出科學知識在提高人的尊嚴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思維力、尊嚴都是“立人”思想的關鍵內容。
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智,這是啟蒙的座右銘,同時也成為“立人”思想的支撐,但必須注意到的是,自由在啟蒙之中意義重大,自由地在公共空間運用理性,而不是受限制地運用,這一點對于啟蒙能否進入公眾視野、能否成功至關重要。臺灣作家李敖曾喊出知識分子要“為自由招魂”,要敢怒,敢言,敢說,敢寫。胡適也曾說“不自由,吾寧死”。但事實是,沒有不受限制的自由,這就造成啟蒙者必然的悲劇命運。正如屈原所言“歲月匆匆留不住,春去秋來不停步。何不趁著盛年遠離污濁,何不改一改眼下的法度?我就騎上駿馬遠行吧,我愿率先開路?!盵11]率先開路的屈原必然陷入黑暗的境地,不被世人理解,甚至遭人誤解、誹謗。屈原是有勇氣在公共空間運用自己理性的人,但他不可能自由地運用理性,這必然招致不幸,在寂寞寫下“既然國內無人知我,我又何必懷戀故鄉(xiāng)”的詩句后,遠游他鄉(xiāng)。阿拜也曾感慨說出“我曾在荊棘叢中開辟道路/一生孤零零地和惡勢力奮戰(zhàn)/年輕時我倔強而又勇敢/我醒悟雖早/理想卻沒有實現(xiàn)”(《無題》)這樣的話,醒悟得早,但理想沒有實現(xiàn),阿拜是敢于在公共空間運用自己理性的人,是提出“立人”思想的啟蒙思想家,也是深陷在不自由地運用理性的悲劇中,被公共空間誤解著、淹沒著。唐加勒克啟蒙自由受限的明證就是被投進監(jiān)獄,后因監(jiān)獄生活嚴重損害其健康而在出獄后不久就病逝了,他曾感慨地說過“我失去了自由和人格,丟在了萬丈深淵”。[12]在啟蒙與“立人”方面,近現(xiàn)代哈薩克文學和漢文學有著相似的表現(xiàn):覺醒的知識分子提出自己的觀點,提出之后必然遭受排擠,這些人執(zhí)著燃燒自己,用一己之光點亮當時的時代,正如阿拜所言“我絕不半途而歸,即使囊空和路遠?!盵13]
“啟蒙與文化相聯(lián)系,就像理論與實踐相聯(lián)系,知識與倫理相聯(lián)系,批評與藝術鑒別力相聯(lián)系?!盵14]這段文字怎么理解,簡單地說,啟蒙本身是一種理念,具有抽象性,需要通過媒介顯現(xiàn)并傳遞出去,就如同理論需要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得到證明和檢驗。啟蒙最好的媒介就是文化。
關于文化的定義有很多,這里給出余秋雨先生關于文化的簡潔定義: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tài)共同體。它通過積累和引導,創(chuàng)建集體人格。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說:一切文化都沉淀為人格。在近現(xiàn)代中國,魯迅是自覺把文化看成集體人格的思想家,阿拜也是這樣一位自覺的思想家,認定哈薩克的傳統(tǒng)文化沉淀成哈薩克民族集體人格。當然,無論魯迅還是阿拜都清楚地知道,當集體人格化成民族靈魂時,這其中有正面也有負面的成分。我們在肯定文化精華的時候也必須指出其中的糟粕,文化反思是一個民族成熟的重要標志,尤其在最初的啟蒙時代,文化反思顯得極其重要。余秋雨給出中國文化三個弱證,其中之一就是國人疏于公共空間意識??档抡J為啟蒙是有勇氣在一切公共空間運用理性。阿拜有勇氣運用理性痛斥本民族痼疾,《阿拜箴言錄》就是一部全面深入剖析本民族文化劣根性的偉大作品。阿拜以他成熟的詩歌和虔誠的箴言打動了哈薩克民眾,尤其作品中悲痛而徹底的文化反思精神影響了整個哈薩克近現(xiàn)代文壇,其影響力已經涉及世界上很多國家,鑒于阿拜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打破慣例,把阿拜誕辰的第150周年即1995年定名為“阿拜年”,以此掀起了在全世界范圍內紀念阿拜的活動熱潮。偉大的人物時時紀念,這樣會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播和成長。關于阿拜作品的文化反思討論見筆者的拙著《近現(xiàn)代哈薩克思想啟蒙論說——以阿拜、阿合提、唐加勒克的作品為例》,這里不再多墨。
阿拜之后的唐加勒克不僅是位優(yōu)秀的詩人,也和阿拜一樣是一位早醒于時代的啟蒙先行者,文化反思的啟蒙理念貫穿其短暫而有價值的一生。他的一生都在用力地吶喊、揭露,希圖警醒在蒙昧中不能自醒的族人。魯迅曾悲痛地說下“我將永久地悲憫你們的前途,然而仇恨你們的現(xiàn)在”這樣的話,唐加勒克也說,“我無憂無慮的人們啊,這時代將變成什么模樣?我滿腔的忠告猶如出膛的子彈一般沒有阻擋。覺醒吧,我安閑淳樸的鄉(xiāng)親,大禍臨頭,高枕無憂的人們就會先把命喪?!盵15]詩人反思本民族文化的同時思索出路并開出藥方,和先驅阿拜一樣提倡學科學,學文化,同時還希望哈薩克民族應該由游牧生活轉為定居生活。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倡議,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條件和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無疑比地理條件和文化間的關系更為密切,雖然經濟條件是文化生活的部分條件,但它不僅是有決定力的而且是決定的因素?!盵16]哈薩克歷史上主要以游牧為主,形成一種相對固定的文化心理模式即缺乏競爭意識。哈薩克歷史上沒有形成過真正的商品經濟,他們恥于經商,在20世紀50年代前的哈薩克族人中,幾乎找不到商人。草原游牧不具備競爭的條件,無法形成競爭意識,而依賴意識較強,“哈薩克族長期的游牧生活促成了較強的依賴意識,依賴自然,靠天吃飯。改革開放前,大多數(shù)牧民依然是靠天養(yǎng)羊,過著千百年遺傳下來的逐水草而徙的游牧生活?!母镩_放市場經濟是競爭的經濟,如果競爭意識不強,將落后于其他民族。文化觀念的現(xiàn)代化,為哈薩克族經濟和社會現(xiàn)代化奠定基礎?!盵17]反過來,“經濟和社會現(xiàn)代化”會促成作為上層建筑的文化現(xiàn)代化。簡言之,改變經濟模式才有可能改變文化模式,文化反思才會上升到文化自覺的高級階段。
[1]沙吾列·依瑪哈孜,阿合買提·艾塞因.哈薩克近代啟蒙之星——中國近代哈薩克著名歷史人物教育思想研究[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3.
[2][3]徐崇溫主編.存在主義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47,19.
[4]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58.
[5]周作人.雨天的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199.
[6]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北京:世紀出版集團,2011:290.
[7][8]阿拜.阿拜箴言錄[M].粟周熊,艾克拜爾·米吉提譯.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9,105-106.
[9]唐加勒克.唐加勒克作品選(哈薩克文)[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155.
[10]唐加勒克.唐加勒克詩選[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37.
[11]余秋雨.何謂文化[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251.
[12]唐加勒克.唐加勒克作品選(第一卷)[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131.
[13]阿拜.阿拜詩文全集?M.哈拜譯.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90.
[14]詹姆斯·施密特編.啟蒙運動與現(xiàn)代型性?M.徐向東,盧華萍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7.
[15]唐加勒克.唐加勒克詩選?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32.
[16]王希隆,汪金國.哈薩克跨國民族社會生活比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40.
[17]韓蕓.文化人類學通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44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新疆哈薩克文化與民族現(xiàn)代化研究中心基金資助重點項目《近現(xiàn)代哈薩克文學啟蒙思想及其與漢文學比較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XJEDU080112B06。
夏 雨(1978—),女,文學碩士,新疆伊犁師范學院人文學院教師;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