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淮北柳孜隋唐運河遺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百善鎮(zhèn)柳孜村,2012~2013年為了大運河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需要,進行了一次科學的考古發(fā)掘,目前是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的一處遺址點。此次發(fā)掘中出土大量反映當時唐宋日常生活的瓷器、娛樂用具及陳設瓷器,其中包括一些鈞釉瓷器。
鈞窯屬北方瓷窯,在鈞州境內(今河南禹縣)。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亦稱“均窯”“鈞州窯”。古代文獻中多有對鈞窯的記載,但不見于宋代文獻,而多見于明清時期的文獻中。如清代藍浦《景德鎮(zhèn)陶錄》載:“亦宋初所燒,出鈞臺,鈞臺宋亦稱鈞州,即今河南之禹州也?!?/p>
此次柳孜運河遺址發(fā)掘出來的幾件鈞窯瓷器,以盤、碗為主,多為殘器。下面擇選部分精美的瓷片介紹給大家:
天青釉盤??趶?6.6厘米、底徑5.4厘米、高3.8厘米。殘,斂口,尖圓唇,斜淺腹,圈足。內施滿釉,外施天青色釉至圈足,釉面有小開片,有積釉、流釉現象。釉較厚,口沿處最薄,以至于暴露出胎色。從釉的斷面可以看出許多小氣孔。釉面似橘皮?;尹S色胎致密細膩(見圖1)。
青灰釉碗??趶?8.2厘米、底徑4.8厘米、高7.8厘米。殘,斂口,圓唇,弧腹,圈足。內施滿釉,外施青釉至圈足,釉面有冰裂片,積釉現象嚴重,至底部最厚,乳濁狀較深。在口沿處有一玫瑰紫斑紋。深煙灰色胎較致密細膩(見圖2)。
天青釉碗。口徑11.7厘米、底徑6.2厘米、高4.6厘米。殘,敞口,尖圓唇,弧腹,圈足。足脊厚薄不均,足心施釉。除外底均滿施青釉,釉面有小開片,有積釉現象。釉較厚,口沿處最薄,以至于暴露出胎色,釉面光亮瑩潤照人。淺灰色胎致密細膩。墊圈支燒(見圖3)。
青灰釉盤??趶?5.4厘米、底徑5.0厘米、高3.9厘米。殘,斂口,圓唇,斜弧腹,圈足。內施滿釉,外施青灰釉至下腹部,釉面有小開片,有積釉現象。釉面有一些小氣孔,釉相對較薄。近口沿內部一周流釉明顯。深煙色胎較致密,腹底有一圈篦印紋(見圖4)。
天青釉盤??趶?1.6厘米、底徑12.4厘米、高4.9厘米。斂口,殘,圓唇,斜弧腹,圈足。足心無釉,且一圈內凹。內施滿釉,外施天青釉至圈足,釉面有小開片,有積釉現象。釉較厚,口沿處最薄,以至于暴露出胎色。從釉的斷面可以看出許多小氣孔。釉面分布有似兔毫的紋跡。煙灰色胎致密細膩(見圖5)。
列舉出幾件的器物主要是金元時期的器物,釉色比較單一,此次發(fā)掘并未發(fā)現帶有窯變的鈞釉器。鈞釉器在各個時代的特征不一樣。宋代鈞瓷釉層較厚,釉質瑩潤,層次感強,釉質較細,呈乳濁狀。從釉的風格來看,民窯色澤勻凈淡雅,釉色以天青、天藍、月白較多。施釉到圈足或不到圈足,圈足流釉及釉滴較多。金代鈞瓷一般施釉不到底,底足露胎不刷釉,釉色以天青、天藍為主,施釉較薄,釉色流動性較小,釉面多棕眼,光澤較差。元代鈞瓷的釉色也很特別,大多以天藍、天青、豆青、粉青為底,紫斑濃重成形。釉汁流積如蠟淚。施釉時一般不到底,圈足內外無釉。
此次發(fā)掘出土的鈞釉瓷器出土的層位均在通濟渠在柳孜段廢棄不用的層位之中,也即在金代中期以后的層位中出現。從鈞釉瓷器的年代判斷也是在金元代時期。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簽訂《紹興和議》之后,劃定疆界,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陜西寶雞西南)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當時柳孜是屬于金代統(tǒng)治區(qū)域,出土金代時期的鈞釉瓷器是理所當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