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利
伴您做一個幸福的女人,這是我們《婦女》雜志編輯部給讀者的一個承諾。
嶄新的2015年,像你我心中神秘的戀人,迎著紛紛揚揚的雪花,雖羞羞答答、卻義無反顧地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面前。在這辭舊迎新之際,人們難免要盤點過去一年的暖陽風(fēng)雨,展開新一年的理想畫卷。過去的一年,成敗得失俱往矣,關(guān)鍵是當下和明天我們怎樣生活,怎樣做女人,怎樣收獲自己的一份幸福。
女人要自尊、女人要自愛、女人要自強。當然,女人也要美麗、女人還要健康、女人更要幸福。
媽媽對女兒的愛,一言以蔽之,女兒本要富養(yǎng)。
組織對大家的愛,希望加重托,自尊自愛自強。
我們對讀者的愛,貼心而真誠,做到四個一點。
這四個一點就是:生活上多吃一點苦,交往上多吃一點“虧”,工作上多出一點力,閑暇時多讀一點書。
何為多吃一點苦?古人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生活中吃點苦并不是壞事,人的一生中,苦難的經(jīng)歷往往是財富。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生活中多一些磨難,多一些坎坷,總能為你今后的人生提供些經(jīng)驗,積蓄些動力。
華人首富李嘉誠教育孩子從小要勤儉節(jié)約,學(xué)會在艱苦的條件下生活。李嘉誠言傳身教,日常生活十分平淡,克勤克儉、不求奢華。他戴的是廉價的日本手表,穿的是十年前的西裝,居住的是三十幾年前的房子。當兩個兒子——李澤鉅、李澤楷在美國留學(xué)時,他甚至鼓勵孩子勤工儉學(xué),自己賺取零花錢。
巨富生活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平民百姓乎?
何為多吃一點“虧”?一個人行走于人世間,難免與人交往,交往中必有利益的得失。所謂得失,即索取與付出。記得老人常說,與人往來,盡量要手心朝下,忌諱總是手心朝上。手心朝下,即意味著給予;而手心朝上則寓意索取。傳說上帝手中有兩張字條,每張字條上都有兩個字,兩個字代表不同的命運。上帝要把這兩張字條給前來討命運的兩個人。第一個人先知道了兩張字條上的內(nèi)容分別是“獲得”和“付出”。他不假思索地選擇了“獲得”,第二個人無奈只好要了“付出”。后來,第一個人天天知道自己總能獲得,無所事事,所以成了乞丐。而第二個人知道自己需要付出,總是想法去勞動創(chuàng)造,結(jié)果變成富人。
請記住,得失是可以轉(zhuǎn)換的。
那么,何為多出一點力?這一點無需多解釋,工作中,一個拈輕怕重、斤斤計較的人,既難獲得成績,更不能成大器。無論什么工作,檢驗的不僅是一個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檢驗一個人的態(tài)度。成功是對那些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工作的人的獎賞。
為什么要多讀一點書?人生苦短,經(jīng)歷有限,一個人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了解更多、體驗更多、獲得更多,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讀書。
1943年2月18日,中國一位成功的女士在美國國會發(fā)表了二十分鐘的演說,轟動美國朝野,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國會演講之一。她就是中國上個世紀杰出的女性——宋美齡。1912年,宋美齡到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學(xué)院留學(xué),主修英國文學(xué),兼修哲學(xué)。她還利用自己幾乎所有的休息時間,如饑似渴地選修了法語、音樂、天文學(xué)、歷史學(xué)、植物學(xué)、英文寫作、圣經(jīng)史和辯論術(shù),且門門成績優(yōu)異,成為當時中國留美學(xué)生中刻苦學(xué)習(xí)的典范。
宋美齡的杰出當然有多種因素,不可否認的是勤讀書幫了她大忙,腹有詩書氣自華。
幸福是一種能力、幸福是一種感受、幸福是一種態(tài)度。在新的一年里,《婦女》雜志愿做您的摯友,風(fēng)雨無阻,每天陪伴您去追求、體驗、享受生活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