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弓
為孩子取什么名、字,自然寄托著長輩的期望。
東漢馬援子幼而岐嶷,外若訥而內(nèi)沈敏,援甚奇之,以為將相器,故以客卿名之。
東漢虞詡,祖父經(jīng)為郡縣獄吏,嘗曰子孫何必不為九卿邪?故字詡曰升卿。
魏文德皇后,氣如蘭桂,素有謀略。其父郭永嘗曰:“吾女乃女中之王也?!惫市∽譃椤芭酢?。
同上述望子女做官顯貴不同,三國魏王昶為子侄取名字,突出謙遜:兄子默,字處靜;沈,字處道;其子渾,字玄沖;深,字道沖。并教誨子侄: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沖、虛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王猛,前秦將相。其孫生于五月五日,為俗忌“惡日”,王猛謂昔孟嘗君惡日生而相齊,是兒亦將興吾門矣,故名之為鎮(zhèn)惡。
宋武帝生之夜,神光照室,其夕甘露降于墓樹。生有奇異,父為其取名奇奴。母歿,寄養(yǎng)于舅家,改名寄奴。
隋開皇十八年李淵次子生。有善相者謂“此兒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貌,必能濟世安民”云云,李淵取“濟世安民”意,以“世民”名之。
宋代周起生而豐下(下頷豐滿,面呈方形),父異之曰:此兒必起吾門,因名起。
宋劉溫叟,性重厚方正,七歲能屬文。父劉岳退居洛中,曰:“吾兒風骨秀異,所未知者壽耳。今世難未息,得與老夫皆為溫洛之叟,足矣?!逼谂蝺鹤臃陙y世而長壽,故名溫叟。
宋耆儒林仲平,二子希旦、卲顏已成家立業(yè)。仲平?jīng)],有二幼子尚未名,既長,兩兄乃析其名,示不忘父訓,曰希、曰旦、曰卲、曰顏,堪稱取名佳話。
自己改名取字,則寄托著個人的抱負志趣。
司馬相如乳名犬子,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
東漢張霸字伯饒。年幼而知孝讓,鄉(xiāng)人號為“張曾子”。七歲通《春秋》,復欲進余經(jīng),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對曰:“我饒為之!”故字伯饒。
傅燮,東漢名士,本字幼起,因仰慕古人南容“三復白圭”,遂改字南容。
鄧艾,出身寒微,取“文為世范行為士則”意,遂自名范,字士則。后宗族有與同者,故改名艾,字士載。
晉朝韓延之,為表示不臣于劉裕,以裕父名翹,字顯宗,于是己字顯宗,名子為翹。
勵志成語“鐵硯磨穿”和后晉名臣桑維翰的姓氏遭遇有關(guān)。桑維翰初舉進士,主司惡其姓,以為桑、喪同音。有人勸其不必舉進士,可以從它途求仕。維翰慨然,乃著賦以見志,又鑄鐵硯以示人曰:“硯弊則改而佗仕?!弊湟赃M士及第。
宋代柳開,字仲涂。慕韓愈、柳宗元為文,因名肩愈,字紹元;既而改名字,以為能開圣道之涂也。
明末直隸雄縣人馬之馴,字君習。有志行,“慕魯仲連之義改名魯”。入清為遺民,節(jié)操最堅確。
清王錫振,進士及第,因敬佩包拯,故改名王拯。
寄望之外,取名多寓紀念,或兆夢,或寓瑞,或生地,或記事……
晉成公生時,其母夢神規(guī)其臀以墨,故名黑臀。
漢武帝未生,景帝夢一赤彘從云中下入宮,占者以為吉祥,因名彘。以讀書圣徹過人,景帝令改名徹。
宋范祖禹生時,母夢見漢將軍鄧禹,遂以為名。
元張孔孫,字夢符。父之純夜夢謁孔子廟得賜嘉果,及子生,因丐名于衍圣公,遂名孔孫。
石崇生于青州,故小字齊奴。
司馬光父守光州而子生,遂名光。
王旦,因其生于凌晨,故取名旦,字子明。
孔丘子生,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榮君之貺,故名曰鯉,字伯魚。
漢濟陽令劉欽小兒子出生,赤光照室。是歲縣界有嘉禾生,一莖九穗,劉欽乃為子取名秀。他就是東漢開國皇帝。
《后漢書》著者范曄,母如廁所生,額被磚傷,故以磚為小字。
王安石生時,有獾入其室,故小字獾郎。
李釜,字元量,宋元符三年狀元。母晨起廚房釜鳴可畏,聲絕而后生子,其父遂以釜命名。
明代林瀚,年七十三初受參贊機務之命,生子,取名庭機,以紀念此次升遷。
三國吳顧雍字元嘆,曾求學于蔡邕,伯喈非常器重這個學生,贊嘆其學必有成,愿“以吾名與卿”,故雍與伯喈同名;字元嘆,則是紀念恩師之嘆。
后漢賈彪,為新息縣令。小民因困貧,多不養(yǎng)子,彪嚴加制止,以為“母子相殘,逆天違道”。之后,民生男名為“賈子”,生女名為“賈女”,以紀念賈彪活命之恩。
明代袁葵知洪洞縣,饑年收養(yǎng)數(shù)百棄兒。災荒后讓百姓各自把孩子領(lǐng)回。袁葵離任時,百姓抱著曾被縣令養(yǎng)育的孩子,懇求袁葵答應這些孩子姓袁,請他一一為之賜名。
驢肩每帶藥囊行,村巷欣欣夾道迎。
共說向來曾活我,生兒皆以陸為名。
陸游《山村經(jīng)行因施藥》詩記述他到農(nóng)村向窮苦百姓送藥治病,村民為紀念陸游的活命之恩,多用“陸”字給孩子命名。
茶圣”的陸羽,為棄兒,幸被僧收養(yǎng)。其姓名來源,據(jù)《新唐書》載:以《易》占得“漸”卦,卦辭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于是按卦詞由智積禪師定姓“陸”,取名“羽”,字“鴻漸”。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任何情況下都不隱瞞自己真實姓名,表示為人光明磊落,勇于擔當。先說三則拒改姓、名故事:
山上青松陌上塵,云泥豈合得相親?
世路盡嫌良馬瘦,惟君不棄臥龍貧。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諾從來許殺身。
莫道書生無感激,寸心還是報恩人。
唐京兆尹想把女兒嫁給詩人戎昱,嫌其姓氏不好,讓改姓,戎乃寫此詩作答。寧可不去夤緣合親,也不改姓。
靖康間偽楚僣號,名同皇帝張邦昌的紛紛改名。或勸歐陽昌邦改名,曰:“吾惟知避國諱而已,他何暇計!”遂辭去。
倪嵩,嘉靖八年進士,任監(jiān)察官,以直言開罪權(quán)奸嚴嵩,有人建議倪嵩改名,倪嵩曰:命名自父,何可易?后廷推吏部尚書,嚴嵩厲聲曰:廟堂可使有兩嵩耶?倪嵩即日請求退職。
改名姓的比拒改的要多。其中有主動與被動之分。
改姓名:
漢代梁鴻過京師,作抨擊時弊的《五噫之歌》。官家很生氣,后果很嚴重。梁鴻乃改復姓運期,名耀、字侯光,避難異鄉(xiāng)。
楊慶是隋皇族,襲王爵。隋末大亂,楊慶投降瓦崗軍,并改姓郭,以示與隋王朝恩斷義絕。及李密敗,楊慶又歸順洛陽楊侗,復姓楊氏。王世充稱帝,楊慶帶頭勸進,“復為郭氏”。王世充敗,楊慶降唐,“復姓楊氏”。楊慶為了活命,四改姓氏,真是拿了姓氏賭明天!
唐德宗派團出使吐蕃,御史茍曾為隨員。后知悉吐蕃諱狗,以茍(諧音‘狗’)姓出使,不利求好,德宗即下令“茍”字“口”中加一筆成“荀”。于是茍曾就姓荀了。
朱友謙,初名簡,附梁,梁太祖錄以為子,更名友謙,為節(jié)度使。后附晉,唐莊宗賜友謙姓名曰李繼麟。
耶律倍,遼皇太子,棄國投奔后唐。后唐皇帝李嗣源為其賜皇姓李,名贊華。
范用吉,本姓孛朮魯(女真族),名久住。初歸宋,謁制置使趙范,為討其歡心,故更姓名范用吉。趙始怒其觸諱斥之,良久方悟其名用心,遂擢置左右,易其姓曰花,予以重用。
元朝有“廉孟子”之稱的廉希憲,本畏兀兒族,出生之日,適其父布魯海牙廉訪使命下,父喜曰:“是兒必大吾門,吾聞古者以官受氏,天將以廉氏吾宗乎!吾其從之?!迸e族以此皆姓廉氏。
復姓:
南朝劉宋后廢帝劉昱是李道兒所生,所以民間都稱呼劉昱為李氏子。劉昱后來也自稱李將軍或李統(tǒng),看似荒誕,實為復姓。
南唐烈祖李昪,初冒姓徐,名知誥,即位稱帝后,復姓李,更名昪。
范仲淹少孤,母帶他改嫁朱氏,乃更名朱說。中進士后,他要求重歸范氏家族,竟遭拒絕。范仲淹作出“只求復姓,別無他寄”的承諾,方恢復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改名:
程昱少時夢登泰山,兩手捧日,昱私異之以語荀彧。后荀彧把昱夢報告給曹操,昱本名立,曹操為其添一“日”,更名昱。
魏令狐浚,以處置校尉田豫違規(guī)案,惹得文帝曹丕大怒,反將令狐浚治罪。詔書有“令狐浚何其愚蠢”句,遂改名為愚。
謝石字石奴,以將軍假節(jié)征討大都督破苻堅。先是童謠云:誰謂爾堅石打碎。故桓豁匆匆給兒子名皆改添“石”字——石虔、石秀、石民、石生、石綏、石康,以應此謠?;富硗浟艘粋€常識:立功在戰(zhàn)場,不在改名。
南齊有人叫皇太子,這姓名讓齊武帝蕭賾大不快:“皇太子非可命名!”草民怎么能叫“皇太子”呢?于是移點于外,名曰“皇犬子”。
韓蠻子,出身微賤,容貌艷麗如美女。陳蒨以為孌童,嫌其名太俗,讓改名子高。并對韓說:我若為帝,便冊封你為皇后。及登大位,除右軍將軍,封文招縣子。
唐朝員余慶,拜王義方為師,義方常道:“五百歲一賢者生,子宜當之?!币蚋拿肭?。
李恪為唐太宗三子,因參與謀反被誅,子仁等并流放。李仁投武后所好,頻獻祥瑞,以求保身。武后贊為“吾家千里駒”,乃更名千里。時宗室賢者多株剪,唯千里得免。
宋太宗問樊若水名出何書?對曰:“唐尚書右丞倪若水亮直,臣竊慕之?!鄙闲υ唬骸翱筛拿拧!比羲D首奉詔,改名知古。倪若水實名“若冰”,樊若水學淺,妄引以對,人皆笑之。
劉幾為國學第一人,好為怪誕之語,歐陽修深惡之。會修主考,有一文論怪異,公斷定為劉幾所作,乃以大朱筆橫抹之,謂之“紅勒帛”,經(jīng)查驗,果為劉幾卷。劉幾落第,更名煇,又試。有文卷大得歐陽修稱賞,及唱名,乃知這位殿試第一劉煇,正是當年的劉幾。歐陽修吃驚之余,大度地贊許了劉煇文章,尷尬中仍不失人文情懷。
宋趙大亨,曾為趙伯駒、趙伯骕家仆,侍候趙氏兄弟作畫,常年濡染,遂亦能畫,以畫得名,人稱“趙大漢”。他自恥其俗便易名“大亨”。
南宋梁成大,附史彌遠,誣陷忠良。被太學生稱為“梁成犬”。
元末韓娥,四川閬中人,幼喪父亡母,由叔父韓立撫養(yǎng)。女扮男裝,改名韓關(guān)保,從軍十二年。
中書舍人蹇瑢,奏對稱旨,明太祖龍顏大悅,書“義”字頒賜,蹇瑢遂改名為義。
永樂皇帝揮師北征。韃靼王子也先土干率部來降,朱棣封其為忠勇王,賜名金忠。
李馬,殿試第一,明成祖改其名曰騏。唱名凡三無敢應者,上曰即李馬也。騏乃受詔,賜狀元及第。
金圣嘆,原名采,字若采。金氏為人狂放不羈,歲試作文怪誕而被黜革,后改稱金人瑞,科考中第一,但絕意仕進,以讀書著述為樂。
改字:
晉許邁,字叔玄,不慕仕進,志在遍游名山,乃改名玄,字遠游。
南唐汪臺符貽書譏誚宰相宋齊丘之名字:“聞足下齊大圣以為名,超亞圣以稱字。”齊丘大慚,改字子嵩。但這一名字糾紛卻給汪臺符惹來殺身之禍!
趙翼《廿二史札記》論列了惡其人而改其姓名為惡姓惡名之源流:王莽以單于囊知牙斯不順,命改為降奴單于,開其端。漢桓帝誅梁冀,惡梁姓,時鄧后猶冒梁姓,乃改后姓為薄,是改其姓。孫皓殺何定,以其惡似張布,乃改定名為布,是改其名。梁武帝弟子正德奔魏,尋又亡歸,帝改其姓為背氏;武陵王紀起兵被誅,元帝改其姓為饕餮氏。隋楊玄感反,伏誅,煬帝改其姓為梟氏。唐瑯琊王沖、越王貞謀反被殺,皆改姓虺氏。契丹首領(lǐng)李盡忠及孫萬榮反,武后改李盡忠為李盡滅,孫萬榮為孫萬斬。清世宗雍正罪其八弟允禩、九弟允禟,易名為阿其那、塞斯黑,滿語為豬、狗之意。
改名換姓成了皇帝對臣民實施獎懲的重要手段。
避諱之煩人,上篇有所論列。此目專舉例證。
為諱改名字:
毛穆之字憲祖,小字虎生,名犯晉哀帝皇后王穆之諱,故行字;后又以桓溫母名憲,乃更稱小字;小字虎生在《晉書》里因諱“虎”亦改作“武生”。
理學家周惇頤本名惇實,與宋英宗的舊名相同,遂改名惇頤。到南宋,其名犯宋光宗趙惇諱,又將他改名敦頤,時距其死已百余年。
方岳,因上司父名方,乃改姓為萬;既而又遇新上司姓丘名岳,于是復改名為方山。
出言怕犯諱:
蕭衍,小名“練兒”,梁武帝的子孫把“練”叫做“絹”。
北齊熊安生,將通名見徐之才、和士開。以之才諱雄,士開諱安,乃自稱“觸生”,群公哂之。
宰相晏殊父名固,固始籍某官謁晏殊,問其鄉(xiāng)里,其人想著諱“固”,一緊張卻答“本貫固縣”。惹得宰相怒叱曰:豈有人而諱始字乎?
門下侍郎薛昂媚蔡京,戒家人避其名。與賓客會飲,有犯京字者必罰,平日家人誤犯,必加叱詈,自犯則自批其頰。
直礙仕途運:
五代石昂為臨淄令,以避上司監(jiān)軍楊彥朗家諱,被更其姓曰“右”。石昂抗爭無效,乃憤然辭官。
劉攽、王介同為開封府試官,舉人有用畜字者,介謂音犯主上(神宗)嫌名,攽謂禮部先未嘗定此名為諱,不可用以黜落。因紛爭不已,劉攽竟被劾免職。
讀書致搞笑:
“臨文不諱”的古訓,可解讀書犯諱之難。然錢良臣自諱其名,其幼子讀孟子“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遂改云“今之所謂爹爹,古之所謂民賊也”。避諱之可笑,于此可見一斑。
作文添麻煩:
王羲之父諱正,書正月為初月或一月;李翱祖父名楚今,為文以今為茲;杜甫父名閑,杜詩無“閑”字;蘇子瞻祖名序,以序為敘或引;歐陽修父名觀,逢觀則代之以“宮”。
官銜遭亂改:
唐末楊行密稱王,父名怤,與夫同音,乃改文散諸大夫為大卿,御史大夫為御史大卿;還有諸如“金紫光祿大”、“兼御史大”及“銀青光祿大”的頭銜,徑直去“夫”字尤為可怪!
秀諱無義理:
桓玄聞家諱而哭;劉溫叟父名樂,終身不聽絲竹,不游岱嵩;宋徐積,以父名石,終身不用石器,行遇有石輒躍以過,偶誤踐必嗚咽流涕。如此避諱不近情理,類若作秀。而徐申自諱其名招致受辱,讀之殊覺解頤。徐知常州,一邑宰白事言已三狀申府未施行。徐怒責之曰:“君為縣宰,豈不知長吏名,乃作意相侮?”宰亦好犯上者,即大聲曰:“今此事申府不報,便當申監(jiān)司,否則申戶部,申臺申省,申來申去,直待身死即休!”語罷長揖而退。徐雖怒然無以罪之。
也有對諱持開明態(tài)度的。北宋名臣杜衍認為:父母之名,所諱在我而已,他人何預焉。下屬詢問“家諱”,杜說:下官無所諱,惟諱取枉法贓!廉潔宣言,擲地有聲。韓世忠連自己的名也不讓家人避諱:吾名世忠,汝曹毋諱忠字,諱而不言是忘忠也。
四、姓名:問答與戲謔
東晉孫潛、孫放,小哥倆拜訪名士庾亮。庾亮問孫潛:“何字?”答:“字齊由?!薄坝锡R邪?”“齊許由?!保▎枺O放何字?曰:“字齊莊。”“欲何齊?”“齊莊周?!薄昂尾荒街倌岫角f周?”“圣人生知,故難企慕?!薄ト松?,所以我很難企及。庾公對齊莊的回答非常喜歡。
梁武帝貴嬪丁令光又生一子,帝為岳丈丁道遷報喜:“賢女復育一男?!贝鹪唬骸澳镭i狗子。”這位國丈回答粗俗,讓人嗤笑,但卻無意間道出一個嚴酷的事實:皇帝所生,未必是龍種,興許還是“豬狗”呢!
《太平廣記》:“后魏高祖名子曰恂、愉、悅、懌。崔光名子勵、勖、勉。高祖謂光曰:‘我兒名傍皆有心,卿兒名傍皆有力?!鹪唬骸^君子勞心,小人勞力?!洗筻祼?。”崔光回答可謂最佳,馬屁拍得雅,孝文帝大為嘆服喜悅。
景祐中審案件,案卷有何次公名,仁宗問此人名次公何意,主判官不能對。隨行的審刑院詳議官龐籍答道:“臣曾讀前漢書,黃霸字次公,寓意霸道在王道之后。此人一定是仰慕黃霸為人,故以其字為名。所答得到皇上首肯,從而改變了龐籍的仕途:由外放改調(diào)京官,繼而入相。
《世說新語》記載諸葛令、王丞相爭姓氏先后趣聞,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令曰:“譬言驢馬,不言馬驢,驢寧勝馬邪?”
或見歐陽修家有孩童小名僧哥,戲曰:“公不重佛,安得此名?”公笑曰:“人家小兒要易長育,往往以賤名為小名,如狗羊犬馬之類是也?!甭務吣环浣輰?。
宋孝宗問王過:“李融字若川謂何?”答曰:“天地之氣融而為川,結(jié)而為山,李融之字若川,如元結(jié)之字次山也?!鄙洗笙玻煸t改官密院編修。
黃石齋被拘禁中,洪承疇往視之,先生閉目不視。洪既出,先生舉筆疾書一聯(lián):
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
洪恩浩蕩,不得報國反成仇。
巧妙嵌入史可法、洪承疇(成仇)名,褒貶分明,對比強烈。
以姓名相互調(diào)侃,相戲成對,也算雅謔。北周盧思道謂封孝騫曰:“卿既姓封,是封豕之后?!彬q曰:“卿既姓盧,是盧令之裔?!北R、封互拿對方姓氏取笑——封豕是大豬;盧是黑犬。
后周國子主簿郭忠恕戲詠國子博士聶崇義之姓云:“近貴全為聵,攀龍即似聾。雖然三個耳,其奈不成聰?!背缌x立即回敬:“勿笑有三耳,全勝蓄二心。”
北宋甄徹,大觀新科進士,蒙徽宗召見,時同知樞密院的林擄“唱名”,讀“甄”為“堅”,徽宗當即指出應讀“真”。林攄則因“不識字”而被降職。
王龍澤,宋朝最后一個狀元。同榜榜眼路萬里,探花胡幼黃。時國勢日危,京城民謠曰:“龍在澤,飛不得;萬里路,行不得;幼而黃,醫(yī)不得?!彼伟娑巫忧捎每瓶记叭彰莱鰰r局艱危。
康熙間,進士出身的縣令王綡,居然鬧出了讀錯自家名諱的笑話(應讀梁音,他一直以偏旁讀如京),且是當著吏部官員出丑,的確把人丟大了。
讀錯人姓屬學淺少知,而寫錯,則算失禮。然古人亦可由此諧謔一把,反成佳話。清代詩人黃霽青,因同榜某官投書誤“黃”為“王”而答詩云:
江夏瑯琊未結(jié)盟,廿頭三畫最分明。
他家自接周吳鄭,敝姓曾連顧孟平。
須向九秋尋菊有,莫從五月問瓜生。
右軍若把涪翁換,辜負籠鵝道士情。
首聯(lián)說郡望不同,字形有別;頷聯(lián)用《百家姓》句;頸聯(lián)引“黃花”(九秋之菊)、“王瓜”(四月之瓜)典;尾聯(lián)說黃庭堅(涪翁)不能代王羲之(右軍)。句句用典,幽默風趣。
清代董誥,累官至東閣大學士、太子太傅,位極人臣,畫像兩繪于紫光閣,勛名之盛,一時罕有倫比。董誥歸鄉(xiāng),族人多呼其名,引得仆從不滿。董誥曰:“吾在族,齒最卑,其呼名宜也?!备吖贅仿牥傩罩焙羝涿?,堪稱美談。
隋李敏一名洪兒,隋煬帝疑“洪”字應了圖讖(方士說“李氏當為天子”,楊堅曾夢洪水淹沒都城),就當面告訴李敏,希望他能自殺。敏由是大懼,竟被誅。
唐初,民間傳言“女主武王取代李氏據(jù)有天下”,觸動唐太宗那根最敏感的神經(jīng),便拿左武衛(wèi)將軍、武連縣公、武安人李君羨小名五娘的(官銜封爵籍貫都有一個“武”字小名亦諧音,正應了讖言)開刀,貶謫處斬,籍沒全家,進而擬將“疑似者盡殺之”,雖未實施,其發(fā)狠維穩(wěn)之態(tài)可見。
宋太宗征北漢,駐澶淵,有人自言獻封事,官家一看是臨河主簿宋捷,以為佳兆,大喜,當即擢升為將作監(jiān)。
宋寶祐四年(1256)文天祥殿試列第七名,理宗親臨閱卷,提為第一,并高興地說:“天祥,天祥,天降吉祥,這是宋朝有瑞氣的預兆?!薄八稳稹彼鞛樘煜樽?。
明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狀元據(jù)說原取花綸,但在唱名前夜,太祖夢見殿前一巨釘,綴白絲數(shù)縷,悠揚日下。丁顯因其姓名正與太祖之夢相符(丁,諧音釘;顯,繁體為顯,正是日下雙絲),遂擢為狀元。
明孝宗御覽,見朱希周,謂此人既同國姓,又名希周,預兆我朝也像周朝一樣有八百年天下。于是就點為狀元。
乾隆皇帝審閱殿試前列考生試卷,發(fā)現(xiàn)一舉子叫胡長齡,胡卷本在進呈十本之末,時高宗春秋高,睹胡名,以為吉兆,遂置第一。
江蘇王國均,同治戊辰進士,殿試已列入前十本卷,進呈乙覽。及臚唱,慈禧太后以王國均與“亡國君”諧音,不懌,乃抑置三甲。
光緒間,其科云貴試差,所簡四人,慈禧特圈出李哲明、劉彭年、張星吉、于齊慶,合成“明年吉慶”四字。
無賴于慶,窮極無聊,求教耆儒。老儒叫他改姓丁,名宜祿,建議他投靠副宰相丁謂門下。丁謂聽說來人叫“丁宜祿”,果然大喜,安排當差。丁謂旋升宰相,于慶也撈得盆滿缽滿。老儒不過是掌握了丁謂“尚禨祥”的嗜好,而“宰相蒼頭字宜祿”正好迎合了丁謂急謀相位的心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