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剛,文立森,李佳菊
(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現代都市建筑設計院,上海 200070)
上海大劇院改造前后的音質效果分析
楊志剛,文立森,李佳菊
(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現代都市建筑設計院,上海 200070)
介紹上海大劇院的改造工程,并詳細分析對比吸聲簾幕、反射聲罩對音質效果的影響。
聲學改造;音質效果;混響時間RT;側向反射系數LF;聲場力度G
上海大劇院被譽為“水晶宮”,是國內第一座國際性現代化大劇院,也是目前華東地區(qū)最具影響力的演出場所。劇院座落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大道西側,東鄰市政府、北靠人民公園、南望上海博物館;于1994年開工建設,1998年8月27日竣工開演;占地面積2.1公頃,總建筑面積6.4萬平方米,地面高40 m;設有1 800座大劇場、600座中劇場、300座小劇場及多個排練廳;配備有1 700 m2品字形機械舞臺,是當時國內面積最大、設施最先進、功能最多的全電腦控制機械化舞臺。
1 800座大劇場主要上演歌劇、芭蕾舞劇及交響音樂會等。觀眾廳的平面形式為鐘型,長、寬、高分別為30 m、31 m、19 m。觀眾廳內設兩層挑臺樓座,兩側各設三層側包廂。主舞臺開口尺寸為18 m×12 m,臺口前的大型升降樂池可兼做伸出舞臺及觀眾席。當演出交響音樂會時,舞臺上裝設一個包絡體積為1 800 m3的大型音樂反射罩,以滿足自然聲條件下演出交響音樂會的要求。
經過15年長期不間斷的運作,上海大劇院主體建筑裝飾出現了破損、開裂、老化等現象,舞臺機械、建筑工程、安防系統(tǒng)、空調系統(tǒng)、設備儀器等設施也出現了各種故障,需要對建筑、設備進行優(yōu)化調整和大修改造。
上海大劇院大修改造自2013年9月10日正式開工,主要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于2013年10月底結束,主要為保證11月7日的演出提供條件;第二階段主要是中、小劇場區(qū)域的裝修改造,至2014年4月底完成。此次工程工期短、任務重,不僅需要保證大劇院局部區(qū)域的正常使用,還要考慮其使用的現行規(guī)范比舊的規(guī)范在建筑節(jié)能、無障礙設施、建筑防火、建筑智能等方面有較大的提高。
上海大劇院的聲學效果在過去15年的演出中逐漸得到了廣大觀眾、專業(yè)演出團隊及專家的廣泛認可。因此,業(yè)主要求改造工程不能影響大劇院原有的音質效果。在實際的改造過程中,大劇院的室內裝修基本保持不變,只是進行了簡單的修補。
與聲學效果有關的改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座椅的面料和海綿墊、后墻和側墻上部的吸聲簾幕,以及音樂反聲罩。
將1998年7月、12月剛建成后的聲學測試數據,2013年2月改造前的聲學測試數據,以及2013年11月(歌劇演出模式下舞臺上有道具的情況)、2015年3月(舞臺上有音樂反聲罩)改造后的聲學測試數據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其變化(見圖1)。
改造前吸聲簾幕對混響時間的影響比較大,為0.2 s~0.3 s(中高頻);改造后吸聲簾幕對混響時間的影響比較小,只有約0.1 s。經過現場檢查,發(fā)現約三分之一面積的吸聲簾幕無法收起,影響了吸聲效果。事實上,改造后吸聲簾幕的吸聲效果并不理想,已經建議施工單位進行整改,可以直接去掉吸聲簾幕,可以適當提升混響時間。
舞臺上幕布和道具的變化對混響時間的影響比較明顯,中頻約有0.3 s的變化(見圖2)。也就是說,當上演歌劇或綜藝演出時,由于舞臺上布景變化(有的舞臺上道具的布置就像設置了一個音樂反聲罩,如圖3中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Opera Elektra演出狀態(tài)),場館的混響時間也隨之變化,實際演出前的空場混響時間往往比舞臺上掛滿幕布的空場測量混響時間要長。同時,由于演出上座率(觀眾數)和季節(jié)(服裝)的不同,滿場混響時間也會不同程度地變化。
更新反聲罩是上海大劇院聲學改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此前使用的反聲罩已經使用了十多年,貼面已出現翹殼,結構連接處出現脫焊,存在安全隱患;高密度板的材料及其鋼架的總重量達30 t,每次從后臺推送到前臺要花費6個小時,久而久之對舞臺地板也造成損壞。新反聲罩更新了原來的材料和技術,使得反聲罩自重減輕至3 t,安全性提升;顏色、裝潢、鋁合金嵌條與原先的反聲罩盡可能保持一致,不會讓觀眾覺得不習慣或突兀;整個推送時間也縮短到2個小時以內;新反聲罩所圍成的區(qū)域比原先的更大一些,可以輕松容納120人的大型樂隊。
圖1 改造前后吸聲簾幕對混響時間RT的影響
圖2 舞臺上幕布和道具的變化對混響時間的影響
圖3 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Opera Elektra演出狀態(tài)
交響樂條件下,改造前后音質參量的變化主要是分析更新反聲罩后音質參量的變化。需要說明的是改造前(2013年2月測試)升降樂池沒有布置座椅,而改造后(2015年3月測試)升降樂池布置了3排共92把座椅。
4.1 RT(混響時間)和EDT(早期衰變時間)的變化
改造前后(老、新反聲罩)的測試結果說明,中頻混響時間RT約有0.1 s的提升,早期衰變時間EDT(與人耳的主觀感覺比較一致)在250 Hz~2 000 Hz有0.13 s~0.21 s的提升(見圖4~圖5),這是比較有利的。
圖4 改造前后RT的變化
圖5 改造前后EDT的變化
反聲罩自重從30 t減輕到3 t,原反聲罩的高密度板厚度約為30 mm,而新反聲罩構造為兩層厚度約2 mm的鋁板中間夾白色的發(fā)泡阻尼材料,總厚度也約為30 mm,但重量卻只有原來的1/10。這和以往采用鋁蜂窩板或紙蜂窩板的反聲罩(低頻混響降低很多)完全不同。美國溫格爾公司根據聲學要求,針對老反聲罩存在的問題,專門設計了新型反聲罩,確保低頻混響不會降低。這主要是因為阻尼材料降低了鋁板的振動,從而減少了對低頻聲能的吸收所致。相對于專業(yè)交響樂廳,大劇院(加音樂反聲罩)的混響時間RT和早期衰變時間EDT一般都要小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大劇院主要是歌劇和綜藝演出為主,需要兼顧語言清晰度和音樂明晰度。
4.2 C80(音樂明晰度)和D50(語言清晰度)的變化
從C80(音樂明晰度)的測試結果來看,改造后低頻略有下降而高頻略有提升,總的來說差別不大(見圖6)。從D50(語言清晰度)的測試結果來看,改造后整體略有下降(見圖7),這很正常,混響時間加長,語言清晰度自然會下降,但對音樂豐滿度而言是有利的。C80,3為500 Hz、1 kHz、2 kHz三個倍頻帶的C80平均值,改造后的C80,3為0.22,比交響樂要求的C80,3(-3~0)要求偏大一些,這也是比較正常的,畢竟大劇院還是以歌劇和綜藝演出為主。
圖6 改造前后C80的變化
圖7 改造前后D50的變化
4.3 LF(側向反射系數)的變化和改造后的1-IACCE(早期雙耳聽覺互相關系數)
LFE4為125 Hz、250 Hz、500 Hz、1 kHz四個倍頻帶0 ms~80 ms的LF平均值,(1-IACCE3)為500 Hz、1 kHz、2 kHz三個倍頻帶的0 ms~80 ms(1-IACCE)平均值,是評價空間感的兩個重要聲學參量。改造后LFE4的值為0.14,比改造前下降了0.1(見圖8),下降幅度較大(估計測量方面也有一定的誤差),相當于音樂廳的聲學等級從A+、A級(0.17~0.23)下降到B+級(0 . 1 1~0 . 2 0)。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原來臺口側墻為實心墻體表面刷黑色涂料,屬于硬的反射面,基本不吸聲。而改造后,由于功能需要在臺口側墻的中下部(最主要的聲學反射面)增設了L E D顯示屏和左右聲道的揚聲器開口(見圖9、圖1 0)。由于L E D顯示屏的模板比較薄,在全頻帶都有一定的吸聲效果。而聲能經過揚聲器的開口也基本上被全部吸收掉。改造后的(1 -I A C CE3)為0 . 5 2(見圖1 1),也相當于B +級(0 . 4 6~0 . 6 1)。
圖8 改造前后LF的變化
圖9 改造前的臺口側墻
圖10 改造后的臺口側墻
圖11 改造后的1-IACCE
圖12 改造前、后G(聲場力度)的變化
圖13 臺口側墻正確的音響布置圖
圖14 臺口側墻不正確的音響布置圖
4.4 G(聲場力度)的變化
衡量聲場力度參量主要為G125和Gmid,改造前的G125和Gmid分別為4.55和3.85,改造后的G125和Gmid分別為4.74和3.93。相比較而言略有提升,但高頻部分卻有一定下降,總的來說,變化不大(見圖12)。交響樂廳G125和Gmid的優(yōu)選值分別為3~6,1.5~5.5,改造前后的G(聲場力度)都在優(yōu)選值范圍內。
總的來說,上海大劇院改造是比較成功的,尤其是音樂反聲罩的改造,既減輕了重量、減少了安裝時間,從而避免了對舞臺地板的損害,同時又保證了較好的聲學效果。在此,筆者有兩點建議供其他劇場改造時進行參考。
(1)在劇院中安裝吸聲簾幕進行混響可調,一般僅可調節(jié)0.2 s左右。實際上由于種種原因,如:裝修設計沒有預留足夠的收納簾幕空間,簾幕無法完全收起;自動收藏的機械系統(tǒng)質量不合格,往往無法正常運轉,或運轉幾次就壞了;實際演出時基本不使用可調簾幕,時間久了也就壞掉了。通常,一般人對0.3 s以內的混響時間感覺不明顯,而吸聲簾幕僅可調節(jié)0.2 s左右,因此,建議其他劇院可以不做吸聲簾幕。
(2)臺口側墻是重要的聲反射面,要合理布置揚聲器或LED屏的位置,否則會減少前中區(qū)的側向反射聲。相對合理的方法是,將布置揚聲器的臺口側墻設計成兩個面,正對觀眾的一面布置揚聲器或LED屏,正對伸出舞臺(或樂池)的一面用作反射面(不再開口)(見圖13、圖14)。
2014年5月8日,上海大劇院大修改造工程舉行了竣工驗收儀式。2014年5月20日,第四次亞信峰會文藝演出在上海大劇院上演,40多個國家元首共同見證了上海大劇院改造后的良好音質。
(編輯 薛云霞)
Analysis of the Sound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Re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Grand Theatre
YANG Zhi-gang, WEN Li-sen, LI Jia-ju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nghai 200070,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f Shanghai Grand Theatre, and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he quality of the Shanghai Grand Theatre before and after the reconstruction.
acoustic reconstruction; acoustic quality effect; reverberation time RT; lateral reflection coefficient LF; sound field strength G
10.3969/j.issn.1674-8239.2015.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