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腹腔鏡下復雜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可行性分析
王琳
目的對于在腹腔鏡下進行復雜子宮肌瘤剔除術可行與否進行研究與分析。方法112例接受治療的復雜子宮肌瘤患者, 按抽簽的方式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56例。試驗組的患者選用腹腔鏡下復雜子宮肌瘤剔除術;給予對照組的患者常規(guī)開腹手術。比較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住院的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術后病率及鎮(zhèn)痛劑使用率。結果試驗組的手術時間(100.91±19.81)min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手術時間(78.01±13.07)min;試驗組術中的出血量(88.22±59.13)ml、肛門排氣時間(22.79±3.58)h、鎮(zhèn)痛劑的使用率(8.93%)、術后的病率(5.36%)、術后住院時間(4.52±1.02)d均明顯少于對照組術中的出血量(128.37±38.38)ml、肛門排氣時間(31.01±4.07)h、鎮(zhèn)痛劑的使用率(35.71%)、術后的病率(28.57%)、術后住院時間(6.89±2.31)d,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下進行復雜子宮肌瘤剔除術, 具有可行性, 且療效較常規(guī)的開腹手術更佳, 創(chuàng)傷小, 疼痛輕, 在為患者減輕了痛苦的同時, 也減少了患者經濟上的負擔, 可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復雜子宮肌瘤剔除術;腹腔鏡;常規(guī)開腹手術
子宮肌瘤是一種好發(fā)于30~50歲的婦女之間的良性腫瘤, 多為手術治療, 過去常給予患者子宮切除術, 但隨著醫(yī)療水平不斷的進步, 大多數(shù)患者開始重視起對子宮的保留,希望保有其生育功能 , 因此, 患者開始采用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方案, 該種手術的術式又包括開腹、經陰道及腹腔下進行子宮肌瘤剔除的微創(chuàng)方法, 相對于開腹及經陰道的手術方案,腹腔鏡的應用尚存在一些爭議[1]。因此, 為了探究腹腔鏡下進行復雜子宮肌瘤剔除術是否可行, 特對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12例復雜子宮肌瘤患者進行研究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復雜子宮肌瘤的患者112例, 按抽簽的方式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 每組56例。試驗組患者年齡32~53歲, 平均年齡(40.0±2.57)歲;體重50~77 kg, 平均體重(63±2.63)kg。對照組患者年齡33~50歲, 平均年齡(41.0±8.29)歲;體重55~78 kg, 平均體重(66±2.80)kg。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重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常規(guī)行相關檢查, 患者簽署手術同意書。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開腹手術, 選擇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常規(guī)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試驗組患者則給予腹腔鏡下復雜子宮肌瘤剔除術, 麻醉方式與對照組相同, 先后在臍上緣、右下腹、左下腹、恥骨聯(lián)合上2 cm旁開3 cm處做4個穿刺孔, 常規(guī)氣腹形成后臍緣上置鏡, 置舉宮器, 隨后, 在設定的子宮切口處注入垂體后葉素針6~12 U, 依此電凝鉤縱向切開漿肌層達肌瘤組織, 貼近肌瘤組織分離假包膜, 依此完整的剝離出肌瘤, 在操作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出血點應及時電凝,防止出血, 電凝血管后切斷瘤蒂, 最后依此連續(xù)扣鎖縫合殘腔。組織稱重并送病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后病率、肛門排氣時間、鎮(zhèn)痛劑使用率及術后住院天數(shù),并作統(tǒng)計學分析。術后病率是指術后24 h以后連續(xù)2次相隔4 h體溫≥38℃, 且沒有感染證據(j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的出血量比較 試驗組的手術時間(100.91±19.81)min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手術時間(78.01±13.07)min;試驗組術中的出血量(88.22±59.13)ml明顯少于對照組術中的出血量(128.37±38.38)ml,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 術中的出血量(ml)試驗組 56 100.91±19.81a 88.22±59.13a對照組 56 78.01±13.07 128.37±38.38
2.2 兩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及鎮(zhèn)痛劑的使用率比較 試驗組的肛門排氣時間(22.79±3.58)h、鎮(zhèn)痛劑的使用率8.93%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肛門排氣時間(31.01±4.07)h、鎮(zhèn)痛劑的使用率35.7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及鎮(zhèn)痛劑的使用率對比[±s, n(%)]
表2 兩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及鎮(zhèn)痛劑的使用率對比[±s, 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肛門排氣時間(h) 鎮(zhèn)痛劑的使用率對照組 56 31.01±4.07 20(35.71)試驗組 56 22.79±3.58a 5(8.93)a
2.3 兩組患者術后的病率及術后住院時間比較 試驗組術后的病率5.36%、術后住院時間(4.52±1.02)d均明顯少于對照組術后的病率28.57%、術后住院時間(6.89±2.31)d,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下復雜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手術方案是近十幾年來發(fā)展起來的, 是一種微創(chuàng)治療的新型、理想術式。該種術式與常規(guī)開腹手術相比, 術后病率降低, 術后住院時間減少,創(chuàng)傷較小, 切口處也比較美觀, 因此較為年輕的患者均愿采用該手術方案, 除此之外, 使用該種術式, 患者術后恢復較快, 疼痛較輕, 在減輕了患者痛苦的同時, 也減少了患者的經濟負擔[2]。但該種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對瘤體位置較深、數(shù)目較多的患者尚不能應用, 因此, 要選定適合該手術的患者, 不能盲目擴大適應證[3]。從結果中可以看出, 試驗組患者手術的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手術的時間;試驗組術中的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鎮(zhèn)痛劑的使用率、術后的病率、術后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 腹腔鏡下復雜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治療方案具有可行性, 較常規(guī)的開腹手術相比, 創(chuàng)傷小, 切口較美觀, 減輕患者痛苦的同時也減少了經濟負擔, 在較大程度上滿足了患者的期望值, 可推廣應用。
[1]劉健, 杜丹麗, 崔艷艷, 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46例臨床分析.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5):677-678.
[2]高維萍, 劉瓊娜, 劉婷婷, 等.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3,9(6):695-697.
[3]李海洋, 施曉, 張緒東, 等.腹腔鏡困難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應用分析.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16):57-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030
2014-12-29]
450000 鄭州市圣瑪婦產醫(y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