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霞
摘要:胸痹是以胸部悶痛、胸痛徹骨、短氣喘息不能平臥為主癥的一種病癥,輕者僅感胸悶如窒,呼吸不暢,嚴重者出現(xiàn)胸痛劇烈,持續(xù)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關節(jié),脈細微或結代,甚至疼痛牽涉至左肩帶、咽喉、左上臂內側等部位等危重證侯,現(xiàn)在醫(yī)學中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梗塞、心包炎等多屬本癥范疇[1]。其發(fā)癥多與寒邪內侵、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年老體虛有關。病癥以虛實夾雜,或以虛證為主,或以實證為主。病機多為心陽不足,心血虛少或陰寒凝滯或痰濁瘀血等痹阻胸陽脈絡,使心陽不展心脈不通,不通則痛而發(fā)為胸痹。緩解心絞痛的發(fā)作,減少或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胸痹護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胸痹,康復護理
1 常規(guī)護理
1.1患者入院后即送重癥監(jiān)護室或搶救室,病情輕者可床邊活動,重者應絕對臥床休息,氣短喘息不解平臥者取半坐臥位或端坐位,日常生活由醫(yī)務人員協(xié)助完成。
1.2要保持病室整潔安靜,室內空氣新鮮,光線適宜,禁止大聲喧嘩,注意保暖。急性期謝絕探視,使患者保持正常休息及睡眠。
1.3立即持續(xù)吸氧,應用鼻塞法 ,流量為5~6L/min ,疼痛減輕或消失者可將氧流量減少到3~4L/min,維持1~2d。
1.4急性期給予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定期測量體溫、呼吸、脈搏、心率、血壓,并做好記錄。在靜脈滴注硝酸甘油等擴血管藥時,要調整好滴速,密切觀察血壓、心率變化,嚴密觀察胸痛發(fā)作的誘因、典型癥狀、伴隨癥狀以及神色汗出、尿量、脈搏,并做好想詳細記錄,以供醫(yī)生參考。
1.5觀察心絞痛發(fā)作的次數(shù)、持續(xù)時間、疼痛程度。疼痛發(fā)作時可針刺心俞神門等穴位,或遵醫(yī)囑給予復方丹參滴丸或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10粒/次,疼痛劇烈仍不緩解者可遵醫(yī)囑給予杜冷丁或嗎啡肌肉注射以鎮(zhèn)靜止痛。
1.6本病常在夜間發(fā)作,故應加強夜間巡視,發(fā)現(xiàn)有發(fā)作先兆時,可預防性用藥,若患者出現(xiàn)胸痛劇烈、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唇甲發(fā)紺、表情淡漠、大汗淋漓、脈微欲絕等,立即報告醫(yī)生并配合醫(yī)生做好搶救工作。
1.7由于頻發(fā)的心絞痛伴窒息感,患者痛苦難忍,心情也會緊張恐懼焦慮,更會導致病情惡化。要注意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焦慮情緒。首先護理人員要態(tài)度和藹耐心解釋,使患者感到溫暖舒適,對疾病充滿信心,同時要使患者了解調節(jié)情志的重要性,盡量避免不良情緒而保持心情,有利于肝氣條達、心脈氣血運行通暢,以利寬胸達痹。
1.8飲食宜清淡易消化的素食,忌辛辣、肥甘生冷、過甜過咸之品及煙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定時定量,不宜過飽過饑。過飽易增加心臟負擔,過食肥甘辛辣易損傷脾胃,運化失健,聚濕生痰,瘀易脈絡,則氣滯血瘀、心脈不暢而發(fā)病或加重病情。若飲食得當,利于氣血運行,津液輸布,減輕痰濁內阻,緩解疼痛有利于康復。
1.9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2w,患者翻身、洗漱、飲食、大小便應有護理人員協(xié)助進行,可在床上進行肢體被動運動,第3w在床邊活動,第4w在室內活動,4w后可鼓勵患者適度活動,并指導患者定時大小便,訓練床上大小便,克服心理障礙,便秘者適當應用緩瀉劑,避免用力排便,以免發(fā)生猝死。
2 中醫(yī)康復護理
胸痹的病機有虛實丙個方面,實為寒凝、氣滯血瘀、痰阻痹遏、胸陽阻滯心脈;虛為心脾肝腎虧虛、心脈失養(yǎng)。病位在心,但與脾腎有關[2]。根據(jù)胸痹發(fā)生的病因病機,臨床分為陰寒凝滯、痰濁內阻、氣滯血瘀、氣陰兩虛、心腎陽虛等5型,在護理上有共同點,但分型護理各有不同。
2.1陰寒凝滯型 因諸陽受氣于胸中,而轉行于腎,寒邪內侵致使陽氣不運,氣機阻痹而誘發(fā)本病,證見:胸痛徹背, 遇寒則甚,形寒肢冷,胸悶心悸,重則喘息不得臥,面色蒼白,四肢厥冷,頭目胘暈,腰酸肢軟,舌質淡,苔白,脈沉細或沉遲。
護理要點:①護理原則為通陽開痹,注意防寒保暖,切忌受冷,尤其在驟冷或陰雨之日,應及時增添衣服,若畏寒甚,則可適當提高室溫或放置熱水袋以緩解患者疼痛及畏寒癥狀。病室宜溫暖向陽,進行各項治療護理時應盡量減少暴露患者;②飲食以溫陽散寒為原則,禁食生冷瓜果等寒涼之品,宜吃溫熱食物,可用干姜、川椒等調味或飲用少量米酒,以溫陽散寒??墒秤霉饒A、蓮子、白木耳、西洋參等補氣養(yǎng)陰之品,中藥應熱服,水果可煮后食用;③胸痛發(fā)作時立即舌下含壓硝酸甘油片或冠心蘇合丸,也可用沉香、肉桂粉各1g溫水調服。服藥后要臥床休息,保持安靜以利于藥效發(fā)揮;④針灸多為溫針合灸法。
2.2痰濁內阻型 因痰濁盤踞、胸陽失展所致。證見;胸悶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脊,氣短喘促,肢體沉重,形體肥胖,痰多,心悸氣短,身倦頭昏,腹脹納呆,痰黏色白,舌胖嫩,苔濁膩,脈滑。
護理要點:①護理原則為通陽豁痰,病室安靜向陽不宜潮濕,相對濕度以60%為宜;②此型多因飲食不當所致,故飲食護理十分重要。飲食以通陽泄?jié)釣樵瓌t,忌辛辣刺激食物,忌酒,少食甜食和肥甘油膩之品。可進薏苡仁粥、蘿卜粥,以起到化痰開竅之功。做到定時定量,少量多餐,以免損傷脾胃、助濕生痰加速病情發(fā)展。平時可食橘子、蘿卜、綠豆、絲瓜,肥胖者酌情控制食量,以減輕體重,減少痰濁為主;③采用動靜結合方式,適當休息和活動,以增強體力,改善臟腑功能以助氣行血;④對咳痰多者應定時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以豁痰除瘀;⑤對肢體沉重、水腫、肥胖者,要觀察尿量和體重變化,必要時記錄24h出入量。
2.3氣滯血瘀型 因氣郁日久、瘀血內停、絡脈不通所致,證見心胸刺痛,固定不移,或呈絞痛,入夜為甚,痛引肩背,時作時止,伴有胸悶心悸、氣短、兩肋脹悶,舌紫黯,苔薄白,脈沉弦。
護理要點:①護理原則為化瘀通絡,此型多因情志不遂而誘發(fā),故情志護理更為重要;要針對患者具體情況做好心理護理,通過衛(wèi)生宣教使患者心情舒暢積極配合治療。尤其對年老患者應注意態(tài)度和藹,耐心解釋,解除憂慮和恐懼心理,同時還要做好家屬思想工作,共同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和諧、寧靜舒暢的環(huán)境,以使患者情緒穩(wěn)定,利于氣血條達[3];②因胸痛入夜更甚,應加強夜間巡視觀察,發(fā)現(xiàn)患者胸痛劇烈、冷汗出、氣短、唇紫、肢涼等癥狀時應速告知醫(yī)生和做好搶救準備,并配合醫(yī)生做好相應治療和護理;③發(fā)病初期要絕對臥床休息,謝絕探視,保證充足睡眠,以減少氣血的耗傷,爾后酌情逐漸增加活動量,以利氣血通暢;④中藥宜熱服,以利活血化瘀,溫陽補氣。若胸痛甚者,除吸氧外,可服速效救心丸或消心痛或酌服三棱、莪術、沉香粉各1g,或三七粉1.5g、沉香粉1g呑服。同時可針刺內關、神門等穴。服藥期間應注意情志舒暢,避免煩躁惱怒,服藥后可自行按摩中脘及兩脅,以增強藥效;⑤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低鹽低脂、營養(yǎng)豐富之品為原則,忌食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可食薤百粥、桃仁粥以行氣開郁,并少吃多餐,特別是晚餐不可過飽,適當多食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暢,平素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
2.4氣陰兩虛型 因心脈痹阻日久,漸致氣虛所致。證見:胸悶隱痛,時作時止,心悸氣短,疲乏無力,倦怠懶言,面色少華,頭暈目眩,遇勞則甚,舌質紅,脈細無力或結代。
護理要點:①護理原則為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注意休息,保證睡眠,體力許可時適當活動,以不引起心痛為度,忌勞累;②飲食宜予補氣養(yǎng)陰之品,如紅棗、蓮子、桂圓、瘦肉、牛乳、蛋類、魚肉,每日用西洋參1g煎水代茶飲,或太子參、麥門冬、五味子各10g,煎水代茶飲,適當配合益氣陰的中藥如山藥、黃芪、百合熬粥以調補;③此型患者多為久病者,情緒多表現(xiàn)為焦慮,憂郁,護理上多關心體貼,善于勸導,穩(wěn)定患者情緒,發(fā)揮情志調護及藥物治療的雙重效應[4];④對陰虛陽亢較重者要注意觀察血壓變化,以防陽開風動而發(fā)生中風;⑤自汗、盜汗多者,應及時擦干更衣,避免汗出當風而感冒;⑥頭暈發(fā)作時宜臥床休息,起坐動作不宜過快,少作旋轉、彎腰等動作,頭暈嚴重者設專人看護,進行全面的生活照護。
2.5心腎陽虛型 因陽氣虛衰,胸陽不運,氣機痹陽,血行瘀滯所致。證見:胸悶憋氣,甚則胸痛徹背,心悸自汗,動則更甚,面色蒼白,畏寒肢冷,腰酸無力,下肢水腫,大便稀溏,舌質淡胖,苔白膩,脈沉佃遲。
護理要點:①護理原則為補益陽氣、溫振心陽,絕對臥床休息,待癥狀緩解后再適當活動;②宜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溫陽補血補氣之低鹽食物,如桂圓、甲魚、山藥、雞蛋、人參、木耳、蘋果、橘子等,少食含粗纖維的蔬菜,以減少腸蠕動,忌辛辣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和煙酒。少食多餐,每次不宜過飽,以免加重心臟負擔;③水腫者不宜站立過久,臥床休息時下肢宜抬高15°~30°,重度水腫者應保護皮膚,預防褥瘡的發(fā)生。使用利尿劑時注意觀察藥物的療效及副作用,并正確記錄尿量。宜穿松軟鞋襪,盡量避免在水腫部位進行注射,以防感染;④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若出現(xiàn)神志不清,手足冰冷等情況時及時通知醫(yī)生并做好搶救準備;⑤保暖,注意加衣服,預防感冒。
3 健康教育
3.1情志調護 《靈樞·口問》云:悲哀愁憂則心動。后世進而認為七情之由作心痛,說明情志失調與胸痹的發(fā)生和病情變化有密切關系。重視精神調攝,保持心態(tài)平和,避免過于激動或喜怒憂思是情志護理的關鍵:①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治療成功的病例,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②向患者講解胸痹的誘發(fā)因素及預后知識;③加強與患者的溝通,適時陪伴患者,建立護患信任關系,增強其依從性;④介紹一些能增加舒適和松弛方法,如讀書、聽音樂、呼吸練習、松弛術等。
3.2飲食調護 飲食應注意:①宜清淡、少肥甘油膩之物,常食大麥、燕麥、大豆、山楂、核桃等食品;②限制食鹽攝入,食鹽少5g/d;③戒煙限酒,少量飲酒可降低心絞痛的發(fā)病率,但切忌大量飲酒、飲烈性酒、空腹飲酒、睡前飲酒;④避免飽餐,因飽餐后胃腸血流量增加,增加心臟負擔,誘發(fā)胸痛發(fā)作。
3.3用藥指導 中藥湯劑一般溫服,寒凝心脈,心氣虛弱,心腎陽虛者中藥湯劑宜溫服。注意服藥禁忌,如服用人參黃芪等補氣藥時,應禁食蘿卜、綠豆等涼性食物,以免降低藥物的溫補作用。按時按需服藥,不能擅自停藥、減藥換藥,需調整藥物時,應與主管醫(yī)師協(xié)商后方能更改。
3.4生活起居執(zhí)導 ①病室應舒適安靜、整潔,寒凝心脈者應安排在向陽的房間,注意保暖,防止受寒;②勞逸結合,可以參加一些適當?shù)捏w育鍛煉,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等,以活動后不感疲勞及不出現(xiàn)頭暈心悸為宜;③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具有季節(jié)性和時間性,男性發(fā)病高峰為8月,女性發(fā)病高峰為1月,發(fā)病高峰時段為6~12點,其次是18~24點。在發(fā)病高峰時,更應避免各種誘發(fā)因素,防患于未然;④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保持飲水量在2000ml/d,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每日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參考文獻:
[1]鄒小.現(xiàn)代護理診斷手冊[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2]李士懋.實用中醫(yī)簡效療法[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3]王敏,馮運華.中醫(yī)標準護理計劃[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4]李曉彤,朱婭萍,馬勇波,等.男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時間探討與護理[J].護理進修雜志,2000,9.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