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技術(shù)的使用,不僅改變了我們在公共場合對周遭事物的注意力,還改變了我們對他人的責任感。
——《智能手機讓我們淪為看客》一文稱,很多新型電子產(chǎn)品已使我們感受不到眼前不言自明的義務(wù)。
●他們因為沒有享受過權(quán)利,所以,如果有人說什么什么不必被定罪,他們就會認為是那人在支持什么。
——學者李銀河感慨中國人太可憐。
●我有一次下基層,人家說今天十五阿哥接待你,后天十二格格接待你。
——中紀委原副書記劉錫榮批官滿為患,男官叫阿哥,女官叫格格。
●企業(yè)為什么要用稅費養(yǎng)活一大批以讀報為工作內(nèi)容、吃公家飯的人?
——經(jīng)濟學家葉檀論養(yǎng)老金并軌。
●我的西裝沒有一萬元以下的。你是女的,皮鞋都沒有我的尖,皮鞋要經(jīng)常保養(yǎng)。
——重慶沙坪坎區(qū)征地辦公室干部丁萌被提審時,給女檢察官“上了一課”。
●大師的分量在于學養(yǎng)、品質(zhì)、風范、操守;不是馬齒徒增和出鏡率高。就像這些國醫(yī)大師,只是安靜地治病,做研究,直到古稀。
——29位名醫(yī)名家被授予“國醫(yī)大師”榮譽稱號,《南方日報》評論說。
●如果空氣污染指數(shù)超過200,我就帶頭坐公交車上班。
——廣州市長陳建華向人大代表承諾。
●我比剛進城的農(nóng)民還懵懂,訂票取票換登機牌,不問就不知道,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廉潔風起,讓河北一縣委書記很感慨。
●政府辦公場所用不完,租給老板搞開發(fā),青少年活動場地卻嚴重匱乏。
——阜陽市園林局下面一處辦公場所曾是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后來竟出租給一家洗腳城。
●我覺得中國比較缺知識技能復合型人才,德國很多技術(shù)工人都是高學歷。
——青海男生退學北大讀技校的深度認知。
●我們連車間都裝WiFi了,管得也不那么嚴了,只要他們愿意進廠工作。
——廣東虎門一些企業(yè)為緩解用工荒,除提高薪酬,更以改善環(huán)境來吸引打工族。
●我寧愿從沒中過1000萬。
——陳錦亮中獎后,不斷有人朝他借錢,“農(nóng)村就這樣,大家可以一起沒錢,但你不能太有錢。”身在看守所的陳錦亮說。這時他已因涉嫌信用卡詐騙罪被拘。
●一只手拿藥瓶,一只手抓酒瓶,真的一點都不夸張。
——南京一副局長稱,現(xiàn)在偶爾還得到偏僻會館應酬。
●我一直以為零元搶購這種事,只會出現(xiàn)在淘寶里。
——山西平陸縣百億礦權(quán)被強制零元轉(zhuǎn)讓,民眾不解。
●現(xiàn)在感覺和孩子最遠的距離不是分隔兩地,而是我沖她說話,她一直在玩手機。
——鄭州媽媽任女士感嘆。
●當下有三大流行?。和涎影Y、強迫癥、選擇困難癥。
——直接原因是懶、賤、窮。
●我們雙倍補貼你路費。
——武漢一對父母“利誘”女兒休年假回家。
●聽第一遍:啥破歌?第二遍:怎么火起來的?第三遍:感覺一般般!第四遍: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
——某些神曲的洗腦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