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新敏,李岳玲,,王建明,郭亞飛,楊 元
(1.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北京 100082;2.北京服裝學院,北京 100029;3.優(yōu)纖科技(丹東)有限公司,遼寧丹東 118000)
錦綸是現(xiàn)代工業(yè)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具有強力高、耐磨性好、懸垂性好、透氣吸濕等優(yōu)點,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纖維[1]。目前應用最普遍的是錦綸6和錦綸66,但是它們的原材料主要依賴于石油化工產(chǎn)品。就目前經(jīng)濟和環(huán)境方面來看,用生物質(zhì)資源來代替化工原料是大家主要關(guān)心的一個問題[2],而生物基錦綸56其單體由生物法制備[3-5],與錦綸6和錦綸66相比,在原料來源上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通過前期測試得知,錦綸56熱穩(wěn)定性較好。
錦綸通常采用酸性染料進行染色[6],也可采用中性(1∶2型金屬絡(luò)合染料)、分散和活性染料進行染色。本文主要通過酸性藍NHFS對錦綸56、錦綸6、錦綸663種纖維的染色動力學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從而為制定錦綸56合理的染色工藝奠定基礎(chǔ)。
長絲:166 dtex/72 f PA56長絲(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233 dtex PA6長絲(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110 dtex/34 f PA66長絲(遼寧銀珠化紡集團有限公司)。染料:酸性藍NHFS。
儀器:XH-KG55B染色機電腦(佛山市航星自動化設(shè)備有限公司);JA2003精密電子天平(精確至0.0001);721分光光度計(上海第三分析儀器廠);烘箱;FE20 pH值計(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
1.2.1 纖維半徑的測定
錦綸纖維的橫截面基本是圓形,平均半徑r可由下式[7]求得:
式中:T為纖維分特數(shù);ρ為纖維平均密度;r為半徑。
1.2.2 上染百分率的測定方法
用721型分光光度計分別測定染前染液的吸光度A0、不同時間下染色殘液的吸光度Ai,則各個時間的染料上染百分率Ct可由下式[8]計算:
式中:Ct為上染百分率;A0為染前染液的吸光度;Ai為染色殘液的吸光度。
1.2.3 擴散系數(shù)計算
根據(jù)維克塔夫雙曲線吸收方程
式中:K為常數(shù);t為時間;C∞為平衡上染百分率;Ct為時間為t時的上染百分率。
上式經(jīng)一系列變形可得一直線:
1/Ct對1/t作圖可得到一條直線,此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即為1/C∞,進而求得C∞。
由 Ct/C∞值,查表[9]可得 Dit/r2(r為纖維的平均半徑)之值,進而求出Di,即t時間染料的擴散系數(shù)。將某溫度下不同時間的Di值作平均值,得該溫度下的平均擴散系數(shù)D。
1.2.4 染色速率常數(shù)和半染時間
由初始吸光度A0、t時間的吸光度At和染后殘液吸光度Af,通過下式[10]可計算染色速率常數(shù)k:
式中:At為t時間的吸光度;Af為染后殘液吸光度;A0為染前染液吸光度,k為染色速率常數(shù);t為時間。
根據(jù)染色速率常數(shù)可計算出半染時間:
式中:t1/2為半染時間;k為染色速率常數(shù)。
2.1.1 上染速率曲線的繪制
配制5.0 g/L的酸性藍NHFS標準溶液,按照表1所示參數(shù)配制一系列相同濃度的染浴,調(diào)節(jié)染浴的pH值為3.64,然后于恒溫(80、90℃、100℃)條件下放入錦綸纖維(PA6、PA66、PA56),開始計時染色。根據(jù)表中的時間依次取出纖維。最后分別測染色前后染液的吸光度,計算上染百分率,做出3種纖維在不同情況下的上染速率曲線,如圖1所示。
表1 錦綸長絲的動力學實驗Tab.1 Kinetic experiments of acid blue NHFS
圖1中上染速率曲線提供了在一定染色條件下染料吸附速率的完整描述。曲線的斜率反映了染料在纖維上的上染速率。從圖中可看出,在上染初期(10 min內(nèi))纖維上染料濃度隨時間的增長變化較快,隨著時間的繼續(xù)增長,上染濃度變化越來越慢,最后纖維上的染料濃度不再隨染液濃度而增加,即達到了染色平衡。
圖1 不同溫度下酸性藍NHFS在3種纖維的上染速率曲線Fig.1 Dyeing rate curves of acid blue NHFS on three fibers
從圖1還可看出:80℃染色時,生物基錦綸56需要20 min達到平衡,錦綸6和錦綸66需90 min才能達到平衡;90℃染色時,錦綸56需10 min達到平衡,錦綸6和錦綸66需60 min才能達到平衡;100℃染色時,錦綸56需5 min達到平衡,而錦綸6和錦綸66需50 min才能達到平衡。在相同的染色溫度下,染色時間相同時,錦綸56的上染百分率明顯的高于錦綸6和錦綸66。其主要原因為:錦綸56的結(jié)晶度低于錦綸6和錦綸66,而染色時染料主要進入纖維的無定形區(qū);錦綸56的直徑最小,即比表面積最小,使其更易上染;錦綸56的分子質(zhì)量較小,相同質(zhì)量的錦綸56和錦綸6、錦綸66,錦綸56所含的氨基數(shù)量最多更易上染。
2.1.2 擴散系數(shù)
計算擴散系數(shù)首先需要知道纖維的規(guī)格及物理指標,之后根據(jù)Ct/C∞與Dit/a2的對應關(guān)系表,計算出某一時刻t所對應的擴散系數(shù)D。錦綸長絲的半徑可通過計算得到(見表2),也可通過SEM觀察得到(見圖2)。
表2 錦綸長絲的半徑Tab.2 Radius of polyamide filaments
從圖2可以看出:生物基錦綸56的半徑為0.80×10-5m,錦綸6的半徑為1.35×10-5m,錦綸66的半徑為0.95×10-5m,與表2計算得到的數(shù)據(jù)一致。
3種錦綸纖維在不同實驗溫度下的平均擴散系數(shù)如圖3所示。從圖可看出,在相同的染色溫度下,錦綸56的擴散系數(shù)明顯高于錦綸6和錦綸66,其原因見2.1.1。
2.1.3 染色速率常數(shù)和半染時間
表3示出3種錦綸纖維在不同染色溫度下的染色速率曲線和半染時間。
圖2 3種纖維的SEM照片(×1500)Fig.2 SEM image of three fibers(×1500).(a)Cross section of polyamide 56;(b)Cross section of polyamide 6;(c)Cross section of polyamide 66
圖3 3種纖維的平均擴散系數(shù)Fig.3 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three fibers
表3 錦綸的染色速率常數(shù)和半染時間數(shù)據(jù)Tab.3 Data of dyeing rate constants and half dyeing time of polyamide
比較表3中的數(shù)據(jù)可看出:3種錦綸纖維的染色速率常數(shù)隨染色溫度的升高逐漸增大,半染時間隨溫度的升高逐漸減小;在相同的染色溫度下錦綸56的染色速率常數(shù)明顯高于錦綸6和錦綸66,且錦綸56的半染時間明顯小于錦綸6和錦綸66,其原因見2.1.1。
表4示出3種錦綸纖維在不同的染色溫度下,在各自對應的半染時間下染色后的K/S值。
表4 錦綸纖維的K/S值Tab.4 K/S values of polyamide fibers
從表4可看出:3種錦綸纖維在相同的染色溫度下,于各自的半染時間染色后,錦綸56染色后的K/S值明顯高于錦綸6、錦綸66;溫度升高對錦綸56 K/S值的影響較小;從不同染色溫度下錦綸66染色后的K/S值可看出,溫度升高,K/S值明顯的增大,說明溫度對其影響較大。
1)在相同的染色溫度下,染色時間相同時,錦綸56的上染百分率明顯的高于錦綸6和錦綸66。
2)在相同的染色溫度下,錦綸56的擴散系數(shù)明顯高于錦綸6和錦綸66。
3)在相同的染色溫度下,生物基錦綸56的染色速率常數(shù)均高于錦綸6和錦綸66,且半染時間最短。
4)在相同染色溫度下,于各自所對應的半染時間進行染色后,錦綸56的K/S值明顯高于錦綸6、錦綸66;溫度升高對錦綸56 K/S值的影響較小;從不同染色溫度下錦綸66染色后的K/S值可看出,溫度升高,K/S值明顯的增大,說明溫度對其影響較大。
[1] 李志群,王銘芳,陳國平.錦綸66的活性染料染色工藝[J].針織工業(yè),2007(8):51-53.LI Zhiqun,WANG Mingfang,CHEN Guoping.Dyeing of PA66 by reactive dyes[J].Knitting Industries,2007(8):51-53.
[2] ELODIE Hablot, BERTRAND Donnio, MICHEL Bouquey,et al.Dimer acid-based thermoplastic biopolyamides:Reaction kinetics,properties and structure[J].Polymer,2010,51(25):5895 -5902.
[3] 錢明娟,鄧偉,劉弛,等.一種錦綸纖維:中國,CN 103147152 A[P].2013-06-12.QIAN Mingjuan,DENG Wei,LIU Chi,et al.One polyamide fiber:China,CN 103147152A [P].2013-06-12.
[4] 鄭毅,鄧偉,劉弛,等.一種錦綸及其制備方法:中國,CN 103145979 A[P].2013-06-12.ZHENGYi, DENGWei, LIUChi, etal. One polyamid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China,CN 103145979 A[P].2013-06-12.
[5] 錢明娟,鄧偉,劉弛,等.一種錦綸薄膜:中國,CN 103146190 A[P].2013-06-12.QIAN Mingjuan,DENG Wei,LIU Chi,et al.One polyamide film:China,CN 103146190 A[P].2013-06-12.
[6] SOLEIMANI G A,TAYLOR J A.Dyeing of nylon with reactive dyes:part3:cationic reactive dyes for nylon[J].Dyes and Pigments,2008,8(2):610 -623.
[7] 傅忠君,鄭化,郭申,等.PLA纖維染色動力學研究[J].印染,2007(10):6-9.FU Zhongjun, ZHENG Hua, GUO Shen, etal.Research on dyeing dynamics of PLA fiber[J].China Dyeing& Finishing,2007(10):6-9.
[8] 高樹珍.羊毛酸性染料超聲波染色動力學研究[J].印染,2004(17):9-12.GAO Shuzhen.Kinetics research of ultrasound in wool dyeing with acid dyes[J].China Dyeing & Finishing,2004(17):9-12.
[9] 金咸穰.染整工藝試驗[M].北京:中國紡織工業(yè)出版社,1987:70-90.JIN Xianrang.Dyeing Process Test[M].Beijing:China Textile Press,1987:70 -90.
[10] 王樹根,胡東.基于超聲波的中性染料羊毛染色動力學研究[J].紡織學報,2008,29(12):57-60.WANG Shugen,HU Dong.Kinetics of ultrasonic dyeing of wool with neutral dyes[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08,29(1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