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在河北博物院《名窯名瓷》展廳陳列的眾多精美瓷器中,有4件青花瓷令世人驚艷,它們是1964年5月在河北保定市永華南路元代窖藏內(nèi)出土的器物,當時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包括6件青花瓷器、2件卵白釉瓷器和3件藍釉描金瓷器。此次青花瓷器的出土曾轟動一時,是國內(nèi)首次發(fā)現(xiàn)的成批元代青花瓷,這些器物造型典雅端莊,紋飾豐富,制作工藝精湛,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shù)、科學研究價值,堪稱元瓷極品,彌足珍貴。本文筆者將4件絕美的青花瓷器作介紹,以饗讀者,在悅目的幽藍神韻中體味青花獨具的藝術(shù)魅力。
青花雙獅戲球紋八棱玉壺春瓶
高32.5厘米,口徑9.7厘米,底徑9.8厘米。通體呈八棱形,敞口,細頸,圓腹,圈足微外撇。胎薄而致密,釉細膩潤澤。瓶身由上至下繪九層青花紋飾,口沿內(nèi)側(cè)繪八朵如意云紋,頸部飾蕉葉紋、回紋和覆蓮瓣紋,腹部主題紋飾為雙獅戲球圖,獅身系彩綢瓔珞,回首翹足,嬉戲玩耍,周圍間以火焰、方勝、靈芝等雜寶,下腹及底部繪錢紋、蓮瓣紋、回紋及卷草紋。這件玉壺春瓶造型優(yōu)雅美觀,紋飾生動活潑,青花色澤濃艷,是元代景德鎮(zhèn)窯青花器的代表作。
青花海水龍紋八棱帶蓋梅瓶
高51.5厘米,口徑6.6厘米,底徑14.5厘米。瓶蓋及瓶身均呈八棱形。小口,折沿,短頸,豐肩,腹部修長內(nèi)收,足微侈,足底露胎。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閃青。肩部和近底部飾大朵如意云紋,內(nèi)繪青花花卉、鳳鳥和怪獸。瓶身紋飾布局繁密,主題紋飾為青花海水火焰紋,采用留白手法裝飾四條矯健有力的游龍在波濤洶涌的海水中飛舞翻騰,四條白龍以刻、繪結(jié)合的技法塑造,看上去凹凸有致,富有立體感。龍均為雙角,頭小,頸部細長,雙目圓睜,張口吐舌,異常兇猛生動,是典型的元代龍紋的特征。整件器物造型碩大豐滿,紋飾繁密,層次豐富,一改唐宋以來瓷器紋飾布局疏簡的傳統(tǒng),且形象對比鮮明,白地藍花與藍地白花相映成趣,極富藝術(shù)感染力。這件梅瓶形制規(guī)整,充分展示出元代制瓷工匠高超的成型技藝。
青花折枝花卉紋八棱執(zhí)壺
高23.6厘米,口徑4.9厘米,底徑7.8厘米。通體呈八棱形,壺蓋中心置圓尖鈕,蓋面繪覆蓮瓣紋。壺口為喇叭狀,頸細,下腹鼓,頸腹間一側(cè)有流,對稱的另一側(cè)有柄,近底處內(nèi)收,圈足外撇。頸中部飾一周回紋,上半部繪蕉葉紋,下半部繪覆蓮瓣紋,覆蓮內(nèi)飾火焰寶珠紋。上腹部在兩周卷草紋之間飾6組折枝花卉,下腹部飾仰蓮瓣紋,圈足飾卷草紋一周。流細長,流頸間有s形花飾相連接,流身兩側(cè)飾卷草紋;柄寬扁,頂部堆貼卷云紋。這件執(zhí)壺造型秀美典雅,紋飾布局繁而不亂,層次清晰,堪稱元青花中的精品佳作。
青花釉里紅開光貼花蓋罐
高42.3厘米,口徑15.2厘米,底徑19.4厘米。蓋罐直口,短頸,溜肩,上腹較鼓,下腹至底部漸收,寬圈足,足底露胎,胎色白,伴有粘砂、鐵質(zhì)斑點和釉斑,胎釉結(jié)合處有火石紅。該罐通體施青白釉,釉層凝厚,釉面潤澤光亮,所繪紋飾題材豐富,層次清晰,主題突出,全器裝飾紋樣達10余層。蓋頂塑一昂首翹尾蹲踞的獅子,蓋面繪青花蓮瓣紋、卷草紋和回紋。罐身頸部飾一周纏枝菊花紋,肩部飾卷草紋和大朵如意云紋,下垂的云頭內(nèi)采用藍地白花裝飾技法繪水波蓮花,云頭之間點綴折枝菊花紋。腹部主題紋飾為四組菱花形開光,開光以雙重串珠堆貼而成,開光內(nèi)貼塑四季花卉和山石,枝葉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以釉里紅涂繪,瑰麗的紅色與瑩亮的藍色交相輝映,形成了極強的裝飾效果。下腹飾卷草紋和蓮瓣紋。器物上的裝飾紋帶或?qū)憣?、或變形,?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總體來看,這件大罐既具有青花幽靜雅致的特質(zhì),又融入了釉里紅濃重熱烈的色調(diào),集繪畫、浮雕、貼塑等多種技法之大成,是存世元青花中的頂級藝術(shù)珍品。
元朝的建立結(jié)束了宋、遼、西夏、金長期對峙、戰(zhàn)爭和分裂的局面,使中國走向大一統(tǒng)。元朝發(fā)達的交通為各地間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尤其推動了元朝海外貿(mào)易的發(fā)展,美輪美奐的中國瓷器也就這樣走向了世界。元朝歷史不足百年,而在中國陶瓷史上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元代創(chuàng)燒出成熟的青花瓷和釉里紅瓷。這些色彩斑斕的瓷器逐漸取代了之前色調(diào)單一的素瓷,成為中國瓷器的主流,從而開創(chuàng)了中國陶瓷史上的新紀元。
在保定元代窖藏出土的這幾件青花瓷器以其古樸渾厚的器物造型、精湛絕倫的繪畫技法和明艷動人的紋飾色彩給人以美的享受。其中的青花釉里紅開光貼花蓋罐和青花海水龍紋八棱帶蓋梅瓶器形碩大,渾圓飽滿,是典型的元代青花瓷器的特征,而八方造型也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常見式樣,這種造型是制瓷工匠們模仿伊斯蘭金銀器的樣子制作出來的。幾件器物的瓷胎采用的是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高嶺土的加入使瓷胎中的三氧化二鋁含量提高,因此拓寬了燒成范圍,減少了器物變形,從而能夠燒制出大件器物;它們的釉色皆白中閃青,從科學檢測數(shù)據(jù)看,這種釉色既與青白釉不同,又與卵白釉有別,正好介于青白釉和卵白釉之間;器物上的圖案花紋發(fā)色青翠濃艷,濃重之處有黑色疵點,應是采用進口“蘇麻離青”鈷料燒制而成。耐人尋味的是器物上的裝飾紋樣,布局繁密,層次豐富,構(gòu)圖嚴謹,主次分明,采用橫向帶狀分布的形式,在主題紋飾之間均以卷草、弦紋、回紋、錢紋等輔助紋飾相隔,看上去繁而不亂,井然有序。
保定元代窖藏出土瓷器精美,堪稱元代瓷器的精品,其埋藏者應是當時的官宦顯貴之家。這些窖藏之所以遺留到現(xiàn)在,是由于埋藏者當時因為各種原因死亡或離鄉(xiāng)背井,無法再返回故鄉(xiāng)的緣故。
目前所見元代青花瓷器存世很少,這4件器物保存較為完好,青花發(fā)色自然,釉面清亮潤澤,紋飾豐富,充分體現(xiàn)出元代青花瓷器的時代特征,為研究、鑒定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珍貴的標準器型和重要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