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章燕
(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 文化傳媒與法律學院,福建 福清350300)
梁武帝蕭衍(464-549)是一位眾所周知的佛教徒皇帝,其在位四十八年間是南朝佛教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作為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梁武帝以帝王之力,全力扶植佛教。在位期間對于佛教的護持工作,包括優(yōu)待僧侶,獎勵佛教義學;廣建佛寺,盛造佛像;敕僧譯經(jīng),注疏佛典;制定戒律,施行懺儀。同時他自身禮佛誦經(jīng),吃素斷酒肉,受戒持律,舍身佛寺等,對朝廷上下和全國民眾有很大影響。學界關于梁武帝與佛教之間關系皆重宏觀研究,如儒釋道三教融通思想研究。本文擬從具體佛典《涅槃經(jīng)》著手,從微觀角度進一步剖析他的佛教思想來源。
梁武帝精通佛典,勤于著述,《梁書·武帝本紀》稱武帝“尤長釋典,制《涅槃》、《大品》、《凈名》、《三慧》諸經(jīng)義記,復數(shù)百卷”[1]p96。武帝于佛教最重《般若》、《涅槃》二經(jīng),并舉二經(jīng)該攝佛法,其《注解大品序》曰:“《涅槃》是顯其果德,《般若》是明其因行。顯果則以常住佛性為本,明因則以無生中道為宗?!盵2]p294《般若》是因,以事物無生滅的中道畢竟空為宗旨;《涅槃》是果,以永恒常住佛性為根本,二者相互聯(lián)系共同指明成佛的途徑和方法。
梁武帝天監(jiān)年間,除了整理、編撰、翻譯佛經(jīng)外,更重要的是從事了《大般涅槃經(jīng)》和《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的集解、注疏等工作,足見梁武帝對于佛教經(jīng)論教義的重視。湯用彤先生說:“武帝雖為宗教實行家。但究本文人,染當世學術之風氣,于佛教特重義學。在位搜求佛典,整理經(jīng)籍。其學問宗旨,在《般若》、《涅槃》?!盵3]p339受當世學術風氣影響重佛教義學,尤其深重《涅槃》之學,曾作疏、自講并釋義。梁武帝曾云:“涅槃者,義高萬善,事絕百非,空空不能測其真際,玄玄不能究其妙門。自非德均平等,心會無生,金壚玉室豈易入哉!”[4]p230認為“涅槃”之理超越一切空玄之說,只有“德均平等,心會無生”者才能領悟其中“真際”,進入“妙門”?,F(xiàn)今流傳的《大般涅槃經(jīng)集解》七十二卷是梁武帝敕僧人所撰?!独m(xù)高僧傳》卷一《寶唱傳》載:“天監(jiān)四年便還都下,乃勅為新安寺主?!謩冉ㄔ剩ⅰ洞蟀隳鶚劷?jīng)》七十二卷,并唱奉別勅,兼贊其功,綸綜終始,緝成部帙?!盵5]p426《集解》收錄二十余僧的注疏,由此我們推知梁武帝對《涅槃經(jīng)》的義理有相當?shù)纳娅C,熟習各家之說。因為是受梁武帝敕命所編纂的,因此第一卷收有梁武帝及道生等十大法師的序文。我們可從序文中了解梁武帝的涅槃學思想。
天監(jiān)八年(509)初梁武帝敕寶亮撰《涅槃義疏》十余萬言,可惜原書已佚。然而《大般涅槃經(jīng)集解》、《廣弘明集》、《高僧傳·釋寶亮傳》都收有梁武帝為此《疏》所作之《序》?!陡呱畟鳌め寣毩羵鳌份d曰:“以天監(jiān)八年五月八日,乃勅亮撰《大涅槃義疏》,以九月二十日訖。光表微言,贊揚正道。連環(huán)既解,疑網(wǎng)云除,條流明悉,可得略言,朕從容暇日,將欲覽焉。聊書數(shù)行,以為記莂云爾。”[6]p338清楚交代了為《涅槃義疏》作序的緣起。釋寶亮(444-509)是齊梁之際《涅槃經(jīng)》和《成實論》等經(jīng)論的大師,曾受到齊竟陵王的禮遇,結菩薩四部因緣,曾為皇室開示《涅槃經(jīng)》四十八遍,黑白弟子三千余人,門徒數(shù)百。梁武帝青年時代常游于竟陵王門下,是“竟陵八友”一員,可能間接受到竟陵王所崇敬的寶亮影響而接觸寶亮的涅槃學說等佛學,登帝位后更是推崇有加,敕亮撰《涅槃義疏》并親為制序。梁武帝的家僧光宅法云乃寶亮法師的弟子,法脈相承,受寶亮學說影響更甚。
梁武帝受齊梁時期盛行的涅槃學影響,梁武帝即位后便對《涅槃經(jīng)》的弘揚不遺余力,還親自講說著疏?!督祵嶄洝肪硎咻d:“(中大通二年)九月辛未,幸同泰寺,設四部無礙大會,上釋服,御法衣,行清凈大舍,以便省為房,用素床瓦器,乘小車,私人執(zhí)役。甲午,升法座,為大眾講《涅槃經(jīng)》。癸卯,群臣以錢億萬奉贖皇帝,眾僧默許?!盵7]p682減衣素食,親自講解《涅槃經(jīng)》,并多次舍身寺院,用錢億萬贖身來支持寺院發(fā)展。另據(jù)《梁書》卷三《武帝紀下》記載:“(中大通三年)冬十月己酉,行幸同泰寺,高祖升法座,為四部眾說《大般涅槃經(jīng)》義,迄于乙卯?!盵1]p75從“己酉”到“乙卯”共七天,梁武帝親自講說《涅槃經(jīng)》,如此之舉在歷代帝王中確屬罕見。武帝好論義旨,曾與僧人探究“佛性”問題,《續(xù)高僧傳·釋寶海傳》載:“于時梁高重法,自講《涅槃》。命海論佛性義,便升論榻?!盵5]p492命寶海法師論佛性義,蓋當時佛性講求者多,亦多異解,武帝對佛性亦有自己的見解,通過他人之論完成對佛性的再認識。
梁武帝敕亮撰《疏》后又請智藏講說,親臨聽焉。《續(xù)高僧傳·釋智藏》載:“帝將受菩薩戒,勅僧正牒老宿德望,時超正略牒法深、慧約、智藏三人,而帝意在于智者,仍取之矣?!终堄谒轮v《大涅槃》,親臨幄坐爰命咨質(zhì),朝賢時彥道俗盈堂,法筵之盛未之前聞。”[5]p467智藏乃《涅槃》法匠,武帝敕為僧正,請講《涅槃經(jīng)》,親臨聽之問難質(zhì)疑,表現(xiàn)出對法理的透徹領悟,方能達到與高僧問辯對答的水平高度。
武帝親自著疏《制旨大涅槃經(jīng)講疏》101卷,事載昭明太子《謝勅賚制旨大涅槃經(jīng)講疏啟》中,“奉宣勅旨,垂賚《制旨大般涅槃經(jīng)講疏》一部十帙合目百一卷”[8]p251,《續(xù)高僧傳》又載武帝“注解《涅槃》,情用未愜,重申《大品》,發(fā)明奧義”[5]p548因疏解《涅槃經(jīng)》不能滿足自己預期的目標又重申《大品般若經(jīng)》的奧義,這二經(jīng)本來就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的,般若學主張宇宙萬物畢竟空寂,涅槃佛性說主張眾生的佛性恒常永住。
“涅槃”翻譯到中土,因其表達境界的抽象之義很難有一個合適的詞語對應。天臺宗僧灌頂所撰《大般涅槃經(jīng)玄義》載廣州大亮云:“一名含眾名,譯家所以不翻,正在此也?!蹠娒涣x迭說眾義,所以不可翻也?!盵4]p1“涅槃”有多名,有多義,確實很難有一個匹配的詞語進行翻譯,因此“不可翻”。而梁武帝提出“佛具四等,隨其類音,溥告眾生。若不可翻,此土便應隔化”[4]p2,主張“有翻”,“既可得翻且舉十家:一竺道生,時人呼為涅槃圣,翻為滅。……二莊嚴大斌,翻為寂滅。……三白馬愛,翻為密藏?!拈L干影,翻為安樂?!宥秩?,翻為無累解脫。……六太昌宗,翻為解脫?!吡何?,翻為不生。引文云:斷煩惱者,不名涅槃;不生煩惱,乃名涅槃?!恕墩卣摗罚茻o為亦云滅度。九會稽基,偏用無為一,義為翻也。十開善光宅,同用滅度?!菫槭颐饔蟹??!盵4]p2梁武帝成為“涅槃”翻譯十家中的第七家,他們皆主張“涅槃”之義可翻譯,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一是“寂滅”,二是“密藏”,三為“解脫”。每一家的翻譯都能在經(jīng)中找到對應的經(jīng)文依據(jù),如“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一切眾生及以吾子四部之眾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復當安住是中入于涅槃”,“涅槃名解脫”。梁武帝將“涅槃”翻譯為“不生”,我們可從《涅槃經(jīng)》之“光明遍照高貴菩薩品”中找到依據(jù),“善男子,斷煩惱者,不名涅槃;不生煩惱,乃名涅槃。善男子,諸佛如來煩惱不起,是名涅槃”[9]p758??梢姡何涞垡勒战?jīng)文的記載比較準確地掌握了“涅槃”一詞的原意,在堅持“涅槃”即滅度的原意下沿用傳統(tǒng)音譯的做法,譯為“不生”。
此外,灌頂撰《大般涅槃經(jīng)疏》載:“三梁武足涅槃二字,引經(jīng)云:所言字者,名曰涅槃?!盵4]p109認為梁武帝對“涅槃”一詞的翻譯是沿用了《涅槃經(jīng)》“十四音”之“字”的意思定的?!赌鶚劷?jīng)》關于十四音之“字”的解釋為“有十四音名為字義,所言字者,名曰涅槃,常故不流。若不流者,則為無盡,夫無盡者即是如來金剛之身。是十四音,名曰字本。”[9]p653梁武帝關于用“字”解釋“涅槃”的看法遭到很多人的反對[10]p16,“涅槃但是字,何得言是十四音耶?”認為涅槃是字,與十四音之“字”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批評梁武帝以“字”譯“涅槃”。天臺智者對梁武帝的翻譯也進行了批評,指出:“又梁武云,滅度小乘法,不可用翻大涅槃,此未必爾。”[11]p776梁武帝認為“滅度”一詞是灰身滅智之意,是小乘的思想,不可用以翻譯大涅槃。而智者大師持反對意見,認為“滅度”可解釋為“解脫”,小滅度即小涅槃,大滅度即大涅槃,從無余角度來詮釋涅槃。無論梁武帝的翻譯主張正確與否,從他參與“涅槃”的翻譯以及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解足見他對《涅槃經(jīng)》的精研之深。
梁武帝深重《涅槃經(jīng)》的研習,對經(jīng)中主張禁止食肉的觀點特別提倡?!赌鶚劷?jīng)》卷四“四相品”說:“善男子,從今日始不聽聲聞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時,應觀是食如子肉想。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不聽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慈種?!盵9]p625佛陀明確指出應斷酒肉,若不聽食肉則斷大慈種。何謂大慈種?“凡大慈者,皆令一切眾生同得安樂。若食肉者,一切眾生皆為怨對同不安樂。”[4]52冊p295《斷酒肉文》是梁武帝頒發(fā)的一道詔書,篇幅長,內(nèi)容多,反復地多方面地闡明斷禁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詔書第一部分歷數(shù)沙門飲酒食肉十不及外道者。其中提到:
又外道雖復邪僻,持牛狗戒,既受戒已,后必不犯。今出家人既受戒已,輕于毀犯,是二不及外道。又外道雖復五熱炙身,投淵赴火,窮諸苦行,未必皆啖食眾生。今出家人啖食魚肉,是三不及外道。[8]p294
梁武帝如此不厭其煩地談論外道,是緣于佛教與外道競爭的背景。以上兩條對外道的描述都來自《涅槃經(jīng)》,經(jīng)曰:
知自餓法,投淵赴火,自墜高巖,常翹一腳,五熱炙身。常臥灰土,棘刺編椽,樹葉惡草,牛糞之上。衣粗麻衣,冢間所棄,糞掃氀褐,欽婆羅衣,麞鹿皮革,芻草衣裳。茹菜噉食,藕根油滓,牛糞根果。若行乞食,限從一家,主若言無,即便舍去。設復還喚,終不回顧。不食鹽肉,五種牛味。常所飲服,糠汁沸湯。受持牛戒,狗雞雉戒。以灰涂身,長發(fā)為相。以羊祠時,先呪后殺。四月事火,七日服風。百千億花,供養(yǎng)諸天。諸所欲愿,因此成就。如是等法,能為無上解脫因者,無有是處。[9]P704
經(jīng)文的意思是說外道的一系列苦行方法,依然無法實現(xiàn)無上解脫?!稊嗑迫馕摹逢P于外道的說法與經(jīng)文一致,由此可以確定梁武帝的思想淵源?!坝《缺就恋耐獾涝谥袊鴽]有實際影響,武帝能意識到外道的存在,用外道激勵僧徒,不僅由于他熟讀大乘經(jīng)典,也因他所面臨的時勢與佛教在印度社會的境遇有某種類似?!盵12]p103南朝社會居士群體多清凈寡欲,蔬食苦節(jié),僧團的人士自然更應該素食苦行,這就是梁武帝花費大量篇幅討論外道和在家人的原因。詔文接著重申食肉的因果報應說,食肉不僅會報應到父母子弟,還會報應到自身。之后由國家強制執(zhí)行僧尼禁斷酒肉制度,施行素食制?!稊嗑迫馕摹奉C布后,梁武帝還要求高僧法云在華林殿宣講《涅槃經(jīng)》中斷肉食的內(nèi)容,講完又請道澄升座唱此斷肉之文。梁武帝對佛教素食制度的推行間接促進了世人對《涅槃經(jīng)》佛理的認識?!稊嗑迫馕摹氛f:“京師頃年講《大涅槃經(jīng)》,法輪相續(xù)便是不斷,至于聽受,動有千計。今日重令法云法師為諸僧尼講四相品四中少分,諸僧尼常聽《涅槃經(jīng)》,為當聞佛經(jīng)中究竟說?!盵8]p295《涅槃經(jīng)》本是南朝流行的經(jīng)典,在梁武帝親自提倡下,影響進一步擴大。
李小榮先生指出:“特別是梁武帝蕭衍命寶亮總集此經(jīng)諸家注疏撰成《集解》七十二卷,自講此經(jīng)并制成《涅槃講疏》,又依此經(jīng)南本《四相品》(即北本《如來性品》之一部分),自撰《斷酒肉文》,廣集僧尼于華林殿前,令光宅寺法云宣講立制。至此,涅槃之學可謂深入人心矣。”[13]p17的確,在涅槃學說盛行的時代,梁武帝以帝王之身的親歷踐行,他的種種對《涅槃經(jīng)》的舉動,包括義理的疏解抑或戒律的推行都極大擴大了《涅槃經(jīng)》的受眾,推動涅槃學說的深入人心。
[1][唐]姚思廉.梁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2][梁]僧祐撰,蘇晉仁,蕭煉子點校.出三藏記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5.
[3]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4]大正藏第三十八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
[5]大正藏第五十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
[6][梁]慧皎撰,湯用彤校注.高僧傳[M].北京:中華書局,1992.
[7][唐]許嵩撰,張忱石點校.建康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6.
[8]大正藏第五十二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
[9]大正藏第十二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
[10]黃夏年.芻議梁武帝的《涅槃經(jīng)》經(jīng)名、釋義與分段之翻譯問題[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6).
[11]大正藏第三十三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
[12]陳志遠.梁武帝與僧團素食改革—解讀《斷酒肉文》[J].中華文史論叢,2013,(3).
[13]李小榮.論《大般涅槃經(jīng)》卷八之“文字品”[J].法音,2010,(8).