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新,汪弘毅,段海濤
(湖北宏源電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77)
四柱鋼管桿吊裝工藝及安裝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Introduction on erection technology of 4-poled steel tower and analysis on factors influencing assembly quality
孫德新,汪弘毅,段海濤
(湖北宏源電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77)
通過分析四柱鋼管桿的結構特點,統(tǒng)計出吊裝高度及單吊重量,并以此指導起重機選型??紤]施工工期及經濟性要求,制定合理的吊裝方案及安裝流程。根據理論分析結果,結合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分析影響安裝質量的諸多因素,同時給出合理化建議。
四柱鋼管桿;預傾斜;專用吊具;吊裝方案;輪胎式起重機
土地資源日顯緊張,為提高土地效益,城市規(guī)劃部門提供高壓線路走廊狹窄,或僅利用綠化帶作為高壓架空線路的通道。普通的自立式鐵塔因為根開寬,需要較大的走廊,占地面積大,不適合在受限制的走廊內架設〔1〕。柏泉220 kV配套線路工程地處武漢周邊,其中柏泉變—李家墩變、舵落口(同塔四回路架設)輸電線路采取了四柱鋼管桿(文中簡稱 “四柱桿”,如圖1所示)。
圖1 四柱鋼管桿實物圖
四柱桿首次在國內大規(guī)模使用,除橫擔支撐材及接頭處斜水平材,其余部位均采用法蘭盤連接,組裝難度較大,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安裝質量。
四柱桿分為兩大類,直線桿和耐張桿,其中直線桿1種桿型為21G4SSZV61,耐張桿4種桿型分別為21G4SSJ61,21G4SSJ62,21G4SSJ63,21G4SSDJ69,相關信息見表1。
表1 四柱桿桿型信息
表1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四柱桿全高最小值為59.5 m,最大值為83 m;除21G4SSDJ69桿型最下一段主桿件為7.77 t外,其余構件單件重量均小于5 t,且主要分布在桿身下部;橫擔的單次最大吊重為2.17 t。
表1的統(tǒng)計數據對于起重機選型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考慮到吊重、工作幅度、起升高度等關鍵參數,結合起重機相關參數,選擇某起重機廠出產的25 t級、50 t級、130 t級汽車起重機及180 t級全路面起重機,可滿足施工需求。
四柱桿總體結構分為桿身及橫擔,桿身由主桿件 (正十六邊形)、接頭 (正十六邊形)、水平橫梁 (正八邊形)組成,如圖2所示。為便于高處作業(yè)人員登塔及移動,主桿身4個主柱上均設置有爬梯,水平橫梁上部0.8 m處設置有水平拉索 (U-10,JK-2,1×19-11.0-1250鋼絞線及 NUT-2),橫擔上設置有走道。
圖2 四柱桿局部結構
3.1 吊點繩選擇及專用吊具
按照表1中統(tǒng)計的起吊重量,結合文獻 〔2〕的相關參數,對于桿身部分,除桿型21G4SSDJ69最底部4根主材單吊重量為7.77 t外,其他桿型的起吊件及桿型21G4SSDJ69的剩余吊件的單次起吊重量均可控制在小于5.1 t的范圍內。
對于重量為7.77 t的主材,吊點繩長度為2.5 m,2根吊點繩的夾角為18°,則單根吊點繩在理想情況下的受力為 7.77×9.8÷cos9°÷2=38.6 (kN),考慮鋼絲繩的安全系數4.5以及2根吊點繩受力不平衡系數1.2及起吊過程中的動荷系數1.3,計算得到的單根吊點繩的破斷拉力不應小于271.0 kN,故吊點繩選用Φ24鋼絲繩套,6×37S+FC結構,公稱抗拉強度1 670 MPa的纖維芯鋼絲繩,破斷拉力317 kN,安全系數取7.0〔3〕,許用荷載45.3 kN;對于其他吊件,選擇最大吊重5.1 t予以計算,2根吊點繩的夾角為16°~68°,則承受最大受力時,單根吊點繩在理想情況下的受力為5.1 ×9.8÷cos34°÷2=30.1(kN)。考慮上述的相關系數,則單根吊點繩的破斷拉力不應小于211.3 kN,故吊點繩選用Φ20鋼絲繩套,6×37S+FC結構,公稱抗拉強度1 670 MPa的纖維芯鋼絲繩,破斷拉力220 kN,安全系數取7.0〔3〕,許用荷載31.4 kN。
吊點繩與法蘭盤連接處采用專用吊具〔4〕。根據法蘭盤螺栓孔直徑及法蘭盤厚度,考慮起吊件重量,加工30 kN級、50 kN級及80 kN級3種規(guī)格的專用吊具 (如圖3所示),專用吊具絲桿處需使用雙螺母。
圖3 法蘭盤專用吊具
3.2 起吊方式
為確保吊裝安全,且便于被吊件順利就位,采取2吊點繩組合的平衡起吊方式。2根吊點繩懸吊于同一吊鉤內,吊鉤封口彈簧片須有效,防止吊件振動造成吊點繩自吊鉤中脫落。
對于被起吊件而言,吊點的選擇至關重要,就理論知識而言,被吊件的重心坐標 (xc,yc,zc)可通過計算公式 (1)計算獲得。
式中 Gi為吊件中第i部分的重量;xi,yi,zi分別為吊件中第i部分的重心坐標。
對于實際施工而言,吊件的組合方式多樣,在理論計算結果的基礎上,采取試吊法確定打點的準確位置,在地面組裝后,利用25 t級起重機試吊,觀察吊件的狀態(tài),若在某種狀態(tài)下,吊件就位簡單,則此時的打點方式便為推薦方式。
在吊裝施工中,起吊件的構成應綜合考慮如下因素:
1)組合件的重量應在起重機某種工況 (起升高度、工作幅度等)下的允許起吊重量范圍內。
2)起吊件就位點數不超過2處,超過2處時法蘭盤就位連接難度極大,嚴重者甚至無法就位。
3)組合件中的法蘭盤連接,螺栓略微帶緊,待法蘭盤就位后再行緊固。
4)組合件便于設置起吊點,使其在起吊過程中,就位法蘭盤呈水平狀態(tài)或垂直狀態(tài)。
3.2.1 單件起吊方式
若單件的起吊重量較大,且法蘭盤孔徑所適用的吊具只允許單件起吊,或單件起吊方式比其他起吊方式更便于就位安裝時,一般采取單件起吊。
單件起吊方式較適用于主鋼管及接頭,圖4及圖5為典型的單件起吊方式的示意圖。水平橫梁單件重量輕,數量多,就工效和就位難度而言,不適宜單吊。
圖4 主鋼管單件起吊
圖5 接頭單件起吊
3.2.2 組合件起吊方式
根據四柱鋼管桿的結構,組合起吊方式以3件組合起吊方式最為適宜,根據吊裝經驗,就位面為1處或2處時,就位簡易、快捷,而當就位面超過3處時,就位難度較大。
圖6顯示了較為典型的3件組合起吊方式之一,該組合件包括1個接頭+2個水平橫梁,該起吊方式的吊裝順序為:
第1步,先以3件組合起吊方式吊裝其中1處接頭及相應橫梁,例如吊裝A腿接頭,附帶AB面及AD面橫梁;第2步,再以3件組合起吊方式吊裝對角側接頭及相應橫梁,例如吊裝C腿接頭,附帶BC面及CD面橫梁;第3步,吊裝剩余2個接頭,先后順序不限,如先B后D或先D后B。
圖6 接頭+橫梁×2組合起吊
應當說明,在該組合起吊方式下,接頭與兩水平橫梁的螺栓不能完全緊固,只能略微帶緊,待該段4個接頭及4個水平衡梁的螺栓全部安裝后,在經緯儀的監(jiān)視下進行螺栓的交替緊固。
圖7給出了另外一種3件組合起吊方式,該起吊方式的缺點在于最后2處橫梁就位較為困難。若略有根開的差異,就位難度便增大很多。
圖7 接頭×2+橫梁組合起吊
此外,橫擔的吊裝同樣屬于組合件起吊,一般采用3處打點的整體起吊方式,見圖8,采用該起吊方式,僅塔身與橫擔連接的法蘭盤2處就位。
圖8 橫擔起吊方式
3.3 螺栓緊固順序
四柱桿桿身段為等根開布置,每一段水平橫梁就位均受根開限制,若吊裝一處便緊固一處的螺栓,勢必造成橫梁及斜水平材無法就位,因此,根據實踐經驗,螺栓緊固順序為:最下一段桿身塔腳板安裝后,尚不能緊固地腳螺帽,只能略微帶緊,待第2層 (自地面起算)水平橫梁與接頭的法蘭盤就位后,調整鐵塔的整體扭轉,然后緊固地腳螺栓的螺帽。此時,第1層水平橫梁及接頭的法蘭盤螺栓尚不能緊固,待第3層水平橫梁就位后方可緊固,依次類推,即待次上一段橫梁就位后,方可緊固本段橫梁及接頭的法蘭盤螺栓,上一段橫梁及接頭的法蘭盤螺栓暫不可緊固。
在進行吊裝過程中,除上一段及次上一段的水平橫梁及接頭螺栓不能緊固外,剩余螺栓必須緊固到位。
結合表1中四柱桿全高及單件吊重數據,考慮吊裝施工成本及施工效率,結合輪胎式起重機、全路面起重機 (簡稱 “起重機”)參數,選擇25 t級、50 t級、130 t級、180 t級,系為滿足提升高度而選用其中130 t級、180 t級起重機,采取流水循環(huán)作業(yè)方式,作業(yè)流程如下:
現場調查→25 t級起重機就位→塔材下車及地面組裝→組裝18 m以下桿身→50 t級起重機就位→組裝18~30 m部分桿身 (橫擔)→130 t級起重機就位及附臂安裝→組裝30~65 m部分桿身 (橫擔)→130 t級起重機附臂拆除并退場→180 t級起重機就位及附臂安裝→組裝65~83 m部分桿身(橫擔)→180 t級起重機附臂拆除及退場→四柱桿檢修。
4.1 25 t級起重機
因呼稱高度不同,一基四柱鋼管桿,利用六橋13 m貨車運輸需要7—11車。25 t級輪胎式起重機主要用于鋼管桿卸車及地面組裝。
此外,若吊車座腳能夠滿足工作幅度要求允許的情況下,將底部18 m組立完成,包括桿身及水平橫梁吊裝。
因130 t級起重機及180 t級起重機需要安裝附臂才能具備足夠吊裝高度,其中附臂的安裝輔助工作主要由25 t級 (或50 t級)起重機完成。
4.2 50 t級起重機
50 t級起重機主要吊裝18~30 m部分。
4.3 130 t級起重機
130 t級起重機主要吊裝30~65 m之間部分。若四柱桿全高不超過65 m,則130 t起重機可完成全部吊裝任務,含主桿身、水平橫梁、導線橫擔及地線支架。
4.4 180 t級起重機
180 t級起重機主要吊裝65~83 m部分,主要為主桿身、水平橫梁、導線橫擔及地線支架。
應當說明,因與新建線路平行走線的有110 kV及220 kV輸電線路,且導線橫擔尖與運行電力線路的最近距離不超過16 m,故四柱鋼管桿在吊裝施工前,起重機操作人員須對現場實地考察后,確定起重機的座腳位置及吊裝方案,進行單基策劃,采用 “一基一方案”。根據文獻〔5〕的要求,起重機與輸電線路的最小距離不小于4 m(與110 kV線路)和6 m(與220 kV線路),施工過程中,利用絕緣繩及彩旗設置限位警示,并設專職安全員予以監(jiān)護。
5.1 法蘭盤螺栓孔裝配間隙
文獻 〔6〕第9.1.5條指出 “錨栓的孔徑宜為錨栓直徑的1.1倍,螺栓的孔徑宜比螺栓直徑大1.5 mm”。在桿塔加工前組織的鐵塔圖紙審查時,經施工單位提議、設計單位論證,主鋼管的法蘭盤螺栓裝配裕度 (即鍍鋅后的螺栓孔直徑與設計螺栓外徑的差值)為3 mm,塔腳板的法蘭盤螺栓眼孔裝配裕度為15 mm。實際安裝結果表明,推薦的裝配裕度能夠保證安裝的順利實施,且對于調整基鐵塔的整體扭轉有保障。
5.2 構件的不可替換性
所謂構件的不可替換性,系指由于加工誤差導致原本結構相同、可互換的構件,互換后無法安裝的情形。因采用的四柱桿加工精度要求高、難度大,故要求每基桿在發(fā)貨前都必須進行黑件試組裝,在試組裝過程中出現影響安裝的因素,在加工車間內部消除。
試組裝完成后,應做位置信息的詳細記錄后方可進行鍍鋅,記錄隨鐵塔一起發(fā)送至安裝現場。對桿身主鋼管及接頭位置標示,例如可標示為構件1201-A腿。對水平橫梁位置標示,例如可標示為構件1609,本側連接B腿,對側連接C腿。
從某種意義上講,黑件試組裝完成后的鍍鋅成品,現場組裝時按照廠家試組裝順序來進行,不得隨意調整安裝位置。
5.3 主桿身長度誤差
設計圖紙指出:發(fā)運管段長度偏差的允許值為±2 mm。若各段主桿件長度誤差不斷累計,極端情形下,某一條腿的桿件長度始終為正誤差,而相臨腿的桿件長度始終為負誤差,累計10段后 (即高度約為60 m),累計腿間高差值將達40 mm,加之基礎施工時頂面高差的允許誤差4 mm,兩水平法蘭盤高差值可能為44 mm,足以使水平橫梁無法安裝。
故考慮主桿身長度誤差,應采取相應的逐段找正措施,例如,通過建設單位、運行單位、設計單位、鐵塔加工單位及施工單位的多次研究,決定加工厚度為1 mm的鍍鋅薄鐵片,在法蘭盤間起補長作用,確保高層水平橫梁安裝順利及四柱桿傾斜率滿足驗收規(guī)范要求〔7〕。
5.4 四柱鋼管桿安裝操作對安裝質量的影響
安裝操作主要體現在吊裝順序、螺栓的逐段緊固,以及桿身傾斜率的逐段找正及調整。
5.5 其他
1)法蘭盤焊接錯誤,包括法蘭盤直徑錯誤、螺栓孔錯誤 (孔徑加工錯誤及螺栓孔方向錯誤),此類問題說明供貨方未按照要求進行試組裝,唯一解決方案是重新加工供貨。
2)水平拉索在鋼管桿安裝過程中為高處作業(yè)人員水平移動提供有效保護,應與鋼管桿同步(或早于)供貨,如不能及時供貨,將影響鋼管桿的安裝進度。
3)黑件熱處理及鍍鋅,將對某類性質的桿件產生變形干擾,若施焊工藝欠妥,將導致黑件試組裝時可順利安裝,但鍍鋅完成后無法安裝的問題,該問題主要出現在橫擔部位。
除上述因素外,基礎頂面預傾斜及高差、基礎根開及地腳螺栓間距同樣是影響安裝質量的主要因素。
四柱桿對于城市周邊的走廊狹窄地帶使用,有著積極意義和可行性,但其對加工精度的要求較高,安裝難度大。通過在安裝中的具體探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推薦了吊裝工藝、施工流程,并根據理論分析,結合實際安裝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了影響安裝質量的因素,有助于后續(xù)施工中借鑒。
1)不同級別的起重機交替進行作業(yè),有效降低了機械租賃費,屬于較為合理的方案。
2)正確使用專用吊具,代替卸扣 (橫向受力吊裝),從安全角度講,值得推廣應用。
3)探索出的吊裝順序、螺栓緊固順序,有效確保了四柱桿的安裝質量。
4)經過現場實施,總結各種不同的吊件組合方式的優(yōu)缺點,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單件起吊、3件組合起吊、多件組合起吊方式。
5)塔廠內部進行的黑件四柱桿的試組裝及其相關記錄,對于現場安裝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建議后期繼續(xù)保持。
6)四柱耐張桿基礎頂面的預傾斜施工是四柱桿能否順利安裝的關鍵,在進行基礎施工時,屬于絕對重點控制項目。
〔1〕練振輝.鋼管桿的設計與使用 〔J〕.廣東輸電與變電技術,2007(4):62-64.
〔2〕中國鋼鐵工業(yè)協會.GB/T 20118—2006一般用途鋼絲繩 〔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3〕中國電力企業(yè)聯合會.DL 5009.2—2013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guī)程 〔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3.
〔4〕吳寶平,馮佃選,童慶望.鋼管桿法蘭盤專用吊具強度驗算〔J〕.湖北電力,2010,34(6):54-55.
〔5〕中國機械工業(yè)聯合會.GB 6067.1—2010起重機械安全規(guī)程〔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6〕電力行業(yè)電力規(guī)劃設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DL/T 5130—2001架空送電線路鋼管桿設計技術規(guī)定 〔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1.
〔7〕中國電力企業(yè)聯合會.GB 50233—2005 110~500 kV架空送電線路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
10.3969/j.issn.1008-0198.2015.01.014
TM752
B
1008-0198(2015)01-0051-05
孫德新 (1981),男,漢族,工學碩士,工程師,山東濟南人,主要從事送電線路技術及施工管理工作。
2014-06-05 改回日期:201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