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曉霞
首先,絕大多數(shù)同學學習文言文的動力來自于外部的壓力,即是為了應對考試。學生其實處于一種機械的認知狀態(tài)之中,既然教材上選了,那么我們就學,學習就是為了考試,至于文言文學習有助于語言知識的積累,有助于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有助于了解中國古代燦爛的文化,有助于接受古代優(yōu)秀思想的浸潤與熏陶等方面的目的,學生根本沒有認識到。而這些方面恰恰是文言文學習的終極目標。正因為沒有認識到,所以也就無法產(chǎn)生相應的動力,學習即是為了應付,興趣一詞更是無從談起;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沒了興趣,又怎么能學好呢?當然,現(xiàn)實生活中缺乏文言文學習的環(huán)境,由于文言文學習材料的內(nèi)容大都與當代生活相去較遠,現(xiàn)實的語言環(huán)境很少有文言文學習的用武之地,也造成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不濃一個原因。
其次,文言文教學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層面,學生目的性不明確的原因除了自身因素和語言環(huán)境因素以外,更是與教師知行不一的做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試分述之,文言文教學到底為什么?是僅僅為了實詞、虛詞、句式等這些知識層面上的學習,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不用說,幾乎所有老師都會選擇后者。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又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轉(zhuǎn)向了前者。原因很簡單,如果把文言文學習化解為知識體系的學習,那相對簡單許多,非常便于操作。而能力說到底是一種心理模式的構(gòu)建,看不見摸不著,實在難于切入。于是,一篇篇血肉豐滿的文言文就被大卸八塊,能力培養(yǎng)的課程異化為知識體系的傳授。因為文言文學習材料已經(jīng)被肢解為若干個知識點,那么在實際操作中,教學方法也就簡單化了,教師在臺上講,同學在臺下記,把知識點記熟就可以了。至于自身的閱讀體驗、文章本身的意蘊之美,根本沒有辦法進入這個封閉的學習系統(tǒng)。
最后就是中心思想或?qū)懽魈厣臍w納總結(jié)。課堂的主角仍然是教師,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應有的主體實踐與體驗活動,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有些學生學了兩年,連最基本的文言文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都沒有培養(yǎng)起來,如誦讀的習慣,如閱讀注解的習慣,如使用工具書解決問題的習慣。甚至有些老師平時只注意抓名句的背誦與默寫,往往只熱衷于把一篇篇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肢解為若干個知識點,讓學生去記憶。調(diào)查中還發(fā)現(xiàn),有教師把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特色也“濃縮”成一個個概念,讓學生統(tǒng)一背誦默寫,且美其名曰:“鞏固”?!斑@種將能力培養(yǎng)異化為基礎知識教學的做法,不僅破壞了文章血脈貫通的有機生命體,也使閱讀活動陷于浮淺化,不能促使學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內(nèi)在的生命其建構(gòu)的藝術真諦?!笨梢哉f,教師教學行為的異化直接導致了學生的學習目的模糊,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的趨淡。那么我該如何做呢?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明白這句話的意義,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卻往往會忽略這句話的效應,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是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更加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從而造成教學效果的不理想。特別是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是注重對基本知識的傳輸,而沒有顧及學生的想法,比如,為什么要學習文言文,學習文言文的好處是什么等等,造成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地位,甚至有學生產(chǎn)生厭學等情況。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從他們的興趣點出發(fā)。初中時期由于學習科目的增多,學生學習壓力也相對較大,許多學生都想去看課外書來緩解壓力。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途徑:我國文學的發(fā)展是由文言文—半白話文—現(xiàn)代文這樣的順序發(fā)展的,而我們接觸比較多的就是現(xiàn)代文,想學好文言文就可以借助半白話文這一媒介,比如推薦學生閱讀通俗小說《水滸傳》《西游記》等章回小說,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漢語知識,還能慢慢轉(zhuǎn)換他們的觀念,讓他們對文言文不再恐懼。長期以來,就可以推薦他們閱讀《古文精選》或是教師選一些經(jīng)典的文章讓他們練習閱讀,讓他們發(fā)現(xiàn)古文的經(jīng)典,并逐漸愛上古文。初中生的思想正處于英雄主義泛濫階段,對好的事物就有崇拜的觀念,我們也可以利用他們這個特點,多找些好的例子,比如,某年中考一個學生的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以古文的形式寫下來的,讀起來朗朗上口、回味無窮,讓學生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點點技巧,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隨時隨地地引入文言文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對文言文產(chǎn)生興趣,如此一來,教學的效果就會好很多。
荀子勸學中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之說,運用到語文教學中講的就是語文的學習是需要知識的積累的。文言文中有很多“通假字”“古今異義字”“一詞多義”等現(xiàn)象,是需要學生必須掌握的,但是零碎知識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積累的,所以作為教師,必須注意在日常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比如,在黑板的一側(cè)設立語文專欄,讓同學們一個個負責更新,每天更新2~3個文言文常用詞,讓知識的學習融化在學習的點點滴滴中?;蛘呓處熞部梢愿鶕?jù)學習的進度對相關的知識進行總結(jié)復習,對相似的句型進行匯總,以便學生的綜合理解,對實詞、虛詞進行列舉,讓學生便于掌握,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找出課文中的難點字詞,這樣通過縱橫結(jié)合的方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去認識,經(jīng)過長時間的積累,相信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會取得很大的進步。比如,可以給學生提供農(nóng)歷的二十四節(jié)氣的名稱、我國古代的朝代變革、各位文人雅士的生平敘述、古人的一些風俗習慣等等,以便加強他們的古文知識積累,為幫助他們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知識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